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阁柴扉映水开,云松不着市朝埃。扁舟载得蒹葭兴,何必溪山雪后来。
草阁柴扉映水开,云松不着市朝埃。扁舟载得蒹葭兴,何必溪山雪后来。

wángfèngméixiǎohuà--lín

cǎocháifēiyìngshuǐkāiyúnsōngzheshìcháoāibiǎnzhōuzàijiānjiāxìngshānxuěhòulái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孤城铁瓮(wèng)¹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²
译文: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日登高,在北固山峰顶,迎着高爽的秋天,坐看落日余晖。
注释: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¹铁瓮:镇江城的别名。²落晖:夕阳。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眼见长江趋(qū)¹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
注释:¹趋:快步向前。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译文: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斜阳早透,山间氛围显得格外清新恬淡。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译文:脱下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鸿雁不来,之子步行。
译文:不见鸿雁牵带来友人书信,相思已飞向边陲那千里关山。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所思不步,若为平生¹
译文:所思之人似未远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
注释:¹所思不步,若为平生:所思之人似未步离,如同是平生长久相守一般。云:轻云,碧天淡云。在于陪衬一种坦然的心境。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海风碧云,夜渚¹月明。
译文:碧天淡云,海风微拂,夜晚水中的沙石小洲上明月高悬。
注释:¹渚:水域中的沙石小洲,写一种赏心的境遇。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如有佳语¹,大河前横²
译文:这一切化作珠玑般诗的语言,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注释:¹佳语:美好的语句,指新得的诗篇。²大河前横:是说诗思像大河在前,滔滔不绝。

  沉著的意境平静、稳重,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对人对事一种生活态度,凡事‘无须烦恼无须愁,随遇而安莫强求,冥冥之中有定数,有如水向低处流,万物皆由机缘定,来时不先也不后,凡事可遇不可求,不如意时人人有,耐心耐性来忍受,船到桥头自然直,揠苗助长栽跟头。忧虑太多容易老,人生能有几春秋,人在福中要知福,知足常乐喜心头!’

shīpǐnèrshí ·chénzhuó

kōng tángdài 

绿shā luòqīng 
tuōjīn shíwénniǎoshēng 
hóng鸿yànlái zhīyuǎnxíng 
suǒyuǎn ruòwéipíngshēng 
hǎifēngyún zhǔyuèmíng 
yǒujiā qiánhéng 

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¹,几曾²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³。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tuī)毒害
译文: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但没有颗粒,而且连麦秆也没有。年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重。
注释:北双调:宫调名。北曲常用宫调之一。胡十八:曲牌名。北曲属双调。¹庄家:农家,农民。²几曾:何曾,什么时候。³柴:柴草,此指麦秆。⁴“三百日”二句:写旱灾时间之久和地域之广。⁵卧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临朐城。⁶忒毒害:太厉害,太严重。忒,方言,太。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不甫能¹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²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译文: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但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注释:¹不甫能:才能够,好容易。²陪:通“赔”。
其二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¹,里正²哥过堂,花户每比粮³。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译文: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宅,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注释:¹“五月”句:刚到五月中官府就开仓征收税粮。五月半,阴历五月中旬,这时小麦刚成熟。²里正:即里长,相当后来的地保。³“花户”句:户口簿上有名的人要限期交足钱粮。花户,登录户口时,户称花户。每,同们。比,案验,即查究催逼。⁴典:典卖,抵押。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¹。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²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译文:往年到了收麦的时节,麦子收割完了也是没多少收成。而今年更是没有麦子也没有钱,哭着向上天哀告,到哪里诉说冤屈呢?刚好碰到里长哥,叫了一万声可怜可怜吧。
注释:¹俭:歉收。²那答儿:何处,哪里。
其三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年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采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重年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年情的严重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道出“三百日年灾,二千里放开”极言年日之长及地域之广,最后两句“偏俺这卧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饱含着老农无尽的辛酸、怨怼和无奈。第二支小令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即使麦子收成不好也得收,还得请人帮忙,这样又赔了人工和饭食。农民为了能收一些糊口的粮食,麦地里麦子收割之后赶紧又种下豆子,可以说为了活下去,已经想尽了办法。这里深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第三支小令写了官府不顾人民死活,催逼灾民交税,逼得农民典儿卖女的悲惨境况。写里正之类的乡官却还在那里加紧催租,逼得人们卖田宅儿女。“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穿和吃”并非真的“不索愁”,这样写,只是为了更突出“官棒”对农民的严重威胁。为什么农民们“愁的是遭官棒”,原来“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也就是说,“花户每”要过“比粮”这一关。而“花户每”要过“比粮”关,想免遭“官棒”的酷刑,只有“卖田宅”或“典儿女”,别的无路可走。苦只苦“花户每”既无田宅可卖,即使忍痛典了儿女,也还是“陪不上”,最终难逃“遭官棒”的可悲命运。第四支小令写农民的哭诉,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惨,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这是一幅年灾图,读者能够想象到饿得骨瘦如柴的农民站在里长前求情发愁的那种惨状,朴素、真实表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由于官僚地主的压迫勒索,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站在农民的立场,揭露了明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把天灾和人祸都展示出来了,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10-1211
3、 路 工.明代歌曲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
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
自从别欢来,奁(lián)¹了不开。
译文:自从与爱人离别后,我的梳妆盒不再打开。
注释:¹奁器:镜匣。
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
头乱不敢理,粉拂¹生黄衣。
译文:头发乱了也不敢去打理,蘸粉拍脸的粉扑都泛了黄。
注释:¹粉拂:即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¹如眉挂柳湾,越²中山色镜中看(kān)
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注释:¹凉月:新月。²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¹三日²桃花雨³,半夜鲤鱼来上滩。
译文: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注释:¹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²三日:三天。³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郎,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6-677

lánzhào

dàishūlún tángdài 

liángyuèméiguàliǔwān yuèzhōngshānjìngzhōngkàn 
lánsāntáohuā bànláishàngt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