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兵甲满中原,市井萧条有几村。总为琼林伤地脉,非贪宝气凿云根。
纷纷兵甲满中原,市井萧条有几村。总为琼林伤地脉,非贪宝气凿云根。
中涓数献便宜策,丁壮难招恸哭魂。辛苦西台姚柱史,画图空自叩天阍。
中涓数献便宜策,丁壮难招恸哭魂。辛苦西台姚柱史,画图空自叩天阍。

shìèr--tēng

fēnfēnbīngjiǎmǎnzhōngyuánshìjǐngxiāotiáoyǒucūnzǒngwèiqiónglínshāngmàifēitānbǎozáoyúngēn

zhōngjuānshùxiàn便biàndīngzhuàngnánzhāotònghúnxīn西táiyáozhùshǐhuàkōngkòutiānhūn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汉¹西来,高楼²下、蒲萄³深碧。犹自带、岷(mín)(é)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yīn)勤说。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碧绿澄澈。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注释:¹江汉:长江和汉水。²高楼:指武昌黄鹤楼。³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⁴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⁵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⁶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⁷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⁸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江表传¹,君休读。狂处士²,真堪惜。空洲³对鹦(yīng)(wǔ),苇花萧瑟(sè)。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zhé)诗,追黄鹤。
译文: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¹《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²狂处士:指三国名士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不出仕之士称处士。³空洲:指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⁴曹公黄祖:指曹操与刘表属将黄祖。⁵谪仙:指李白。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景引出思归之情和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直抒胸臆。

  开篇由写景引入。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江汉西来”二句,描绘了江水奔腾的胜景。著名的黄鹤楼在武昌黄鹄山巍然屹立,俯仰浩瀚的大江。长江、汉水滚滚西来,汇合于武汉,那波涛的颜色,如同葡萄美酒一般,一片浓绿。发端两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重笔施彩,以酒色形容水色,用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诗句,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化用李白“江带峨嵋雪”之句,杜甫《登楼》诗“锦江春色来天地”,不著痕迹,自然入妙,用“葡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这两句由实景“蒲萄深碧”引出虚景“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拓展了词境。江河自岷江锦水而来,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既是友人驻地的胜景,又从四川流来,既引动词人思归之情,又触发怀友之思。这就为下文感怀作了有力的铺垫。接下来这一句由景到人,一句写对方,一句写自已。朱寿昌在陕西任通守期间留有爱民之美誉,政绩突出。《宋史》本传载朱在阆断一疑狱,除暴安良,“郡称为神,蜀人至今传之”即“南山遗爱守”所指。词中“南山”当是“山南”之误。以对“剑外”,“山南”字面亦胜于“南山”。而苏轼蜀人,称朱寿昌亦以其宦蜀之事,自称“剑外思归客”,映带有情。如今思乡而归不得,两厢对比,既赞美了朱寿昌为人颂扬的政绩,又表达了自己眼前寂寞的处境以及浓郁的思归情绪。面对此间风物,自会触景兴感,无限惆怅。“对此间”以下,将犹、我归拢为一,有情就要倾吐、抒发,故由“情”字,导出“说”字,逼出“殷勤说”三字,双流汇注,水到渠成。

  上片“殷勤说”三字带出整个下片,开始向友人开怀倾诉,慷慨评论。“《江表传》”二句,引出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江表传》是记述三国时东吴人物事迹的史书,他劝告朱寿昌不要再读这部书了。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 “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当众嘲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假借刘表属将黄祖之手将其杀害,葬于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词人用感触颇深的三国人物——祢衡的事迹引以为戒,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如今贤士不在,只能空对那武昌长江段的鹦鹉洲,苇花萧瑟,一片凋零凄凉。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苏轼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历史,“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即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以致招来祸灾。称霸一时的风云人物,如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之流,最终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此句流露出苏轼豁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话是有弦外之音的,矛头隐隐指向对他诬陷的李定之流。苏轼此时看来,祢衡的孤傲、曹操的专横、黄祖的鲁莽,都显得非常可笑。言语间,反映出苏轼超越历史,摆脱现实限制的观念。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词人引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这既是对友人的劝勉,愿他能够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也体现了苏轼居黄州期间的心愿,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激荡着。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北京新华世纪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中国经典古籍系列——宋词鉴赏大典[CP/DK].740-744
2、 唐骥. 困境中的嘲笑与宽释——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赏析[J].古典文学知识,2001(05).

mǎnjiānghóng ·èzhōuzhūshǐ使jūnshòu寿chāng

shì sòngdài 

jiānghàn西lái gāolóuxià táoshēn yóudài mínéxuělàng jǐnjiāngchūn jūnshìnánshānàishǒu wéijiànwàiguī duìjiān fēngqíng yīnqínshuō 
jiāngbiǎozhuàn jūnxiū kuángchǔshì zhēnkān kōngzhōuduìyīng wěihuāxiāo xiàoshūshēngzhēngshì cáogōnghuángpiāo yuànshǐ使jūn háizhéxiānshī zhuīhuáng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凉风厉秋节¹,司典²告详刑³
译文:肃杀的秋季凉风已至,就该慎重考虑征伐之事了。
注释:¹厉秋节:到了用兵的季节。厉:整肃。秋节:秋季。²司典:主管刑法之官。³详刑:亦作“祥刑”,指决狱应该审慎,善于用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我君¹²³发,桓(huán)东南征
译文:我们主公适时去出征,英勇大军出征讨伐孙权。
注释:¹我君:指曹操。²顺:适应。³时:时令。⁴桓桓:武勇的样子。⁵东南征:指征讨孙权。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
泛舟¹君长川²,陈卒³(xí)(jiōng)
译文:出征的船队覆盖江面,陈列的士兵遍布郊野。
注释:¹泛舟:行船。²君长川:覆君水面。³陈卒:排列起来的士兵。⁴被:覆君。⁵隰:低洼的地方。⁶埛:同“垌”,遥远的郊野。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征夫¹怀亲戚²,谁能无恋情³
译文:征战将士思念着亲人,谁能没有眷念的感情。
注释:¹征夫:出征的士兵。²亲戚:亲人。³恋情:依恋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fǔ)¹(jīn)²倚舟樯³,眷眷思邺城。
译文:抚摸着衣襟倚靠着桅杆,眷顾不已想着邺城。
注释:¹拊:同“抚”,抚摸。²衿:衣襟。³樯:船的桅杆。⁴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
哀彼东山人¹,喟(kuì)²感鹳(guàn)³
译文:让人同情《东山》主人公,鹳鸟长鸣唤起心中的悲伤。
注释:¹东山人:指《东山》诗的作者。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描写古代征战的生活和士兵对往事、故乡、亲人的思念。²喟然:叹息的样子。³感鹳鸣:鹳之鸣令人感伤。鹳:鸟名,形状似鹤。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日月不安处¹,人谁获恒²宁。
译文:日月运行不止,人处战乱之中,又怎能得到安宁。
注释:¹安处:安宁的生活处境,意谓没有战事。²恒:一作“常”。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昔人从公旦¹,一徂(cú)²(zhé)³三龄
译文:古人随周公征战,一去就是三年。
注释:¹公旦:指周公姬旦,周文王之子。²徂:往。³辄:就。⁴三龄:三年。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今我神武师¹,暂往必速平²
译文:主公的神勇之师,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胜。
注释:¹神武师:指曹操南征的队伍。神武:英勇威武。²速平:迅速平定。
弃余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弃余亲睦恩¹,输力²竭忠贞。
译文:舍弃与家人的深厚感情,为此次征战贡献力量竭尽忠贞。
注释:¹亲睦恩:指父母、妻子之情。²输力:尽力。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惧无一夫¹用,报我素餐²诚。
译文:只怕我力微德薄,作用还抵不上一个平常人,只有诚心报答无功而受禄的恩遇。
注释:¹一夫:一个普通的男人。²素餐:白吃饭,意谓不劳而食。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夙夜¹自恲(pēng)²性,思逝若抽萦³
译文:自己终日感慨,报恩的思绪萦绕于心。
注释:¹夙夜:早晚,即整天。²恲:流露,形于颜色。³萦:缠绕。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将秉先登羽¹,岂敢听金声²
译文:建功立业只愿做先锋,哪还顾得上听鸣金而停止。
注释:¹羽:箭羽。先登羽,先行出战,喻建功心切。²金声:指军中鸣金收兵的号令。

  该诗开头至“喟然感鹳鸣”为第一段,描写了出征的时机和出征前的场面。首四句说明大军出征“顺时”“厉秋节”以及出征的目的“东南征”,接下来两句描写了出征大军军容强盛严整。然后笔锋一转由景入情,表达了战士离家乡赴疆场时的悲壮心情。尽管军容强盛严整,毕竟连年征战,诗人的厌战事情油然而生,于是“倚舟樯”“思邺城”。

  “日月不安处”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为了一举平定天下而不再征戎,将士们决心舍命向前“输力竭忠贞”,赞美了他们竭尽忠贞一往直前的慷慨决心。起句先是自问“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而后对比典故再自答“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最后以“输力竭忠贞”“将秉先登羽”表述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愿望。事实上,作者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第二年的正月病逝于征战途中。

  全篇由景入情,层层升华,过渡自然,曲折宛转,尤为换笔换墨之妙。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3 魏晋南北朝诗观止 (上册)》: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5-137页
碧瓦楼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碧瓦¹楼头绣幙²(zhā)³,赤栏桥外绿溪斜。
译文:碧瓦楼头,锦绣的帘幕高高垂挂,小红桥外,绿色的小溪弯弯横斜。
注释:¹碧瓦:绿色的琉璃瓦。²绣幙:彩绣的帷帐。遮:楂,起韵。⁴赤栏:红栏杆。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无风杨柳漫天絮(xù),不雨棠梨¹满地花。
译文:即便风停,轻柔的柳絮仍满天飞舞,虽然无雨,地上已洒满细小的梨花。
注释:¹棠梨:又名白棠,蔷薇科。落叶亚乔木。

  这是一首通篇写景的七绝。乍看起来,是一首绝妙的春日即景小诗。作者笔下绚丽的暮春景色,犹如一幅色彩斑斓、富有生趣的图画。近景,富丽堂皇的碧瓦楼前垂挂着锦绣的帷幕;远景,浓墨重彩的朱栏桥外,横斜着一泓清溪。在这无风无雨、气朗天清的春日里,桥下,绿水淙淙;空中,柳絮飞舞;地上,梨花铺雪。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以身历其境之感。读者可以从诗人描绘的优美图画中,享受到赏心悦目的自然之美。

  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自然风光。从“碧瓦”这个别开生面的题目,我们可以窥视到作者的深意和奥妙。雕梁画栋的琉璃瓦楼房,不是富丽豪华的苑囿,就是王侯将相的宅邸。再联系诗中的绣幕、赤栏桥和附近大片的柳林梨园,南宋小朝廷偏安半壁河山,在西湖歌舞升平,恰似燕雀筑巢于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这首诗描写的焦点。诗以“碧瓦”为题,意在导引读者由此去寻求题旨。

  首句“碧瓦楼”外观华丽、美轮美奂,却不知道楼里的人在做什么,被绣幕遮住了,人们看不见。诗人之所以不描摹幕后的情景,用心就在于让读者去想象:偏安一隅的王朝显贵,上至天子、下至宠臣,此刻都沉醉在一片笙歌酒色之中,中原的万里疆土,换来了他们的碧瓦楼。绣幕遮住的里面,肯定是一幅醉生梦死的寻欢作乐图。朝廷如此腐败,国事也不值得一问。

  诗的下联看似风花雪月的景语,实为感情至深的情语。现在是无风无雨、气朗天清、柳絮飞天、梨花铺地,但若一番风雨后,匆匆春归去,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借辛弃疾《永遇乐》词“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不能长久的。诗人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坠绿残红、飞絮飘雪、落花流水之景,以此暗喻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岌岌可危,意境与辛词相似,但笔调却更为凄婉。

  这首诗画外有音,意寓言外。读者如深一层去体会,便能领悟到言此意彼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第604页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¹
译文:长安有许多阔大的宅第,排列在大街的东西两边。
注释:这首诗作于元和初。¹街西东:《旧唐书·地理志一》:“京师“皇城之南大街曰朱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译文:朱红的大门内杳无人迹,房屋回廊都荡荡空空。
枭鸣松桂树,狐藏兰菊丛。
(xiāo)¹鸣松桂树²,狐藏兰菊丛。
译文:枭鸟鸣叫于松、桂树的枝条之上,狐狸藏身在那兰、菊花的花丛。
注释:¹枭:即猫头鹰。²树:全诗校:“一作枝。”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译文:院子滋生绿苔地上黄叶覆盖,日暮时在地面还经常会刮起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yōng)¹
译文:宅子的旧主做的是将军丞相,获罪朝廷后被流放到巴地、庸地。
注释:¹巴庸:古国名。巴国在今四川东部,为秦惠文王所灭。庸国在今湖北竹山一带,春秋时为楚所灭。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mò)其中。
译文:后来的主人也是王公卿相,又不幸卧病死在了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¹
译文:先后换了四五个主人,灾祸接连在此地汇集发生。
注释:¹钟:聚集。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译文:自从十年以来,宅子一直不利于此宅的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yōng)
译文:刮风下雨毁坏了屋檐,蛇和老鼠在墙基打了好多的洞。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译文:其他人心生疑惑不敢购买,房子一天天毁坏下去,白废了当年修建的苦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jiē)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译文:真是感叹啊那些俗人的头脑,他们的头脑是那样的愚蠢昏庸。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但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译文:他们只担心灾祸的降临,却不去思考灾祸因何而产生。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译文:我今天题写下这首诗歌,想让那些迷信的人领悟清醒。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凡为大官人,年禄(lù)¹多高崇。
译文:凡是做大官的人,他们的年岁高俸禄多。
注释:¹年禄:年龄、傣禄。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权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译文:但权大位高了,势必难以持久兴盛。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译文:骄横之人最终难免失败,年老的人也极易生病命终。
四者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四者¹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译文:这四样(权高,位重,骄横,年老)就像强盗贼寇,白天黑夜对主人发起了进攻。
注释:¹四者:指权、位、骄、老。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假使¹居吉土²,孰能保其躬。
译文:那些人就算居住在吉宅里,谁又能保证其身家不遭受灾凶?
注释:¹假使:即使。²吉土:吉祥之地。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译文:由小事可以说明大事,借着家事也可以明白国家的吉凶。
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周秦宅崤(xiáo)¹,其宅非不同。
译文:周朝和秦朝都以关中为建业之地,这样的“宅地”吉凶本无任何的不同。
注释:¹崤函:崤山与函谷关。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一兴八百年,一死望夷宫。
一兴八百年¹,一死望夷宫²
译文:周朝兴起后延续了八百多年,秦朝鼎立却仅存十多年,二世在望夷宫最终送命。
注释:¹八百年:周朝享国的约数。²望夷宫:秦宫名,秦二世自杀于望夷宫,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裴骃集解。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译文:寄语那家事和国事,是人事导致宅主遭遇了祸患,而非宅子本身能蕴生什么吉凶。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¹车驾²³,悠(yōu)涉长道
译文:转回车子驾驶向远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难以到达。
注释:¹回:转也。²驾:象声词。³言:语助词。⁴迈:远行也。一说喻声音悠长。⁵悠悠:远而未至之貌。⁶涉长道:犹言“历长道”。涉,本义是徒步过水;引申之,凡渡水都叫“涉”;再引申之,则不限于涉水。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四顾何茫茫¹,东风²摇百草³
译文:一路上四野茫茫无边无际,阵阵春风吹绿百草。
注释:¹茫茫:广大而无边际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东风摇百草”的客观景象。²东风:指春风。³百草:新生的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所遇无故物¹,焉(yān)得不速老?
译文:眼前看到的都不是过去的事物,人怎么能够不迅速衰老?
注释:¹无故物:承“东风摇百草”而言。故,旧也。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盛衰各有时¹,立身²苦不早³
译文:人生的盛衰各有不同的时间,只恨建立功名的机会来得太迟。
注释:¹各有时:犹言“各有其时”,是兼指百草和人生而说的。“时”的短长虽各有不同,但在这一定时间内,有盛必有衰,而且是由盛而衰的。²立身:犹言树立一生的事业基础。³早:指盛时。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非金石¹,岂能长寿考²
译文:人的生命不如金石般坚固,哪里能够长生不老?
注释:¹“人生”句:言生命的脆弱。金,言其坚。石,言其固。²寿考:犹言老寿。考,老也。即使老寿,也有尽期,不能长久下去。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yǎn)¹随物化²,荣名³以为宝。
译文:倏忽之间生命就衰老死亡了,只有好的美名才是真正的宝藏。
注释:¹奄忽:急遽也。²随物化:犹言“随物而化”,指死亡。³荣名:美名。一说指荣禄和声名。

  这是一首通过对客观景物荣枯更替的描写,来抒发因人生短暂,所以人应“立身”宜早,应以“荣名”为宝的说理诗;同时也是一首抒写仕宦虽有建树但又并不十分得意的士子对人生的感悟和自励自警的诗。全诗共十二句,可分作两层。前六句为笫一层,写诗人由叙事写景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继续抒发自己对人生的议论和感慨。此诗情文并茂,富含哲理,其艺术风格质朴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这两句是说,调转车头我驾着车子开始远行,路途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这两句是说,抬头四顾,但见原野茫茫,春风吹拂摇动着原野上无边的青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这两句是说,一路上我所见的不再是我认识的旧物,不能不使人感到岁月催人老。

  首起两句叙事,写诗人要驾车远行。是出门离家游宦,还是衣锦还乡省亲,诗人并没有言说。不过结合全诗来说,诗中的主人公应是游宦京都多年,在功名事业上略有建树,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也并非完全失意潦倒。从首起“回车”二字来看,他应该是准备动身离开京师返回自己的故乡。从诗人笔下的描绘来看,此时应该是一年中景致最为美好的春天。但现在眼下美好的春光,并没有个诗人带来美好的心情。诗句中一个“何”字,一个“摇”字就隐隐地带有沧桑感。紧接着诗人由眼前景物引发出对人生的联想和感慨,一路上,昔日来时的景物都不见了,当然这里的故物,不仅仅局限于物,也应指人,如亲朋古旧。正如曹植诗言:“不睹旧耆老,但见新少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纽带,既是对前四句叙事写景发出来的联想和感慨,又是开启后六句议论感慨的由头所在。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这两句是说,人生和草木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各自的时限,苦恼的是自己没有很早地建立起自己的功名。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这两句是说,人没有像金石那样坚固,怎么能长寿无尽期?

  这两句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短暂和短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古今注本于荣名有二解。一说荣名即美名;有一说荣名则谓荣禄和声名。许多人把这两种说法对立起来,认为前者认为人生易尽,还是珍惜声名为要追求的是永恒的东西;后者认为人生短暂,不如早取荣禄声名,及时行乐显身。这两种境界有高下之别。事实上,在封建社会,儒家正统知识分子都以搏取功名,建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所以不能说追求荣禄和声名,就是庸俗的,就只是为了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家正统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因此诗人把“荣禄和声名”作为人生之宝,是无可非议的事。从全诗来看,诗人还是认真地对生命进行了思考,立足于追求永恒的美名,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对人生的态度还是积极进取的,并以此自警自励。

  显然,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杂诗,但读来却非但不觉枯索,反感到富于情韵。这一方面固然因为他的思索切近生活,自然可亲,与后来玄言诗之过度抽象异趣,由四个层次的思索中,能感到诗人由抑而扬,由扬又以抑,再抑而再扬的感情节奏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位诗人已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诗歌之境主于美的道理,在景物的营构,情景的交融上,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新境地。诗的前四句,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妨以之与《诗经》中相近的写法作一比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王风·黍离》是《诗经》的名篇。如果不囿于先儒附会的周大夫宗国之思的教化说,不难看出亦为行人所作。以此诗与之相比,虽然由景物起兴而抒内心忧苦的机杼略近,但构景状情的笔法则有异。《王风·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摇摇”,以自然的音声来传达情思,加强气氛,是《诗经》作为上古诗歌的典型的朴素而有效的手法。而此诗则显得较多匠心的营造。“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迈”、“悠悠”、“茫茫”、“摇”,叠词与单字交叠使用,同样渲染了苍茫凄清的气氛,然而不但音声历落,且由一点——“车”,衍为一线——“长道”,更衍为整个的面——“四顾”旷野。然后再由苍茫旷远之景中落到一物“草”上,一个“摇”字,不仅生动地状现了风动百草之形,且传达了风中春草之神,而细味之,更蕴含了诗人那思神摇曳的心态。比起《黍离》之“中心摇摇”来,此诗之“摇”字已颇具锻炼之功,无怪乎前人评论这个摇字为“初见峥嵘”。这种构景与炼字的进展与前折“所遇”二句的布局上的枢纽作用,已微逗文人诗的特征。唐皎然《诗式·十九首》云:“《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作用即艺术构思),可称慧眼别具;而此诗,对于读者理解皎然这一诗史论析,正是一个好例。

  皎然所说“初见作用之功”很有意思,这又指出了《古诗十九首》之艺术构思尚属于草创阶段。此诗前四句的景象营构与锻炼,其实仍与《黍离》较近,而与后来六朝唐代诗人比较起来,是要简单得多,也自然得多。如陆云《答张博士然》:“行迈越长川,飘摇冒风尘。通波激枉渚,悲风薄丘榛。”机杼亦近,但刻炼更甚,而流畅不若。如果说《十首诗》是“秀才说家常话”(谢榛《四溟诗话》),那末陆云则显为秀才本色了。由《黍离》到此诗,再到陆云上诗,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演进足迹,而此诗适为中介。所以陆时雍《古诗镜·总论》说“《十九首》谓之《风》馀,谓之诗母”。

  对于人生目的意义之初步的朦胧的哲理思考,对于诗歌之文学本质的初步的朦胧的觉醒。这两个“初步”,也许就是此诗乃至《古诗十九首》整组诗歌,那永久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9-151

huíchējiàyánmài

míng liǎnghàn 

huíchējiàyánmài yōuyōushèchángdào 
mángmáng dōngfēngyáobǎicǎo 
suǒ yānlǎo 
shèngshuāiyǒushí shēnzǎo 
rénshēngfēijīnshí néngchángshòu寿kǎo 
yǎnsuíhuà róngmíngwéib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