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期戍,公问(消息,指替换的命令)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僖公(襄公之父)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齐庄公之孙,所以称公孙,无知是名),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礼秩:待遇的等级,即礼数品秩等项待遇)如适(“适”同“嫡”,正妻所生的长子。这里指太子)。襄公绌(同黜,降低待遇)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间:刺探情况)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以前被襄公屈杀者)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属屦于徒人(徒人,宫中供役使的小臣)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伪装襄公躺在床上替死)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齐侯¹使连称、管至父²戍葵丘³。瓜时而往,曰: “及瓜而代。”期戍(shù),公问不至。请代,弗(fú)许;故谋作乱。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适。襄公绌(chù)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为夫人。”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fén),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誅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⁸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译文:齐侯(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去驻守葵丘,瓜熟的时候前往,齐襄公说:“到了明年瓜熟的时候就派人去接替你们。”一周年的驻守期满了,襄公派人替换的命令还没有下达。连称和管至父请求替换,襄公不允许。所以这两个人就商量发动叛乱。齐僖公一母所生的弟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公孙无知得到僖公的宠爱,他的衣物服饰和待遇等级都跟太子一样。襄公(即位以后)降低了对他的待遇。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就想依靠他来谋划叛乱。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宫里,不受宠爱。公孙无知就让她刺探襄公的行动,(还对她)说:“事情成功了,我就让你当夫人。”这年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就在贝丘打猎。襄公看见一只大野猪,随从们惊呼:“彭生的鬼魂!彭生的鬼魂!”襄公大怒说:“彭生竟敢现形!”就拿箭来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嗥叫。襄公很害怕,从车上跌落下来,跌伤了脚,还丢掉了鞋子。游猎回来,襄公责令侍从的小官费去寻找鞋子的下落。费找不着鞋子,襄公就用鞭子抽他,打得出了血。费跑出宫外,在宫门口遇上了反贼。反贼将他劫持并且把他捆绑起来。费说:“我哪里是抵抗你们呀!”就脱了上衣把背伤给他们看,反贼相信了他的话。费请求先进宫去(探明情况),(趁机)把襄公隐藏起来,然后出宫,跟他们搏斗,战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 于是反贼入宫,在床上杀死了孟阳。反贼说:“这不是国君,相貌不像。”看见襄公的脚露在门扇下边,就把襄公杀了,而把公孙无知立为国君。
注释:¹齐侯:齐襄公,名诸儿,僖公之子,公元前697年~686年在位。²连称、管至父:齐国二大夫。³葵丘:地名,在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⁴姑棼:又名薄姑,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⁵贝丘: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⁶公子彭生:齐同姓公族。⁷费:徒人之名。⁸石之纷如:齐襄公的小臣,此时也同贼格鬬而死。⁹孟阳:齐襄公的小臣,伪装襄公,为贼所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侯(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去驻守葵丘,瓜熟的时候前往,齐襄公说:“到了明年瓜熟的时候就派人去接替你们。”一周年的驻守期满了,襄公派人替换的命令还没有下达。连称和管至父请求替换,襄公不允许。所以这两个人就商量发动叛乱。齐僖公一母所生的弟弟叫夷仲年,生了公孙无知。公孙无知得到僖公的宠爱,他的衣物服饰和待遇等级都跟太子一样。襄公(即位以后)降低了对他的待遇。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就想依靠他来谋划叛乱。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宫里,不受宠爱。公孙无知就让她刺探襄公的行动,(还对她)说:“事情成功了,我就让你当夫人。”这年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就在贝丘打猎。襄公看见一只大野猪,随从们惊呼:“彭生的鬼魂!彭生的鬼魂!”襄公大怒说:“彭生竟敢现形!”就拿箭来射它。野猪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嗥叫。襄公很害怕,从车上跌落下来,跌伤了脚,还丢掉了鞋子。游猎回来,襄公责令侍从的小官费去寻找鞋子的下落。费找不着鞋子,襄公就用鞭子抽他,打得出了血。费跑出宫外,在宫门口遇上了反贼。反贼将他劫持并且把他捆绑起来。费说:“我哪里是抵抗你们呀!”就脱了上衣把背伤给他们看,反贼相信了他的话。费请求先进宫去(探明情况),(趁机)把襄公隐藏起来,然后出宫,跟他们搏斗,战死在门中。石之纷如也战死在台阶下。 于是反贼入宫,在床上杀死了孟阳。反贼说:“这不是国君,相貌不像。”看见襄公的脚露在门扇下边,就把襄公杀了,而把公孙无知立为国君。

注释

齐侯:齐襄公,名诸儿,僖公之子,公元前697年~686年在位。

连称、管至父:齐国二大夫。

葵丘:地名,在今山东省桓台县境内。

姑棼:又名薄姑,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

贝丘:地名,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

公子彭生:齐同姓公族。

费:徒人之名。

石之纷如:齐襄公的小臣,此时也同贼格鬬而死。

孟阳:齐襄公的小臣,伪装襄公,为贼所杀。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新家¹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译文:新住到孟城口,可叹只见衰柳而不见昔日种柳之人。
注释:孟城坳(ào):是辋川风景点之一,有古城墙。坳,低洼的地方。¹新家:新住到。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来者¹²为谁?空³悲昔人有。
译文:以后来到这里居住而追念现在的又是何人呢?我们不必徒然地悲叹这里昔日的主人。
注释:¹来者:后来的人。²复:又。³空:徒然地。⁴昔人:过去的人。

  这是一首精练含蓄、耐人寻味的哲理小诗,其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中,传达了诗人孤寂萧索的一种心态。此诗前两句交代了诗人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之事,以及那里的衰败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感慨,使人由现在之衰景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全诗精练含蓄、耐人寻味,构思深邃,笔墨精简曲折。

  “新家孟城口”,首先是叙事,交代自己新近搬到了孟城口居住。按常理来说,既然是新家,应该有一番新气象。可诗人不然,下一句就说“古木余衰柳”,这里的环境除了疏落的古木,就是枯萎的柳树,呈现出的是一幅衰败的景象。一个“古”字,说明这里历史遗迹之长;一个“余”字暗含了兴衰的变迁;一个“衰”字,不仅画出了柳树无精打采、半死不活的形态,更暗示出一片衰败凋零的景象。想象当年宋氏别墅的盛况,对比现在的衰败状态,已经给全诗定下了悲愁落寞的基调。

  搬到这样的环境里,乔迁新居的欢喜是没有了,带给诗人的,只有深深的思考。“来者复为谁”,是说以前这里有人居住,现在“我”来这里了,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以后再来这里的,是何人。“空悲昔人有”,则意为既然会有这样的新旧更替,现在的“我”也不过是后来人眼中的昔人,“我”也不必再去替前人忧伤。

  这两句诗,粗浅一看,是作者的自我排解:我在这里安家是暂时的,以后来住的人不知又是谁,所以,即使这里的景象不佳,我也没有悲哀的必要。但深入地理解一下可发现,这是诗人一种哲理上的思考。既然现在是这样一幅衰败不堪的景象,那么以前肯定有生机勃勃的时候。现在的古木,那时候还在茁壮成长;现在的衰柳,那时候一定欣欣向荣。

  此诗写景仅一句“古木余衰柳”,借一片疏落的古木和枯的柳树,便足以显示出孟城口衰败零落的景象;又借一个“余”字寓无限感慨,使人由今之衰联想到昔日古树参天、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可谓画一目而尽传精神。由此诗可知诗人构思之深邃,笔墨之精简曲折。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王维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第119页
2、 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第164-165页

mèngchéngào

wángwéi tángdài 

xīnjiāmèngchéngkǒu shuāiliǔ 
láizhěwéishuí kōngbēirényǒu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译文:门前洒扫,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从官署回来,自己要亲手把门关闭。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长枪¹江米²熟,小树枣花春。
译文: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注释:¹长枪:长鎗,即长铛,有脚有耳的平底锅。²江米:糯米。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向壁(bì)悬如意¹,当帘阅角巾²
译文:百无聊赖,赏玩悬挂在墙上的如意;竹帘前闲坐,看取方巾牵动着乡思。
注释:¹如意:二尺长的铁器,古人用以指画方向和防身。²角巾:四方形有棱角的冠巾。私居时戴用。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犬书¹曾去洛,鹤病²悔游秦³
译文: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怀念病中之妻,我后悔旅居来京师。
注释:¹犬书:谓家书。²鹤病:喻妻病。³游秦:宦游于长安。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土甑(zèng)¹封茶叶,山杯锁竹根²
译文:遥想家中,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竹根酒杯被锁起,无人再把酒来吃。
注释:¹甑:瓦罐。²竹根:用竹根制成的酒杯。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不知船上月,谁棹(zhào)¹满溪云?
译文:不知道啊,在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谁人在举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注释:棹: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花,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风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1-43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木落¹雁南度²,北风江上寒。
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注释:¹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²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家襄(xiāng)水曲(qū)¹,遥隔楚云端²
译文:我家就在弯曲的襄水边,远隔楚地天地云海茫茫。
注释:¹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²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乡泪客中尽¹,孤²帆天际³看。(孤帆 一作:归帆)
译文:思乡的眼泪在异乡流尽,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
注释:¹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²孤:一作“归”。³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¹欲有问,平海²夕漫漫³
译文: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¹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²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³漫漫:水广大貌。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家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津:渡口。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5-86页 .

zǎohánjiāngshàngyǒuhuái怀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uòyànnán běifēngjiāngshànghán 
jiāxiāngshuǐ yáochǔyúnduān 
xiānglèizhōngjìn fāntiānkàn  (fānzuò guīfān )
jīnyǒuwèn pínghǎimànmàn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五岳¹盘神基²,四渎(dú)³涌荡津
注释:¹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²神基:神仙居止处,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³四渎: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渎,大河也。⁴荡津:平坦的水洼。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动求目方智¹,默守标静仁。
注释:¹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苟不宴出处¹,托好有常因。
注释:¹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寻元¹存终古²,洞往³想逸民
注释:¹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²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³洞往: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⁴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玉洁¹(jī)²下,金声³(lài)(yí)滨。
注释:¹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²箕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⁴濑: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⁴沂:崖岸。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卷华藏纷雾¹,振褐(hè)²拂埃尘。
注释:¹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²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¹从尺蠖(huò)²曲,道³与腾龙伸。
注释:¹迹:行为、行止、行迹。²尺蠖: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³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⁴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¹无单豹²³,分非首阳
注释:¹峻:高大。²单豹:古之高士。³伐:功劳。⁴分:名分、才赋。⁵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⁶真:真诚、真实。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长啸归林岭¹,潇洒²任陶钧³
注释:¹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²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³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指天地造化。
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遁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这首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遁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yǒngchéngshān--zhīdùn

yuèpánshényǒngdàngjīn

dòngqiúfāngzhìshǒubiāojìngrén

gǒuyànchūchùtuōhǎoyǒuchángyīn

xúnyuáncúnzhōngdòngwǎngxiǎngmín

jiéyánxiàjīnshēnglàibīn

juǎnhuácángfēnzhènāichén

cóngchǐhuòdàoténglóngshēn

jùndānbàofēnfēishǒuyángzhēn

zhǎngxiàoguīlínlǐngxiāorèntáojūn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韶光染色如蛾翠¹,绿湿²红鲜³水容媚。
注释:¹蛾翠:这里反用此意,把山色比作眉色。²绿湿:指绿色植物被水气浸润后鲜嫩的样子。³红鲜:泛指鲜艳的花朵,未必专指红色之花。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苏小¹(yōng)²兰渚(zhǔ)³闲,融融浦日(jiāo)(jīng)寐。
注释:¹苏小:即苏小小,南北朝时人,钱塘名妓,今杭州市西湖边有苏小小墓。²慵多:即慵懒,“多”表示程度,似“很”、“非常”之意。³兰渚:兰花盛开的水边。⁴融融:即暖融融。⁵浦日:照在洲浦上的日光。⁶鵁鶄:池鹭。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紫骝(liú)¹(dié)(xiè)²金衔³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注释:¹紫骝:骝本为黑鬃黑尾的红色马,此处用紫骝泛指骏马。²蹀躞:马缓行貌。³金衔:泛指金、铜制的华美的马嚼子。⁴烟草迷:茫茫如烟的碧草使人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门外平桥¹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注释:¹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此诗是一幅江南韶光美景的轻描。无论是苏小小的“慵多”、鵁鶄的“寐”,还是紫骝的“蹀躞”,无不体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意境,而这不恰恰又是众多古今“贪闲”人士所毕生神驰向往的么?其实,诗意的生活或许并非如何难得,不过只是有心人才能发现而已。飞卿(温庭筠)虽亦是落魄之人,但他的诗文中这类细心发现生活之美的作品却很多,与那些终日忧国忧家的诗人相比,或许飞卿的作品多少显得有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家子气,但这又有何不对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