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值炎暑,倏忽还徂秋。眷言念同气,惄然生百忧。
我行值炎暑,倏忽还徂秋。眷言念同气,惄然生百忧。
驰晖不可驻,逝水无停流。感兹岁月驶,怅以道路脩。
驰晖不可驻,逝水无停流。感兹岁月驶,怅以道路脩。
悲端起中夜,梦寐居林丘。
悲端起中夜,梦寐居林丘。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河山自一方。
(chóng)¹杰观(guàn)²(yì)³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译文:重重高阁与楼观相对耸立,有山河屏障的徐州自来雄镇一方。
注释:寇十一:寇国宝,字荆山,徐州人,从陈师道学。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授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主簿。白门,徐州城门名。¹重楼:多层的楼。²杰观:雄伟的楼观。观:楼观。³屹:高耸貌。⁴表里山河:谓有山河屏障,自守无虞。⁵自一方:即自成一方重镇,与帝城气象遥分,徐州自古为兵家要地,陈师道此语,确实形容准确。
小市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小市¹张灯归意动²,轻衫当户³晚风长。
译文:直待到小市门张起明亮灯火,我才起了回家的念头;身穿轻薄衣衫对着窗户,晚风吹来只觉得分外悠长。
注释:¹小市:徐州有地名小市门。²归意动:起了回家的念头。³当户:对着窗户。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孤臣¹白首逢新政²,游子³青春见故乡。
译文:被朝廷遗忘的臣子白了头发,幸喜看到如今新的政令更张,被贬在外的游子正好趁着春光,返回久别的故乡。
注释:¹孤臣:远离朝廷、被君上所遗忘的臣子。此处是作者自称。²新政:指徽宗初即位,赦元祐旧臣内迁以示宽大。³游子:指苏轼、黄庭坚等人。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译文:富贵本不是我们享有的事情,但又怎能在隐居生活中把师友淡忘!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登白门楼的所见所思。该诗上半段写登临的情况,下半段写归来后的感触,结体灵活,用意深婉。由于是写给晚辈的和诗,作者则写得潇洒自如,在欣喜之中略带轻松放旷的意绪。

  首联起势壮阔,将白门的形势及登楼所见都包容在内。

  颔联极洒脱而轻松,因看到小市上了灯,诗人才萌动了归意,可见其游兴之浓;乘着和煦的春风回到家门,然而诗人的意兴仍然未尽,故伫立门前,让晚风吹拂着轻衫。此二句将诗人的意绪动态与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一个活生生的诗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小市”“轻衫”“归意动”“晚风长”诸语,都如同随手拈来,颇有谐谑放达的意趣,特别是以“长”字形容风,形象而生动,画面逼真。

  颈联则道出了诗人轻松心情的由来。当时苏轼等人还贬谪于南方,因朝廷有重新起用旧党的趋势,所以庆幸又“逢新改”,语中带着喜悦和希望,但“白首”二字中却包蕴着无限感慨,暗示出政治上派别斗争之漫长和严酷。但诗人为流贬远方的朋友可以北归而高兴,“游子”句即设想他们在春天融和的天气中重回故乡的情景。这一句脱胎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首中“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其中表达的感情也同杜诗的欢愉之情相仿佛。

  尾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诗人感叹道:“富贵早已与我们绝缘,但羁身于仕宦之途,既不能建功立业,又不能归隐江湖,自由自在,所以永远处于矛盾困窘之中。”至于这种既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又留恋仕途,功名之心难忘的矛盾,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颇有典型意义。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715页
2、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944页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秋水斜阳演漾金¹,远山隐隐隔平林²。几家村落³几声砧(zhēn)
译文:秋日的斜阳映照着江水,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纹。透过一片平展的树林,隐隐望见远处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着几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砧杵声。
注释:¹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²平林:平整的树林。³村落:村庄。⁴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记隔西楼¹凝醉(zuì)²,昔年风物³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译文:记得当年和她共上西楼,眯着醉眼欣赏此处的风光。那时的景色和现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没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赏了。
注释:¹西楼:苏州观风楼,在城西。²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后迷糊的眼睹。此处比喻沉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³风物:风光景物,一般特指某个地方特有的。⁴登临:本指登山临水,后也泛指游览。

  这首词写别后的凄凉兼及怀人。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回忆往昔的欢会以突出物旧人非的凄凉处境。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二句描绘景物:清澈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道道金波。一片片平展的树林延伸着,平林那边,隐隐约约地横着远山。这两句抓住秋天傍晚时分最典型的景物来描摹,将那“秋水”、“斜阳”、“远山”、“平林”描绘得出神入化。

  “几家村落几声砧”紧承上句而来,仍写登临所见所闻: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隐隐之中,但见烟雾缭绕,徐徐升腾。断断续续之中,但听得那单调的砧杵捶衣之声。

  上片三句,单看词人所描摹的这幅深秋晚景图,似乎只是纯客观的写生,词人视听之际,究竟有哪些情感活动,并不容易看出。但这三句并不只是纯客观的景物描摹,并不是没有寄寓词人的主观情感。实际上,这秋水斜阳,这远山平林,这村落砧声,句句情思化,句句都是词人心中眼中之景,都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伤心情绪寄寓其中。这与梁元帝“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的赋吟和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比梁、李之作更委婉,更含蓄,更腾挪跌宕,更富于情趣。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二句急转,由上片的眼前景物铺陈转而回忆昔年的赏心乐事。记得当年在西楼之上,饮酒赏景,两人酒酣耳热之际,执手相向,醉眼相望,情意绵绵。如今当年的风物依旧,而人去楼空,倍觉凄凉。本来,词的上片所写之景只有一幅图景,然而,作者平铺直叙地再现眼前景物的写法,在此却起了变化,虚实相生,出现两幅图景:一幅是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一幅则是有美人作伴,词人当初凝着醉眼所观赏的往昔之景。昔日之景是由眼前之景所唤起,呈现在词人的心幕上。两幅图景风物似无变化,但“凝醉眼”三字却分明透露出昔日登览时是何等惬意,遂与今日构成令人怅惋的对照。

  “只无人与共登临”这句是全词的词眼。上片所写的那秋天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至此便知都是词人“物是人非”、“良辰好景虚设”的情感物态化体现。这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蓄深厚。结尾一句,巧妙点醒,画龙点睛类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赞叹说:“贺老小词,工于结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结处一笔叫醒,遂使全篇实处皆虚,最属胜境。”观此词之结句,可知陈氏之论不谬。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65-167
2、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143-144
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902-903
皿虫化为疠,夷俗多所神。
¹虫化为疠(lì),夷²俗多所神。
译文:百虫放在盆中相食强者为蛊,东南少数民族把它看作神灵。
注释:蘘(ráng)荷:草名,亦称阳藿,覆苴,根可入药,其白色者称白蘘荷,相传可以治蛊毒。蛊毒,一种人工制作的毒药,能致人神志昏迷。¹皿,器皿,这里指盛酒的器具。²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衔猜每腊毒,谋富不为仁。
衔猜¹每腊(xī)²毒,谋富不为仁³
译文:想来这下蛊的酒往往非常毒,有人用这方法谋取财物不义不仁。
注释:¹衔猜:指内心猜测。时柳宗元初到永州,故云。²腊:很,极。³谋富不为仁:即为富不仁。相传边远地区人靠制蛊毒,谋人家财,故云。
蔬果自远至,杯酒盈肆陈。
蔬果猜远至,杯酒盈肆(sì)¹陈。
译文:街上的蔬果从远处运来,铺子里杯杯满酒奉劝客人。
注释:¹肆:店铺。此二句言永州酒店有从远方运来的鲜菜水果,也有令人望而生畏的蛇酒。
言甘中必苦,何用知其真?
言甘中必苦¹,何用²知其真?
译文:古人说甜言蜜语常藏祸机,凭什么相信老板的话是真?
注释:¹言甘中必苦:当指酒店人劝柳宗元喝酒,而柳则惧其言中有诈。²何用:何以,以何,凭什么。
华洁事外饰,尤病中州人。
华洁事外饰,尤病¹中州²人。
译文:鲜华光洁往往是事物外表的装饰,怕是特别想要为难我这中州来的人。
注释:¹病:苦,为难。²中州,中原地区,中州人,柳宗元猜称。
钱刀恐贾害,饥至益逡巡。
钱刀¹恐贾(gǔ)²,饥至益逡(qūn)³巡。
译文:花钱不说恐怕要招来祸害,越是肚子饿越要处处小心。
注释:¹钱刀:钱币。²贾害,犹言致祸。³逡:犹豫,徘徊。
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
窜伏¹常战栗²,怀故³悲辛。
译文:流放在边远地常常心惊胆颤,回想过去的事更加感到悲辛。
注释:¹窜伏:流放偏远的地方。²战栗,恐惧发抖。³怀故:怀念故乡。⁴逾,更加。
庶氏有嘉草,攻襘事久泯。
庶氏有嘉草¹,攻襘(kuì)²事久泯。
译文:庶氏留有白蘘荷治蛊一法,祈神解蛊毒的方法早已不闻。
注释:¹嘉草:蘘荷别名。²攻襘:猜古治蛊毒之法有二,祈神的方法,早已失传,但以白蘘荷熏的方法却仍流传。
炎帝垂灵编,言此殊足珍。
炎帝¹垂灵编²,言此殊足珍³
译文:神农氏留下《本草》四卷,说庶氏之法值得珍重。
注释:¹炎帝:神农氏。²灵编,即指《本草》。³殊足珍:言《本草》载蘘荷弥足珍贵。
崎驱乃有得,托以全余身。
崎驱¹乃有得,托以全余身²
译文:几经曲折才得到白蘘荷,依托它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注释:¹崎岖:山路不平,谓采药的山路难行。²全余身:谓全靠白蘘荷来保全猜己的性命。
纷敷碧树阴,眄睐心所亲。
纷敷¹碧树阴,眄(miàn)(lài)²心所亲。
译文:浓浓的树荫下白蘘荷长得茂盛,每天都要来看视几回才放心。
注释:¹纷敷:茂盛貌。²眄睐:顾盼。

  据《本草纲目》载:蘘荷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主治“中蛊及疟”、“溪毒,沙蝨,蛇毒”,“诸恶疮”。从诗的字面上看,种白蘘荷是防中蛊的。首四句写蛊毒之毒,人之制蛊是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富不为仁”是诗眼,既是恶人制蛊之由,又是诗人疑惧之本,更是种白蘘荷以防中蛊的直接根源。中间十句叙述诗人的见闻与感受。“蔬果自远至”,往来客商多,有谋取黑钱的机会,因此,有人将“蛊”奉若神灵。看到酒铺老板殷勤劝客,诗人便联想到古训:甜言蜜语里有毒药,光华的外表包臧祸机。自己是中州贬谪来的罪人,更需警觉,因而心怀恐惧,害怕银钱买来灾祸,所以越是饥饿越要小心。最后八句是果,诗人自己殷勤种植白蘘荷是“托以全余身”。全诗平直如话,然而见情见志,而又尖锐地抨击了贪鄙之徒。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太子监国,宦官又得势,韦执谊为相,见风使舵,过河拆桥,永贞革新失败。诗人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贬谪为永州司马,“日无治事,时恐惧”(《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序》),“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对贺者》)。诗人借怕中蛊毒而描述了这种恐惧心理,“窜伏常战栗,怀故逾悲辛。”一语破的,往事不堪回首,前途更觉渺茫,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诗人面对的是腐败的朝政,朝政如制蛊一般。诗人借人之制蛊而不仁不义为喻,直刺朝政当值者之贪鄙。诗人对这帮人是不吝笔墨的,在《设渔者对智伯》一文中,曾借渔者之口,以“五卿相吞食”为例,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对宦场作了深刻的讽喻。在《杜兼对》中,直斥“兼,凶狡人也。”诗人在诗中托“夷族”制蛊,“杯酒盈肆陈”的描述,指斥那些甜言蜜语、表面光华的人,其本质在于“谋富为不仁”,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理想的追求如故,纯真的情操依旧,诗人喻之为“种白蘘荷”。防中蛊不靠祭神,而植之以“嘉草”,以嘉草而治中蛊是神农黄帝嘉誉的,诗人孜孜以求,精心培植,而终于“纷敷碧树阴”。诗人以借喻手法,表现了自己有坚定的理论信仰和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品格。诗人曾经说过:“君子志正而气一,诚纯而分定,未尝标出处为二道,判屈伸为异门也。固其本,养其正,如斯而已矣。”(《送萧錬登第后南归序》)诗人坚持唯物论,在“出”“处”“屈”“伸”的不同境遇中,养成端正精一的志向,坚守“利安元元”的本性,诗中“种白蘘荷”正是这种固本养正的最形象最精炼的概括。固本养正而治“中蛊”正是此诗的主题所在。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种白蘘荷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lù)¹之人设以醴(lǐ)²尊。陈³之饮器,小大具列设。织草为履,勾连相属(zhǔ)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hé)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¹⁰取差(chā)¹¹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¹²之甘也,遂大爵¹³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¹⁴而就絷(zhí)¹⁵,无一得¹⁶免设。其后来者亦然。
译文: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动物。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连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都知道,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不久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酒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它们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酒,喝完酒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唇边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它们就干脆拿起最大的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会喝醉这一回事。它们喝醉了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玩耍,还把草鞋拿来穿上。就在这个时候,山脚下的人就跑出来追捕它们,它们相互践踏,一个个都被人捉住了,无一幸免。后来的猩猩也是这样(被捉住)的。
注释:¹麓:山脚下。²醴:甜酒。尊同“樽”,酒杯。³陈:摆满。⁴履:鞋。⁵属:连接。⁶数:指出。⁷盍:何不。⁸无:通:“毋”,不,不要。⁹相与:一齐,共同。¹⁰已而:随后。¹¹差:稍微,比较。¹²唇吻:指嘴。¹³爵:古代的一种酒杯。¹⁴蹈藉:践踏。¹⁵就絷:被拘囚。絷,拴,捆。¹⁶得:获得。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¹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译文:猩猩可算是很聪明的了,知道憎恨人家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都是贪心造成的。
注释:¹卒:终于,最终。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壮岁从戎(róng),曾是气吞残虏(lǔ)¹。阵云²高、狼烟³夜举。朱颜青鬓(bìn),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译文:壮年从军,曾经有一口气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点着了烽火。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注释:¹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蔑视的称呼。²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层。³狼烟:烽火。古代边疆烧狼粪生烟以报警,所以称狼烟。⁴戍:守边的意思。⁵儒冠:儒生冠帽,后来指儒生。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功名梦断,却泛扁(piān)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¹、又成虚度。
译文: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漫自悲歌,伤心地凭吊古人。烟波浩渺无际,边关到底在何处?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注释:¹流年:流逝的岁月,年华。

  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这几句是词人对南郑生活的回忆。他那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胸中怀抱着收复西北的凌云壮志,一身戎装,手持剑戈,乘马于胯下,随军止宿,气吞残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颇能振奋人心。

  但接着词急转直下:“笑儒冠自来多误。”这一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而来,感叹自已被儒家忠孝报国的思想所误,一生怀抱此志,却时至暮年仍旧一事无成。看上去,词人有悔意,悔恨自己不该学习儒家思想,执著于仕进报国,但实是对“壮岁从戎”的生活不再的哀叹。

  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不甘断送壮志,故闲散的隐居生活使他深感流年虚度。

  这首词上片怀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出来,感人至深。

  爱国之情在陆游这篇作品里频有表述,且多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当词人晚年赋闲乡里,鬓白体衰之后回忆往事,更加悲恸万分,却又因无力回天,只落得无奈叹息。

参考资料:
1、 (清)蘅塘退士等编.唐诗宋词鉴赏经典集 下: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第448-449页
2、 蔡景仙主编.唐宋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349页
3、 上官紫微编著.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200页

xièchíchūn ·zhuàngsuìcóngróng

yóu sòngdài 

zhuàngsuìcóngróng céngshìtūncán zhènyúngāo lángyān zhūyánqīngbìn yōngdiāo西shù xiàoguān láiduō 
gōngmíngmèngduàn quèfànpiānzhōuchǔ mànbēi shānghuái怀diào yān wàngqínguānchù tànliúnián yòu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