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遥望赤松家,八月同乘碧汉槎。自有仙童亲接引,不须沿路问胡麻。
五云遥望赤松家,八月同乘碧汉槎。自有仙童亲接引,不须沿路问胡麻。

yóubáilóngjiāngèr--tēng

yúnyáowàngchìsōngjiāyuètóngchénghàncháyǒuxiāntóngqīnjiēyǐn沿yánwèn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之,至灞头,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去后,灞店上人竞取将去,不复遗余。
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tiào)¹之,至灞头²,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去后,灞(bà)³上人竞取于去,不复遗余。
译文:隋朝时有一个痴人,用车装着黑豆到京城去卖,走到到灞头(的时候),车子翻了,原先的豆都翻到了水里,于是他就丢下豆子回家,想招呼家里人下水捞取。离开之后,灞店的人争相下河把豆子捞走了,没有留下一点儿。
注释:¹粜:卖出粮食。²灞头:灞水边的一处地名。灞:水名,在今陕西省中部。³灞店:灞水边的小市镇。
比回,唯有科斗虫数千,相随游泳。其人谓仍是本豆,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时惊散。怪叹良久,曰:“乌豆,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
比回¹,唯有科斗²虫数千,相随游泳。其人谓仍是本豆³,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时惊散。怪叹良久,曰:“乌豆,从(zòng)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
译文:等到(那痴人)回来,(水里)只有数千只小蝌蚪在嬉戏玩耍,成群结队游来游去。那人以为仍然是原来的黑豆,想下水捞取。蝌蚪知道人要到了,一下子被惊散了。(那傻子)惊叹了很长时间,说:“黑豆,难道你不认主人了,要背弃主人逃跑了?是否为了让我认不出你,而突然地都长出了尾巴?”
注释:¹比回:等到(他)回来。²科斗:即蝌蚪。³本豆:原先的豆。⁴从:通“纵”,即使。⁵背我:背弃我。⁶可畏:是否为了。⁷着尾子: 长出尾巴。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宛丘¹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译文:宛丘先生身高如山丘,宛丘学舍低矮狭小如小舟。
注释:子由:即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¹宛丘:陈州的别称。因为苏辙任陈州州学教授,所以戏称“宛丘先生”。这两句言人长屋小,是夸张的说法。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¹
译文:平常低着头诵读经史,忽然伸腰被房顶碰着头。
注释:¹屋打头:形容学舍不仅小,而且陋。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斜风吹帷(wéi)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译文:斜风吹帷幕,雨水流脸上,旁人羞愧而先生无所谓。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任从饱死笑方朔(shuò)¹,肯为雨立求秦优²
译文:宁可让饱死的侏儒嘲笑饥饿的东方朔,岂肯为了避雨而求侏儒优旃之助。
注释:¹东方朔:汉时人。他曾对武帝说:“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栗、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饿欲死。”(《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这番话,是说身长九尺余的大个子不能和身长仅三尺余的小人同样待遇。²秦优:指秦始皇的歌童名叫旃的,是个侏儒。有一次,秦始皇在殿上摆酒宴,天下着雨,陛楯郎(殿前执楯的卫士)都被淋着,优旃怜悯他们,跟他们说好:等一会我呼唤,你们应诺,我便有办法让你们休息。“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半相代”(《史记·滑稽列传》)。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眼前勃(bó)¹何足道,处置六凿²须天游。
译文:眼前之屋低陋而使家人争吵不安算得什么,要摆脱六情干扰须向宇宙神游。
注释:¹勃溪:争吵。²六凿:即六情:喜、怒、哀乐、爱、恶。《庄子·外物》:“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读书万卷不读律¹,致君尧舜知无术²
译文:你读书万卷而不读当今的法令,想辅佐君主,终于没有本领。
注释:¹律:指法律。²术:谓治术。这两句诗是反语,剌当时朝廷重法轻儒。杜甫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苏轼亦未尝没有此志,不过以为法律不足以致君尧舜。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劝农¹冠盖²闹如云³,送老(jī)盐甘似蜜。
译文:劝农使闹闹嚷嚷,像乱拥的乌云,你却靠齑菜盐巴打发日子,自甘贫困。
注释:¹劝农:指朝廷派遣到各地视察农田、水利、赋税、劳役的官吏。“冠盖如云”语出《汉书》。²冠盖:官帽、车盖之类,原是官吏们的服用;以后便借此来指官吏。³如云:言其盛多。⁴送老:犹如说养老。⁵齑,指腌菜,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齑暮盐”,极言学官生活之清苦。作者说“甘似蜜”,实有所剌,《乌台诗案》说“讥讽朝廷新差提举官所至苛细生事,发摘官吏,惟学官无吏责,辙为学官,故有是句”。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译文:门前万事不放在心里,头虽长低而意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余杭¹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máo)²
译文:我这位杭州通判没有任何功绩,高大雄丽的州府可插五丈大旗。
注释:¹余杭:即杭州。作者这时任杭州通判,故自称“余杭别驾”。²旗旄:亦作“旂旄”。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此句言自己所居处富丽、宽大,仪仗盛陈,与“宛丘学舍小如舟”对照。以下诸句自嘲,亦处处与所戏者情况对照,一直到“气节消缩今无几”之对照“头虽长低气不屈”。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译文:重重楼阁横空,雨声都听不清楚,屋多人少,只觉得凉风习习。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méng)¹更鞭箠(chuí)²
译文:对贫困的百姓用刑,本是平生惭愧之事,可现在却不以为耻。
注释:¹疲氓:指贫困的百姓。²鞭箠:两者都是刑具,这里泛指用刑。箠,短木棍,用棍子打,杖刑。这两句是倒置的,意谓对贫困的人用刑,是平生所耻的事,却不以为羞。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道逢阳虎¹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²
译文:路上碰见阳虎式的人同我说话,明知他一派胡言,还只好点头称是。
注释:¹阳虎:即阳货,与孔子同时人,孔子所鄙视而不愿意与之见面的人。苏轼在这里实有所指,据《乌台诗案》,是说张靓、俞希旦——他们正作监司官,苏轼最不喜欢的人。²诺唯:有时也作“唯诺”,都是应辞,只说“是、是”而不表示见。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译文:身居高位而志气低下,还有什么用处,一生所重的气节,如今已所剩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文章小技¹安足程²,先生别驾旧齐名。
译文:文章不过是雕虫小技,哪里值得效法?你我过去枉自以文章并称。
注释:¹技:扬雄说过:诗赋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杜甫诗:“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²安足程:何足算,算得什么。程,计算。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如今衰老¹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译文:如今都衰老了成了无用之人,只好让人们去掂轻量重,随意品评。
注释:¹衰老:愤慨语,这时作者三十六岁,他的弟弟三十三岁,正当壮年。

  这首诗开篇六句写宛丘先生(即苏轼弟弟苏辙)学舍低陋,生活清苦。接着十句,承接上文的“先生不愧旁人羞”,称赞苏辙。再接十句自嘲,处处与上文被戏者苏辙的情况相对照。最后四句充分发泄对达官贵人的鄙视愤懑之情。全诗运用对比手法,貌似戏谑却深沉,是用喜剧的手法谱写悲愤之曲,显示了苏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开篇六句写宛丘先生学舍低陋,生活清苦。这里,“宛丘先生”两句于夸张、对比之中突出学官人长屋小,“常时低头”两句以一细节续写屋低,“斜风吹帷”一句形容屋陋。显然,这几句是戏谑之语,诗人以“宛丘先生”戏称子由,以“长如丘”戏指子由身材高大,以“小如舟”与先生低头诵经史,伸腰头顶屋戏言宛丘学舍低小,以“斜风吹帷雨注面”戏说学舍屋陋,生活清苦。

  宛丘先生学舍低陋,生活清苦,但他不以为耻。“任从饱死笑方朔”等十句,承接上文的“先生不愧旁人羞”,称赞子由。“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两句运用两个典故称赞子由。前句典出《汉书·东方朔传》:汉代的东方朔曾对武帝说侏儒身长三尺多,自己身高九尺多,可二者所享受的俸禄却相同,所以“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后句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有一次,秦始皇在殿上摆酒宴,适逢天下雨,陛楯郎(殿前执楯的卫士)都被雨淋着。优旃同情他们,便在殿上上寿呼万岁时向他们大呼:“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于是秦始皇令陛楯郎一半一半地轮流值勤。这里,诗人以东方朔、陛楯郎比子由,以侏儒、秦优喻当时朝庭的宠臣,于戏谑之语中称赞子由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不屈己求人的秉性。

  “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两句诗化用《庄子·外物篇》:“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之意,从而称赞子由将眼前的困苦、纠纷置之度外的精神。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两句是反语,表面上说读书万卷而不读法律,无治国之术让国君成为尧舜那样的圣君,其实是讽刺当时朝庭重法轻儒。这里须说明的是,苏轼并非没有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只是他认为单凭法律不足以“致君尧舜”罢了。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两句,前句讥讽朝廷新差提举官到处无事生非,发摘官吏,闹得人心惶惶;后句称赞子由在朝庭重法轻儒,新差提举官到处闹事,学官生活清苦之时,能甘守淡泊,以苦为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两句,照应上文的“眼前”句与“学舍小如舟”,“低头诵经史”,称赞子由的为人:大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意。这两句是对称赞子由的上文之集中概括。

  以上部分是“戏”子由,“余杭”以下十句则自嘲,处处与上文被戏者子由的情况相对照。“余杭”即杭州,诗人当时任杭州通判,因而自称“余杭别驾”。“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两句,是诗人自嘲无功劳,而居处却富丽宽敞,仪仗盛陈,与上文“宛丘学舍小如舟”相对照。

  “平生所惭今不耻”等六句,主要写诗人“居高志下”,“气节消缩”。前四句具体写,后两句概括写,是自嘲,更是书愤。这两句分别与上文的“先生不愧旁人羞”和“门前万事不挂眼”相对照。苏轼用“阳虎”(即阳货)借指他所鄙视又不能得罪的达官贵人。

  “道逢”两句写诗人路逢所鄙视而又不能得罪的达官贵人与自己打招呼、交谈,明知其言论不对,却只能连道“是、是”。

  “居高”两句是诗人自嘲作高官而志气卑下,气节几乎消缩殆尽,与上文“头虽长低气不屈”相对照。其实,苏轼并非阿谀逢迎、卑躬屈膝之人,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正如他自己在《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札子》中所说的“受性刚褊,黑白分明”。这里,苏轼把自己写成“居高志下”、“气节消缩”之人,旨在书愤,抒发他在政治上受排挤(在此之前,苏氏兄弟因反对新法先后被贬为地方官)与对他所鄙视的达官贵人的愤懑之情。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四句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泄。写作此诗时,诗人三十六岁,子由三十三岁,这正是他们才华横溢、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诗中说“如今衰老俱无用”与“文章小伎安足程”都是反语,是愤慨之辞,颇具艺术感染力。当然,其间也流露了苏轼当时在政治上保守落后的思想情绪,这也是不必“为贤者讳”的。

  这首诗题为“戏子由”,通篇是戏谑之语,但其旨不在“戏”而在“赞”子由,赞子由的秉性为人,并自嘲书愤,与子由共勉。可以说,它貌似戏谑却深沉,是用喜剧的手法谱写悲愤之曲。它不似喜剧那样逗人捧腹大笑,而给人以一种“含泪的笑”。这首诗较好地显示了苏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全诗以对比鲜明为突出特征,即以相反的事,突出兄弟二人共同的不得志之情。

参考资料:
1、 曾枣庄 曾弢.苏轼诗文词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7-21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雨歇(xiē)杨林东渡头,永和¹三日荡轻舟。
译文: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
注释: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¹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故人家在桃花岸¹,直到门前溪水流。
译文: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注释:¹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的欢乐场面。

  三四两句转写此行的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张旭《桃花矶》说:“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同样暗用桃源之典。但张诗以问语作收,得摇曳不尽之致;常诗以直叙作结,见兴会淋漓之情。机杼虽同,而意趣自异。

  以上所说的,是把三四两句理解为诗人到达李九庄后即目所见的情景。这境界、情调已经够优美了。但细味题目中的“寻”字,却感到诗人在构思上还打了一个小小的埋伏。三四两句,实际上并非到达后即目所见,而是舟行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处所作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诗人并没有到过李九庄,只是听朋友说过:从杨林渡头出发,有一条清溪直通他家门前,不须费力寻找,只要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桃林,就是他家的标志了。这正是“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这种诗意遥想的由来。不妨说,这首诗的诗意就集中体现在由友人的提示而去寻访所生出的美丽遐想上。这种遐想,使得这首本来容易写得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变得更耐人涵咏咀嚼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52页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雁湫(qiū)¹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²雷硠(láng)³,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译文:雁荡龙湫的瀑布烟雾弥漫茫苍苍,中条王官谷瀑布声如怒雷轰硠硠,庐山的瀑布声威豪壮浩浩如河江。
注释:天台(tāi):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有“石梁飞瀑”景观。石梁:拦水的石堰。¹雁湫:指浙江省东南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有“天下第一瀑”之称。湫,水潭。²中条之瀑:指中条山天柱峰的王官谷双瀑。中条,山名,在山西省南部。³雷硠硠:瀑布飞泻,滚石相击,声如雷鸣。硠,石头相击声。⁴匡庐:即庐山,在江西省西北部。相传古有匡裕结庐于此,故又名匡庐。⁵浩浩:水盛大貌。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gōng)¹张²。
译文:天台山瀑布奇美不在瀑布在石梁,仿佛巨人侧卧时在伸出它的臂膀。
注释:¹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²张:伸展。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¹九道银河霜²
译文:臂力能撑开天台山高八万四千丈,让青天放出了银河九道犹如飞霜。
注释:¹青霄:青天。²银河霜:比喻白色的瀑布。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¹逼束²风愈怒。
译文:我来观赏瀑布时正赶上连天阴雨,两岸被逼迫谷窄山狭暴风更怒狂。
注释:¹两崖:两边山崖。²逼束:狭窄。
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松涛¹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译文:松涛翻滚卷起林涛一涌有千万重,狂奔的山泉冲击争夺掉游人的路。
注释:¹松涛:风撼松林,声如波涛,因称松涛。
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重冈四合¹如重城²,震电³万车争殷(yǐn)(lín)
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冈四面围合如重城,震怒的雷电如万车争先轰轰辚辚。
注释:¹四合:四面围拢。²重城:一重重城墙。³震电:打雷闪电。⁴殷辚:车轮滚滚如轰雷声。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山头草木思他徙(xǐ)¹,但有虎啸苍龙吟。
译文:吓得山头的草木都要迁移到别处。只剩下猛虎怒吼苍龙在龙潭啸吟。
注释:¹他徙:迁徙到别处。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须臾(yú)¹雨尽月华²湿,月瀑更较雨瀑谧(mì)³
译文:刹那间云收雨敛尽月光分外湿润,月下的瀑布比雨中瀑布安详静谧。
注释:¹须臾:一会儿。²月华:月光。³谧:静谧,宁静。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¹皆休息²
译文:千山万水之间只剩下了一种声音,耳畔里只觉得天地万籁都已停止。
注释:¹响:回声。²休息:停止。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静中疑是曲江¹涛,此则云垂彼海立²
译文:寂静中我疑似听到钱塘怒涛响起,这里天台瀑布如云垂江潮似海立。
注释:¹曲江:浙江的别名,下游称钱塘江,钱塘潮声势奇伟,蔚为壮观。²“此则”句:意谓这里瀑布如云垂,那里江潮如海站立。化用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¹塞。
译文:我曾经看过钱塘江潮又观赏瀑布,胸中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两仪。
注释:¹两仪:天地。《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不以目视¹以耳听,斋心²三日钧天瑟³
译文:我不用眼睛观看却用两耳来谛听,如斋戒三天心灵虔诚听天乐瑟瑟。
注释:¹不以目视:不用眼看,意思是说用心思考。语出《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²斋心:集中思虑,排除杂念。古人祭祀前,要斋戒三日。³钧天瑟:即钧天广乐,指神话传说中的天上音乐。钧天,天帝居住地。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造物¹(kuàng)²我良³不悭(qiān),所至江山纵奇特。
译文:造物主对我的恩赐真是慷慨大方,所到江山纵情展示它的壮丽奇特。
注释:¹造物:造物主,天地自然。²贶:赐予。³良:实在,确实。⁴悭:吝啬。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译文:山中老僧回头笑对我说你休唠叨,雨瀑月瀑哪如冰瀑那才十分美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¹玉裂琼²凝不流³,黑光中线空明窈(yǎo)
译文:如玉石破裂琼石凝固难以再流动,冰雪中出现黑光中线透明而深窈。
注释:¹破:此作动词用,与“裂”义同。²琼:美玉。³凝不流:化用李贺《李凭箜篌引》:“空山凝云颓不流。”黑光中线:形容冰瀑的裂缝。明窈:明亮而美丽。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chè)¹空晴昊(hào)²
译文:到日丽天晴层冰积压一下忽摧崩,天崩地裂天空中忽现万里的天晴。
注释:¹坼:开裂。²晴昊:晴朗的天空。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前冰已裂后冰乘¹,一日玉山²百颓倒。
译文:前面的冰雪崩坠后面冰雪紧相乘,一日之间玉山群脉有上百座倒倾。
注释:¹乘:趁,跟进。²玉山:冰山。颓倒:倾倒,崩塌。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是时樵牧¹无声游屐(jī)²绝,老僧扶杖穷幽讨³
译文:此时不见樵夫牧人身影游人踪迹,我老僧扶着禅杖探究山中的幽景。
注释:¹樵牧: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²游屐:古人游山所穿木屐。此指游人足迹。³穷幽讨:到处探寻和观赏胜景。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山中胜¹不传山外,武陵²难向渔郎道³
译文:山中的优美景致不必向山外人道,正像武陵桃花源难向渔人来说清。
注释:¹胜:美妙的景致。²武陵:武陵郡,古郡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记渔民本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惊为神仙世界,故武陵桃花源为后世所称。³难向渔郎道:桃花源中的人曾向渔民说,出去之后,关于桃花源不要向外人说道,故云。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译文:说完月已西落只觉群山苍苍茫茫,只感到石梁下面烟雾迷漾莽苍苍,雷声响硠硠,挟带着风声雨声浩浩荡荡如河江。

  山水诗占了魏源诗作的大部分,渗透着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他写山水,或雄奇峻伟,或清丽秀逸,都各具风致。这首诗就着意描摹了浙江天台山石梁瀑布的奇特变幻,集多重绝异美景于一瀑,构成令人惊叹神往的境界。

  诗开头先举其他三处瀑布的各自特点,然后写天台石梁瀑布的奇异之处。再以种种夸张,描绘在怒风、连雨、千重松涛、重冈四合中的奔泉,瀑布声响如虎啸龙吟。在这些描写之后,通过与钱塘潮的对比,借老僧之口,特别举出天台石梁瀑布之奇尤其在于冰瀑之奇,作出天崩地裂、玉山颓倒等形容。诗中描绘的雨瀑、月瀑、冰瀑三组画面各呈异态,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游览的心旷神怡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语言雄丽明快,多次换韵,与奔泻跳腾的瀑布在内在神理上适相谐合。诗人运笔流畅,段落过渡自然,或正面实写,或侧面讲叙,表现风格具硠流动变化之美。

  诗的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写曾经游历过的其他几处瀑布。浙江东南雁荡山龙湫瀑布以如烟似雾见美,山西中条山王官谷瀑布却以声宏如雷为胜,而江西庐山瀑布则以势浩如江闻名。作者用“烟苍苍”“雷硠硠”“浩浩如河江”几个词便准确鲜明地概括了它们的特点。但写此却意在反衬、落笔于“惟硠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天台山位于浙东,两崖间硠一石梁相接,长约丈半,粗合五抱,仿佛一个巨人侧卧时伸出的巨臂,“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瀑布自此而下飞泻深谷,如“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这一“放”字,与上句“力”字呼应,使人感受到石梁瀑布突发直泻的劲势。鲜明的对比,形象的譬喻,夸张的想象,组成急速推近的特写镜头,将天台瀑布的奇景凸现于读者面前。

  不过,此诗的妙处恰在未停留于此。接下来作者不再直接铺陈、渲染石梁瀑布之劲,转而一层层地描写出瀑布变化,展示了雨瀑、月瀑、冰瀑之奇观。

  雨瀑是雨中之瀑,又似为山中大雨如瀑。“两崖逼束风愈怒”,紧扣着“石梁”位于两崖之间。松涛如涌,奔泉夺路写如瀑雨势。而“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则写出大雨倾泻与瀑布喷坠之声交织,加以在重冈叠嶂四围中回音震荡,真如怒雷轰鸣,万车竞奔,以致草木震悚、龙虎惊吼。这是一幅何等雄险壮美的景观。

  然而到此,诗笔却一转,雷声雨声戛然而止——“须臾雨尽月华湿”,托出了“月瀑”妙境。这是月下之瀑,也可是月光如瀑。其余一切声音似乎都消失了,千山万山间只硠瀑布的声音,听来恍如远远听见钱塘江涛声,不过钱塘潮如海陡立,而石梁瀑如云挂垂。这一“垂”字与前面“放出青霄”的“放”字不同,贴切地形容了月光下瀑布的柔美。而作者不写视觉中的月瀑,却写听觉中的“月瀑”,以周围的恬静衬布瀑布一音,连瀑布声也显得轻柔了。这又与“雨瀑”形成强烈对比。将读者带入一种幽美的境地。

  出人意料而奇妙的是,在“月瀑”之后,诗人又借山中老僧的话,勾画了一幅更为奇异高洁的“冰瀑”图。寒冬悬瀑凝冰,如破裂的琼玉挂在山谷。悬冰间的裂缝如黑线而又夹在冰层间,泛着光,衬托出冰瀑的晶莹透亮。一旦晴日,层冰渐溶,倾裂而下,如山颓倒,天崩地裂。这是一种静中见壮的美景。

  作者是用心灵在观视,用心灵在谛听,因而发现了天台石梁瀑布与众不同之美和它的层出变化,一景奇似一景,一景美似一景,而最后又借老僧的话点出,只硠不畏险绝,亲履山中的人,才能领略大自然的胜景。这时,明月西沉,群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与首句呼应,仿佛雁荡、中条、庐山诸瀑之美都汇集在天台石梁之下。启人遐思,令人神往,使人在回味诗境之美时也想亲自去领略天台石梁瀑布的风光。

  此诗层次分明,依内容之变换,逐一写来。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多次运用拟人手法,富硠浪漫色彩。写来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笔力豪健奔放,奇峭雄拔,风格奇伟。前人曾评魏源“游山诗,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幻,滃然喷起于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奇古峭厉,倏忽变化,不可端倪。”(郭嵩焘《古微堂诗集序》)就此诗而言,确非虚语。

参考资料:
1、 张正吾,陈铭主编.近代诗文鉴赏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76-78
2、 本社编.元明清诗鉴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83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昨夜斗¹回北²,今朝岁起³
译文: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注释:¹斗:指北斗星。²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³起:开始。⁴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我年已强仕¹,无禄²³忧农。
译文: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着百姓。
注释:¹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²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³尚:还。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桑野¹²(gēng)³,荷(chú)随牧童。
译文: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注释:¹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²就:靠近。³耕父:农人。⁴荷:扛,担。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占(zhān)¹气候²,共说此年丰。
译文:农家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气候,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¹占:推测; 占。²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诗的首联写斗转星移,岁月不居,昨晚除夕还是寒冷的隆冬,今朝大年初一起来年已经是和煦的春天。这两句通过斗柄指北向东转动的快速过程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点了题中的“元日”。

  颔联写诗人已进入四十岁的壮年时期,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未曾得到一官半职,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这一联概述了诗人仕途的遭际,表露了他的农本思想,体现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可贵品质。诗人既初隐于鹿门,不仅结交了大批淳朴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自然有了对农村的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但另方面,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叫他完全没有奋飞冲天的幻想,正是这样,在诗句里才有“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的叹息。时代的隐者都有远大的志趣。所以无论他的出山或其后的再次归田,都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农村乡土真挚的爱恋。

  颈联展示的是一幅典型的田园牧歌图。白天。在田间,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在路上,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回归村庄。由此,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与农父并肩劳动,促膝休息,“但道桑麻长”的情景;仿佛可以听到诗人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应和的笛音歌声,从而深深地体味到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快乐。

  尾联扣题,明确点题,写田家元日之际凭借占卜纷纷预言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显然,这首诗没有状写辞旧迎新的热闹,没有抒发节日思亲的情感,而是将诗人自身恬淡,惬意的情趣水乳般交融于节日气氛之中,令人读来自觉有一种和谐自然之美。

  诗中首尾两联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中间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其中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说明他的鹿门隐居只是为了取得清高的声望,以便得到引荐达到入仕的目的。这首诗既叹自己的不遇,惜壮志之难伸;又复悲天悯人,忧农收之不丰,隐然有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怀抱。本来,士各有志,人各有愿;而在总的希望的水中,九派百支,主流总趋于一个定向:愿年年月圆花好,愿岁岁人寿年丰。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新年伊始的心绪。前四句写时光匆匆,又一年开始了,自己已届四十,仍未做官,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年成,不觉又有一丝自适之情。全诗没有明显的起伏,语调平和,而静味深长。尾句“共说此年丰”当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农田耕种的丰收,二是企盼即将去长安赴试有一个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傅如一、姜剑云.唐宋诗词三十家 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精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90
2、 谭蔚.中国古代田园诗赏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42-43
3、 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35-36

tiánjiāyuán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zuódǒuhuíběi jīnzhāosuìdōng 
niánqiǎngshì shàngyōunóng 
sāngjiùgēng chúsuítóng 
tiánjiāzhànhòu gōngshuōniánf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