北苑今仍在,南宫奈老何。青山解浮动,端为白云多。
北苑今仍在,南宫奈老何。青山解浮动,端为白云多。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3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¹初成竹旋栽。
译文: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院前刚刚开辟出一条狭窄的小径,边上栽了许多篁竹。
注释:¹狭径:小路。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zhuàn)¹烟来。
译文:当轩静坐,细细的竹梢影洒落到茶碗中,竹叶响声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
注释:¹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碗雪压摧。
译文: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闲坐此地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枝。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译文: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

  开头两句:“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优雅的。

  第三四两句:“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

  第五六两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却写的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从诗句中作者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这样倦卧也好,闲吟也好,竹轩都可以供以诗情、诗兴,而此情此景,都非在其他的处所所能领略到的。作者为诗,不求工而自工,从这几句诗中,也就可以使人心领而神会了。

  结尾两句:“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作者因此时尚在夏季,所以第六句所写的情事,只是虚写,是预想如此。作者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淸,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咽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戞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作者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啊!到那时节,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听自己的便了。

zhúxuānshīxìng

zhāng sòngdài 

cháiménfēngjuǎnquèchuīkāi xiájìngchūchéngzhúxuánzāi 
shāoyǐngcóngcháwǎn shēngqīngzhúzhuànyānlái 
shǔtiānjuànxīngchuān穿tòu dōngzhòuxiányínxuěcuī 
xiǎngshíyīnggènghǎo qiángxiàzhūméi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氏连城璧(bì)¹,由来天下传。
译文:赵国有一块价值十五座城他的壁玉,向来是天下闻名的。
注释: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¹连城璧:价值连城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送君¹还旧府²,明月满前川。
译文:我今夜送你回到赵州家乡地方去,天空中留下一轮明月,仍然照满面前的川水。
注释:¹君:指赵纵。²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一开始用连城璧来比赵纵,以美玉比人,把赵纵的风貌、才能具体化了。后两句才由壁及人,说到送赵纵还旧府之事,一语双关,送还旧府的还有壁,只是人显里隐罢了。结句描绘在洒满月光的夜色中,沿着河川送别赵纵的情景,其中饱含着诗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点出送别的时间,且隐约表达了一路平安的祝愿。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17-18

sòngzhàozòng

yángjiǒng tángdài 

zhàoshìliánchéng yóuláitiānxiàchuán 
sòngjūnhuánjiù míngyuèmǎnqiánchuān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¹。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gǔn)²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译文:谁能够把你挽留?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注释:¹迟暮:年老。²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fàn)¹。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qíu)(bì)²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译文: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注释:¹栖迟梵字: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²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道明送别之意,已经说好就将归去,以为迎来送往,是一件令人感伤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么短促,几番离合,便到了迟暮之年。一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是,西窗下翦烛夜话,在一起追忆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而这种相聚,却只是暂时的。滚滚长江,萧萧落木。转眼间,大雁哀鸣,遥天飞去,又是一个送别的季节。黄叶下,秋天已是这么深沉、这么厚重。

  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对秋景的描写,并用“白雁哀鸣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浓了惜别恋友的深情。过片一句转入对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写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诚挚地劝慰他家中“有解忆”之儿女,可享天伦,这总比淹留冷烟寒月的寺庙要好,而且“信古来、才命真相负”,更以达观的人生态度相慰。结句则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

  大体上看,上片、下片,泛写与专指,在材料分配上,显得很分明,但其组合也相当严谨。这就是一个“归”字的贯穿。这一个“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由于“归”,故有聚散;由于“归”,故有烦恼。其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集中体现在与相言别的人物身上。所谓以文为词,当中意脉仍十分清晰。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217页

jīn··jiāng西míngyánbiézèngzhī--lánxìng

shuíliújūnzhùtànrénshēngfān便biànchéngchízuì西chuāngtóngjiǎnzhúquèhuàjiāshāndàozhǐzànshíxiānggǔngǔnzhǎngjiāngxiāoxiāosòngyáotiānbáiyànāimínghuángxiàqiū

yuēguīyīnshéntiānchóuliàoqiángshìlěngyānhányuèchífànshìshāngxīnjūnluòliǎngbìnpiāoxiāowèiyǒujiězhǎngānérqiúménkōngtàixìnláicáimìngzhēnxiāngshēnshìhèngòngshuí

贺监宅,放翁斋,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诗来。猜,昨夜一枝开。
贺监宅¹,放翁斋(zhāi)²,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³,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竹篱边沽(gū)酒去,驴背上载诗来。猜,昨夜一枝开
译文:贺知章的住地,陆游的住所都在鉴湖。那里也有老夫亲自栽种的梅花。道路接近蓬莱阁,地面远在尘埃之外,栽怀中关心的唯有这些风流韵事。白雪覆盖了小树莓苔,暗月朦胧了近水楼台。到竹篱边买酒去,骑着毛驴吟诗。心中猜想,肯定昨夜又有一枝梅花盛开。
注释:鉴湖:又名镜湖,在浙江绍兴市南。¹贺监宅:贺知章的住地。贺知章,唐代的诗人,官至秘书监,因被称为“贺监。”²放翁斋:陆游的住所。陆游,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晚年卜居的三山,临近镜湖。³蓬莱:指旧址在浙江绍兴龙山下的蓬莱阁。⁴近水楼台: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范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⁵驴背上载诗来:《唐诗纪事》卷六十五引《古今诗话》:“有人问郑棨近为新诗否?答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处何以得之?’”⁶“昨夜”句:陶岳《五代史补》卷三:“齐已《早梅》诗有‘前村风雪里,昨夜数枝开’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此用其句。

  这首小令旨在寻梅。梅的品格历来为诗人所赞颂,特别是志在山林、对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者,常以爱梅自娱,表现其高洁恬淡的品格。“寻”字是此曲的中心,全曲围绕何处寻、如何寻、寻到后又如何的线索,逐层描写。

  起首三句写何处去寻,目标落在贺监与放翁住地,因为他们是高洁的隐居者,该处的梅又是人品似梅品者“亲自栽”的。

  四、五、六三句承前三句补充说明鉴湖的梅梅品高于一般的梅,意为它“路近蓬莱”,蓬莱亦泛指仙境,它“远尘埃”,与龌龊的社会隔离。因此,作者心里总是记挂着去鉴湖寻梅,为尚未见到梅花而烦恼。

  接下来两句是写如何寻。按照梅的特性去寻,“雪模糊小树莓苔”,梅是迎寒斗雪开放的,要到雪地里寻,“小树莓苔”言幽静的地方。早梅又名江梅,是生长在水滨的,要到水边去寻。“月朦胧”写梅花夜间开放,并与末句“昨夜一枝开”相呼应。

  最后四句写寻到早梅后的喜悦,赶紧去买酒,对梅饮酒吟诗作曲。“猜,昨夜一枝开”是神来之笔,它不单是借典点明了这是早梅,更是为“寻”字增添分量。 他终于寻到了这迎寒风斗霜雪,最先开放在鉴湖水滨的品格高洁的早梅。寻梅的过程展现了诗人的爱好与情操,特别是不畏严寒、战风斗雪的精神。

  本曲写得放达,风雅,流露出作者远离官场,走近自然的豁达胸襟。全曲情景相生,质朴清雅,体现作者豪放的气魄和宽阔的胸襟。

参考资料:
1、 《少儿国学文化经典导读》编写组编. 元曲[M]. 呼和浩特:内蒙古少儿出版社,2006 ,68.
2、 宛新彬评注. 元曲百首[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112。
3、 吴光基编. 元曲三百首[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429.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shuò)¹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译文:北方边境大雪飘落雁门,战场上飞沙走石连蓬根都挖出来了。
注释:¹朔雪:北方的雪。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译文:如果杀敌作战的功名记载史册只有我生擒人的数量,我会感到很耻辱;只希望能直接消灭敌国,报答国家对我的恩情。

sàixiàshǒu ·sān

zhāngzhòng tángdài 

shuòxuěpiāopiāokāiyànmén píngshāluànjuǎnpénggēn 
gōngmíngchǐqínshēngshù zhízhǎnlóulánbàoguó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