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蟠大野翠堪怜,树老深岩忘岁年。画阁地清临水见,紫泉声远隔花传。
山蟠大野翠堪怜,树老深岩忘岁年。画阁地清临水见,紫泉声远隔花传。
前林别墅通三径,暇日禅床借半毡。叨际圣明空懒散,狂歌时复和薰弦。
前林别墅通三径,暇日禅床借半毡。叨际圣明空懒散,狂歌时复和薰弦。

yóuqiūchángshìshānyuánèrshǒu--lín

shānpáncuìkānliánshùlǎoshēnyánwàngsuìniánhuàqīnglínshuǐjiànquánshēngyuǎnhuāchuán

qiánlínbiéshùtōngsānjìngxiáchánchuángjièbànzhāndāoshèngmíngkōnglǎnsànkuángshíxūnxián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¹有泚(cǐ)²,河³水弥(mí)。燕婉之求,蘧(qú)(chú)不鲜(xiǎn)
译文: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蛤蟆样。
注释:¹新台:台名,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台:台基,宫基,新建的房子。²有泚:鲜明的样子。有:语助词,做形容词词头,无实义。³河:指黄河。⁴弥弥:水盛大的样子。⁵燕婉:指夫妇和好。燕,安;婉,顺。⁶籧篨:不能俯者。喻身有残疾不能俯视之人,此处讥讽卫宣公年老体衰腰脊僵硬状。一说指癞蛤蟆一类的东西。⁷鲜:少,指年少。一说善。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新台有洒(cuǐ)¹,河水浼(měi)²。燕婉之求,蘧篨不殄(tiǎn)³
译文:新台高大又壮丽,河水漫漫东流去。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不成样。
注释:¹洒:高峻的样子。²浼浼:水盛大的样子。³殄:通“腆”,丰厚,美好。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鱼网之设¹,鸿²则离³之。燕婉之求,得此戚(qī)(shī)
译文:设好鱼网把鱼捕,没想蛤蟆网中游。本想嫁个如意郎,得到却是如此丑。
注释:¹设:设置。²鸿:蛤蟆,一说大雁。³离:离开。一说离通“丽”,附着,遭遇。一说离通“罹”,遭受,遭遇,这里指落网。⁴戚施:蟾蜍,蛤蟆,其四足据地,无须,不能仰视,喻貌丑驼背之人。

  此诗若按旧说理解,一、二章赋陈其事,第三章起兴以比。诗开篇即夸耀卫宣公建造的新台是多么宏伟华丽,其下奔流的淇河之水是多么丰盈浩瀚。这都是极力渲染卫宣公的赫赫威势和装点门面,也可以看作是姜氏(宣姜)眼中所见,已被宣公的表面现象迷惑了。她本为是嫁过来追求蘧婉之好,想过一种郎才女貌、琴瑟和谐的幸福生活的,却不料成了一个糟老头子的掌中玩物。

  全诗三章,前两章叠咏。叠咏的两章前二句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欲夺未婚之儿媳,先造“新台”,来表示事件的合法性,其实是障眼法。好比唐明皇欲夺其子寿王妃即杨玉环,先让她入道观做女观一样,好像这一来,一切就合理合法了。然而丑行就是丑行,丑行是欲盖弥彰的。诗人大赞“新台有泚”“新台有洒”,正言欲反,其兴味在于,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老头子干的丑事。这里是运用反形(或反衬)的修辞手法,使美愈美,丑愈丑。

  “新台”之事的直接受害者是宣姜:美丽的少女配了个糟老头,而且还是个驼背鸡胸,本来该做她老公公的人。这一对儿是怎样也不能般配的,就如俗语所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难怪诗人心中不忿,要为宣姜,也要为天下少年鸣不平。他好有一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打鱼打个癞虾蟆,是非常倒楣,非常丧气,又非常无奈的事。按照闻一多《诗经通义》中的说法:“《国风》中凡言鱼者,皆两性间互称其对方之虞语(隐语),无一实拾鱼者。”古今诗歌中以捕鱼、钓鱼喻男女求偶之事的民歌很多。例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僮人情歌》:“天上无风蘧子飞,江河无水现沙磊。鱼在深塘空得见,哄哥空把网来围。”即是显例。此诗中所写的就是女子对婚姻的幻想和现实的相悖,构成异常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这里强烈地表明:宣姜可真是倒楣透了。诗中“河水弥弥”“河水浼浼”,亦似有暗喻宣姜泪流不止之意,就如《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以及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所表现的那样,渲染出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4-85

xīntái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xīntáiyǒu shuǐ yànwǎnzhīqiú chúxiān 
xīntáiyǒucuǐ shuǐměiměi yànwǎnzhīqiú chútiǎn 
wǎngzhīshè hóng鸿zhī yànwǎnzhīqiú shī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霞散绮(qǐ)¹,月沉钩,帘卷未央楼²。夜凉河汉³截天流,宫阙(què)锁清秋。
译文: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注释:¹霞散绮:形容晚霞绚丽的景象。绮:有花纹的丝织品。²未央楼:汉代有未央宫。这里指代皇宫中的楼房。³河汉:即银河。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一)
瑶阶¹( shǔ),金盘露²,凤髓(suǐ)³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chén)游,水殿凉州
译文: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注释:¹瑶阶:美玉做成的台阶。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这里参与西王母的宴会。这里乃以宫殿比神仙居所。²金盘露:汉武帝曾做承露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来饮用,以求长生不老,这里暗用其典。³凤髓:香名。⁴珠翠:指代装饰得珠光宝气的宫女。⁵宸:皇上所居之所。⁶水殿:建于水上的殿宇。⁷按:演奏。⁸凉州:歌舞名。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二)
瑶台树,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版本二)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处“秋”前著一“锁”字,既点出时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

  此词为应制之作,言辞颇为考究、精致,雍容华丽中不乏清婉。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3-14页

qiānyīng ·xiásàn

xiàsǒng sòngdài 

xiásàn yuèchéngōu liánjuǎnwèiyānglóu liánghànjiétiānliú gōngquèsuǒqīngqiū 
yáojiēshǔ jīnpán fèngsuǐxiāngyān sānqiānzhūcuìyōngchényóu shuǐdiàn殿ànliángzhōu  (bǎnběn )

xiásàn yuèchéngōu liánjuǎnwèiyānglóu liánghànjiétiānliú gōngquèsuǒqīngqiū 
yáotáishù jīnjīng fèngsuǐxiāngpányān sānqiānzhūcuìyōngchényóu shuǐdiàn殿ànliángzhōu  (bǎnběnèr )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jué),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译文: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注释:察传(chá chuán):即明察传闻之意。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shì),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pǐ),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译文: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kuí)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jí)¹,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²,闻之于宋君³。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shǐ)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hài)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注释:¹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浇灌。汲:从井里打水。及:等到。²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³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⁴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⁵使:使用,指劳动力。⁶于:到,向。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¹
译文:去了城东曲江游宴至今未回,空空地等待辜负了大好光阴。
注释:¹催:一作“漼”。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梁家¹宅里秦宫²入,赵后³楼中赤(chì)凤来。
译文:昔日梁冀家嬖奴与梁冀妻孙寿相通,赵后与宫奴赤风私通,每能得逞。
注释:¹梁家:后汉梁冀;冀妻孙寿。²秦宫:梁冀嬖奴,与梁冀妻孙寿通。³赵后:汉成帝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宫奴,与赵氏通。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冰簟(diàn)¹且眠金镂枕²,琼筵³不醉玉交杯
译文:竹簟生凉徒有美人的玉枕,孤眠独卧,无缘坐在宴席上与美人共醉霞觞,实在可叹。
注释:¹冰簟: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²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³琼筵: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⁴交杯: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fú)¹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²八斗才。
译文:此情景就好像宓妃坐在宫馆中因刻骨相思而愁肠百结,而曹植用尽才华写出《洛神赋》一样。
注释:¹宓妃: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²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

  此诗内容似是与某官女有爱恋而未能如愿之事,故诗题曰“可叹”。后人对此诗有“一首中五人名,未免獭祭之病!”这样的愤然的评论,原因自然还是不明白李商隐想说什么,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所讽指的事情不得而知,难道是有贵人年迈,而他年少的姬妾却恣意放荡?“ —— 这是字面上大致的含义,因为诗里的第二句讲得是汉代跋扈将军梁冀的妻子孙寿与他的属下秦宫私通的故事;第三句讲得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与燕赤凤私通的故事;第四句第五句又无比的香艳,以至于有人斥责此诗”大伤忠厚“,不该流传。但是问题是,这首诗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曹植与洛神的故事中去了,而曹植对于宓妃则只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并没有无礼之事,与前面孙寿与秦宫,飞燕与赤凤对比明显。但与此同时,宓妃却在愁坐,而陈思王亦在惆怅,叹宓妃之不得陈王,从陈王方面落笔言其用尽才思,冀得宓妃,两情虽通而事终不谐矣。显然李商隐是在“可叹”一件事。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情相感而事不谐,恣行放诞者,反可遂愿,亦泛言心中之感慨不平,不必有寄托。全诗跌宕有致,尾联最妙。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 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 第193页
2、 陈祖美主编. 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集[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11. 第289-290页

tàn--shāngyǐn

xìnghuìdōngchéngyànwèihuíniánhuáyōugòngshuǐxiāngcuī

liángjiāzháiqíngōngzhàohòulóuzhōngchìfènglái

bīngdiànqiěmiánjīnlòuzhěnqióngyánzuìjiāobēi

fēichóuzuòzhītiánguǎnyòngjǐnchénwángdòucái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今夜雨。断送¹一年残暑²。坐听潮声来别浦³。明朝何处去。
译文: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
注释:¹断送:犹言结束。²残暑:暑天最后最热的时间在三伏,俗称“秋老虎”。³浦:水滨,这里指钱塘江边。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孤负¹金尊²绿醑(xǔ)³。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lán)还独语。
译文:有负于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注释:¹孤负:对不起。²金尊:金杯。³绿醑:绿色美酒。⁴来岁:明年。⁵圆:团圆,引伸为相聚。⁶回:醒来。⁷几许:多少。⁸夜阑:夜深。

  词的上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听潮。“今夜雨”三字,如同电影的台词,明白地点出时间和自然气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难得。正是秋夜雨“断送”“残暑”,大自然顿时改变模样,词人顿时感到痛快,真是久热逢甘雨。再去会友的江边“听潮声”,将是潮声欢腾,人心甜润,人潮相印,颇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韵味。然而,面对秋夜怡人的潮声,不得不思考“明朝何处去。”这是双关语。一是问明天再去什么地方欣赏自然景色,一是问日后他们的政治归宿是什么,能否再相会。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总上启下的连带作用。

  词的下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饮别。有感于秋雨“断送”“残暑”而饮酒,饮酒也应是祝愿秋雨“断送”“残暑”。“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开头两句,就承上转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为酶,以酒开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宝。“金尊绿醑”含道义,地久天长现真情。为了不负于秋雨和江潮,痛饮干杯。“来岁今宵圆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愿一“圆”吧。“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借酒感秋,倾诉衷肠。酒醉必入梦,酒醒必梦醒。酒醒梦醒头脑醒,人生话题又面临。自然界的秋雨“断送'’“残暑”,可现实的“残暑”又不知何时“断送”,问君还有“愁几许”,恰是一江秋潮滚滚流,清尊断送秋。现在,“夜阑”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梦中多少诗,留给词人一人“独语”,“明朝何处去”等到“来岁今宵”再谈。

  全词,以秋雨“断送”“残暑”起兴,引发了词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处去”“夜阑还独语”,一说明北宋社会禁锢较严,无有言论自由,二表示词人胸有不平,无处痛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2-16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