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芽径字青,压水冰文绿。山城初雪罢、添妆束。谁家猎骑,揉碎千崖玉。
穿芽径字青,压水冰文绿。山城初雪罢、添妆束。谁家猎骑,揉碎千崖玉。
貂裘斜半揭。马尾捎生,问人何处堪宿。
貂裘斜半揭。马尾捎生,问人何处堪宿。
青帘高写,美酒新丰熟。春色偏占早、花如簇。珠帘十二,处处调丝竹。
青帘高写,美酒新丰熟。春色偏占早、花如簇。珠帘十二,处处调丝竹。
夜阑金缕曲。唱道明朝,扶头依旧醽醁。
夜阑金缕曲。唱道明朝,扶头依旧醽醁。

mǎnhuāchūchūnyóushì--wángshìzhēn

穿chuānjìngqīngshuǐbīngwén绿shānchéngchūxuětiānzhuāngshùshuíjiālièróusuìqiān

diāoqiúxiébànjiēwěishāoshēngwènrénchùkān宿

qīngliángāoxiěměijiǔxīnfēngshúchūnpiānzhànzǎohuāzhūliánshíèrchùchùdiàozhú

lánjīnchàngdàomíngcháotóujiùlíng

王世贞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53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岁晚¹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译文:一年又将过去,灯前还有一位客人相伴。
注释:¹岁晚:一年将尽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¹²中。
译文: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注释:¹有:指梦境。²无: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¹
译文: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注释:¹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我歌君起舞,潦倒¹略相同。
译文: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¹潦倒:颓衰,失意。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生,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生白了头。这里说“发短生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生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生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生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生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74-675页
2、 姜云.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语文出版社,1989年:314-315
3、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74-675页
4、 钱志熙著.活法为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45-147

chúduìjiǔzèngshàozhāng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suìwǎnshēntuō dēngqiánwèikōng 
bànshēngyōuhuàn mèngyǒuzhōng 
duǎnchóucuībái yánshuāijiǔjièhóng 
jūn liáodǎolüèxiāngtóng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黄沙¹(qì)²里客行迷,四望云天³直下低
译文: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注释:¹黄沙:指沙漠地区。²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³云天:高空。⁴直下低:往下低落。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为言¹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译文: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注释:¹言:说。

  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不知何往,如韦应物《调啸词》所写的“东望西望路迷”;而且感到心情迷惘,无所归依,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词所写的“此时心转迷”。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

  第二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回应第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陆游《游修觉寺》诗中的“天向平芜尽处低”句,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而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诗人到达安西后,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中还写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两句。“寻河”是虚写,用汉使通西域典故(见《汉书·张骞传》;“过碛”是实写,记自身的历程。“地尽”、“天低”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如李益的《征人歌》所说:“塞外征行无尽日”,虽然已经抵达安西,征行还不会结束。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但这种夸张,不是对真实的歪曲,而是对真实的强化,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有些边塞诗,往往经过高度概括,甚或出于凭空想象,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个性少,纵有典型意义,不免陈陈相因。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从这首绝句,也可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30-331

guò--céncān

huángshāxíngwàngyúntiānzhíxià

wèiyánjǐntiānháijǐnxíngdàoān西gèngxiàng西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铜簧(huáng)¹韵脆²(qiāng)寒竹³,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译文:红铜管簧乐器吹奏出清脆响亮的乐曲,因久吹乐器而使夜晚变得寒冷。纤细如玉的手指轻轻演奏出新制的乐曲。演奏乐曲的人目光专注投入,眼睛里充满着情意。
注释: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此词《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选》中有题作“宫词”。¹铜簧:乐器中的薄叶,用铜片制成,吹乐器时能够发出声响。²韵脆:指吹奏出来的声音清越响亮。³锵寒竹:竹制管乐器发出的锵然的声音。竹,指笛、箫、笙一类的乐器。锵,指乐器发出锵然的声响。寒竹,指箫笛乐器因久吹而含润变凉。⁴新声:指新制的乐曲或新颖美妙的声音。晋代陶潜《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中有句:“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⁵移纤玉;指白嫩纤细的手指在管弦乐器上移动弹奏。纤玉,比喻美女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⁶眼色:眼神,传情的目光。⁷钩:同“勾”,招引。⁸秋波:《词林纪事》中作“娇波”。比喻美女的目光犹如秋水一样的清澈明亮。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魂迷 一作:梦迷)
雨云¹深绣户²,来便³(zhōng)。宴(yàn)又成空,魂迷春梦中。(魂迷 一作:梦迷)
译文:美妙的音乐低奏时就象深夜在绣户中听室外雨声如泣如诉,仿佛雨在说话。演奏高潮起来时立即就使人内心情感激荡,与音乐和谐一致、感同身受。可是欢乐的宴会很快就结束了,刚才的美好幻想转瞬又成为空虚,可我还如痴如醉,魂思沉迷在音乐之中,如同一场春梦。
注释:¹雨云:如泣如诉,像雨在说话。²绣户:雕绘华美的庭户,这里指精美的居室。³来便:一作“未便”。便,立即。⁴谐:谐和。⁵衷素:内心的真情。素,通“愫”,本心、真情。⁶宴罢:欢乐之后。宴,指欢乐、快乐。

  这首词是李煜前期的作品,描写观赏宫中音乐演奏的真情实感,是对宫中帝王生活一个片段的实录。

  词的上片先“乐”夺人,先写乐声从“韵”到“脆”到“锵”,都是形容乐声美妙动听,高潮迭起,生动形象,显示出晚唐李后主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对音乐有较强的鉴赏力。乐由人奏,作者视角很快就转到了奏乐人的身上,这么美妙动听、技艺高超的演奏竟然是出自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古代常用“纤纤玉指”指代形容美丽的女子,所以“纤玉”说明了奏乐的人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乐美人更美。注意此句中的“新声”二字,用在这里是别有意寓。据马令《南唐书》中载,李煜曾得唐玄宗时大乐《霓裳羽衣》曲谱,由大周后“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声,清越可听”,这里的“新声”即是有特指的。另据《徐游传》中载:“昭惠后好音律,时出新声。”而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中载,大周后“尝雪夜酣燕,举杯请后主起舞。后主曰:‘汝能创为新声则可矣。’后即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所谓《邀醉舞破》也。”仔细分析,“新声慢奏”句中之“新声”似与大周后“时出新声”有关,说明这美妙的音乐是大周后的作品第一次在李后主面前演奏,所以才让李煜当场“魂迷”。

  词的下片写作者对音乐的感受,“雨云深绣户”是一个倒装句,美妙的音乐低潮时就象深夜在绣户中听室外的雨声如泣如诉,仿佛雨在说话。“来便谐衷素”的意思是说音乐的高潮声一起来,立即就使人内心情感激荡,与音乐和谐一致、感同身受。接着作者笔锋陡转,从音乐美妙的幻想中又回到现实,欢乐的宴会很快就结束了,美好的幻想转瞬“又成空”,而作者还如痴如醉,魂思还沉迷在音乐的幻想之中,如同一场春梦。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一切美好的幻想“不忍离别偏离别”的怅惘,所以也才有“春梦”之辞。

mán ·tónghuángyùncuìqiānghánzhú

 dài 

tónghuángyùncuìqiānghánzhú xīnshēngmànzòuxiān yǎnànxiānggōu qiūhéngliú 
yúnshēnxiù láibiàn便xiézhōng yànyòuchéngkōng húnchūnmèngzhōng  (húnzuò mèng )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林中空寂舍¹,阶下终南山。
译文:林中有我空寂的僧舍,阶下是那连绵的终南。
注释:青龙寺:位于长安之东南,《长安志》:“南门之东青龙寺,本隋灵感寺,582年(开皇二年)立。”青龙寺北枕高原,前对南山,为登眺之绝胜之地。¹空寂舍:僧人所住的房子。《维摩经》:“毕竟空寂舍。”鸠摩罗什日:障蔽风雨,莫过于舍;灭除众志,莫过于空。空为理宗,以为常宅也。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¹间。 
译文:高卧在绳床之上,放跟望天地之间。
注释:¹六合:天地四方。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¹
译文:浮云处处幻灭,飞鸟几时飞还。
注释:¹飞鸟何时还:这一句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译文:问义时天人相接,无心间世界清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谁知大隐者¹,兄弟自追攀。
译文:有谁知这真正的隐者,让我们兄弟追随相伴。
注释:¹大隐者:不拘归隐形式而心意真正隐遁的隐者。王康琚诗云:“小隐隐林薮,大隐隐朝市。”
诗人王缙出生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家庭。其母、其兄及其本人佛教信仰极深。然而王缙一生又一直做着大官。如何解决这仕与隐、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王缙找到了一条途径,即做一个不拘外在形式、而求心灵解脱的大隐者。这首游青龙寺的诗作便表现这种倾向。青龙寺,原本是远离长安城的一个清静之所,但王缙却不写它的僻静。诗中先是烘托隐者的气度,然后以浮云与飞鸟写世界的喧嚣,再写这位大隐者由于得道而与天地相通,既然他无心于人事,那不论他身处何方,都会是清静的境界。王缙借昙壁上人写出自己的理想。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信仰态度,它使世人想起六祖慧能对佛教修持方式所提出的革新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5页

tóngwángchānglíngpéiyóuqīnglóngtánshàngrénxiōngyuànxiōngwéi--wángjìn

línzhōngkōngshějiēxiàzhōngnánshān

gāochuángshànghuíkànliùjiān

yúnchùmièfēiniǎoshíhái

wèntiānrénjiēxīnshìjièxián

shuízhīyǐnzhěxiōngzhuīpān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二月春花厌¹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²。渭(wèi)城丝雨劝离杯。
注释:¹厌:满足。引申为眷恋。²“仙源”句:用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故事。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碧意似云真薄幸,客鞭(biān)摇柳正多才,凤楼¹人待锦书来。
注释:¹凤楼:妇女居处。

huànshā ·èryuèchūnhuāyànluòméi

yàndào sòngdài 

èryuèchūnhuāyànluòméi xiānyuánguītáocuī wèichéngquànbēi 
huānyúnzhēnxìng biānyáoliǔzhèngduōcái fènglóuréndàijǐnshū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