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初识面,尊酒罄交驩。人已如玄度,才能逼建安。
风尘初识面,尊酒罄交驩。人已如玄度,才能逼建安。
青云名不薄,白雪和应难。此别何时遇,秋宵梦木兰。
青云名不薄,白雪和应难。此别何时遇,秋宵梦木兰。

zèngfāngshū--tēng

fēngchénchūshímiànzūnjiǔqìngjiāohuānrénxuáncáinéngjiànān

qīngyúnmíngbáobáixuěyīngnánbiéshíqiūxiāomènglán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但娇痴。却立风前散发衬凝脂。
金鞭珠弹(dàn)¹(xī)游日,门户初相识。未能羞涩(sè)但娇痴²,却立风前散未衬凝脂(zhī)³
译文:想起儿时拿着金鞭珠弹一起在春日里嬉戏的日子。那时当门对户,相识还未久。她还不懂得羞涩,只是—味地娇痴,故意在风前站立,让飘飞的黑发映衬她洁白的肌肤。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¹金鞭珠弹:以金为鞭,以珠作弹,形容豪贵少年。这里指少年时代的游乐之具。此句原作“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人间词》手稿本有吴昌绶眉批:“首句宜酌。”词人遂改为“金鞭珠弹嬉春日”。弄梅骑竹,语出唐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妾未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²娇痴:天真可爱而不解事。³凝脂:凝固的油脂。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近来瞥见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近来瞥(piē)¹都无语,但觉双眉聚。不知何日始工愁²,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译文:现在看到她的时候,忽然发现彼此竟然都无语相对了,只觉得双眉绞得越来越紧。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开始懂得春愁,我还记得那次在花前相遇她含情低下头来的样子。
注释:¹瞥见:一眼看见。²工愁:谓懂得忧愁。工,善于。

  这是一首情词,写词人心仪的一位女子。上片是回忆初见时的场景,下片是写近来女子的变化。全词对女子的神态和心理刻画细腻,生动地描写了女子当初嬉戏时的娇痴和风前散发的风情,以及近来见面时聚眉蹙额低头无语的神态,细微地揭示了女子心理和情感的变化,风格婉约、缠绵、多情。

  这首词的第一句作者曾改动过。顾随先生说:“《苕华词》是静安先生后来改定,故多有歧异。虽间有不如人间词者,然泰半较胜。”而这首词恐怕属于改定后“不如人间词者”。在《人间词乙稿》中,这首词的开头是“弄梅骑竹嬉游日,门户初相识”。“弄梅骑竹”,是写两小无猜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结合下片的“近来瞥见都无语”来看,那是写从小就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五言乐府《长干行》,述说了一个女子从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到羞涩寡语的少妇,再到为爱情而忠贞等待的思妇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王国维这首词开头就用了李白诗中“弄梅骑竹”的典故,可见他是有所借鉴的。

  然而,词的传统与乐府诗的传统不同;同样写美女爱情的小词,用女子口吻和用男子口吻之间亦有微妙的区别。所以,王国维这首词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缺点。乐府诗本是“缘事而发”的民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因此文人在仿乐府诗的时候,态度是认真的和写实的。而词是文人在歌酒筵席上用来娱乐的作品。早期文人在写词的时候持一种游戏和消遣的态度,用浪漫的眼光去赞美眼前的美女并想象她们对自己的爱情。在这些词中,以女子口吻所写的作品往往因其对爱情的执着与奉献,产生一种超出爱情主题之外的“境界”。至于以男子口吻所写的作品,一类与诗相近,是以感情真挚取胜的;另一类并没有真挚的感情,只是逢场作戏或者以种含有情欲的眼光去观察女子,未免“等而下之”。但这首词却不是以感情或境界取胜,而只是以语言的生动自然和人物描写的传神入微取胜。它看起来没有那样轻佻儇薄,只是因为“弄梅骑竹”令人联想到《长干行》中所写的那个“本色”的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她使人产生更多的怜爱之意而不是风情之想。但“金鞭珠弹嬉春日”就不同了。“金鞭”和“珠弹”本来是唐代诗人描写豪奢少年的常用之词,加之南宋诗人陆游的《无题》有“金鞭珠弹忆春游”句,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那是陆游思念他在蜀中认识的一个妓女的。王国维用了这个出处,就使得后边的“娇痴”“散发”“凝脂”“工愁”都变成了一个冶游男子眼中美貌女子的风情作态,失去了“弄梅骑竹”造成的那份朴实本色的美的联想。

  王国维之所以这样改动,或许是那个女孩子确有其人,作者以前可能对她有好感,因而写了这首词。但后来其人已嫁,为掩饰这段感情,作者故意改动,使它变成了与那个女子毫不相干的一首“花间”风格的“侧艳之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419-422
2、 吴海发著.二十世纪中国诗词史稿.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54-55

měirén··nòngméizhúyóu--wángguówéi

nòngméizhúyóuménchūxiāngshíwèinéngxiūdànjiāochīquèfēngqiánsànchènníngzhī

jìnláipiējiàndōudànjuéshuāngméizhīshǐgōngchóuhuíhuāxiàtóu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万里桥¹西一草堂,百花潭²水即沧浪³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注释:¹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²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³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风含翠篠(xiǎo)¹娟娟净²,雨裛(yì)³红蕖(qú)(rǎn)冉香。(篠 通:筱)
译文: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
注释:¹篠:细小的竹子。²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³裛:滋润。⁴红蕖:粉红色的荷花。⁵冉冉香:阵阵清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厚禄故人¹书断绝²,恒饥³稚子色凄凉。
译文: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注释:¹厚禄故人:指做大官的朋友。²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³恒饥:长时间挨饿。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欲填沟壑(hè)¹唯疏放²,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
注释:¹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²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上句的“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里就是暗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头发。河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之意。“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即”传达出知足的意味。也就是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上句的“万里桥”与下句的“百花潭”,上句的“草堂”与下句的“沧浪”相对应,在似对非对中,描写了一路风光,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筿红蕖冉冉香。”中“翠筱”即绿色细竹。南朝梁简文帝《喜疾瘳》中有“隔帘阴翠篠,映水含珠榴”诗句。“娟娟”就是美好的样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浥”即滋润。“红蕖”即粉红色的荷花。“冉冉”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其中,“含”和“裛”两个动词运用很妙。“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而“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这里,诗人以精心之笔,描写了微风细雨,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中“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就是断了书信来往。“恒饥”就是长时间挨饿。这里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上句“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接着下句 “恒饥稚子色凄凉”是因上句而来,说明了“厚禄故人书断绝”的结果。这里,还要注意诗歌的形式,诗人打破格律来写,在句法上形成了“上二下五”式,把“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突出“恒饥”的贫困处境。在艺术上与“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异曲同工之妙。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60-461 .
2、 吴怀东,自笑狂夫老更狂——论“狂”与杜甫文化精神,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

kuáng

 tángdài 

wànqiáo西cǎotáng bǎihuātánshuǐcānglàng 
fēngháncuìxiǎojuānjuānjìng hóngrǎnrǎnxiāng  (xiǎotōng xiǎo )
hòurénshūduànjué héngzhìliáng 
tiángōuwéishūfàng xiàokuánglǎogèngkuáng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译文:好酒佳酿摆放在高殿之上,亲近的友人跟随我一同游玩。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译文:内厨做好了丰盛的菜肴,烹制鲜美可口的牛羊肉。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译文:秦风的古筝声是多么慷慨激昂,齐地的琴瑟声是那么柔和婉转。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阳阿(ē)¹奏奇舞,京洛出名讴²
译文:还有出自阳阿的奇妙舞蹈,来自京洛的著名歌曲。
注释:¹阳阿:古之名倡阳阿善舞,后因以称舞名。²讴:民歌。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乐饮过三爵¹,缓带倾庶羞。
译文:在歌舞中饮酒过了三杯,我们解开衣袋尽情享用了美味佳肴。
注释:¹爵: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译文:主人和宾客相互行礼,相互献上最美好的祝福。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译文:要谨记旧时结交的朋友不能遗忘,厚始薄终也不与道义相符。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译文:那君子躬身而谦逊是因为他美好的品德,并不是有任何的企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译文:白天里疾风吹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译文:青春年华不会再来一次,死亡之期已忽然向我迫近。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译文:就像花叶虽然生长在华美的庭院之中,飘零之后也要重归于荒芜的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译文:然而从古到今,谁能没有一死?既然知道了命运本该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好忧愁?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磬折欲厨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厨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欲厨求”,“复厨忧”,寓答于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
译文:人生百年,能够活到七十者少有。十年孩童期、十年昏老期,那中间的五十年又被睡眠(应包含病闲)占去了一半。在清醒着的二十五年中又有诸多烦恼。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结千秋歌笑。
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遇酒追朋笑傲。任玉山摧倒¹。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幸新来、有酒如渑(miǎn)²,结千秋歌笑。
译文:仔细想想人生确实时光无多,应该要追欢及早,及时行乐。平日与志气相投的好友们聚在一起饮酒,意气风发,不去计较喝醉了以后的事情。沉醉了就沉醉了吧,人生就好似那芳草上低垂的露珠一样生命短暂。幸亏近来,有像渑河一样无尽的美酒,能够让我度过时光像吟歌千秋一样惬意。
注释:¹玉山摧倒:形容喝醉了酒摇摇欲倒。²有酒如渑:意思是有酒如渑水长流,有肉如堆成的小山冈。

  显而易见,这首词以剖析短暂人生为由,借此抒发放荡不羁,愤世嫉俗,以酒消愁的心情。

  王观,字通叟,宗仁宗景祐二年(1035)生于如皋,卒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16岁时跋涉千里赴开封国子监拜胡瑗为师。22岁时考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大理寺丞。在内朝起草诏旨,并从事诗词创作。王观落笔成章,词名最著的秦观称赞王观“高才力学,无与比者。”王观所作词赋,清新典雅,可与柳永、黄庭坚相媲美。曾因进赋《扬州赋》获赐“绯衣银章”。后因奉诏作《清平乐》惹恼太后,王观触霉头了,“翌日罢职”,贬为江都知县。《红芍药》这首词无疑是在遭贬谪自号“逐客”后所作的。

  无独有偶。王观《红芍药》这首词的基调恰恰与范仲淹所写的《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一词大同小异。范仲淹的这首词是这样写的: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读王观的《红芍药》一词,深感王观受范仲淹《剔银灯》一词的影响,而王观、范仲淹的两首词所共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又与《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之四·〈今日良宴会〉》),“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未兹”(《之十五·〈生年不满百〉》)、“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之十三·〈驱车上东门〉》)的意境何其相似!笔者偶读《元曲》中阿里西瑛所著《凉亭乐·叹世》和陈草庵所著《山坡羊·叹世》两首词曲,前者词中云:“你试看凌烟阁上,功名不在我。则不如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且快活。无忧愁,安乐窝。”后者词中写“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这两首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的佳作,也可以算是感叹人生苦短,摒弃浮名,及时行乐思想的历史延续吧!

  范仲淹词中的“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也好,王观词中的“沉醉且沉醉,人生似、露垂芳草”也罢,还有刘伶的“惟酒是务,焉知其惟酒是务,焉知其馀”、苏东坡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等,等等,他们所抒发(亦可谓之泄发)的真实思想感情与其时的亲身遭遇、心态,或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密不可分的。对此,笔者以为,由此而论王观的《红芍药》这首词消极而不可取,是值得商榷的。

  在《剔银灯》词中,范仲淹将人的一生分成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在《红芍药》一词中,王观将古稀之年作了具体的剖析:十年孩童期、十年昏老期,那中间的五十年又被睡眠(应包含病闲)占去了一半。在封建社会,人的平均寿命仅有三十岁左右(唐代为28岁),范仲淹66岁逝世,王观65岁病故,他二人在北宋时期皆为高寿。故而范仲淹在词中写下:“人世都无百岁”,王观在词中断言:“人生百岁,七十稀少。”范仲淹和王观这二位名贤所言,皆合乎历史事实。确实如此,翻遍史书,追溯千年之前,华夏能有几位百岁寿翁!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漫漫平沙¹走白虹²,瑶(yáo)³失手玉杯空。
译文: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注释:¹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²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³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⁴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晴天¹摇动清江底,晚日²浮沉急浪中。
译文: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注释:¹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²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 编著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30-132页 .

shíguāncháo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mànmànpíngshāzǒubáihóng yáotáishīshǒubēikōng 
qíngtiānyáodòngqīngjiāng wǎnchénlàng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