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多品类,此种最灵黠。翅翕尾低垂,暂息即飞越。
蜻蜓多品类,此种最灵黠。翅翕尾低垂,暂息即飞越。
颇忆童稚年,扑捉伤暑热。至今图画间,隐手欲轻蹑。
颇忆童稚年,扑捉伤暑热。至今图画间,隐手欲轻蹑。

cǎochóngshíèrshǒuwèiqiānxiànshíliù--zhāngníng

qīngtíngduōpǐnlèizhǒngzuìlíngxiáchìwěichuízànfēiyuè

tóngzhìniánzhuōshāngshǔzhìjīnhuàjiānyǐnshǒuqīngniè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8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¹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锦河西牵牛郎,锦后遂废织衽(rèn)²。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译文:天河的东面有一位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每年都织布劳动,织成了云锦天衣,导致自己都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容颜。天帝怜惜她一个人独处,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郎。织女嫁给牛郎后便渐渐荒废了织布。天帝非常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见一次面。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续齐偕记》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¹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锦牵牛。《续齐偕记》
译文:桂阳有一个成仙的人叫成武丁,常在人间居住,有一天,他忽然对自己的弟弟说:“七月七日,织女要渡过银河,所有的神仙都要回到天宫;我已经被召集,不能在此停留了,与你告别。”他的弟弟问:“织女因为什么渡河?哥哥什么能时候回来?”成武丁回答说:“织女要嫁给牵牛,我离开后三十年就会回来。”第二天早上,成武丁消失在他的住所。世人至今还说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注释:¹悉:全都;全部。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á)¹,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jī)²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译文:很有以前,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近世有一个居住在海边的人,每年都看见在八月有浮槎 出现,去来都很按时。有一个人有不平凡的志向,站立在浮槎上的飞阁上,带了很多粮食,乘坐浮槎去了。十多天后,在白天还能看见星月日辰,从那以后就只有芒芒忽忽,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了。又过了十多天,才到一个地方,有城郭的样子,屋舍排列整齐,远远看见宫中有很多织妇。看见一丈夫,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牵牛人很惊奇地问:“你是因为什么到这里的?”这个人将来意详细说了,并问这里是哪里。回答说:“你可以到蜀郡,访问严君平就知道。”那人于是不上岸,如期回来。后来到蜀郡,问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星。”计算年月,正是那个人到天河的时间。
注释:¹浮槎:指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²赍:携带。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近寒食雨草萋(qī)萋,著¹麦苗风柳映堤。
译文: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注释:¹著:吹入。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等 一作:早)
等是¹有家归未得,杜鹃²休向耳边啼。(等 一作:早)
译文:同样是有家,我却有家归不得,杜鹃啊,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注释:¹等是:同样是,都是。²杜鹃:鸟名,即子规。

shī

míng tángdài 

jìnhánshícǎo zhuómàimiáofēngliǔyìng 
děngshìyǒujiāguīwèi juānxiūxiàngěrbiān  (děngzuò zǎo )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昔皖(wǎn)¹有一农妇,于²河边拾薪(xīn)³,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wù)微。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bān)斑,疑其受创微。妇奉¹⁰之归,治¹¹之旬日¹²,创¹³愈。临去¹⁴,频频颔(hàn)¹⁵之,似谢。月余,有鹜¹⁶数十来农妇园中栖(qī),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¹⁷之,即孵,得雏(chú)¹⁸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¹⁹²⁰鹜之报微。
译文: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伤口慢慢愈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注释:¹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²于:在。³薪:柴火。⁴熟视:仔细看。熟:仔细。⁵乃:是。⁶鹜:野鸭子。⁷就:靠近。⁸其:它的。⁹疑:猜疑。¹⁰奉:通“捧”,捧着。¹¹治:治疗。¹²旬日:十天。¹³创:伤口。¹⁴临去:即将离开,临走。临:到了......的时候。¹⁵颔:名词作动词,点头。¹⁶鹜:鸭子。¹⁷市:卖。¹⁸雏: 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¹⁹盖:大概。²⁰创:受伤。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我兄征辽东¹,饿死青山²下。
译文: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注释:¹征辽东:辽东:郡、国名。战国燕置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隋大业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²青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今我挽龙舟¹,又阻隋(suí)(dī)²道。
译文: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注释:¹挽龙舟: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²隋堤: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谓之隋堤。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¹今天下饥,路粮²无些³小。
译文: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注释:¹方:正当。²路粮:途中所需粮米。³些:少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¹可保!
译文: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注释:¹安:如何、怎么。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寒骨枕(zhěn)¹荒沙,幽(yōu)魂泣烟草。
译文: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注释:¹枕:横躺。一作“惋”。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悲损¹门内妻,望断吾家老²
译文: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注释:¹悲损:因悲伤而瘦损。²老:长辈,老父、老母。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安得义男儿¹,焚此无主尸²
译文: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注释:¹义男儿:仗义的男子汉。²无主尸:设想自己死后,尸体无人料理。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引其孤魂回,负¹其白骨归!
译文: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释:¹负:背,担负。

  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业八、九、十三年曾三次东征高句丽,仅大业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战死者不下三十万。接着,就以“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来说明这种灾难简直是接二连三。“龙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时特制的一种大船,据《通鉴·隋纪》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共四层,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许多其他房屋。儿子被征去打仗饿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来拉纤,这已经够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叙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饥”一句,似轻实重,看似在解释“路粮无些小”的原因,实则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况概括反映了出来。看来,不仅是歌者陷入了“路粮无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数纤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为无粮而丧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何等凄惨的画面。这虽是歌者设想死后的情景,但却是十分真实的。无论远征军士也罢,无论远行民夫也好,该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兄长饿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绝的情景,他都是亲历了的。因此,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诉说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陈异乡,因此,他只希望能有个义气男儿,将他这无人认领的尸体焚烧,把他的骸骨运回乡里,把他的亡灵引渡回家。这歌者竟不作活着归来之想,而把能将骨骸运回作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这是他对“义男儿”的希望,同时也是对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统治者的控诉。若无隋炀帝的重赋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尸骨运回便算幸运,这是一个何等黑暗残暴的社会。

  这是一首直接表达人民悲痛和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了隋炀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质朴凝重,情感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页

wǎnzhōuzhě--míng

xiōngzhēngliáodōng饿èqīngshānxià

jīnwǎnlóngzhōuyòusuídào

fāngjīntiānxiàliángxiēxiǎo

qiánsānqiānchéngshēnānbǎo

hánzhěnhuāngshāyōuhúnyāncǎo

bēisǔnménnèiwàngduànjiālǎo

ānnánérfénzhǔshī

yǐnhúnhuíbáiguī

暗水通潮,痴云阁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纤、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暗水通潮,痴云阁¹雨,微阴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重歌欲遏(è)行云住,露春纤²、并坐调笙。莫多情,第一难忘,席上轻盈。
注释:魏塘:地名,今属浙江嘉兴。吴下:今江苏苏州。¹阁:通“搁”,撂下。²春纤:纤白如葱的手指。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天涯我是飘零惯,任飞花¹无定,相送人行。见说兰舟,明朝也泊长亭。门前记取垂杨树,只藏他、三两秋莺。一程程,愁水愁风,不要人听。
注释:¹飞花:此指杨花。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起佳人明朝也将离去,便一时悲不自胜。只觉愁水愁风,更增凄恻耳。

gāoyángtái··jiāngfǎnwèitángshūxiāngziguīxiàzhìjiǔhuàbié怀huáiwǎngwǎng--guōlín

ànshuǐtōngcháochīyúnwēiyīnsànzhòngchéngliúnàixiānzuòshēngqīngèxíngyúnzhùchūnxiānbìngzuòdiàoshēngduōqíngnánwàngshàngqīngyíng

tiānshìpiāolíngguànrènfēihuādìngxiāngsòngrénxíngjiànshuōlánzhōumíngcháozhǎngtíngménqiánchuíyángshùzhǐcángsānliǎngqiūyīngchéngchéngchóushuǐchóufēngyàorént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