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头白如银,媪头黄如金。
翁头白如银,媪头黄如金。
抵足搔疮昏到明,羞杀败布多年衾。
抵足搔疮昏到明,羞杀败布多年衾。
晴窗嬉子悬瀰
晴窗嬉子悬瀰

wēngǎoxíng--hóngkuí

wēngtóubáiyínǎotóuhuángjīn

sāochuānghūndàomíngxiūshābàiduōniánqīn

qíngchuāngzixuán

洪咨夔

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 9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越娥青镜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秋入灯花,夜深檐影琵琶语¹。越娥²青镜³洗红埃,山斗秦眉妩。相间金茸翠亩。认城阴、春耕旧处。晚舂(chōng)相应,新稻炊香,疏烟林莽。
译文:秋夜中室内灯影幢幢,室外檐水滴答,恰如琵琶单调的咚咚哀鸣声。如今越地那些水泊也都被雨水盛得满满的,像一面面镜子般任由姑娘们挑选,去照影梳洗红妆。山色沾雨,青黛如洗,这景致也可与少女弯月般的黛眉一比高低。田野上黄绿相间,正当秋收时节,遥望城郊的西北面,是春天时我曾经去游玩过的一处景点。临近黄昏,捣米声此起彼伏,炊烟袅袅穿林缥缈,到处都散发出一阵阵新米煮成的米饭香味。
注释:烛影摇红: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九句五仄韵。越:指绍兴。霖雨:连绵的大雨。¹琵琶语:形容雨洒檐溜声,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句。²越娥:越女。³青镜:镜湖。⁴秦眉:秦望山。⁵金茸:指黄熟的庄稼。⁶舂:用杵自捣去谷壳。
清磬风前,海沈宿袅芙蓉炷。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采菱别调,留取蓬莱,霎时云住。
清磬(qìng)¹风前,海沈(chén)²宿袅芙蓉炷³。阿香秋梦起娇啼,玉女传幽素。人驾梅槎未渡。试梧桐、聊分宴俎(zǔ)。采菱别调,留取蓬莱¹⁰,霎时云住。
译文:从清风中传来了一阵祈祷雨止的磬鼓声,祈雨止的荷花灯也在雨中的积水处滋滋地燃烧着。秋雨绵绵不止,这可能是雷部那位推雷车的阿香姑娘,秋夜从梦中惊醒而啼哭不止的缘故吧?而华山女神却因为霖雨不止,也在为人世间犯愁呢。因为她的夫君还在人间远游,受霖雨之阻,不能及时返回。在梧桐落叶,秋尽冬将至之时,只好无聊地把为他精心准备的宴食拿来独自享用。什么时候能够去绍兴的蓬莱阁中欢唱起江南水乡的《采菱》古曲,庆贺秋雨停止呢?
注释:¹磬:用玉、石、金属制成的敲打乐器。²海沈:沉香。沈,即“沉”。³芙蓉炷:指香烟缭绕如芙蓉花。⁴阿香:推雷车的神女。⁵娇啼:指雷声如阿香哭泣声。阿香推雷车而行雨的故事见《搜神后记》。⁶玉女:仙女,亦指阿香。⁷幽素:心中幽情。⁸梅:一作“海”。⁹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¹⁰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这首词先描绘了一幅越地秋雨图,再写人们祈祷雨止的情景,然后援引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盼望雨止的心情。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全词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

  此词发端“秋入灯花”一韵,写霖雨停歇时问及情状:秋日久雨,祈祷后夜里才停,只听得夜深时房檐尚有滴嗒声。“琵琶语,写出了房檐的滴溜声如怨如诉。这一词语为下阕写雷雨时用的“阿香娇啼”起了伏线作用。“越娥青镜洗红埃”一韵,想象雨过天晴后的景观:那镜湖清澈如美丽的越女洗去脸上尘埃,那秦望山秀美好似与美人比赛谁的黛眉更美。“眉妩”喻黛眉。“相间金茸翠亩”二韵,言在镜湖与秦望山之间,是春耕时的万亩良田,现在已是金黄的稻浪滚滚,碧绿的秋稼扬波。“晚春相应”一韵,写在莽莽的密林中,有稀疏的炊烟袅袅,时而有春米声,声声人耳;更有新米饭香,阵阵扑鼻。词人以多情彩笔勾出雨后的农村丰收图,均是想象之语。

  过片“清磬风前”一韵,逆入,写霖雨时的祈祷情况。风前传来玉磬清悦的声响,屋内点起沉香,香烟缭绕如芙蓉花炷。“阿香秋梦起娇啼”一韵,逆入,交待玉磬祈祷的原因,是盼久雨快停。但词人写雷雨,不是用了神话传说中常见的尖嘴雷公击电打雷行雨的形象,而是避俗求新,将雷神变成少女阿香,此化用《搜神后记》中的故事:“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鲜洁。望见周过,谓曰:‘日已向暮,前村尚远。临贺讵得至?’周便求寄宿。……向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夜遂大雨。”写阿香推雷车行雨,其雷声殷殷,如阿香娇声哭泣。“玉女传幽素”,因心中幽怨以至娇啼,故雷声大作霖雨不停。用阿香展现雷神风貌,表现了吴词香艳秾丽的风格。“人驾梅槎未渡”一韵,此反用海客乘筏从海上直到天上银河的神话传说,讲因打雷下雨人无法航行。“试梧桐”一韵,写人们祈祷祭祀雷神成功。但以想象手法表现,言人们奏乐设宴,祭天酬神,阿香才停止行雨。“梧桐”点秋,又指琴。“采菱别调”一韵,平出,想象雨过天睛后,女子们乘船采菱,唱采菱曲,其乐融融,犹如到了蓬菜仙岛。此以景结情,表达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关心热爱。“霎时云住”一句,按词意应在“采菱别调、留取蓬菜”之前,此为倒装句。

  这首词将农村生活图景展现得有声有色,是在苏、辛扩大词境后,继续将农村生活纳人词中的一篇力作。上片以想象笔墨描绘了久雨晴后的农村丰收欢乐的景象,下片以浪漫手法,想象雷神阿香行雨之情,最后又以雨后晴日女子采莲的美景作结,首尾呼应、虚实并到,用词避俗拈生,给人以新鲜感。如成熟的庄稼用“金茸”,清澈的镜湖用“青镜”,写秦望山美景用“秦眉妩”,祭祀祈裤用“清磬”,雷神打雷用“阿香娇啼”等。清人孙麟趾评曰:“石以皱为贵,词亦然。能皱必无滑易之病,梦窗最善此。”(《词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622-624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
十里田田¹荷芰(jì)²风,渔舠(dāo)³如叶出花中。
译文:荷芰田田吹过十里清风,如刀渔船拨开莲叶荡出荷花丛中。
注释:¹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盛密的样子。²荷芰:出水菱荷的叶与花。³舠:形似刀的小船。
鹅儿湖北烟初暝,背指明霞几缕红。
鹅儿湖¹北烟初暝(míng)²,背指明霞几缕红。
译文:鹅儿湖北岸暮霭升起湖面渐渐昏暗,渔人背身指着天上几道火红彩霞。
注释:¹鹅儿湖:在江苏高邮县西。²暝:昏暗。

  王士祯的山水诗在清代堪称绝唱,是其神韵风格的典型和标范。然而他的田园诗作品也别具风神。这类作品数量上虽然不及山水诗多,其地位却不可低估。其实王士祯正是从描绘家乡的风光起步,开始他的创作道路的,乡村题材的创作蕴含了渔洋对故乡山东新城的热爱和童年生活的追忆。由于这种种原因,他的田园诗往往具有一种虚实相融的特点,景外之意颇多,当然这又成为神韵风格的某种体现了。

  全诗纯用白描,一般人们称诗歌的简笔勾勒为白描,其实白描正可分为泛写和特写两种。

  “十里田田荷芰风,渔舠如叶出花中。”是泛写作者所见之景。时值初夏,湖面一片丰满硕大的荷叶,中间簇拥着无数清香四溢、亭亭玉立的荷花,一阵风过,荷叶轻摆,仿佛掀起一层厚厚的碧色波浪。“田田”一词在西汉乐府中就有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除非你亲眼见过江南的荷塘,否则难以想像它表现的那种荷叶相连相靠,自在自足的神境。“渔舠如叶出花中。”这句写湖中的小舟。高高的荷叶隐没了小船,不驶到近处,根本看不见。诗人用了一个“出”字,它把“莲花过人头”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后两句则是特写。“鹅儿湖北烟初暝”黄昏时分,暮霭渐渐升起,湖面不觉转向暝色,此时天空尚残留着几缕红霞,霞光反折下来,湖面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雾般的折光中。

  “背指明霞几缕红。”一句写舟人动作最为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舟人们正在交谈,其中一人用手指着天上几缕火红的彩霞。诗人在描写时,特别点出了动作的方位,意味深长。渔人们在捕鱼,并没有为欣赏彩霞而停手转身,背着身指是很自然的,这是其一。霞光四映,无处不有,看见身边的彩光,自可想像天上的彩霞,这是其二。其实渔人们对这幅美景早已熟悉,不用看就知道,知道了还是忍不住要赞美,这是其三。诗人在描写这个画面时,对这种生活是太熟悉了,熟悉到默契的程度,所以能抓住这最有韵味的动作,来精确传神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穆杰主编;李忠孝编选.古诗词鉴赏 夏之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10:274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bì)(diāo)(qiú)¹。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²人怨,归计狎(xiá)沙鸥³。明夜扁(piān)舟去,和月载离愁。
译文: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安,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注释:¹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²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³狎沙鸥:与沙鸥相近,指隐居生涯。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¹须到古伊周²。莫学班超投笔³,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译文: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注释:¹致身:出仕做官。²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贤相。³班超投笔:《后汉书 班超传》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词上片充满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对友人之远行表示担忧。“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二句开篇点题,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远行。“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五句都是词人为友人感到担心,即言前路之艰难,又怕友人时运不济,像当年入秦的苏秦一样,最终落魄而归,招致亲戚朋友的冷落。用“归计狎沙鸥”的归隐山林之路,反衬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上片末句表达的是对友人一心向往功名富贵的感叹。

  下片“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够获得成功,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同时词人又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劝慰友人不要一味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结尾处“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乃是作者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这首词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通篇都是对友人求仕的劝解之辞,但实际上却是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使友人和自己这样的有识之士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讽刺与悲愤。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第30页 .

shuǐdiàotóu··luòchéngjiǎo--xīn

luòchéngjiǎojiǔquànjūnliúzhǎngānyuǎnshìfēngxuědiāoqiúsànjǐnhuángjīnshēnshìguǎnqínlóurényuànguīxiáshāōumíngbiǎnzhōuyuèzàichóu

gōngmíngshìshēnwèilǎoshíxiūshīshūwànjuǎnzhìshēndàozhōuxuébānchāotóuzòngfēnghóuwànqiáocuìlǎobiānzhōuchùliúdēnglóu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南山截竹为觱(bì)(lì)¹,此乐本自龟(qīu)(cí)²出。
译文: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注释:¹觱篥: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²龟兹: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汉地曲转奇¹,凉州²胡人为我吹。
译文: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注释:¹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²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bàng)¹邻闻者多叹息,远客²思乡皆泪垂。
译文: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注释:¹傍:靠近、临近,意同“邻”。²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解¹听不解赏,长飙(biāo)²风中自³来往。
译文: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注释:¹解:助动词,能、会。²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³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枯桑老柏寒飕(sōu)(liú)¹,九雏(chú)鸣凤²乱啾啾。
译文: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注释:¹飕飗:拟声词,风声。²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lài)¹百泉²相与³秋。
译文: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注释:¹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²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³相与:共同、一起。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更(gēng)¹作渔阳掺²,黄云³萧条白日暗。
译文:忽然变调成低沉悲壮的渔阳掺,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注释:¹更:更:变更,改变。这里是变调。²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³黄云:日暮之云。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⁴萧条:寂寥、冷落。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变调如闻杨柳¹春,上林²繁花照眼新³
译文: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注释:¹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²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³新:清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岁夜¹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²一曲。
译文: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注释:¹岁夜:除夕。²声:动词,听。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龟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tīngānwànshànchuī

 tángdài 

nánshānjiézhúwéi yuèběnguīchū 
liúchuánhànzhuǎn liángzhōurénwéichuī 
bànglínwénzhěduōtàn yuǎnxiāngjiēlèichuí 
shìrénjiětīngjiěshǎng chángbiāofēngzhōngláiwǎng 
sānglǎobǎihánsōuliú jiǔchúmíngfèngluànjiūjiū 
lóngyínxiàoshí wànlàibǎiquánxiāngqiū 
rángèngzuòyángcàn huángyúnxiāotiáobáiàn 
biàndiàowényángliǔchūn shànglínfánhuāzhàoyǎnxīn 
suìgāotánglièmíngzhú měijiǔbēishēng 
瘴霭潜消瑞气和,梅峰千里阔烟萝。
(zhàng)¹(ǎi)²潜消瑞气³和,梅峰千里阔烟萝。
译文:瘴气和雾霭都消散了,山中一片祥和,绵延千里的梅峰草木茂盛,烟聚萝缠。
注释:¹瘴:瘴气。²霭:云气;雾气。³瑞气:祥瑞的云气。
人逢杂堠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
人逢杂堠(hòu)虽云远,路在好山宁厌多。
译文:云层变得很高很远,路上时有阻碍,但走在风景美丽的山上也不厌烦山路多。
啼鸟丛篁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啼鸟丛篁¹传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译文:竹林中的鸟啼声从树枝间传来,飞流直下的瀑布溅出的水花击打着岸边的石头。
注释:¹丛篁:丛生的竹子。
欲留征驭迟迟去,公檄催人不奈何。
欲留征驭迟迟去,公檄(xí)¹催人不奈何。
译文:想留住马儿停驻一会儿再慢慢离去,但无奈的是公文催促我赶紧上路。
注释:¹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

guòshí--zhāngdūn

zhàngǎiqiánxiāoruìméifēngqiānkuòyānluórénfénghòusuīyúnyuǎnzàihǎoshānníngyànduō

niǎocónghuángchuánmiǎoquánsuìyánāliúzhēngchíchígōngcuīrénn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