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郭西天近,禅宫古庙邻。从今朝暮里,钟鼓一何频。
东郭西天近,禅宫古庙邻。从今朝暮里,钟鼓一何频。

guònéngrén--tēng

dōngguō西tiānjìnchángōngmiàolíncóngjīncháozhōngpín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
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

  王沂孙的艺术风格特长在于咏物。他借用前人诗句,略加点染,榴花风貌就历历在目。把哀感也融入新鲜的审美感中。全词表意清楚,用古事和前人词诗,能消弥其于无痕,这种艺术写法,还是很值得玩味的。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起笔之处就点出了榴花,并说从苏轼、王安石咏柳花诗词后,便没有续响,任榴花自开自落,年年辜负了夏日熏风。玉局指苏轼。苏轼曾因反“新政”反被贬至海南岛。微宗即位后,他遇赦而还。后被任为提举玉局观,因而后人或称之为苏玉局。他的《贺新凉·夏景》后片,就是写榴花的:“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另一首《南歌子·暮春》,气象更为宏美,词是:“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惟见石榴新蕊一枝开。冰簟堆云髻,金尊滟玉醅。绿阴青子莫相催。留取红巾千点照池台。”“金陵”是指王安石,因其晚年家住金陵而称之。《王直方诗话》有句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谓翰林苑有一枝石榴,叶长而花独一。这段讲述自从苏、王二人赋咏榴花诗词后,后来再无续响,花自落水空流,夏日熏风皆辜负。但是王沂孙感到诗词家久没有这样的描写了,让石榴花寂寞冷落,辜负了初夏时光。这三句既点出了榴花,又已有今昔盛衰哀感。

  “西邻窈窕,独怜入户却红”,朱熹《榴花》诗云:“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坠萼”、“却红”意谓盛后将谢光景,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

  “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这里暗用唐人万楚《五日观妓》“裙红妒杀石榴花”句意。红裙即石榴裙,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日照石榴裙。”这样就点出石榴花来,并讲它可以同石榴裙媲美。由昔及今,由他人及己,续写对榴花的欣赏。说:“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笔力顿挫,反衬石榴花之好。温庭筠《海榴》诗:“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这里一反温氏之诗意。这里用缃彩花树作比。六朝唐宋立日春剪彩为花,曾有诗云:“白雪剪花朱蜡蒂”。词人认为榴花艳似舞裙,更不须用剪缃彩作的假花相比。

  “谁家旧家殿阁”之下由一般榴花突然写到旧时宫殿榴花,他却是据唐朝故事写的。《洪氏杂俎》说杨贵妃曾在骊山遍种石榴。“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借唐玄宗去蜀,贵妃马嵬自缢事,而暗喻宋王朝德佑之难后亡国之事。王沂孙身历亡国情境,借古今兴亡国辙迹,这几句话是假借石榴话古,实则伤今。“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典出《西阳杂俎·支诺皋下》。唐玄宗天宝年间,有处士崔玄者在洛阳居住。有一个叫阿措的女郎告诉他:“各位女伴都住在花囿中,每次都被恶风所挠。崔玄依其言,在苑中立了一个朱幡。在东风振地时,苑中繁花无损。石阿措即安石榴。众女伴都是花精。词引入此故事,是说而今却再无花工设幡来护惜石榴。

  “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由宫中榴花转写山中榴花。这二句,是融化韩愈《榴花》诗“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的诗意,诗中有很浓的山野情趣。写榴花花开花落,无仕女到山里看花。从而赋予榴花以清新洒脱的品格。“西风后,尚余数点,犹胜春浓”三句作结,借“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意,反映了榴花的自然美,不因西风而减,反胜过“五月榴花照眼明”时,表现词人欣赏榴花并不在于一片繁红。结尾从榴花由盛转凋着眼这就和上阕“西邻窈窕,独怜入户却红”、“何须拟,蜡珠作蒂,湘彩成丛”等句,互相照应,这里自有一种高贵的品格蕴含其中,歌咏了亡国后逸人高士的高贵品质。

  这首咏榴花的词,王沂孙自然流露的是对榴花的鉴赏。词中正面描绘很少,而是用前人咏榴花的诗词和种榴故事来烘托出榴花的美。

qìngqīngcháo··liúhuā--wángsūn

cánjīnlíngjuéniánniánquèxūnfēng西línyǎotiǎoliánfēihóngqián绿yīnzàijiǔzhītóuqúntóngzhūzuòxiāngcǎichéngcóng

shuízàijiùjiā殿diàntàizhēnxiānsǎochūnkōngzhūfānjīnyīnghuāgōngdiāndàojiàngyīngmǎnjìngxiǎngchēdàoshānzhōng西fēnghòushàngshùdiǎnyóushèngchūnnóng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
西羌(qiāng)¹²³讨,白起佐军威。
译文:吐蕃将要受到我大唐帝国的征讨,您这白起将军的后代也为助军威奔赴战场。
注释:¹西羌:汉朝人对羌人的泛称,唐朝又概指吐蕃为西羌。²延:请,此意为招引。³国:唐王朝。⁴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这里借指白利。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剑决¹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译文:举起倚天长剑斩断浮在敌人阵地上的妖氛,拉满明月之弓,箭镞闪看凛烈的光芒。
注释:¹决:断。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
马行边草浮,旌(jīng)卷曙(shǔ)霜飞。
译文:战马驰骋在边塞的原野上,旌旗在霜晨中飘扬。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抗手¹(lǐn)²相顾,寒风生铁衣³
译文:当将士们招手相看时,铠甲上已是结满了厚目的寒霜。
注释:¹抗手:举手拜别。²凛:凛然,敬畏之貌。³铁衣:铠甲。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西羌叛乱招引大唐国征讨、白利将军奔赴战场助军威的景致。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形势,烘托气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这两句以剑、弓显示白利威武的气势:挥动宝剑,使空中云气为之消散,弯弓如满月,似与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辉。诗中“剑决”“弓弯”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度。侧面夸赞白起将军后代的白利将军武艺高强、万夫不挡之勇。

  “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战场情景的描写:战马在边塞中驰骋、旌旗在寒霜中飞卷。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但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鲜明生动的形象,都洋溢着李白的浪漫风采,寄托了李白的沉阔情怀。

  “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描绘一幅将士们举手凛然拜别、寒霜照铁衣的离别图景。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如果说伤别诉情诗是李白热爱人民的必然,那么饯行述怀诗则是李白兼济天下、富安万民理想之结果。

  云、风、雷、电,天、海、月、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云”、“月”、“风”、“卷”、“飞”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威武飒爽的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参考资料:
1、 胡大浚主编.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08:115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¹声声似告人。
译文:天高地阔,一轮明月高悬夜空,月光下的杜鹃声声嘶叫,似乎在告诫人们。
注释:¹蜀魄:指杜鹃。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jiān)¹过残春。
译文:可就算它将嗓子喊破也没用,该去的总会去,不如安安静静地过好余下的春天时光。
注释:¹缄口:闭着嘴(不说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更深¹月色半人家²,北斗³(lán)南斗(xié,旧时读xiá)
译文: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注释:¹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²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³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⁴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⁵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偏知¹春气暖,虫声新透²绿窗纱。
译文:今夜出乎意料地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注释: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²新透:第一次透过。新:初。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12

yuè

liúfāngpíng tángdài 

gēngshēnyuèbànrénjiā běidǒulángānnándǒuxié 
jīnpiānzhīchūnnuǎn chóngshēngxīntòu绿chuāngshā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逍遥芜皋(gāo)¹上,杳(yǎo)²望扶木³
译文: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
注释:¹芜皋:即无皋,传说中的山系名。²沓然:遥远的样子。³扶木:即榑(fú)木,亦作扶桑或榑桑。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洪柯¹百万寻²,森散³复旸(yáng)
译文: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旸谷挡。
注释:¹洪柯:大树枝。²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³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⁴旸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灵人¹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译文: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
注释:¹灵人:指羲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神景¹一登天,何幽不见烛²
译文: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
注释:¹神景:指太阳。景:日光。²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liù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iáoyáogāoshàng yǎoránwàng 
hóngbǎiwànxún sēnsǎnyáng 
língrénshìdānchí zhāozhāowèi 
shénjǐngdēngtiān yōujiànz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