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忆西邻海雪庄,主人从宦日徜徉。穿花跨马趋东省,斸笋烹鱼上北堂。
长忆西邻海雪庄,主人从宦日徜徉。穿花跨马趋东省,斸笋烹鱼上北堂。
静室幽兰无限意,小山丛桂几回芳。天涯逐客归期远,岁暮怀君枉断肠。
静室幽兰无限意,小山丛桂几回芳。天涯逐客归期远,岁暮怀君枉断肠。

chóuwángqīnpèijiàn怀huáizhīzuò--lín

zhǎng西línhǎixuězhuāngzhǔréncónghuànchángyáng穿chuānhuākuàdōngshěngzhǔsǔnpēngshàngběitáng

jìngshìyōulánxiànxiǎoshāncóngguìhuífāngtiānzhúguīyuǎnsuì怀huáijūnwǎngduàncháng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心绪万端¹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译文:心绪万千,只因与你修书几张,装入信封后又觉许多话尚未说完,取信重读,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
注释:禁中:宫中。¹万端:头绪极多而纷乱。
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
五声宫漏¹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译文:直写到五声宫漏响过,窗前灯盏已呈半明欲灭之状。
注释:¹五声宫漏:表示天快亮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诗人迟疑茫然的神情与一盏光焰摇曳,奄奄欲灭的寒灯相映衬,显得多么空旷、多么沉寂、多么凄清啊!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绪必须从几千里外的江陵收回来了;这封信也必须立即收束封缄了;眼前这种尽管寂寞但却可以自由地驰骋自己对朋友思念之情的环境气氛,也马上就要消失了;那个被权势、被名利扭曲了的社会马上就要复苏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些不由地又使诗人的心头涌上一层漠漠的焦躁与哀愁。

  这些都是我们的分析与推测,诗中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还要远比读者所说的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诗有许多因为直白而被人批评指责,而这首《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却是异常含蓄的。作者只给读者描绘了一种环境气氛,一种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至于这个形象在想什么,诗人根本没有说,一切都在不言中。而这种“不言”,却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说的“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jìnzhōngzuòshūyuánjiǔ--bái

xīnwànduānshūliǎngzhǐfēngzhòngchíchí

shēnggōnglòuchūmíngdiǎnchuāngdēngmièshí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shuò)¹吹雪透刀瘢(bān),饮马长城窟更寒。
译文:寒风吹来,夹杂着飘雪,凛冽如刀割一般;骑着战马在长城窟饮水,更加严寒。
注释:¹朔风:冬天的风,寒风。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¹齐保贺兰山。
译文:半夜里烽火升起,将士们都知道有敌人来侵犯,立刻都冲锋上前线,决心要保卫贺兰山。
注释:¹一时:即时,立刻。

  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的作品,在唐诗中屡见不鲜。早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就以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叹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风雪凛冽,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用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xiùcáibiāntíngshíyuàn ·

 tángdài 

shuòfēngchuīxuětòudāobān yìnchángchénggènghán 
bànhuǒláizhīyǒu shíbǎolánshān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楼上萦(yíng)帘弱絮(xù)¹,墙头碍月低花²。年年春事³心事,肠断(qī)
译文:闺楼上柳絮飞萦绕竹帘,院墙头花儿低挡住月光。每一年逢春时愁涌心头,凝望那欲栖鸦令人断肠。
注释:乌夜啼: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等,平韵四十七字。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一作“锦堂春”。¹萦帘弱絮:回旋牵缠在帘上的飞絮。弱絮,零落的柳絮。²碍月低花:指墙头上矮矮的花丛遮挡住月亮。低,覆盖,遮挡。³春事:这里指男女欢爱。⁴关:牵涉,涉及。⁵心事:心情,情怀。⁶肠断:形容悲痛之极。⁷欲:时间副词,表动作正在进行。⁸栖鸦:想要栖息的乌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舞镜鸾(luán)(qīn)¹翠减²,啼珠凤蜡³红斜。重(chóng)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译文:妆镜照鸾被上翠色褪减,风烛燃蜡泪垂红影斜斜。重重门锁不住相思魂梦,随心意任自由绕遍天涯。
注释:¹舞镜鸾衾:指被子面上绘有鸾鸟照妆镜的图案。舞镜,鸾镜。鸳衾,绣着鸳鸯鸟图案的被子。²翠减:翠色已经褪去。³啼珠凤蜡:指凤形的蜡烛流着蜡油的珠滴。啼珠,原指水点,这里指蜡烛滴下来的蜡珠,因状似流泪,所以有“啼珠”之称。⁴重门:指屋内的门。⁵锁:封闭,幽闭。⁶随意:一任,任凭。⁷天涯:天的边际,指极远的地方。

  此词开篇写景,上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两句对起以“萦”、“弱”、“碍”、“低”四字隐隐点出人物思致,所写的“帘幕”、“柳絮”、“月亮”、“花朵”均是客观景物,但在思妇眼中看来,帘幕有如思绪一般萦回,柳絮随风扶摇,仿佛不胜孱弱,月亮被云层或楼台遮蔽,若隐若现,看起来朦胧而迷离,墙角的花或开得极低,或已然凋落,安静而黯淡。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又以从“萦帘、”碍月“的细致心理反应和”弱絮“、”低花“的视觉观察所见来衬映出芳春夜月怀远的思妇形象。寥寥十二个字,把背景和人物全然活现出来,营造出暮春之夜的寂寥氛围,堪称妙笔。在此基础上,再写怀人,便显得流畅自然。紧接着以”年年春事关心事“两句,“关心”二字,直写人物心理,表明思妇感情的趋向和分量,将“春事”与“关心事”联系起来,既承接上句所描写的春景,又开启下句的“肠断”之情。年复一年,春色依旧,思情依旧。春归而人不归,让思妇无法不思量,所以思妇听到楼外哑哑啼叫的欲栖而未定的乌鸦时无法不触景伤情而为之柔肠寸断。此处虽是写常景常情,却写得清丽哀婉。其中“肠断”二字下得十分沉重,使思妇的哀痛情绪直要透纸而出。

  下片由内景转向心理刻画,表现相思感情的进一步深化。内景是由“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两句所展现的春夜闺房画面,这两句写闺房景象,对仗工整,用语妍丽,词中的物象无不和思妇当前的处境心事相关。其中,“舞镜”是活用鸾鸟看见镜中的自己遂呜叫不已的典故来增加鸾鸟形象的生动性,同时作为下句“啼珠”的字面对仗,“鸾衾翠减”则写出衾被上色泽已褪的绣鸾破旧暗淡的景状,并回应上片的“年年”二字,以翠被褪色暗示出离人的长久不归以及思妇的夜夜独眠。而接下来的“凤蜡红斜”则将蜡珠的滴落想象成它在替人落泪,将思妇的心情折射到外物的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通过对“蜡烛‘啼珠’,人亦垂泪”的描写来突出思妇的相思之深,有景中见人之妙。“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两句化用了五代词人顾敻《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的“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将主人公孤栖难耐、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以凄惋慰藉的语言娓娓道出。其中,“重门不锁”四字中既有欣慰,也有暂时的解脱。这两句由现实而入梦,既有无可奈何的自慰,也有幻想,反衬出现实的矛盾,突出思妇难以排遣、难以消解的深重相思。

  全词借思妇春思寄托自己政治上的苦闷,以婉言达深意,感人特甚,体现了词人笔致含蓄、语婉意深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236
2、 唐圭璋,等 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884-885
3、 林力 肖剑 主编.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496-497

··chūn--zhàolìngzhì

lóushàngyíngliánruòqiángtóuàiyuèhuāniánniánchūnshìguānxīnshìchángduàn

jìngluánqīncuìjiǎnzhūfènghóngxiézhòngménsuǒxiāngmèngsuíràotiān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¹。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²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酉阳杂俎》
译文:以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蟾蜍。因而有一些专门记录异事的书籍上说:月亮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经常拿着斧子砍树,但树上的创口随砍随合。又传说砍树的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学仙犯了错,被罚在这里砍树。
注释:¹蟾赊:蛤蟆。²斫:用刀斧砍削。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zā)路亭亭艳¹,非时裛(yì)裛香²
译文: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注释:¹匝路亭亭艳:匝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²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é)惟与月¹,青女²不饶霜。
译文: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注释:¹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²青女:霜神。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赠远娥盈(yíng)¹,伤离适断肠²
译文: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注释:¹赠远娥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娥,空;盈手,满手。²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为谁成早秀¹,不待作年芳²
译文: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¹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²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858-1859
2、 姜军.《唐诗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2012.04:360页

shíyuèzhōngxúnzhìfēngjièjiànméihuā--shāngyǐn

tíngtíngyànfēishíxiāng

é((éé))wéiyuèqīngráoshuāng

zèngyuǎnyíngshǒushāngshìduàncháng

wèishuíchéngzǎoxiùdàizuòniánf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