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几度问新诗,风雨天涯又别离。君自六桥余九曲,愁心惟有白云知。
丛林几度问新诗,风雨天涯又别离。君自六桥余九曲,愁心惟有白云知。
佘翔

佘翔

福建莆田人,字宗汉,号凤台。嘉靖三十七年进士。任全椒知县。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即拂衣罢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 ▶ 58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三十¹羽林将,出身常事边。
译文:有一位年方三十的羽林将军,一生多次为国戍边。
注释:王威古:又作王威吉,生平事迹不详。¹三十:指三十岁。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
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piān)¹
译文:春风和煦,吹拂着原野上的浅草,马蹄踩在上面,轻盈快捷。
注释:¹翩翩:轻快的样子。
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
插羽¹两相顾,鸣弓新上弦²
译文:战士们看到插着羽毛的军书,风风相顾,并在弓上装上新弦。
注释:¹插羽:古代军书插羽毛以示迅急。²新上弦:一作“亲上弦”。
射麋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射麋(mí)¹入深谷,饮马投荒泉。
译文:进入深深的山谷去射杀麋鹿,又到荒野的溪涧里饮战马。
注释:¹麋:麋鹿,也称“四不像”。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
马上共倾酒,野中聊割鲜¹
译文:在马上频频取酒对饮,又在田野上姑且割取猎获的野兽肉下酒。
注释:¹鲜:鲜肉。此指猎获的野兽之肉。
相看未及饮,杂虏寇幽燕。
相看未及饮,杂虏(lǔ)¹寇幽燕。
译文:喝酒还未尽兴,有消息传来说一队少数民族军队正进犯我幽州郡。
注释:¹杂虏:一作“杂胡”,指非正规的少数民族军队。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
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¹天。
译文:战火连绵不息,胡人军队扬起的尘土漫天盖地。
注释:¹际:至,接近。
长驱救东北,战解城亦全。
长驱救东北,战解¹城亦全²
译文:接到命令后立即向东北长驱进军,去救援幽州,经过奋战,终于打败了敌人。战斗胜利结束,幽州城也保住了。
注释:¹解:结束。²全:保全。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报国行赴¹难,古来皆共然。
译文:作为边将,在国家危难之时前往解救是其本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注释:¹行赴:前往。

zèngwángwēi--cuīhào

sānshílínjiāngchūshēnchángshìbiānchūnfēngchuīqiǎncǎolièpiānpiān

chāliǎngxiāngmínggōngxīnshàngxiánshèshēnyǐntóuhuāngquán

shànggòngqīngjiǔzhōngliáoxiānxiāngkànwèiyǐnkòuyōuyàn

fēnghuǒchéngāotiānzhǎngjiùdōngběizhànjiěchéngquán

bàoguóxíngnánláijiēgòngrán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yī)¹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译文:自从秦代设置太守,李冰开通二渠道,为蜀地带来万世的利益。现在万里桥的水,大概就是秦渠。这之后诸葛亮(字孔明)治理蜀地,凭公信仁义的情怀让所有的人都信服,治理得法制清明,条理井然,礼乐之道差不多都得到恢复。古今都相传,孔明在这里送别吴国使者张温,说:“这里的水流淌到扬州有万里之遥。”后一词为之命名。有人则说,费祎访问东吴,孔明送他到这里,说:“万里的道路,是从这里开始。”诸葛亮去世千年,桥的遗迹也大致具备了,不是怎么的雄奇壮丽。千年之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名桥的一种方式。
注释:¹聘:访。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jué)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¹而思仿佛²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qì)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shī)³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译文:那时的天下,有吴蜀两朝。朝廷任命将帅,他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他看到这座桥,谁不感怀古代而谋划当今,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想着仿照他那样去做事?侍御赵公镇守蜀地,才到,拜谒孔明祠堂,就命令修缮它。每次都说:“诸葛亮,是三代遗留的才俊。用法律可是人们不怨恨,主持政治可是主君不猜疑,不是把天下看成是大家的,又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现在他的遗迹尚存在还有很多,万里桥就是他通吴国的故事。前任军帅沈公常修缮并扩大它,还是很简陋,不闻名,况且容易毁坏,时间长了就不能支撑。救命疏导河水,把五道梁板全部更换并且用木头制作屋子在上面。风烟浩渺,岸上树木茂盛并且山川秀美。沈公与客人经常登临此处,大概没有不徘徊和四面观看的。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像沈公这样感怀,风景应不是根本的。
注释:¹勋庸:功绩。²仿佛:相仿。³酾:疏导。⁴末:非根本的。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译文:沈公名光祖为之做记,记录下它的大胸怀而舍弃它的细枝末节。如果说桥的名字美,沈公又给它以美化,那是不了解沈公的人。了解沈公的,没有超过光祖的了。
绿云鬓上飞金雀,愁眉敛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绿云鬓(bìn)上飞金雀¹,愁眉敛(liǎn)²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春重。
译文:金雀钗在头上颤动如飞,黛眉紧蹙,满目愁容。袅袅香烟中隐约可见消瘦身影,空闺独守,唯对画屏重山。
注释:¹飞金雀:金雀钗在头上颤动如飞。²敛翠:凝聚秀色。
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
窗寒天欲曙(shǔ)¹,犹结同心苣²。啼粉³罗衣,问郎何日归?
译文:窗外已是黎明将至,同心苣我仍时时佩束在身,只是想到远行的丈夫,不禁罗衣泪湿,不知何时才能回?
注释:¹曙:晓;天刚亮。²同心苣:用苇秆扎成的火炬。喻思念之情。³啼粉:泪水夹着脂粉流下。⁴污:沾染。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转烛(zhú)¹飘蓬²一梦归,欲寻陈迹³(chàng)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wéi)
译文:真是世事变幻莫测,像那风摇烛火一样飘忽不定,又像是漂流的浮萍一样,最终只是如梦一场,想要寻找往昔的旧痕,可已是物是人非,能到哪里去寻找呢?隔着重重山水。这就是天意如此吧。让我的内心所想与实际情况相反。
注释:¹转烛:风吹烛火。这里用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²飘蓬:飘动的蓬草,这里比喻人世沧桑,飘泊不定。蓬,蓬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故又称飞蓬。³陈迹:过去事情遗留下来的痕迹。⁴怅:怅惘,不如意。⁵教:让,令。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待月¹池台²空逝水³,荫(yīn)楼阁漫斜晖(huī),登临不惜更(gèng)衣。
译文:我站在池塘上,看着流水无情空自流淌,那高大楼阁的阴凉遮住了花草树木,我注视着傍晚的阳光,眼前满是夕阳的余晖,登高望远,再也看不到往昔熟悉的身影,看不到日思夜想的古国山河,我禁不住流泪满面,任那泪水沾湿衣襟,就让他痛快地流个够吧。
注释:¹待月:这里暗指夜深人静时情人私下约会。²池台:池苑楼台。³逝水:逝去的流水,常用来比喻已过去的时间或事情。⁴荫花:《全唐诗》中作“映花。荫,隐藏,遮挡。⁵漫:同“谩”,弥漫。⁶斜晖:傍晚的光辉。⁷沾:沾湿,浸润。

  这首词写作者怅恨无依、登临感怀的情状。词的上片以“人生如梦”开篇,感叹自己身如“转烛”“飘蓬”,恍在梦中。既然人生如梦,则不如常在梦中,因为也许只有梦中才能得归故国,重拾旧欢。只可惜“欲寻陈迹”但却满眼物是人非,徒增怅恨而已。心愿难遂,怅恨难消,这一切看来似乎天意,自己只能在这凄苦寂寞的现实中徒唤奈何了。上片三句是句句感慨,字字关情,总把自己的怀想和残酷的现实对照起来写,反差明烈,充分地烘托出作者愁恨难泯、无可奈何的悲痛心情。

  词的下片以写景起,即景抒怀。“待怅池台”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作者心如“池台”,有“待怅”之思,思之不得,所以有“空逝水”之叹,一个“空”字,道出了作者满怀的寂寞和凄凉。“荫花楼阁”是所见之景,大概也是所怀之梦,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被夕阳斜照映出满目的惨淡凄伤,这大概也是梦回归国的心中景况。“登临”二字是词眼,一切的感伤也许是“登临”造成的,登高望远,怀思故国,故国已失,怅恨无已,各种各样的忧思、烦懑纷至沓来,于是“泪沾衣”。可是作者这里又用了“不惜”二字,有深意,既写出作者亡国失家后必然的愁苦,也写出作者悔恨自责、宁愿多承受些这锥心之痛的复杂情怀,所以“登临”也许是已“登临”,正“登临”,但恐怕更多是还要“登临”,苦也“登临”之意。作者的复杂心境以一句带之,更婉转凄切,至真至到。

  全词前直后曲,直笔如平常白话,曲笔如林间幽径,搭配得当,相得益彰。虽情调稍显低沉,但情意真挚,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海边吹笛.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J].新阅读,2013,06:14-15

huànshā ·zhuǎnzhúpiāopéngmèngguī

 dài 

zhuǎnzhúpiāopéngmèngguī xúnchénchàngrénfēi tiānjiàoxīnyuànshēnwéi 
dàiyuèchítáikōngshìshuǐ yīnhuālóumànxiéhuī dēnglíngèngzhān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作镇¹古汧(qiān)²,水腻(nì)³山春节气柔
译文: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注释:¹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²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³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⁴山春:山上有了春色。⁵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清夜满城丝管¹散,行节不信是边头²
译文: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注释:¹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节征行之节,即士卒。²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箭利弓调(tiáo)¹四镇²兵,蕃(fān)³不敢近东行
译文: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注释:¹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²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³蕃节: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节的泛称。蕃,通“ 番 ”。⁴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沿边¹千里浑²无事³,唯见平安火入城。
译文: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¹沿边:靠近边境一带。²浑:全,全然。³无事:平安无事。⁴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qióngbiānèrshǒu--yáo

jiāngjūnzuòzhènqiānzhōushuǐshānchūnjiéróu

qīngmǎnchéngguǎnsànxíngrénxìnshìbiāntóu

jiàngōngdiàozhènbīngfānréngǎnjìndōngxíng

沿yánbiānqiānhúnshìwéijiànpíngānhuǒché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