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首瞰长江,高深属遥睇。两仪拓雄观,况值风日霁。
岘首瞰长江,高深属遥睇。两仪拓雄观,况值风日霁。
水浅别洲渚,林寒出松桂。旷然洽今欢,遑以悼先逝。
水浅别洲渚,林寒出松桂。旷然洽今欢,遑以悼先逝。
羊公经世人,兴怀局千岁。立德竟长泯,长闻泣遗惠。
羊公经世人,兴怀局千岁。立德竟长泯,长闻泣遗惠。

dēngxiànshǒu--lín

xiànshǒukànzhǎngjiānggāoshēnshǔyáoliǎngxióngguānkuàngzhífēng

shuǐqiǎnbiézhōuzhǔlínhánchūsōngguìkuàngránqiàjīnhuānhuángdàoxiānshì

yánggōngjīngshìrénxìng怀huáiqiānsuìjìngzhǎngmǐnzhǎngwénhuì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十里一置¹飞尘灰,五里一堠(hòu)²兵火催。
译文: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
注释:¹置:驿站。²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diān)坑仆谷相枕藉(jiè)¹,知是荔枝龙眼来。
译文: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
注释:¹枕藉: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飞车跨山鹘(hú)¹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译文:飞快的车儿越过了重重高山,似隼鸟疾飞过海;到长安时,青枝绿叶,仿佛刚从树上摘采。
注释:¹鹘:鸷鸟名。即隼(sǔn)。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宫中美人一破颜¹,惊尘溅血流千载。
译文:宫中美人高兴地咧嘴一笑,那扬起的尘土,那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仍令人难以忘怀。
注释:¹破颜:变为笑脸。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永元¹荔枝来交州²,天宝岁贡取之涪(fú)³
译文:永元年的荔枝来自交州,天宝年的荔枝来自涪州。
注释:¹永元:东汉和帝年号。²交州:交州,古地名。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今中国广州)。³天宝岁贡取之涪:指唐代天宝年间岁贡涪陵荔枝之事。《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涪:水名,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shāng)¹(lèi)²伯游³
译文:人们到今天还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谁把酒去祭奠唐伯游?
注释:¹举觞:举杯饮酒。²酹: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³伯游: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我愿天公怜赤子¹,莫生尤物²为疮(chuāng)(wěi)³
译文: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
注释:¹赤子:人民。²尤物:珍贵的物品,指荔枝。³疮痏:祸害。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¹
译文:只愿风调雨顺百谷丰收,人民免受饥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注释:¹上瑞:最大的吉兆。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相笼加 一作:相宠加)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sù)粒芽¹,前丁后蔡²相笼加。
译文: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
注释:¹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²前丁后蔡:指宋朝丁谓先生任福建漕使,随后蔡襄继任此职,督造贡茶。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争相斗品武夷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作为贡茶,献给皇上。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译文: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¹何陋(lòu)耶?
译文: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么卑鄙恶劣!
注释:¹致养口体:这里指满足口和腹的欲望。致养,原意是得到养育。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洛阳相君¹忠孝家,可怜亦进姚(yáo)黄花²
译文: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注释:¹洛阳相君:指钱惟演,他曾任西京留守。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叙归降宋朝,宋太宗称之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苏轼说钱惟演是“忠孝家”。²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洛阳进贡牡丹,是从钱惟演开始的。

  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古时进贡荔枝事。历史上把荔枝作为贡品,最著名的是汉和帝永元年间及唐玄宗天宝年间。“十里”四句,写汉和帝时,朝廷令交州进献荔枝,在短途内置驿站以便飞快地运送,使送荔枝的人累死摔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飞车”四句,写唐玄宗时令四川进献荔枝,派飞骑送来,到长安时,还是新鲜得如刚采下来一样,朝廷为了博杨贵妃开口一笑,不顾为此而死去多少人。这一段,抓住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的特点,在运输要求快捷上做文章,指出朝廷为饱口福而草菅人命。这一点,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已作了描写,苏诗中“知是荔支龙眼来”、“宫中美人一破颜”句就是从杜牧诗中化出。但杜牧诗精警,苏诗用赋体,坐实了说,博大雄深,二者各有不同。

  “永元”起八句是第二段,转入议论感慨。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诛伐李林甫之类,媚上取宠,百姓恨之入骨,愿生吃其肉;感叹朝廷中少了像唐羌那样敢于直谏的名臣。于是,他想到,宁愿上天不要生出这类可口的珍品,使得百姓不堪负担,只要风调雨顺,人们能吃饱穿暖就行了。这段布局很巧,“永元”句总结第一段前四句汉贡荔枝事,“天宝”句总结后四句唐贡荔枝事,“至今”句就唐事发议论,“无人”句就汉事发议论,互为交叉,错合参差,然后用“我愿”四句作总束,承前启后。

  “君不见”起八句是第三段,写近时事。由古时的奸臣,诗人想到了近时的奸臣;由古时戕害百姓的荔枝,诗人想到了近时戕害百姓的各种贡品。诗便进一步引申上述的感叹,举现实来证明,先说了武夷茶,又说了洛阳牡丹花。这段对统治者的鞭挞与第一、二段意旨相同,但由于说的是眼前事,所以批判得很有分寸。诗指责奸臣而不指责皇帝,是诗家为尊者讳的传统。就像杜甫《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写安史之乱而为玄宗开释;李白《巴陵送贾舍人》“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写才士被贬,反说皇帝大度。苏轼在这里用的也是这种“春秋笔法”,很显然,他不仅反对佞臣媚上,对皇帝接受佞臣的进贡,开上行下效之风,使百姓蒙受苦难,他也是十分不满的。这一段,如奇军突起,忽然完全撇开诗所吟咏的荔枝,杂取眼前事,随手挥洒,开拓广泛,且写得波折分明,令人应接不暇。而诗人胸中郁勃之气,一泻而出,出没开阖,极似杜诗。

  全诗有叙有议,不为题囿,带有诗史的性质,因此清方东树等的赞誉。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 第458-458页 .
2、 赵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01-103页 .

zhītàn

shì sòngdài 

shízhìfēichénhuī hòubīnghuǒcuī 
diānkēngxiāngzhěnjiè zhīshìzhīlóngyǎnlái 
fēichēkuàshānhénghǎi fēngzhīxīncǎi 
gōngzhōngměirényán jīngchénjiànxuèliúqiānzǎi 
yǒngyuánzhīláijiāozhōu tiānbǎosuìgòngzhī 
zhìjīnshílínròu rénshānglèiyóu 
yuàntiāngōngliánchì shēngyóuwéichuāngwěi 
shùnfēngtiáobǎidēng mínhánwéishàngruì 
jūnjiàn biān qiándīnghòucàixiānglǒngjiā  (xiānglǒngjiāzuò xiāngchǒngjiā )
zhēngxīnmǎichǒngchū jīnniándòupǐnchōngguānchá 
jūnsuǒ zhìyǎngkǒulòu 
luòyángxiāngjūnzhōngxiàojiā liánjìnyáohuánghu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不相见,动如¹(shēn)与商²
译文: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注释:¹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²参与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译文: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¹
译文: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注释:¹苍:灰白色。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访旧¹半为鬼,惊呼²热中肠。
译文: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注释:¹访旧:一作“访问”。²惊呼:一作“呜呼”。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译文: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háng)¹
译文: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注释:¹成行:儿女众多。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怡然敬父执¹,问我来何方。
译文: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注释:¹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乃未已 一作:未及已;驱儿 一作:儿女)
问答乃未已¹,驱儿²³酒浆。
译文: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注释:¹乃未已:一作“未及已”,还未等说完。²驱儿:一作“儿女”。³罗:罗列酒菜。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¹黄粱²
译文: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注释:¹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²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¹称会面难,一举累²十觞(shāng)³
译文: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注释:¹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²累:接连。³觞:酒杯。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¹
译文:喝下十几杯酒也难以让我一醉,是感受到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注释:¹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日隔山岳¹,世事²两茫茫³
译文: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注释:山岳:指西岳华山。²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是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是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没想到我们已分别二十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伤痛。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这两句是说,相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这四句是说,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的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这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笔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谊。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的带过,可见其裁剪精炼之妙。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两句是说,冒着夜雨剪来了新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从中看到处士的热情款待:酒是让儿子立刻去张罗的佳酿,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这四句是说,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一连喝干了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这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平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的点出了今昔的感受,总束上文。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末两句是说,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末两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寻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平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近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

  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平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69-170页 .

zèngwèichǔshì

 tángdài 

rénshēngxiāngjiàn dòngshēnshāng 
jīn gòngdēngzhúguāng 
shàozhuàngnéngshí bìncāng 
fǎng访jiùbànwéiguǐ jīngzhōngcháng 
yānzhīèrshízǎi chóngshàngjūntáng 
biéjūnwèihūn érchéngháng 
ránjìngzhí wènláifāng 
wènnǎiwèi érluójiǔjiāng  (nǎiwèizuò wèi érzuò ér )
 chūnjiǔ xīnchuījiànhuángliáng 
zhǔchēnghuìmiànnán lěishíshāng 
shíshāngzuì gǎncháng 
míngshānyuè shìshìliǎngmángmáng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¹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biāo)²又接。尽吹入潘郎³,一簪(zān)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译文:竹席透凉油灯昏暗,躺下后又起来,只听凄清的秋声从好几处急切地响起。破碎的竹枝在无人的走廊旁晃动,枯黄的荷叶在浅浅的水边摇曳,真不知这秋声来自何叶?秋风又起,尽吹向早衰的潘郎一头花白的头发。秋声已经令人听了难受,半夜三更不能再伤神去怨恨离别。
注释:¹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²飙:泛指风。³潘郎:指晋潘岳。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yán)¹。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lí)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译文:蟋蟀还在哀怨凄切。玉窗下刺绣的妇人疲倦了倚窗而睡,却又被檐间铁铃的声响惊觉。高城的更漏声断断续续,野寺的钟声依稀可闻,又传来远处凉潮鸣咽。秋声如微微的呻吟已经渐渐地怯弱。忽然又惊讶地发现,竹篱边的豆花已经开放,就在这雨下如筛的季节。独自打开房门,只见皎洁的月色布满了庭院。
注释:¹檐铁: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铮有声。
此词着意描写秋声。上片写入夜风声,“几处催发”,使人难于入睡。下片写檐铁惊响,野寺钟疏,虫声切切,凉潮呜咽。独自开门,唯见满庭月光。结句极富诗情画意。全词从所闻到所见和所思,生动逼真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tiān··qiūshēngguǎnqiūshēng--è

diàndēngànmiánháiqīngshāngchùcuīsuìzhúlángliánqiǎnzhǔbiànshēngláitóngbiāoyòujiējǐnchuīpānlángzānchóushìnántīngzhōngxiāoyòngyuànbié

yīnchóngháigèngqièqièchuāngtiāojǐnjuànjīngxiǎngyántiělòuduàngāochéngzhōngshūyáosòngliángcháoyànwēiyínjiànqièdòuhuākāishāishíjiékāiménmǎntíngdōushìyuè

天地间,人为贵。
天地间,人为贵。
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
注释:度关山: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立君牧¹民,为之轨则²
译文: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
注释:¹牧:养育管理。²轨则:法度、准则。轨,应遵循的规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车辙(zhé)马迹,经纬¹四极²
译文: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
注释:¹经纬:原指道路,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这里用作动词,指经由东西南北道路。²四极:四方极远之地。四境。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chù)(zhì)幽明¹,黎庶(shù)²繁息³
译文: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
注释:¹黜陟幽明:贬退不明事理的人,提拔干练的人。黜,降职或罢免。陟,提升,升迁。幽明,分别指昏庸者和德才兼备者。²黎庶:黎民庶民,即百姓。³繁息:指人繁殖生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wū)¹贤圣,总统²邦域³
译文: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注释:¹於铄:唔呀闪烁。²总统:总揽,总管。³邦域:国家,邦国的疆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封建¹五爵(jué)²,井田³刑狱
译文: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
注释:¹封建:封赏建立,封邦建国。²五爵: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³井田:周代的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⁴刑狱:刑罚狱讼。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有燔(fán)¹丹书²,无普³(shè)
译文: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
注释:¹燔:焚烧。²丹书:古代用朱笔记载犯人罪状的文书。一说指传说中赤雀所衔的瑞书,即《洛书》。³无普:不能普及。⁴赦赎:允许犯人用钱物赎免罪刑。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yáo)¹甫侯²,何有失职。
译文: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
注释:¹皋陶:亦作“皐陶”。亦作“皋繇”。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狱官或狱神的代称。²甫侯:一作“吕侯”,周穆王时任司寇。泛指司法官。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jiē)¹后世,改制易律²
译文: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
注释:¹嗟哉:感叹词。²改制易律:更改制度变换律法。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劳民¹为君,役赋²其力。
译文: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注释:¹劳民:使人民劳苦。²役赋:劳役赋税。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shùn)漆食器¹,畔者²十国,
译文: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
注释:¹舜漆食器:虞舜用漆器为食器。食器,饮食用具。²畔者:叛离者。畔,同“叛”。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不及唐尧,采椽(chuán)不斫(zhuó)¹
译文: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
注释:¹采椽不斫:采用柞木作椽,不加砍凿修整。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世叹伯夷¹,欲以厉俗²
译文: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
注释:¹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²厉俗:激励世俗。厉,劝勉。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侈恶¹之大,俭为共德。
译文: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注释:¹侈恶:奢侈的罪恶。俭为共德:言节俭是上下一致遵守的道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许由¹推让,岂有讼曲²
译文:如果天下都以许由推让的精神作为榜样,哪里还会有什么诉讼和争辩呢?
注释:¹许由:传说中的隐士。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并且认为是对他的侮辱。²讼曲:打官司,辨曲直。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兼爱¹尚同²,疏者为戚(qī)³
译文: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注释:¹兼爱:同时共爱。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²尚同:崇尚同德。墨子的政治思想。³戚:亲近。

  《度关山》一诗表现了曹操的政治理想。其内容讲的是执政者要勤俭、爱民、守法。曹操用法严峻,有犯必纠,这是一种法家精神,他反对滥用刑罚,提出要依法而行。曹操提倡节俭,《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不好华丽,后宫衣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俭为共德”是作者极力提倡的。

  此诗开头直接提出“天地间,人为贵”,凸现了诗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贤明,制定法规,全国统一,以奢侈为大恶,以俭朴为美德。退昏庸,举明智,官吏尽职,百姓安定,人口繁息,设立刑狱,执法正当。人与人之间,退让不争,上下相同,彼此亲爱。

  全诗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为了充分表达这一思想,诗人并写两面,一是通过叙述古代君主治民的法则,认为退小人任用德才兼备者是国家昌盛的基本保证;二是通过尧舜之间的对比,提出纠正“侈恶之大”的方式,即“俭为共德”,在此基础上,提出“让”与“兼爱”,即国君贤明,君民平等,执法公正,讼狱不兴的大同思想。从中可见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这首诗在内容上,反对“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蕴涵着孟子倡导的民本思想。在写作上,除了采用正面颂扬的形式之外,“嗟哉后世”八句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肯定了民本思想,揭示了奢华造成的后果。

参考资料:
1、 曹操 曹丕 曹植.三曹诗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4-6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溪路千里曲,哀猿(yuán)何处鸣。
译文: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孤臣¹泪已尽,虚(xū)²断肠声³
译文: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
注释:¹孤臣:孤立无援、忧心国事的臣下。²虚作:空作,徒作。³断肠声:指哀猿悲鸣。

  这首诗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篇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

  此诗头二句写景,景为情设;后二句抒情,情由景生。溶情于景,情景交融,自不必说。妙在抒情不落俗套。苏东坡曾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

  诗人闻哀猿长啸,不写“泪沾裳”而说“泪已尽”,不写“肠欲断”而说“肠已断”,由此带出一个掷地有声的“虚”字来—— “虚作断肠声”。就本应“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常理来说,是“反常”;就实际“孤臣泪已尽”的心境来说,又是“合道”—— 合乎泪尽愈苦之道。所谓“翻出新意”,所谓“奇趣”,正在这“反常合道”之中。诗人所以“自放山泽间”,原是为了借山水以遣悲怀,然而结果正如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掩卷沉思,诗人遭遇之不幸,生活之痛苦,情思之含蓄,寄慨之深远,都包孕在这二十字之中。诗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周萧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06月:520

huángwényuán--liǔzōngyuán

qiānāiyuánchùmíng

chénlèijǐnzuòduàncháng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