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石角云长拥,风掠岩腰树半摧。秋气忽寒高隼避,午阴将合老龙回。
天低石角云长拥,风掠岩腰树半摧。秋气忽寒高隼避,午阴将合老龙回。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白衣苍狗¹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²。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yú)春。
译文:天上的云朵一会像白衣,一会儿又变得像黑狗,这和世态一样,真是变幻无常;千古以来的功名,就像一堆聚集起来的尘土。好的是悲歌一曲《将进洒》,不妨大家同来共赋李白的《惜余春赋》。
注释:瑞鹧鸪:词牌名,又名“舞春风”等,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¹彭德器:生平不详,作者友人。胡邦衡:即胡铨。新句:新写的词。次韵。作旧体诗词的方式之一,也叫步韵,即依照所和诗词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¹白衣苍狗:是说天上的浮云一会儿像是白衣,一会儿又变成黑狗,比喻世事变幻不定。²一聚尘:比喻功名就像一堆聚积起来的尘土。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风光全似中原¹日,臭味²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³?醉来赢取自由身。
译文:尽管眼前的景色与昔日中原的自然风光、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世态剧变,那志趣相投的情谊,还须要我们这一辈人。暮春雨后不知花落了多少,借着酒醉可不受拘管了。
注释:¹中原:指北宋都城汴京及其附近一带。²臭味:气类相同,志趣相投。³底数:多少。

  这首词上片写世事变幻莫测,人的政治理想遭到扼杀,功名变成一堆尘土。下片写眼前景物虽与昔日依旧,但时局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词言短意深,从主客观多方面开解友人,寓郁愤于旷达开朗。

  词的开头“白衣苍狗变浮云”,是从杜甫诗《可叹》中的“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二句得来,相较杜甫的比喻手法,词人直陈白衣苍狗变作浮云,将世事的离奇变幻直接和盘托出,出语惊厥,表达了自己的激愤之情,也无形中创造了阔大的境界。

  紧接着“千古功名”一句,转言词人政治理想的破灭,表现出深深的惋惜喟叹之感。古人有“意气都成一聚尘”的名句,词人在此处夺胎于前人,借前贤的悲慨牢骚,抒发古今一辙的无奈困顿,情感得到了无限的叠加。

  “好是悲歌将进酒”二句进一步借古诗抒发词人对政治上遭受迫害的友人的不平。《将进酒》中抑郁不得志的怨愤意气,《惜余春赋》中念远怀人的伤感氛围,在这首词中叠加呈现,得体且准确,使词作的主旨变得鲜明,词人对于胡铨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纤毫毕现,悉达笔端。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两句为词人对友人处境的想象,谪人远走僻乡,心中时刻不忘中原,以至于目光所到之处全是家乡的影子。而他回顾身畔,却没有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不免落寞孤寂,方知“臭味要须我辈人”,此处臭味即气味,指志趣相投,是词人与友人的隔空应答。两句前者是友人处境,后者是词人心绪,两相交叠,共同融合在词人的想象中。

  末尾两句,词人将思绪转向现实,传达了对时局和自身命运的思考。“雨后飞花知底数”化自杜甫《曲江》中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抒写暮春时节对无数落花的惋惜之情,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暗淡前途。

  “醉来赢取自由身”,以情收束,表达词人对友人的劝勉和对自己的安慰。“自由身”是指不受拘束,此时胡铨已失去自由,“自由身”只得从酒醉中赢来,虽然并非真实,但多少是一种安慰。而对于词人来说,虽未受制,但也是不得自由,同样只能在醉后才能有片刻的自我,这一深刻的表述,将困顿的时局和世人的心绪描写得真实传神。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2页

ruìzhè ·péngchūshìbānghéngxīnyùn

zhāngyuángān sòngdài 

báicānggǒubiànyún qiāngōngmíngchén hǎoshìbēiqiāngjìnjiǔ fángtóngchūn 
fēngguāngquánzhōngyuán xiùwèiyàobèirén hòufēihuāzhīshù zuìláiyíngyóushēn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¹猎马²缩寒毛。
译文:九月的天山脚下寒风似刀,城南出猎的马儿缩着寒毛。
注释:赵将军:未详。闻一多考证认为是疏勒守捉使赵宗玼,后继封常宿任北庭节度使。¹城南:庭州城南郊野。²猎马:出猎的马。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将军纵¹²场场胜,赌得单于貂(diāo)鼠袍(páo)³
译文:赵将军比赛骑射场场获胜,赢得那单于穿的貂鼠皮袍。
注释:¹纵:放任自己。²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³貂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诗一开头先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深秋时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北风夹着严寒,犹如利刀一般砭人肌骨。这里用“似刀”来渲染寒风刺骨,风之劲急,天气之严寒,把“风似刀”和“九月”联系起来,形成反差,这样,将边塞生活环境就渲染得更艰苦了。“九月”于中原来说,正是秋高气爽,边塞就已是“风似刀”了。“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将寒风凛冽的气氛,从效应上作了生动的渲染。

  这两句诗,还没有正面写赵将军,只是渲染环境、渲染气氛,为赵将军的活动,描绘了一个无比艰苦的环境,以衬托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后两句构思巧妙,比喻新颖。诗人用赌博来比喻战斗,手法新颖。岑参在诗中以“纵”来形容“博”,可以使人想象赵将军豪放的英雄气概。苦斗沙场,何等艰辛,而赵将军纵情驰骋于其中,视之如同方桌上的一场赌博游戏,表现出无比豪迈的气魄。“场场胜”,“赌得”“貂鼠袍”,显得如此轻松、潇洒。这里,作者似乎展现了赵将军手提大刀,刀尖挑着单于的貂袍拍马而回的轻盈身影。这里所写同前两句严寒艰苦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如此艰难困难环境下,却赢得如此轻松潇洒自如,赵将军的英勇善战就得到完美的表现。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情调欢乐昂扬。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2-333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6-247

zhàojiāngjūn

cénshēn tángdài 

jiǔyuètiānshānfēngdāo chéngnánlièsuōhánmáo 
jiāngjūnzòngchángchángshèng chándiāoshǔpáo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zhēn)(jīng)¹满眼山城路,征鸿²不为愁人住³。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译文: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注释:¹榛荆:荆棘。²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³住:停歇。⁴长安:借指北京。⁵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丝丝¹心欲碎,应是悲秋泪。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译文:愁思缕缕,心欲碎。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注释:¹丝丝:谓细雨如丝。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万山丛中立马远眺,湿云吹雨,暮霭沉沉,不见乡关。“榛荆满眼山城路”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山城遥遥.满眼荒芜颓败之景,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在丝丝雨声中.它们只顾前进,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像那断雁前来,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那为何还有“鸿雁传书”的古语。上片集中了山城、荆棘、征鸿、湿云、冷雨这些意象,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更无处安放罢了。前路未知,雨还是丝丝缕缕,越加觉得寒冷,但归处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乡愁,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自然道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的妙喻。俗话说:“睹物思人”。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纳兰此处也是如此,看到那断雁远征,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寒雨丝丝,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想到此处,不觉黯然泪下,发出“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叹。容若的抒情,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晴,泉凌波编,纳兰容若词传 超值全彩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5:第292页

mán ·zhēnjīngmǎnyǎnshānchéng

lánxìng qīngdài 

zhēnjīngmǎnyǎnshānchéng zhēnghóng鸿wèichóurénzhù chùshìchángān shī湿yúnchuīhán 
xīnsuì yìngshìbēiqiūlèi lèixiàngzhōngduō guīshíyòunài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¹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译文:黄河的水啊向东流,洛阳有个美丽的女孩叫莫愁。
注释:¹河:指黄河。洛阳距黄河很近,故以此起兴,引出下句。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莫愁十三能织绮(qǐ)¹,十四采桑南陌头²
译文:当初莫愁十三岁,就能织出精美的丝绸。十名岁不辞劳苦去采桑,提笼攀枝到那田间地头。
注释:¹绮:有花纹的丝织品。²南陌头:南边小路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十五嫁为卢家妇¹,十六生儿字阿侯²
译文:十五岁的莫愁嫁到了卢家,十六岁就生了儿子叫阿侯。
注释:¹卢家妇:一作“卢郎妇”。²字阿侯:原作“似阿侯”,据《玉台新咏》、《艺文类聚》改。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卢家兰室¹桂为梁²,中有郁金苏合³香。
译文:卢家的房屋富丽堂皇,闺房兰馨雅洁桂木为梁,名处散发郁金苏合香的芬芳。
注释:¹兰室:古代女子居室的美称。犹“兰闺”、“香闺”。²桂作梁:形容居室华贵芳香。桂:桂树,极芳香。梁:屋梁。³郁金、苏合:两种名贵的香料。郁金:出自古大秦国(古罗马帝国);苏合:出自古大食国(古波斯帝国)。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lǚ)¹五文章²
译文:莫愁头上光彩熠熠,金钗排成十二行。脚下轻踏丝绣鞋,五彩斑斓描出花纹状。
注释:¹丝履:绣花丝鞋,是古时富有的标志。²五文章:五色花纹。一说,五,古作“夏”,有纵横交互之章。亦通“午”,一纵一横交错。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珊瑚挂镜¹烂生光,平头奴子²(qíng)³履箱
译文:珊瑚枝镶嵌的支架上,化妆镜璀璨生光。带着平头巾的奴仆,为她提着履箱往来奔忙。
注释:¹挂镜:古代镜子常挂于壁上,故称“挂镜”。²平头奴子:不戴冠巾的奴仆。³擎:一作“提”。⁴履箱:不详何物,一说为藏履之箱,亦可指鞋子和箱子。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
人生富贵何所望¹,恨不嫁与东家王²
译文:人生富贵荣华哪值得留恋?直叫人悔恨:没有早嫁给东邻王郎。
注释:¹望:怨,怨恨。²东家王:指东邻姓王的意中人。按:唐上官仪、元稹、李商隐、韩俚诸人诗文都指实“东家王”为王昌。

  《河中之水歌》是首叙事古诗,塑造了莫愁美丽率真的形象。关于莫愁有两种说法。一指石城莫愁,《旧唐书·音乐志二》:”《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石城在今湖北;另一种说法指洛阳莫愁,为卢家妇。此乐府诗所咏为洛阳莫愁。诗歌开头用比兴手法,第三句到十二句描写莫愁的生活经历,写法与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开头描写刘兰芝的形象相似:“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莫愁比之刘氏更具民间女子的气质。“采桑南陌头”化用古辞《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内蕴,含蓄写出莫愁的俏丽和勤劳。最后两句写莫愁不贪恋富贵的超俗性格。全诗格调明快,文辞富艳,含蓄有致。且压韵规律,对偶基本工整,明显带有文饰的痕迹。

  全诗十四句中,连用十二句铺叙其生活环境之无比优裕,简直让人艳羡不已,感叹人生富贵,至此无以复加。然而就在读者可能产生错觉误解之时,诗笔突然急转,一句“恨不嫁与东家王”点明题旨。诗的民歌风味极浓。首句以河水东流起兴引出洛阳女儿,饶有趣味。述莫愁经历,排比铺叙,同《焦仲卿妻》兰芝“十三能织素”一段颇有渊源。语言通俗明快、流走自然,更见民歌特色。

参考资料:
1、 于英丽 .萧衍文学活动及其诗赋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niǎo)¹沉水²烟,乌啼夜阑景。
译文: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
注释:贵公子:泛指贵族公子。夜阑:夜尽。¹袅袅:烟缭绕摇动。²沉水:即沉香。植物,常绿乔木,产于印度、泰国和越南。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曲沼(zhǎo)¹芙蓉波²,腰围白玉³
译文: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注释:¹曲沼:即曲房。内室,密室。²芙蓉波:指美人春心荡漾。³白玉:腰带上装饰的玉。⁴冷:夜尽哓寒的情状。

  这是写贵公子彻夜饮宴作乐的诗。虽未直接描述“沉湎长夜狎饮”,但通过“袅袅沉水烟”、“腰围玉带玲”,是能让人想象出作乐场面之盛,时间之长来的。全诗仅仅二十个字,似乎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但李贺写诗的思路是变化莫测的,诗无定格,句亦无定式,这首诗仅仅是侧面烘托,轻轻一点,便戛然而止。

  李贺此诗有意捕捉这“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篇仅作含蓄的静态描写,而此前的纵酒豪饮等种种行乐情事,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诗中的那位贵公子醉眼朦胧,稍带倦态,然而神志尚且清晰,正满意地感触着周边事物的声音、色彩、香氲和质料,仿佛他所有的感官一时都充分地扩张开来。“袅袅沉水烟”一句写视觉和嗅觉,“乌啼夜阑景”写听觉和视觉,“曲沼芙蓉波”写视觉和听觉,“腰围白玉冷”乃写视觉和触觉。综观全诗,作品呈现出由多种微妙感觉纠葛构成的奇特意象。这四句诗涉及到了四种感觉。李贺诗歌内频繁出现的感觉语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芳、香、馨等表现嗅觉和湿、冷、寒等属于触觉的字眼。嗅觉、触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原始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最为原始因而也是最为根本的感觉的尖锐化,李贺实现了对日常生活感觉的超越。

  通过诗歌来实现对平凡生活的超越,触及了李贺创作的一处要害。以“唐诸王孙”的名分而论,李贺自视为“贵公子”原无可挑剔,问题是身为没落的贵族,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丰厚的物质待遇。李贺的潜愿既不为现实所容,只能通过诗笔想象在幻境中得到宣泄。《夜饮朝眠曲》、《梁台古意》一类歌诗,肆力绘写五光十色的贵胄游宴生活,这里面弥漫着恣纵行乐的气息,既无道义的约束又无理性的调节,唯能感受到醉生梦死和欲望的尽情流淌。这首《贵公子夜阑曲》,更是无一处理语,任由人类本初就有的“原始感觉”在诗中游走,李贺的心思多少应了那句“ 我感故我在”。然而,虚幻的总归虚幻,理想与现实云泥之别只能倍增李贺的痛苦,让他在生活的无奈中越陷越深。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3
2、 陈允吉,吴海勇撰.李贺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6-39

guìgōngzilán--

niǎoniǎochénshuǐyānlánjǐng

zhǎoróngyāowéibáilě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