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迟迟蜡炬销,残灯同约大家饶。从今处处成遗俗,饱看灯光十二宵。
月影迟迟蜡炬销,残灯同约大家饶。从今处处成遗俗,饱看灯光十二宵。

mǐnshānmiàosàilíngshénshuǐzhēnxiūmǎnànchénzuìàixiānhóngpánshàngguǒzhījǐnyóuxīnshí--tēng

yuèyǐngchíchíxiāocándēngtóngyuējiāráocóngjīnchùchùchéngbǎokàndēngguāngshíèrxiāo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花鸭¹无泥滓(zǐ)²,阶前³每缓行。
译文:花鸭身上洁净无泥渣,常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注释:¹花鸭:水禽。²泥滓:泥渣。³阶前:一作“中庭”。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译文: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不觉群心妒,休牵¹众眼惊。
译文:浑然不觉众鸭的惊猜与嫉妒,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注释:¹牵:惹得。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稻粱¹²汝在,作意莫先鸣³
译文:你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先出声。
注释:¹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²沾:沾受恩惠。³先鸣:比喻直言。

  这是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花鸭身无泥渣,阶前徐行,羽毛独立,黑白分明。颔联展现了诗人发现花鸭致祸根源焦躁和急切的情状,进而在尾联直接呼劝花鸭:受人恩惠就不要“先鸣”,这也是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这首诗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

  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

  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288-290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泪湿罗衣脂粉满¹,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²微雨闻孤馆³。(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译文:丝绸的薄衫被泪水浸湿,脸上的脂粉也和在泪水中沾满衣衫。想到送别时家中亲人将那《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注释: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²萧萧:一作“潇潇”。³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惜别伤离方寸¹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²音书凭过雁,东莱(lái)³不似蓬莱远。
译文: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饯行宴上酒杯斟得是浅还是满。如今已分隔两地,只好靠鸿雁来传递书信。好在东莱不像蓬莱仙山那样遥远飘渺,可望而不可即。
注释:¹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²把:四印斋本自注:“别作有。”³东莱:即莱州,时为明诚为官之地,今山东莱州市,曾名掖县。⁴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

  词作当写于宣和三年(1121)秋天,时赵明诚为莱州守,李清照从青州赴莱州途中宿昌乐县驿馆时寄给其家乡姊妹的。它通过词人自青州赴莱州途中的感受,表达她希望姐妹寄书东莱、互相联系的深厚感情。

  眼泪湿了衣服,脸上胭脂妆容化开。词开头作者便直接表露出了难分难舍的情感。四叠阳关唱了几千遍但是还不足以形容自己内心对妹妹的万种离情。“千千遍”则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离别场面之难堪。“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妹妹此行路途遥远,而自己已经到了“山断”之处,离妹妹更加遥远了,加上又有潇潇微雨,自己又是独处孤馆,更是愁上加愁。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自己在临别之际,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细节,真切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词人告慰姊妹们,东莱并不象蓬莱那么遥远,只要鱼雁频传,音讯常通,姊妹们还是如同在一起。至此,已不仅仅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更表现了词人深挚感人的骨肉手足之情。

  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通过这一诗词,看出李清照词细腻生动,而又不乏姿放的特点。

diéliànhuā ·wǎnzhǐchāngguǎnmèi

qīngzhào sòngdài 

lèishī湿luózhīfěnmǎn diéyángguān chàngdàoqiānqiānbiàn réndàoshānchángshānyòuduàn xiāoxiāowēiwénguǎn  (shānyòuduànzuò shuǐyòuduàn )
biéshāngfāngcùnluàn wàngliǎolínxíng jiǔzhǎnshēnqiǎn hǎoyīnshūpíngguòyàn dōngláipéngláiyuǎn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人汹汹¹,鼓冬冬,襟(jīn)袖五更²风。大罗天³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
译文:五更拂晓,晓月朦胧,正是百官上朝时。街头人声鼎沸,鼓乐齐鸣,科举高中的士子衣袂襟袖迎风飘飘,志得意满,骑马直奔朝廷面见君王。
注释:¹汹汹:人声鼎沸,声势盛大。²五更:天刚亮时,古代此刻朝君。³大罗天:省作“大罗”,道家认为是最高的一层天。这里是指代朝廷。
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香满衣,云满路,鸾(luán)凤绕身飞舞。霓(ní)¹(jīng)²(jiàng)³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译文:花香满衣,祥云满路,衣上所绣的鸾凤绕身飞舞。彩色旌旗一队队绚烂如天上虹霓,绛红色仪仗一排排壮丽如彩霞,引领着中举的士子去拜见皇后。
注释:¹霓: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彩色光带。²旌:古代的一种旗子,旗杆顶上用五色羽毛做妆饰。³绛:暗红色。⁴节:仪仗的一种。⁵玉华君:天帝,这里指皇帝。又解:玉华为仙女名,这里指皇后。

  《喜迁莺》,一名《鹤冲天》。这首词写科举考试获胜者所受到君王接见的特殊待遇。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开篇就是一番人潮涌动,鼓声雷动的场面,“襟袖五更风”则表达了一种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心境。“大罗天上月朦胧”一句,“大罗天”为道教用语,简称“大罗”。这里指代朝廷。“霓旌绛节一群群”,“霓旌绛节”总体指的是色彩鲜明、堂皇威严的皇家仪仗队。“玉华君”指天帝、玉帝,这里比喻人间的皇帝。又有说解“玉华”为仙女名,唐代李康成《玉华仙子歌》:“紫阳仙子名玉华,珠盘承露饵丹砂。”《云笈七签》卷四六:“玉童侍卫,玉华扶生。”那么,这里就应指皇后。

  全词极写科举高中的士子们朝见皇帝皇后时的盛况和他们内心的喜悦之情。

qiānyīng··rénxiōngxiōng--wéizhuāng

rénxiōngxiōngdōngdōngjīnxiùgèngfēngluótiānshàngyuèménglóngshàngkōng

xiāngmǎnyúnmǎnluánfèngràoshēnfēijīngjiàngjiéqúnqúnyǐnjiànhuájūn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侍女¹动妆奁(lián)²,故故³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译文:侍女翻动着梳妆匣,故意惊动她不要再睡。哪知她本就彻夜未眠,正背转身偷偷地落泪。
注释:¹侍女:婢女。²妆奁:指女人化妆用的镜匣。³故故:故意,特地。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懒卸¹凤凰钗(chāi)²,羞入鸳(yuān)(yāng)³。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suì)
译文:懒得卸下发上的凤凰钗,又害羞钻进那鸳鸯锦被。不时看一眼将尽的灯烛,只见它随着烟落下灯花穗。
注释:¹卸:除下。²凤凰钗:妇女头饰,凤凰状。³鸳鸯被:绣有鸳鸯花纹的被子。⁴金穗:指灯芯节为灯花。结的过长了,有时候会掉火星。旧传灯花有喜信。

  词的上片写一个侍女对贵妇人未眠的误会与发现。“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是说一个侍女动了一下梳妆用的镜匣,想故意惊醒睡着的女主人。可能侍女未获主人同意不便离开,但久候不耐烦,误以为人已睡着,有意发出响声,装做提醒主人梳妆的样子而惊醒她。“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意谓:哪知道主人本未睡着,而是背过面去躺在那里暗暗地落泪。

  下片直接写贵妇人未眠的情态和原因。“懒卸知凰钗,羞入鸳鸯被。”说女主人懒得摘除头上的知凰钗就躺在床上了,看到被子上绣着鸳鸯而羞于睡进被子里。知凰钗是做成知凰形的钗子,鸳鸯被即绣上鸳鸯的被子。女主人是位贵妇人,未卸妆而卧是情绪不好。见被上鸳鸯成双,而自己却孤单一人,相形之下不觉害羞。这正暗示出其丈夫不与同居,是其孤独难眠的原因。“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说这时又见到油灯将尽,带着烟掉下一些火星。金穗,指灯芯结成的灯花,像金黄色麦穗。结的过长,掉下成为火星。这是写残夜之景。妇人虽已就寝,但依旧未入眠,可能前一夜是残灯下孤眠的,这一夜此时又一次见到残灯,见到灯花落下。这暗示等待丈夫同寝的希望又一次破灭。其相思之苦,读者自可理解。

  这首词构思精密细致。从头二句写误以为入睡,到三四句写发现未眠,是个转折。五六句进一步写未眠的样子及原因。末二句更进一步写失眠之苦。描写步步深入,女主人孤眠之难,相思之深,也层层揭示。写侍女的动作与女主人懒卸妆有内在因果关系,因为主人懒卸妆,才有侍女动妆奁。前后安排,很有逻辑性。这首词描写贵妇人既恃贵娇懒,又相思害羞的心理十分细致。选用偷、懒、羞等形容妇人这种心理,极为精确。末二句以写景作结,耐人品味。表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匠心。

参考资料:
1、 刘长江编著.《中华诗词经典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8年:291页

shēngcházi··shìdòngzhuānglián--hán

shìdòngzhuāngliánjīngrénshuìzhīběnwèimiánbèimiàntōuchuílèi

lǎnxièfènghuángchāixiūyuānyāngbèishíjiàncándēngyānzhuìjīnsuì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¹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ǒu)²身?
译文: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注释:¹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²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¹,风来蒿(hāo)(ài)²气如薰(xūn)³。使君元是此中人。
译文: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¹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²蒿艾:两种草名。³薰:香草名。⁴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在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在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点”;“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

  作者身为“使君 ”,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这首词结构既不同于前四首,也与一般同类词的结构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词全是写景叙事,并不直接抒情、议论,而是于字行之间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这首用写景和抒情互相错综层递的形式来写。

  上片首二句写作者于道中所见之景,接着触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写作者所见田园之景,又自然触景生情,照应“何时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这样写,不仅使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而且使词情逐层深化升华。特别“软草平莎过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隽永之妙。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38页

huànshā ·ruǎncǎopíngsuōguòxīn

shì sòngdài 

zhōushítánxiè dàoshàngzuòshǒu tánzàichéngdōngèrshí chángshuǐzēngjiǎnqīngzhuóxiāngyìng 

ruǎncǎopíngsuōguòxīn qīngshāzǒuchén shíshōushíǒugēngshēn 
nuǎnsāngguāng fēngláihāoàixūn shǐ使jūnyuánshìzhō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