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谁家傅粉郎,舞裙歌扇断人肠。当筵一道微风起,吹出罗衣贾女香。
年少谁家傅粉郎,舞裙歌扇断人肠。当筵一道微风起,吹出罗衣贾女香。

màoèr--tēng

niánshǎoshuíjiāfěnlángqúnshànduànrénchángdāngyándàowēifēngchuīchūluójiǎxiāng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黄筌(quán)¹画飞鸟,颈足皆展。或²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³。乃知观物展审者,虽画师且展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译文: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就算只是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注释:¹黄筌:五代后蜀画家。苏轼(1037-1101):宇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本文与下三则均选自《苏东坡集》。²或:有人。³信然:确实如此。⁴审:精审细密。⁵大者:指更大的事。⁶务:致力。
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杯。
一月主人笑几回,相逢相识且衔(xián)¹
译文:这个月不知道开怀大笑了多少次,每一次和客人相逢相识都十分的开心,于是每每用大酒杯大口的喝酒。
注释:¹衔杯:口含酒杯。指饮酒。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译文:眼看着春色就像流水一般一去不返,今天看到的惨败花朵其实是昨天才开的花蕾。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水绕陂(bēi)¹竹绕篱,榆(yú)²落尽槿(jǐn)花稀。
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注释:¹陂田:山田。²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¹归。
译文: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注释:¹两两:成双成对。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00-301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cūn

zhāngshùnmín sòngdài 

shuǐràobēitiánzhúrào qiánluòjìnjǐn槿huā 
yángniúbèirén dàihánliǎngliǎngguī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
院落深沉¹,池塘寂静。帘钩²卷上梨花影。宝筝³(niān)难寻,篆(zhuàn)尽山¹⁰冷。
译文: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亦称《踏雪行》。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¹深沉:深邃隐蔽。北宋梅尧臣《邃隐堂》诗:“华宇何深沉,但闻列图籍。”²帘钩:卷挂帘帷的钩子。唐王昌龄《青楼怨》诗:“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³宝筝:筝的美称。⁴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东西。这里指弹筝时的捻、拢、挑等手法。⁵得:助词,用在动词谓语后,表示行为的实现。可灵活译出。⁶雁:雁柱,指筝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调整音高。两宋之交的吕渭老《薄悻》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⁷篆香:是用香末盘绕成盘曲状的炉香。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满庭芳》词:“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⁸消:同“销”,耗费。⁹山:指屏风中所画的山。¹⁰空:徒然,无效果。
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钗凤¹斜欹(qī)²,鬓(bìn)³不整。残红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译文:凤形的头钗倾侧在头发的一边,蝉形的鬓发发武零乱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颜色即刻减退,也懒得去照一下镜子。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催归的啼叫声,不经意间,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易终结了。
注释:¹钗凤:指饰有凤形的头钗。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赠入内供奉僧》诗:“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²欹:斜,倾侧。³鬓蝉:即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亦借指妇女。南朝梁萧绎《登颜园故阁》诗:“妆成理蝉鬓,笑罢敛蛾眉。”⁴残红:落花。这里借指憔悴人脸上残留的脂粉。⁵立:副词。立刻,立即。唐周繇《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⁶褪:减色,颜色变淡。南宋陈允平《恋绣衾》词:“缃桃红浅柳褪黄,燕初来,宫漏渐长。”⁷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传为古蜀帝所化,其叫声若“行不得也哥哥”,人们认为有催归的意思。⁸等闲:随便,轻易。⁹三春:旧指阴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尽:终止。

  开头两句用“院落”、“池塘”写女主人的生活环境,而这环境的特点是“深沉”与“寂静”,一上来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单与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写到“帘钩”,这正如电影镜头的推移,且的是让读者亲自巡视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从而加深空阔、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欢用“帘幕低垂”写孤寂,这固然不错,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则,美满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帘幕沉沉。也许洪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点明主人公的哀乐,于是别出心裁,炼出“帘钩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帘钩卷上只有“梨花影”前来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虚和寂寞。以上三句着力渲染了环境。

  她在弹筝:“宝筝拈得雁难寻”,她在出神地望着烧尽的上香:“上香消尽山空冷”。吕渭老《薄幸》词:“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而这里的女主人公却是“宝筝拈得”而“雁难寻”,连音调也调试不准,有相思而无法于弦上诉说,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着“上香消尽”而懒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难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画屏上的山,如牛峤《菩萨蛮》所说的“画屏山几重”。这一句所写的情境,《花间集》中颇多见,如欧阳炯《凤楼春》“罗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兰花》“金带冷,画屏幽,宝帐慵熏兰麝薄”,张泌《河传》“锦屏香冷无睡,被头多少泪”,都可作为理解此句的参考。女主人公这一整夜都是在凄凉中度过,那么未来的一天,又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片的“钗凤”三句写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着日子,“钗凤斜鼓”、“鬓蝉不整”、“慵看镜”,便是相思成疾之状的形象反映。《诗经·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这三句正是要表现其无穷的思念。“杜鹃啼月一声声”,表面上只写环境,只是在进一步创造冷清的气氛,因为“杜鹃啼血猿哀鸣”是自然界最凄厉的声音,实际上这里还用催归的杜鹃声表现思妇对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经说过,上半阕的结句是在暗示一夜将尽,到下半阕的结句则说“等闲又是三春尽”。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133页

shāxíng··yuànluòshēnchén--hóngmài

yuànluòshēnchénchítángjìngliángōujuǎnshànghuāyǐngbǎozhēngniānyànnánxúnzhuànxiāngxiāojǐnshānkōnglěng

chāifèngxiébìnchánzhěngcánhóngtuìyōngkànjìngjuānyuèshēngshēngděngxiányòushìsānchūnjǐn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一望 一作:一去;笳鼓 一作:箫鼓)
燕台¹一望客²心惊,笳(jiā)³鼓喧喧汉将营。(一望 一作:一去;笳鼓 一作:箫鼓)
译文: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注释:¹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²一望:一作“一去”。客:诗人自称。³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¹(shǔ)色动危旌(jīng)²
译文: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注释:¹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²危旌:高扬的旗帜。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连胡月 一作:侵胡月)
沙场烽火¹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jì)城。
译文: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注释:¹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虽非投笔吏¹,论功²还欲请长缨(yīng)³
译文: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终以功封定远侯。²论功:指论功行封。³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wàngmén

yǒng tángdài 

yāntáiwàngxīnjīng jiāxuānxuānhànjiàngyíng  (wàngzuò  jiāzuò xiāo )
wànhánguāngshēngxuě sānbiānshǔdòngwēijīng 
shāchǎngfēnghuǒliányuè hǎipànyúnshānyōngchéng  (liányuèzuò qīnyuè )
shàoxiǎosuīfēitóu lùngōnghuánqǐngchángy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