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志高云上,浮荣逝水东。狂歌随楚老,力稼习豳风。
旷志高云上,浮荣逝水东。狂歌随楚老,力稼习豳风。
道盛宾长满,心清室屡空。挥毫多妙墨,谁谓晚疏慵。
道盛宾长满,心清室屡空。挥毫多妙墨,谁谓晚疏慵。

chénnánsuìchūzhāishǒusān--lín

kuàngzhìgāoyúnshàngróngshìshuǐdōngkuángsuíchǔlǎojiàbīnfēng

dàoshèngbīnzhǎngmǎnxīnqīngshìkōnghuīháoduōmiàoshuíwèiwǎnshūyōng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niǎn)吟髭(zī)¹。淮阳西望路何之²?无一个鳞鸿³至,把酒问篙(gāo)
译文: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书信来,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
注释:¹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²路何之:路怎样走。³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⁴篙师:船夫。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迎头便说兵戈(gē)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¹,更呼甚燕子莺儿²
译文: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告诉我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酒楼坍塌了,茶肆也被烧成灰,歌台妓院成了军营,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¹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院,妓妇女居住。²燕子莺儿:比喻歌妓。

xiǎoliángzhōu··péngchuāngfēng--zhāngjiǔ

péngchuāngfēngmènniǎnyínhuáiyáng西wàngzhīlín鸿hóngzhìjiǔwèngāoshī

yíngtóu便biànshuōbīngshìfēngliúzàizhuīlejiǔlóufénlecháliǔyínghuāshìgèngshényànziyīngér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péng)¹(yù)²,薪之槱(yǒu)³之。济(jǐ)(bì),左右趣(qū)之。
译文: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注释:¹芃芃:植物茂盛貌。²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³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⁴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⁵辟王:君王。⁶趣:趋向,归向。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济济辟王,左右奉¹²。奉璋峨(é)³,髦(máo)
译文: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注释:¹奉:通“捧”。²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³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⁴髦士:俊士,优秀之士。⁵攸:所。⁶宜:适合。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pì)¹彼泾²舟,烝徒³(jí)。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译文: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注释:¹淠:船行貌。²泾:泾河。³烝徒:众人。⁴楫之:举桨划船。⁵于迈:于征,出征。⁶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zhuō)¹彼云汉²,为章³于天。周王寿考,遐(xiá)不作人
译文: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注释:¹倬:广大。²云汉:银河。³章:文章,文彩。⁴寿:长寿。⁵遐:通“何”。⁶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duī)¹琢其章,金玉其相²。勉勉³我王,纲纪四方。
译文: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¹追:通“雕”。追琢,即雕琢。²相:内质,质地。³勉勉:勤勉不已。⁴纲纪:治理,管理。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除第二章外,其余四章均以兴为发端,这在《大雅》中是罕见的。

  首章以“棫朴”起兴。毛传释曰:“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此是将棫朴喻贤人。而《诗集传》释曰:“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意为灌木茂盛,则为人所乐用,君王美好,则为人所乐从。此是将棫朴喻君王。毛传释兴,每每孤立地就兴论兴,所以兴与下文的关系往往显得牵强附会。朱熹释兴,总是将起兴句与被兴句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其“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的定义。就此章而言,朱熹的解释似更为合理。

  首章是总述,总述周王有德,众士所归。而士分文、武,故二、三篇又分而述之,以补足深化首章之意。

  二章四句皆为赋。前两句“济济辟王,左右左璋”承上两句“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而来,而又启出下两句:“左璋峨峨,髦士攸宜。”“璋”有二解,一为“牙璋”,发兵所用;一为“璋瓒”,祭祀所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此诗下章言六师及之,则上言左璋,当是发兵之事。故传惟言半圭曰璋,不以为祭祀所用之璋瓒耳。”据此,此章则与下章一样,均与武士有关。但马瑞辰注意了下章的“六师”而疏忽了此章的“髦士”。“髦士”在《诗经)中凡二见,另一为《小雅·甫田》中的“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的髦士肯定为文士(多以为是田畯,即农官),故此诗恐亦不例外。所以璋还是训“璋瓒”为好。

  三章以“泾舟”起兴。朱熹《诗集传》以为舟中之人自觉划动船桨实喻六师之众自觉跟随周王出征,云:“言‘淠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亦云:“文王征伐,六师扈从,有似烝徒楫舟,则其作武勇之士也又可见。”齐诗根据此章末两句“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而断定此诗是言文王伐崇之事,后人多有从之者。其实以诗证史可信,以史证诗难信,况且把诗中所言一一坐实并无多大意义,所以还是把此章看作泛言为好。

  如果说前三章是以众望所归来烘托周王的话,那么后两章则转为直接的歌颂了。

  四章以“云汉”起兴。郑笺曰:“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诸家多认为“云汉”乃喻周王。末句“遐不作人(何不培养人)”虽是问句,实则是肯定周王能培育人。严粲《诗缉》云:“董氏曰:‘遐不作人,甚言其作也。”’类似的用法还见于《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末章的兴义较难理解。朱熹在《诗集传》中曰:“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矣。勉勉我王,则所以纲纪乎四方者至矣。”他还在《诗传遗说》中补充道:“功夫细密处,又在此一章,如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四方都便在他线索内牵著都动。”他答人问“勉勉即是纯一不已否?”又曰:“然。如‘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是那工夫到后,文章真个是盛美,资质真个是坚实。”二者合而言之,也就是说:精雕细刻到极致,是最美的外表,纯金碧玉到极致,是最好的质地,周王勤勉至极,有如雕琢的文彩和金玉的质地,是天下最好的管理者。如此释诗,似太迂曲,所以很多人并不把前两句视作兴,他们认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的“其”指的就是周王,意谓周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又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péngpéng xīnzhīyǒuzhī wáng zuǒyòuzhī 

wáng zuǒyòufèngzhāng fèngzhāngéé máoshìyōu 

jīngzhōu zhēngzhī zhōuwángmài liùshīzhī 

zhuōyúnhàn wéizhāngtiān zhōuwángshòu寿kǎo zuòrén 

duīzhuózhāng jīnxiāng miǎnmiǎnwáng gāngfāng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河水南径北屈县¹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²相对。《山海经》³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è)涅(niè)。”《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fù)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dèng)。”
译文:河水南面经过北屈县旧城西,西面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面四十里是河南孟门山,和山西龙门山相对。《山海经》记载:孟门山,山上多金玉,山下多黄沙土和涅石。《淮南子》记载:龙门未开辟,吕梁未凿出,河水从孟门之上流出,慢慢地溢出,逆流而上,没有丘陵、高山阻挡,称之为洪水。大禹疏通河道,称之为孟门。所以《穆天子传》记载:北登孟门,是九河的斜坡。
注释:¹北屈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北。风山。在今山西吉县西北。²龙门: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北。³《山海经》: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作者已无可考。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秦汉时又有增删。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山川、物产,并保留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⁴黄垩:一种黄土,可做涂饰之用。⁵涅石:矾石,色黑。⁶《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著,分内、外篇;现只流传内篇二十一篇。⁷阜:土山。《穆天子传》:晋代从战国时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之一,作者不详。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文辞朴质。⁸磴:险峻的山坡。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阨(è)¹,兼孟门津²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shù)广³。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¹⁰,悬流千丈,浑洪¹¹(bì)¹²,鼓若山腾,浚(jùn)波颓垒,迄于下口¹³,方知《慎子》¹⁴,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¹⁵之追也。
译文: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注释:¹阨:这里指阻塞的地方。²孟门津:在陕西宜川东南二十里,与孟门山参差相接。³漱广:因受流水冲击河床变宽。漱,指水的冲击。⁴倾崖返捍: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倾崖,水势象要倾动山崖。捍,摇动。⁵临危;临近危险的地势。⁶若坠复倚:象要坠落似的,而又有所旁依。⁷石凿:凿石的工具。⁸素气:指白色的水气。⁹窥深悸魄:往深处窥探,使人惊心动魄。窥,窥探,看。悸,惊。¹⁰寻:古代以八尺为寻。¹¹浑洪:水势直大的样子。¹²赑怒:发怒用力的样子。形容水势很大。¹³下口:黄河水流出龙门之口称下口。¹⁴《慎子》:即慎到,著有《慎子》一书。¹⁵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孟门山,由写水开始,黄河经屈县故城西,过风山,弯弯曲曲流经八十余里,到孟门山。第二段写孟门两岸山势及孟门一带水势,描绘出了河水奔腾、浊浪排空、一泻千里的景色。这篇散文文辞优美而绚丽,读之如身临其境。

  文章首先叙述孟门山的地理位置及说明其地质情况,“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继而说明来历,既为水势怒涌绘出外观,也为下文叙写作好铺垫。

  接着是文章主体,分三层说明:以夹岸山势描写开头,继而说明夹岸山石奇特形状,进而说明由于千百年的水石相击,终于水击石穿。作者落笔于山,着意于水,写出黄河与孟门山搏击的壮美景象。第二层着力写水的白气如云,描写真切生动,形象自然,如雾沾人,令人惊心动魄,奇特雄伟。第三层,着重说明波涛汹涌过孟门的气势,奔浪、悬流无比壮观,水势浩大,如狂如怒。水势鼓涌,如山腾起。奔腾的浪涛又向低处流去,水流之速,水势之大,实是气魄宏伟,这壮美既快人心意,又鼓人精神。其次,在于它美的丰富性。它不仅具有内在的无穷无尽的伟力,具有百折不回的韧劲,而且具有外在的色彩之美,声响之美和形体之美,给人以雄伟的美感,但有时它又呈现出温和与细腻。再次,在于它美的流逝性。水流在不同地段,从上口到下口,又具有“奔浪万寻”与“浚波颓垒”的变化。

  这篇文章第一段写风山。第二、三段写孟门山。先写孟门山的位置,次引书证,然后具体写它是黄河的天险。作者在描绘客观景物时,注意和游观者的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水急浪猛,撞击山崖,山崖给人一种将要倾倒的感觉;崖岸的巨石,“若坠复依”,濒临险境,流水撞冲,激起如烟如雾如云的水气,飘飘渺渺,一旦窥探深流,更是令人魂悸魄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编.水经注选 注译本: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03:18
2、 黄季耕编著.中华历代名文评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212

mèngménshān

dàoyuán nánběicháo 

    shuǐnánjìngběixiànchéng西 西shíyǒufēngshān fēngshān西shí nánmèngménshān lóngménxiāngduì  shānhǎijīng yuē  mèngménzhīshān shàngduōjīn xiàduōhuángènièshí   huáinán yuē  lóngménwèi liángwèizáo chūmèngménzhīshàng liú yǒuqiūlíng gāomièzhī míngyuēhóngshuǐ shūtōng wèizhīmèngmén   tiānzhuàn yuē  běimèngménjiǔzhīdèng  

    mèngmén lóngménzhīshàngkǒu shíwéizhīè jiānmèngménjīnzhīmíng shíjīngshǐzáo zhōngshùguǎng广 jiāànchóngshēn qīngfǎnhàn shílínwēi ruòzhuì zhīrényǒuyán shuǐfēishízáo érnéngshí xìnzāi zhōngshuǐliújiāochōng yún wǎngláiyáoguānzhě chángruòzhānrén kuīshēn shuǐshàngbēnlàngwànxún xuánliúqiānzhàng húnhóng ruòshānténg jùntuílěi xiàkǒu fāngzhī shèn  xiàlóngmén liúzhú fēizhīzhuī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席帽¹聊萧²,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³客舍。九月满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jiù)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¹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²聊萧:冷落、萧瑟。³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⁴满风:大风。⁵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⁶飘瓦:飘洒屋瓦之上。⁷桕: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⁸离披:散乱状。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¹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jù)²不如毛薛辈³,君宁甘与原尝。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¹从:因此。²讵:难道。³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⁴宁:难道。⁵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⁶亚:次一等。⁷侯嬴:战国时魏人。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⁸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这里词人以“席帽”特指郁郁不得志的落第身份。“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客”字承上文“偶”字,表明诗人浪迹于此,落拓不遇,目睹信陵君祠,越发感念先贤已往了。遥想当年的信陵君,风姿超妙,声名久远,难怪后代无数失意文人每当追怀这位先贤时,都充满向往之情。而今自己亦落魄江湖,不仅再也遇不到信陵君这样礼贤下士的恩主。信陵君的祠堂业已荒凉萧瑟,尤其叫人感到世事的衰败, 每况愈下,忍不住悲慨。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上句用孟嘉的典故来映衬自己的孤独。下句写凄风苦雨给自己带来的悲怨。落帽用孟嘉典故。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这本来是一段无关宏旨的遗文佚事,但在孤独的诗人看来,他们终究还有臣僚相得之乐,而自己却只能引古为友,自然伤感。怀此悲戚,再看那斜风细雨,也仿佛染上了悲凉的色彩了。“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歇片二句勾画出断井残垣的颓景,更衬出了落寞幽寂的心绪。

  下片从这满目荒凉的景物中生发感慨,直抒胸臆。“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这里著一“惹”字颇含怨气。正像王维埋怨杨花:“杨花惹暮春。”李贺埋怨竹木:“古竹老梢惹碧云。”温庭筠埋怨细雨:“九重细雨惹春色。”这首词也埋怨这古今憾事,更埋怨这荒漠景致。那个“惹”字给毫无感知的自然物象点染增色,赋以生机。“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假使信陵君在世,假使自己生逢其时,自己一定会为信陵君所荐举,所重用。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设之词,自负之余又不免生出无限悲哀。一则感叹世无知己,天下昏庸之辈把持朝政;二则悲惋生不逢时,没有施展才干的机遇。唯有自庸之辈把持朝政,唯有自信过甚,才会有这样的自悲。面对着严酷的现实,词人只能用一个假设词。“倘’’字来表示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及这愿望根本就不能实现的悲哀。“我讵不如毛薜辈,君宁甘与原尝亚?”词人坚信自己的才能绝不会低于毛薜三人,倘能辅佐信陵君,他不甘居平原君和孟尝君之后。可惜的是这种自负与上文一样。亦毫无现实基础,故只能用一个疑问词“讵”字来表示知遇的难得。虽则难得,但毕竟还是有人得到过这种知遇,于是词人以侯赢为例收结全篇。“叹侯赢,老泪苦无多,如铅泻。”“如铅泻”三字形象地状绘了侯赢为这种礼遇而感激涕零的神态。侯赢老泪如铅,是为感激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而词人的信陵君不知道在哪里呢,这正是全篇反复咏叹的真实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鼎立,列国纷争。急遽变化的社会现实渐渐深刻地启悟了各国君主:诸侯国之间的抗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各诸侯国集思广议,延揽人才, “士”的阶层日益扩大, “士”的地位日益提高,终于形成了“百家争鸣”和“处士横议”的局面。不无遗憾的是,这段充满浪漫色彩的时代早已成为后人企慕怀念的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词人为此深感悲哀,于是用“席帽”“荒台”“细雨”等物象,渲染出一个凄凉荒索的境界,自伤不逢其时,不得其主,从而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

参考资料:
1、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803页

mǎnjiānghóng··qiūjīngxìnlíngjūn--chénwéisōng

màoliáoxiāoǒujīngguòxìnlíngxiàzhèngmǎnhuāngtáibàidōngjīngshějiǔyuèjīngfēngjiāngluòmàobànlángshípiāojiùchūhóngpiānxiànghuàiqiángbiān

jīnshìkānbēichàshēnshìhèncóngqiāntǎngjūnérréngzàidìngliánmáoxuēbèijūnnínggānyuánchángtànhóuyínglǎolèiduōqiānxiè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净扫黄金阶,飞霜¹²如雪。
译文:从空中流泻而下的月光,皎洁如霜雪,将堆满金黄落叶的台阶映照得异常光亮,好象经人清扫过一样。
注释:¹飞霜:降霜。²皎:白而亮。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下帘弹箜(kōng)(hóu)¹,不忍见秋月。
译文:闺人却放下窗帘去弹箜篌,这是因为她不忍 再看到这美好秋月的缘故。
注释:¹箜篌: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cuīguó

jìngsǎohuángjīnjiēfēishuāngjiǎoxuě

xiàliándànkōnghóurěnjiànqiūyu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