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为客长离忧,一夜新寒感敝裘。对酒正当桑落后,思家偏向雁来秋。
他乡为客长离忧,一夜新寒感敝裘。对酒正当桑落后,思家偏向雁来秋。
白门月冷砧初断,淮水霜深叶自流。不是天涯有知己,萍踪那得久淹留。
白门月冷砧初断,淮水霜深叶自流。不是天涯有知己,萍踪那得久淹留。

zhōnggǎnqiūchéngwángzàizimíngliǔchénzhūgōng--tēng

xiāngwèizhǎngyōuxīnhángǎnqiúduìjiǔzhèngdāngsāngluòhòujiāpiānxiàngyànláiqiū

báiményuèlěngzhēnchūduànhuáishuǐshuāngshēnliúshìtiānyǒuzhīpíngzōngjiǔyānliú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破腊惊春意,凌寒¹试晓妆。
译文:腊梅花开惊破冬日的枯寂,呼唤着春天的到来,冒着严寒早早尝试充满生机的妆容。
注释:¹凌寒:冒寒;严寒。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译文:想来她应该是嫌恶脂粉的白腻,所以将自己点染成淡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zhuì)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译文:树枝上的花朵,如同悬挂在枝头的蜂房,齐整生长如同雁柱一般。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团酥(sū)与凝蜡,难学是生香¹
译文:团团酥油和凝聚的蜂蜡尽管外形与腊梅相似,但却难有梅花那阵阵幽香。
注释:¹生香:散发香气。

  这首咏腊梅的五律,从开花、颇色、形状、气味四个方面展示腊梅的风貌,一联写一个方面。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从腊梅开花的季节下笔,推出腊梅的整体形象。“破腊惊春意”,是说腊梅在冬末开花,打破了寒冬群芳寂寥的冷清局面,呼唤着春天的苏醒。“腊”即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破腊”是冲破了腊月的严寒。出了十二月也就到了春天,所以说腊梅的开花有着破冬惊春的意义。次句的“凌寒试晓妆”是从实处具体展现腊梅初开时的风姿。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腊梅开花说成是少女试妆,使人想见其楚楚动人的绰约丰姿如在眼前。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从腊梅的颜色下笔,表现腊梅不与流俗为伍的精神气质。是说(试妆的少女)是嫌白色俗气,脂粉味太浓,所以才故意挑选下黄色。“曲尘黄”指淡黄色。曲尘是酒曲所生的细菌,色微黄如尘,因此称淡黄色为曲尘。

  “缀树嫌悬室,排筝雁着行。”这颈联两句是正面摹状腊梅的形态。“缀树嫌悬室”,是就一朵一朵而言,形容附着于树枝的朵朵腊梅花,如同无数悬挂在枝头的嫌房。“排筝雁着行”,是就一枝一枝而写,形容朵朵腊梅花在枝条上排列成串,如同雁柱一般。“排筝雁着行”指筝柱,因筝柱斜列犹如雁行,故称筝柱为雁柱。这一句是先以雁行喻筝柱,然后才以筝柱喻腊梅。“着”是成的意思。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尾联归结到腊梅所特有的香气。是说团聚而成的酥油凝聚而成的嫌蜡,尽管在外形上、质地上与腊梅十分相似,但难有腊梅的香气,终归不能以假乱真。

méi--yóumào

jīngchūnlínghánshìxiǎozhuāng

yīngxiánzhīfěnbáirǎnchénhuáng

zhuìshùfēngxuánshìpáizhēngyànzhexíng

tuánníngnánxuéshìshēngxiāng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¹游。
译文:世人想要沾染金银的铜臭,大多都是往黄山白岳山一带游览。
注释:¹黄白:黄山、白岳(今齐云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huī)州。
译文:世人都执着于去那多商、多金的徽州,我就连做梦都不想去到那里。
很多人引用过这句诗词,大多是赞美徽州的人文风景优美,鲜有人知道这句诗词的来历及其蕴含的深意。当时徽州非常富裕,令世人趋之若鹜,都想去那里找点门路、混个机会,但汤显祖却明显不屑于此。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有许多想去的地方,独独没有梦到过徽州。表明了他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愿折腰攀附权贵的高洁人格。

yǒuyǒurénliánquànwèihuángshānbáiyuèzhīyóu--tāngxiǎn

shíjīnyínduōcónghuángbáiyóu

shēngchījuéchùmèngdàohuīzhōu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浑成紫檀(tán)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译文:浑然天成的紫檀金屑文,做成的琵琶声音清亮直入云端。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胡地迢迢¹三万里,那堪²马上送明君。
译文:与胡地相隔万里,即使是送与王明君马上作乐的琵琶声又哪能穿越。
注释:¹迢迢:形容遥远。²那堪:哪里能忍受。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jiā)不用吹。
译文:身处异地声乐声总让人心中悲凉,这羌笛胡笳也不要再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译文:坐着仰望这边塞的月亮,将士们都已被离思乡愁所压倒。

liángzhōu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húnchéngtánjīnxièwén zuòshēngyún 
tiáotiáosānwàn kānshàngsòngmíngjūn 
fāngzhīyuèlìngrénbēi qiāngjiāyòngchuī 
zuòkànjīnguānshānyuè shābiānchéngyóuxiáér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孩儿立志出乡关¹,学不成名誓不还。
译文: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注释:¹乡关:家乡,故乡。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埋骨何须桑梓(zǐ)¹地,人生无处不青山²
译文: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注释:¹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²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 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参考资料:
1、 毛泽东? 西乡隆盛? 月性和尚?——“孩儿立志出乡关”一诗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jué ·gǎi西xiānglóngshèngshīzèngqīn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háiérzhìchūxiāngguān xuéchéngmíngshìhuán 
máisāng rénshēngchùqīngshān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róng)¹七岁,尝²与诸(zhū)³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¹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²尝:曾经。³诸:众多。⁴游:嬉戏玩耍。⁵子:李子。⁶折枝:压弯树枝。⁷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⁸唯:只有。⁹信然:确实如此。

wángróngdàopáng

míng nánběicháo 

wángróngsuì chángzhūxiǎoéryóu kàndàobiānshùduōzhézhī zhūérjìngzǒuzhī wéiróngdòng rénwènzhī yuē  shùzàidàobiānérduō   zhī xìnr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