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观下树离离,一枕清眠梦觉时。却笑世间疲卧客,劳昏常自比希夷。
云台观下树离离,一枕清眠梦觉时。却笑世间疲卧客,劳昏常自比希夷。

lièzichénnánèrèr--zhāngníng

yúntáiguānxiàshùzhěnqīngmiánmèngjuéshíquèxiàoshìjiānláohūncháng

张宁

张宁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8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gě),记来时,尝与鸳(yuān)(yāng)为侣,三十六陂(bēi)¹人未到,水佩风裳²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pú)³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译文:小舟荡漾在红火、繁茂的荷花丛里,记得来时曾经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罕见游人踪迹,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
注释:¹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²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³菰蒲:水草。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¹亭亭,情人不见,争忍²凌波³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译文: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
注释:¹青盖:特指荷叶。²争忍:犹怎忍。³凌波:行于水波之上。常指乘船。⁴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⁵田田:莲叶盛密的样子。⁶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这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钱塘人,写下“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暮遮》)的名句。姜夔的这首咏荷词,也同样把读者带到一个光景奇绝清幽空灵的世界,那里有冰清玉洁的美人,有人们寻找的清香幽韵的梦……从这首《念奴娇》词的小序知道,姜夔曾多次与友人倘徉于江南荷塘景色之中,因感其“意象幽闲,不类人境”,而有是作。 

  词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向那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丛中荡舟,一路上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真是到了荷花世界了,这里人迹罕到,只见那望不见边的荷塘,绿波荡漾,荷叶翻飞。“水佩风裳”,本指美人妆饰,代指荷叶荷花,与周邦彦“一一风荷举”共得荷花之神理。从那碧绿的荷叶间,吹来阵阵凉风,那鲜艳的荷花,好像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时的微红。一阵密雨从菰蒲丛中飘洒过来,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幽幽冷香。惹起诗人诗兴大发,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这美好的情景多么使人留恋,然而时间在悄悄过去,已是日暮时分,只见那车盖般的绿荷,亭亭玉立,就像那等候情人的凌波仙子,情人未见,欲去还留。凌波用曹植《洛神赋》之典故。只怕西风起时,舞衣般的叶子经不住秋寒的萧瑟而容易凋残,更为那无情的秋风将把南浦变成一片萧条而忧愁。还有那高高柳树垂下绿阴,肥大的老鱼吹波吐浪,这一切,都要挽留他住在荷花中间。词人说:田田的荷叶呵,您多得难以计算,可曾记得我多少回在沙堤旁边的归路上依恋徘徊?“田田”形容浮在水面的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

  姜夔以清空骚雅的词笔,把荷塘景色描绘得十分真切生动。可是,这样的好词,王国维却看不上眼,他在称赞周邦彦咏荷名句后,接着就批评姜夔咏荷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其实,姜夔咏荷在“得荷之神理”方面,并不比周词逊色。周词主要是写客子思乡之情,咏荷就是“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数句,它使人看到的还仅仅是荷叶之物态,而姜夔咏荷,不仅具有荷花之物态,还使人同时隐隐看到一位荷花化身清馨幽逸的美人,她“玉容销酒”,像荷花般的红晕,她“嫣然”微笑,像花朵盛开。荷花生长水中,她便似凌波仙子;荷香清幽,她又是美人“冷香”。花如美人,美人如花,恍惚迷离,具有朦胧之美。

  更可贵的是,姜夔这首词写出了赏爱荷花的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姜夔一生襟怀清旷,诗词亦如其人。他写“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的荷塘,实是要体现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这个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境界中,有美人兮,在水一方。“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这不简直是一场富有诗意浪漫的人花之恋么?“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荷花对词人深情如此,词人对荷花呢,“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也是无限依恋。因此不妨这样说,姜夔这首《念奴娇》实是一支荷花的恋歌。由于荷花在我国文学中是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姜夔对荷花的爱恋不正寄托着他对自己的超凡脱俗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吗?姜夔写荷花,不是停留在实际描摹其形态,而是摄取其神理,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合进去,把自己的个性和神韵融合进去,写花实是写人也。姜夔这种空际传神的词笔,往往意在言外,寄托深微充满美妙的想象,而富有启发性。这种写法与一般实际摹写景物者大异其趣。如“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之类,读者须充分发挥想象才能品味,否则,便有如王国维所说“雾里看花”之感了。写出对荷花的一片怜惜爱护之情,留连忘返之意,情深意切,使人感到作者胸襟之旷荡,心情之依恋。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731-1734页

niànjiāo ·nàohóng

jiāngkuí sòngdài 

líng běixiànzhìzàiyān chéngshuǐ qiáocāntiān èrsānyǒu dàngzhōujiān huāéryǐn xiàngyōuxián lèirénjìng qiūshuǐqiě chūxúnzhàng yīnlièzuòxià shàngjiàn qīngfēnglái 绿yúndòng jiānshūchù kuījiànyóurénhuàchuán  qièláixīng shùxiāngyánghuāzhōng yòufàn西 guāngjǐngjué xiězhī 

nàohóng láishí chángyuānyāngwéi sānshíliùbēirénwèidào shuǐpèifēngchángshù cuìchuīliáng róngxiāojiǔ gèng yānrányáodòng lěngxiāngfēishàngshī 
 qīnggàitíngtíng qíngrénjiàn zhēngrěnlíng zhǐkǒnghánluò chóu 西fēngnán gāoliǔchuíyīn lǎochuīlàng liúhuājiānzhù tiántiánduōshǎo huíshāguī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¹有道²而正³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注释:¹就:靠近。²有道:指有道德的人。³正:匡正、端正。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子曰:“富¹与贵²,是人之所欲也;不以³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pèi)必于是。”(《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注释:¹富:财物多,富裕。²贵:地位高,显贵。³以:用、按照。⁴道:方法,途径。⁵恶乎:凭什么。⁶无:没有。⁷违:离开,避开。⁸于是:于,在;是,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ǔ)。”(《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注释:¹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³惑:迷惑,疑惑。⁴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⁵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⁶从心所欲:顺从意愿。⁷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¹,思而不学则殆(dài)²。”(《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注释:¹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²殆:疑惑。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子曰:“小子¹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²,可以群,可以怨³。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注释:¹小子:指学生们。²观:观察力。³怨:讽刺。⁴迩:近。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大汉无中策¹,匈奴犯渭(wèi)²
译文: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注释:¹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大汉:汉朝,实指唐朝。中策:中等之策。²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五原¹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译文: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注释:¹五原:唐郡名,在今陕秋定边县一带。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常骚扰唐边境。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命将征秋极¹,横行阴山²侧。
译文: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注释:¹秋极:汉唐时之长安以秋的疆域。²阴山:在今内蒙古境内,东秋走向,横亘二千余里。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借用汉使骠骑将军的典故,写汉军征途所向无前,恃勇锐冲锋出战,大败匈奴军,让匈奴人叫苦连天,暗寓出诗人歌颂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与此同时,以借古鉴今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讲述汉军渡黄河、临瀚海、战胜休兵后,胡汉人民处处平安无事,突显出战争残酷与和平民安的鲜明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描绘出一幅平息匈奴侵犯、百姓安乐如瀚海无波的景致,而“萧条”、“清”、“寂”、“无波”点染出边塞秋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萧煞悲凉之意,起到照应上文,着重渲染出诗题“塞”,渲染气氛,制造声势。“犯渭桥”、”“征西极”、“乐事多”,是全诗的脉络。

  此诗声声实在,句句真情。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又充溢着边塞秋景萧煞悲凉之意,表达出诗人对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匈奴离叛的祝颂之意,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论李白的黄河绝唱: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期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述异记》
尧为人君,一日十瑞¹。《述异记》
译文:尧担任国君时,一天会出现十多次祥瑞之兆。
注释:¹瑞:征兆(特指吉祥的征兆)。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尧在位七十年……有掋(dǐ)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晴在目。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以)肉翻而飞。能搏逐¹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贻(yí)以琼膏²,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洒扫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chī)(mèi)³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牗(yǒu)上,此其遗象也。《拾遗记》
译文:尧在位七十年……振支国进献了一只名叫重明鸟的奇鸟。这只鸟一双眼睛中各自长着两个瞳孔。样子像鸡,声音像凤凰。解落毛羽,用肉翅飞翔。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妖魔鬼怪和各种灾祸不敢危害人类。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当它来的时候,国人全都洒扫门户,盼望重明鸟前来栖息。当重明鸟没来的时候,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放在门户之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所以后来的人们在过大年时,就用木刻或铜铸或剪纸,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留传下来的重明鸟的形象。
注释:¹搏逐:搏击,驱逐。²琼膏:琼膏在中国指神话中的玉膏,出蓬莱山。³魑魅: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¹自通州司马授虢(guó)州长史²。又明年春³,各祗(zhī)之,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yì)¹⁰,微之反棹(zhào)¹¹送予至下牢戍¹²
译文:平定淮西之乱后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元微之从通州司马改任虢州长史。到了第二年春天,各自奉命到达任所,与弟弟白知退同行。三月十日,三个人相会于夷陵。第二日,微之调转船头送我至下牢关。
注释: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¹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²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³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⁴祗命:遵命。⁵之:往。⁶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⁷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⁸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参:通“三”。⁹夷陵:今湖北宜昌。¹⁰翌日:明天,第二天。¹¹反棹:掉转船头。¹²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¹者久之。酒酣(hān),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²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³,如垂幢(chuáng)。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shān)¹⁰(yì)(yì)¹¹,梯危缒(zhuì)¹²,休而复上¹³者凡四五焉。仰睇(dì)俯察¹⁴,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¹⁵,磷磷¹⁶凿凿¹⁷,跳珠溅玉¹⁸,惊动耳目。自未¹⁹(qì)²⁰(xū)²¹,爱不能去²²。俄而²³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²⁴,互相明灭²⁵,昌荧²⁶玲珑²⁷,象生其中²⁸。虽有敏口²⁹,不能名状³⁰
译文:到了第二天,想到将要分别依依不舍,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了很久。正喝得尽兴时,听到石间有泉水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开始就见到一块石头,如叠如削,奇怪的地方在于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然后看到了泉水,如泻如洒,奇特犹如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于是我们一起把小船拴于岩石下,带着仆夫割倒杂草,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连休息带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绝无人迹,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惊动耳目。我们从未时直到戌时,流连忘返。再过了一会儿峡山昏黑,云破月出,月华忽明忽暗,互相交替。晶莹奇幻,各种美妙的景象于此地展现。即便是口舌敏捷的人也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注释:¹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²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³引臂:张开的臂膀。⁴垂幢:下垂的旗帜。⁵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⁶悬练:悬挂的白绢。⁷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⁸相与:一起。⁹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¹⁰芟芜:割倒杂草。¹¹刈翳:清除障碍。¹²危缒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¹³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¹⁴仰睇俯察:上下察看。¹⁵薄:碰击。¹⁶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¹⁷凿凿:石鲜明的样子。¹⁸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¹⁹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²⁰讫:至。²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²²去:离开。²³俄而:一会儿。²⁴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²⁵互相明灭:明暗交替。²⁶晶荧:透明闪光。²⁷玲珑:精巧细致。²⁸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²⁹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³⁰。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既而,通夕不寐,迨(dài)¹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yáo)²,岁代³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qì),矧(shěn)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¹⁰二十韵¹¹,书于石壁。仍¹²命余序¹³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¹⁴为三游洞。洞在峡州¹⁵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¹⁶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¹⁷其事。
译文:就这样,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既怜惜于奇景又感伤于即将别离,边惊叹边说着话。知退说道:“这个地方如此美丽,天地间能有几处?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吗?”元微之说:“此话对极!况且我们难得相逢,如此地方也不易遇到。现在两件事凑在一起,岂能不记述一番?就请各自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并请我写一篇序以加以记叙。又因为是我们三人首先到此游玩,所以把题目取为“三游洞”。洞在峡州往北二十里北峰之下,两崖相衔接的地方。我们希望将来有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游玩。
注释:¹迨:等到。²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繇:通“由”。³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⁴寂寥(liáo):寂寞、冷落。⁵委置:抛在一边。⁶太息:同“叹息”。⁷矧:况且。⁸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偶:相遇。于是:在这里。⁹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¹⁰古调诗:即古体诗。¹¹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¹²仍:同“乃”,于是。¹³序:同“叙”,记叙。¹⁴目:题目。¹⁵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¹⁶廞:通“嵌”。¹⁷备书:详细地记载。

  第一段写三人相会的情形,着墨不多,而其背景、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从“微之反棹送予”这一细节中,则可体会到元、白二人的深挚情谊。用笔简妙,为下文抒写惜别之情预作铺垫。

  第二段写三人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临别之际,不忍分手,彼此牵引着船,久久地在江中来回航行,忽闻石间泉声,便下船上岸,步入缺岸寻找。他们一边循声探索,一边观赏景物。石则观其形状之“怪”,像人工着意堆叠和劈削而成;而石钟乳就像张开的臂膀和下垂的旗帜。泉则赏其势态之“奇”,像飞泻,像喷洒,像悬挂的白带,像不断的白线。动静结合,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又把船拴在岩石下,割杂革,除障碍,进洞游览。作者突出“险”、“惊”、“幻”三字。“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达四五次之多,攀登艰难,写出洞的险峭、滑溜;水石相击,发出“磷磷凿凿”的巨响,溅出如珠似玉的水花,作者以“惊动耳目”四字,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洞中黄昏,景色奇绝:“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珑。象生其中。”寥寥几笔,便把洞中光彩变幻的景物如画般地展现,使人目夺神移。这“险”、“惊”、“幻”的景色,描绘得神奇美妙,作者犹有“虽有敏口,不能名状”的遗憾。

  末段因景伤情,抒写“怜奇惜别”的感慨,加深了文章的思想内涵。爱景之奇,惜友之别,二者融为一体。三人的对话,“且叹且言”,尤其是作者的慨叹,借此喻彼,含英才被贬之意,意味更为深长。末了,以介绍作序原因、洞名来历及三游洞的具体位置作结,收笔从容自然。

  这篇文章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相互映衬、融合、生发,浑然成篇。语言凝炼精粹,晶莹润畅,且善用比喻,善于描摹,生动地写出景物的本质特征,写作技巧是很高超的。

参考资料:
1、 臧维熙主编,中国游记鉴赏辞典,青岛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7页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第196页
3、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98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