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凡心绝,休粮道气清。斋惟供弟子,食不乞王城。
苦行凡心绝,休粮道气清。斋惟供弟子,食不乞王城。
已觉形骸幻,能令香味轻。云游经处处,不用载瓢行。
已觉形骸幻,能令香味轻。云游经处处,不用载瓢行。

juésēng--tēng

xíngfánxīnjuéxiūliángdàoqīngzhāiwéigōngzishíwángchéng

juéxíngháihuànnénglìngxiāngwèiqīngyúnyóujīngchùchùyòngzàipiáoxíng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官行私曲,失时悔。
官行私曲¹,失时悔。
译文:为官时徇私枉法,利用职权行使不正当的行为,等到失事时才后悔。
注释:¹私曲:偏私阿曲,不公正。
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不俭¹用,贫时悔。
译文:富贵时不节省,到贫困时才后悔。
注释:¹俭:节省。
艺不少学,过时悔。
¹不少²学,过时悔。
译文:不趁着年轻时学一门手艺,等到上了年纪自然就知道后悔了。
注释:¹艺:技能;技术。²少:年纪轻。
见事不学,用时悔。
见贫不学,用时悔。
译文:看到本事不去学,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会后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译文:喝醉后控制不住情绪胡言乱语,醒来后就会后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¹不将息²,病时悔。
译文:健康的时候不注意调养生息,等到生病的时候就会后悔。
注释:¹安:身体健康。²将息:调养,休息。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jìn)¹
注释:¹浸天:与天相接,即水天一片。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扣舷(xián)¹惊翡翠²,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xī)³
注释:¹扣舷:扣,敲打。渔人唱歌时或打鱼时常扣船舷。²翡翠:又名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³解觽:解下佩角以赠。觽:古时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
这首词是写风土人情的。上片写溪上船家姑娘与其所爱者相招唤的情景。“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乃是一幅境界开阔的江天图。下片写船家姑娘的活泼形象:她也能扣舷唱渔歌,摇船时露出嫩玉般的玉臂。当红日西下时,她与他相爱的人一起,解佩相赠,以表深情。

mán··qīngyándòngjīngcháo--sūnguāngxiàn

qīngyándòngjīngcháohuāxiānghuànnánzhǐlánchuánpíngyuǎnjìntiān

kòuxiánjīngfěicuìnèntáixiānghóngchén西yānzhōngyáojiě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wèng)¹翻盘搅夜眠。
译文:入秋以来,老鼠欺我家猫死了,窥瓮翻盘还搅乱人晚上睡眠。
注释:¹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制容器。
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闻道狸奴¹(jiāng)²数子,买鱼穿柳聘³衔蝉
译文:听说你家猫儿生下几个小崽,买了鱼,穿上柳枝去迎个衔蝉。
注释:¹狸奴:古时人们对猫的一种别称。²将:养,带养。³聘:延,请。⁴衔蝉:宋人对猫的一种俗称。有几种说法,一说白猫黑嘴,犹若衔蝉,故名;一说唐人某画作里有猫衔蝉,故名;一说据《辞源》,明王志坚《表异录九》云:“后唐琼花公主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

  全诗描写了作者家中老鼠很多,听说别人家的猫将产子,他乞求要一只猫仔为他家解决老鼠为害的问题。诗中对老鼠的猖獗和自己买猫食、乞猫进行了具体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和渴求。全诗写得浅易亲切,富有生活气息。

  此诗之前两句写鼠之猖狂。“窥瓮翻盆”的意象生动传神,其字面背后可想见人的无奈。诗的后两句写主人公去聘猫。“狸奴”“衔蝉”都是“猫”的方言称呼。“买鱼穿柳”的意象,写主人公心情的急切;“衔蝉”之称有对敏捷神勇的猫的爱意,透过这画面亦可领会报复的快意。正是在无奈与快意的对立中,揭出了处于生存困扰中的人的窘态,使识者会心一笑,是无刺的调侃态度。如此状物,不独形象鲜明,确实也增加了许多趣味。这是深含“陌生化”旨趣的,是一种谐谑艺术。

  这事据说还有后集。黄庭坚集中还有一篇《谢周文之送猫儿》:“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或许这只“狸奴”就是黄庭坚要的那只猫仔。

  向人讨只小猫,事是生活中的一桩小事,诗也是一首小诗,写来浅易亲切,富有生活气息。李屏山《西岩集》中说:“黄鲁直天资峭拔,摆出翰墨畦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江西诸君子翕然推重,别为一派。”《乞猫》这首诗正体现了黄庭坚“以俗为雅”和“以文入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班澜.也说黄庭坚诗歌意象的“陌生化”.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06).

māo--huángtíngjiān

qiūláishǔbèimāokuīwèngfānpánjiǎomián

wéndàojiāngshùzimǎi穿chuānliǔpìnxiánchán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参天¹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²。故地³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译文:井冈山万木直入青云,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山势如飞,奇峭逼人。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岳阁。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如画江山,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海。
注释:¹参天:高接云天。²奇岳:雄奇的大山。³故地:旧游之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⁴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总称五井。明清以来立有五井碑,现已毁。⁵黄洋界:山名,位于江西。⁶古代曾云海绿:古时这里曾是沧海。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弹指¹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²。犹记当时烽(fēng)³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páng)(bó)。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译文:三十八年恰似弹指一挥间,人间已经变了模样,如天翻地覆。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仿似就在昨天。独有一腔豪情,天边明月高悬,气势如风雷磅礴。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注释:¹弹指:表示情绪激越。²天渊翻覆:天和深潭反过来。极言变化之大。³烽火:指战争、战乱。⁴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⁵豪情:豪迈的感情。⁶天际悬明月:天边挂着一轮明月。⁷磅礴:气势盛大貌。⁸万怪:泛指旧中国的各种大小反动势力。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起首落笔写景,颇有气势,于井冈山万千景物中以大视野直选“参天万木”,一则5月底的井冈山景色宜人,高入云霄之木蓊蓊郁郁,年深岁久,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二则借参天大树起兴,“俱怀逸兴壮思飞”,“飞”上了这“南天奇岳”井冈山。一“飞”字使得原本平实无奇的开头染上一抹灵动之色,南方山系原本清秀婉润,而山势如飞,则又奇峭逼人。联系下文中“车子飞如跃”,则又可说是白描心情之畅快,当年老杜是乘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如今毛泽东则是乘汽车“即从茅坪抵茨坪”,身未到,心已远,心情的愉快从一“飞”字就初露端倪。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岳阁。”该句一问一答,以白描出之。此处“故地重来”一说,点明题旨,今昔对比,多少感慨隐寓其间,但毕竟是上阕,仅以此等概括句一笔带过,却为下文“忆往昔”张目,笔势如草蛇灰线,使得行文潜气内转。答句“多了楼台岳阁”,表面平淡,却暗含新中国成立后春和景明,百废俱兴之义。若是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颠沛流离之际,大多则见草木含悲,山川变色,甚至岳台倾颓,断壁残垣,狐兔出没,又岂能有新建的“楼台岳阁”?但此处不得不指出,“楼台岳阁”四字太过泛泛,作词要有意境,情真景真此处可见,惜乎鲜明动人则未达。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总称五井,明清以来立有“五井碑”。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桐木岭、朱砂冲、双八石、八面山、黄洋界)中最险要的一个,是从宁冈进入井冈山的必经之路。此处山势嵚崎崔嵬,常年云横雾锁,茫茫云海故又名“汪洋界”。因为地势险要,战争岁月里,黄洋界占据着重要位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十多年前,井冈山军民曾在此进行过“黄洋界保卫战”,以少胜多,使得井冈山根据地转危为安。“车子飞如跃”,则补写上两句乃是车中所见,与其说车速快,毋宁说词人在感慨路况好。一则彼时山路崎岖,此时车行如飞,与记忆中的井冈山大相径庭,词人心情大好;二则是“高路入云端”,联想词人曾作“天堑变通途”,对于有着乐观精神,相信“人”的力量的伟大来说,这是让他最兴奋的。不过这里依然要指出,这一句作为词来说,太过平直,易流于浅滑,而且“飞”字与前句重复,略有叠床架屋之病。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上阕末句“江山如画”从东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来,未必作者此时想起坡公此词,但江山二字毕竟是吞吐八荒的大气势,指点江山,睥睨海内的傲然身姿跃然纸上。“古代曾云海绿”,为押韵调换词序,大意是,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海。不过这一拗折,以“陌生化”的效果救前两句浅滑之失,倒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而且,此处的古代,就不仅仅是东坡的遥想三国了,而是李贺的“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一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这样的景深了。在这样的历史长度下,甚至人类的历史活动都不过弹指一挥间了,词人的胸襟该是多豁达。据云该词手迹此句为“遍地男红女绿”,则词之味道诚然大失。上阕中词人赞叹人的力量之语虽未明写,但细品处处皆是,若到结束还要重作交代,不免使人腻烦,亦使词的“要渺宜修”特点丧失殆尽,毕竟爽利之词仍然是要葆有词的特色。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承上阕写变化之大,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到现在已经三十八年了,好像弹一下手指那么快,一晃就过去了,可是人世间变化了,就像苍天变成深潭.深潭变成苍天那样大。它的实际内容就是由战争年代变成了和平年代,由反动的资产阶级掌权变成无产阶级掌权,由旧中国变成新中国,由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变成社会主义。这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写回忆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色政权的具体情况。是说,现在还记得,当时在战火中,同敌人激烈地厮杀,真是九死一生,好像发生在昨天。毛主席组织秋收起义时,曾经被反动的民团逮捕过,后来机智地逃了出来,找到队伍,率领他们上了井冈山。

  起始一句,诗人承接上文,将感叹再往前一引,“弹指三十八年”,诗人屈指算来离开井冈山已有38年了,而在这“弹指一挥间”里,祖国江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人间就彻底变了一个样,这一切犹如天翻地覆。但也勾起诗人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这是诗人对井冈山革命斗争最形象的回忆。那时敌人不断围剿,战场上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真中谓九死一生的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记忆是那么清晰,那么突出,令诗人难以忘却。但红军的胜利是必然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诗人及红军将士“独有豪情”,勇驱“虎豹”;气势若磅礴的风雷,豪情若天边的一轮明月。最终“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一切牛鬼蛇神全被扫除干净。

参考资料:
1、 吴廷贯.毛泽东诗词助读: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147-153

niànjiāo ·jǐnggāngshā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cāntiānwàn qiānbǎi fēishàngnántiānyuè chóngláisuǒjiàn duōliǎolóutáitíng jǐngbēiqián huángyángjièshàng chēfēiyuè jiāngshānhuà dàicéngyúnhǎi绿 
tánzhǐsānshínián rénjiānbiànliǎo tiānyuānfān yóudāngshífēnghuǒ jiǔshēngzuó yǒuháoqíng tiānxuánmíngyuè fēngléipáng shēngchàng wànguàiyānxiāoyúnluò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¹发鸠(jiū)之山²,其上多柘(zhè)³,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¹⁰炎帝之少女¹¹,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¹²而不返,故¹³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¹⁴于东海。漳水出焉¹⁵,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中有一种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的羽毛有花纹,有白色的嘴,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¹曰:叫作。²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发鸠山,旧说在山西境内。³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喂蚕。⁴状:形状。⁵乌:乌鸦。⁶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首,头。⁷喙:鸟嘴。⁸赤:红色。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通“叫”,呼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他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¹⁰是:这。¹¹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¹²溺:淹没在水里。¹³故:因此。¹⁴堙:填塞。¹⁵焉:等于“于是”,即“在那里”。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述异志》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市,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述异志》
译文:以前,炎帝的女儿淹死在东海中,化身为精卫鸟。它的名字就像是它自己的叫声一样。它每天叼起西山的树枝石块丢进东海,想把东海填平。它和海成为配偶,生下幼鸟,雌鸟的样子像精卫,雄鸟像治燕。现在,东海精卫发誓守在东海边,因为自己曾在这水中淹死,就发誓不喝这里的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鸟市,又叫冤禽,又叫志鸟,俗称帝女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