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使节反穹庐,解绶归来得少娱。底事微官又萦缚,强颜文墨受意乌。
当年使节反穹庐,解绶归来得少娱。底事微官又萦缚,强颜文墨受意乌。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杨朱¹之弟曰²布,衣³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ī)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¹⁰(fèi)¹¹之。杨布怒¹²,将¹³¹⁴之。杨朱曰:“子¹⁵无扑矣,子亦犹是¹⁶也。向者¹⁷使¹⁸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¹⁹能无²⁰²¹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了。天下起了雨,杨布便脱下白衣,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他家的天没认出来是杨布,就迎上前冲他叫。杨布十分生气,准备打天。这时杨朱说:“你不要打天,如果换做是你,你也会是像它这样做的。假如刚才你的天离开前是白色的而回来变成了黑色的,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注释:¹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²曰:名叫。³衣:穿。⁴素:白色的。⁵雨:下雨。⁶衣:上衣,这里指衣服。⁷缁:黑色。⁸反:同"返"返回,回家。⁹知:了解,知道。¹⁰而:连词,表示顺承。¹¹吠:(狗)大叫。¹²怒:生气,愤怒。¹³将:打算。¹⁴扑:打、敲。¹⁵子:你。¹⁶犹是:像这样。¹⁷向者:刚才。向,从前,往昔。¹⁸使:假使,假若。¹⁹岂:怎么。²⁰无:同“毋”,不,不要。²¹怪:对……感到奇怪。

  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杨布依旧是杨布。但是他家的狗却无视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的低级错误。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不能用旧的眼光看待变化了的事物,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心:当别人因为表面现象误解自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醒,说明真相,消除误解。而不能像杨布那样发火解气,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弄不好会激化矛盾。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江上相逢皆旧游¹,湘山²永望³不堪愁。
译文:在湘江上与昔日的好友相逢,远望着湘山,不忍心诉说心里的忧愁。
注释: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李十二白:即李白。裴九:即裴隐。题中的数字是李白和裴隐在家族兄弟中的排行,当时流行这样的称谓。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¹旧游:昔日交游的友人。²湘山:山名,即君山,在洞庭湖中。³永望:远望。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¹落叶一扁(piān)²
译文:湖面秋风萧瑟,月光静静地洒在洞庭湖水上,只有那孤鸿与落叶陪伴着我们的一叶扁舟。
注释:¹孤鸿:孤单的鸿雁。²扁舟:小船。

  这组诗歌咏洞庭湖,写作者与友人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寄托深而寓意长,俊逸清畅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全诗托兴幽微,音律纯熟,语言清婉,声情并茂,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本首诗开头“江上相逢皆旧游”,作者说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久别重逢,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次句“湘山永望不堪愁”,情感上来了个转折,这时望着湘山,却不堪诉说心中的忧愁,表明了贬谪生活的愁闷。

  后两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运用“秋风”、“孤鸿”、“落叶”等一些萧瑟的意象,表现出孤寂落寞的心情,这正是作者远离朝廷产生的失落感的反映。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2、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¹未遮²山,白雨³跳珠乱入船。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注释:¹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²遮:遮盖,遮挡。³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乱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⁴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来¹²吹散,望乱楼下水如天³
译文: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¹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²忽:突然。³水如天:形容乱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放生鱼鳖(biē)¹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译文: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注释:¹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乱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水枕(zhěn)¹能令山俯仰,风船²解与月裴(péi)³
译文: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注释:¹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²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³裴回:即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乌菱¹白芡(qiàn)²不论钱,乱系青菰(gū)³裹绿盘。
译文: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注释:¹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²芡:大型水生植物。³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忽忆尝新¹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译文: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注释:¹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献花游女¹木兰桡(ráo)²,细雨斜风湿翠翘³
译文: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注释:¹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²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³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无限芳洲¹生杜若²,吴儿³不识楚辞招。
译文: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注释:¹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³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未成小隐¹聊中隐²,可得长闲胜暂闲。
译文: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注释:¹小隐:谓隐居山林。²中隐:指闲官。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乱山。
译文: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乱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乱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乱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乱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乱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乱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乱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乱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乱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乱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乱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乱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乱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乱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乱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乱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乱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乱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乱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乱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乱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齐景公好¹(yì)²,使³烛邹(zōu)鸟而亡之。公怒,诏(lì)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¹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¹¹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¹²罪一也;使¹³吾君以鸟之故¹⁴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¹⁵鸟而轻¹⁶¹⁷,是罪三也。数(shǔ)烛邹罪已毕¹⁸,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¹⁹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不久,鸟逃跑了。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¹好:爱好,喜爱。²弋: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³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⁴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⁵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⁶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⁷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这里指下令。⁸欲:想。⁹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¹⁰数:历数;列举。¹¹汝:你。¹²是:这。¹³使:致使,让。¹⁴故:原因,缘故。¹⁵重:重视,以……为重。¹⁶轻:轻视,以……为轻。¹⁷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¹⁸毕:结束。¹⁹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

  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晏子的高明之处)。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空嗟(jiē)覆鼎¹误前朝,骨朽(xiǔ)人间骂未销。
译文:空自叹息前朝奸臣误国,招致了覆亡惨祸,就算他们的尸骨朽烂了,人间对他们的谴责与咒骂也不会停息。
注释:¹覆鼎:语出《周易·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夜月池台王傅¹宅,春风杨柳太师²桥。
译文:夜月会夜夜照着大奸贼太傅王黼住宅的高台美池,春风会年年吹绿太师桥的杨柳。
注释:¹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担任宰相时,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²太师: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也是徽宗所宠幸的奸臣,为“六贼”之首。

  本诗首句语极沉着,意极惨痛。作者刘子翚是南宋诗人,“前朝”即指北宋,再根据注释可知,“覆鼎” 指误事失职的权臣,所以“覆鼎误前朝”就指出北宋覆亡是因为有奸臣误国,这个“误”字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原因。而“空嗟”就是空自叹息,诗人感慨自己虽然知道事实如此却也只能空叹,无力挽回。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两句由议论改为写景,由注释可知,王傅指王黼,太师指蔡京,指出了诗的前两句所挞伐的具体对象。王蔡二人生前曾不遗余力地搜刮钱财来营建府第园林,妄图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他们的园林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丽豪华令人惊叹,然而民心不可侮,国人不可欺,短暂奢华之后他们便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钦宗即位后,王黼受到贬斥,在流放路上被杀,蔡京放逐岭南,死于途中。于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风”“月”在。所以,这两句即暗示了王蔡当年的奢靡,也有用“风”“月”反衬的意味,还寓意着虽然此时当年窃据国柄的王黼、蔡京早已死去,但他们的骂名会永远存在下去。

biànjīngshìèrshíshǒu--liúzihuī

kōngjiēdǐngqiáncháoxiǔrénjiānwèixiāo

yuèchítáiwángzháichūnfēngyángliǔtàishīq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