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君游最久长,短檠夜夜分清光。初从乡校共牢落,晚入太学同凄凉。
我与君游最久长,短檠夜夜分清光。初从乡校共牢落,晚入太学同凄凉。
眼看儿辈尽腾踏,尚磨铁砚穿藜床。君今已作青云客,万言曾射天庭策。
眼看儿辈尽腾踏,尚磨铁砚穿藜床。君今已作青云客,万言曾射天庭策。
蓝袍归拜七十翁,寿酒十分倾太白。嗟予偃蹇只如前,日高空作卢仝眠。
蓝袍归拜七十翁,寿酒十分倾太白。嗟予偃蹇只如前,日高空作卢仝眠。
乐事已输君自恣,银烛高烧环翡翠。直形空腹旧时灯,墙角未应容易弃。
乐事已输君自恣,银烛高烧环翡翠。直形空腹旧时灯,墙角未应容易弃。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16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¹。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²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tì)³(cè)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¹⁰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¹¹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¹²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¹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¹⁴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¹⁵,泉之始达¹⁶。苟能充之,足以保¹⁷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注释:¹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²乍:突然、忽然。³怵惕:惊惧。⁴恻隐:哀痛,同情。⁵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 “纳”。⁶要誉:博取名誉。⁷乡党:同乡。⁸非恶其声而然: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⁹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¹⁰辞让:谦逊推让。¹¹端:开端,起源,源头。¹²四体:四肢。¹³贼:伤害。¹⁴我:同“己”。¹⁵然,同“燃”。¹⁶达:流通,指泉水涌出。¹⁷保:定,安定。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天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mèng xiānqín 

    mèngyuē  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 xiānwángyǒurěnrénzhīxīn yǒurěnrénzhīzhèng rěnrénzhīxīn xíngrěnrénzhīzhèng zhìtiānxiàyùnzhīzhǎngshàng suǒwèi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zhě jīnrénzhàjiànjiāngjǐng jiēyǒuchùyǐnzhīxīn fēisuǒjiāozhī fēisuǒyāoxiāngdǎngpéngyǒu fēishēngérrán yóushìguānzhī yǐnzhīxīn fēirén xiūzhīxīn fēirén ràngzhīxīn fēirén shìfēizhīxīn fēirén yǐnzhīxīn rénzhīduān xiūzhīxīn zhīduān ràngzhīxīn zhīduān shìfēizhīxīn zhìzhīduān rénzhīyǒushìduān yóuyǒu yǒushìduānérwèinéngzhě zéizhě wèijūnnéngzhě zéijūnzhě fányǒuduānzhě zhījiēkuòérchōngzhī ruòhuǒzhīshǐrán quánzhīshǐ gǒunéngchōngzhī bǎohǎi gǒuchōngzhī shì  
帐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
帐然集汉北,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
沄沄百重壑,参差万里山。
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
楚关带秦陇,荆云冠吴烟。
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
草色敛穷水,木叶变长川。
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
秋至帝子降,客人伤婵娟。
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
试访淮海使,归路成数千。
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
蓬驱未止极,旌心徒自悬。
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若华想无慰,忧至定伤年。

  江淹早岁以一介寒士受知于宋建平王刘景素,景素爱好文学之士,江淹在南兖州做过景素的僚属,后淹因事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南史》本传)。景素出镇荆州,江淹从之镇,其时约当公元472年(明帝泰豫元年)至公元474年(后废帝元徽二年)间,江淹集中写荆山汉水风物的诗即作于这几年。

  全诗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绘出关山重叠、烟水苍茫的秋色图卷;后八句转向抒情,抒发归路迢递、飘零自伤的忧思情怀。首联总领写景,开头即以“怅然”点明此行抑郁惆怅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汉北”则交代地点。诗人回首眺望“岨山田”,触景生情,引出了这篇诗章。“沄沄”,水流回转貌,如《楚辞》中汉王逸《九思·哀岁》云:“窥见兮溪涧,流水兮沄沄。”此联写群山绵延,高下参差,溪涧沟壑,纵横错互的景象,气势壮观雄伟。“沄沄”状水之蜿蜒曲折,“参差”写山之错落耸峙,“百重”以对“万里”,均形容其广袤。此联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荆襄山水博大雄奇的姿态。

  如果说上联是写其全貌的话,那么下一联则进一步从地理形势上烘托出景物的特色。诗人的眼光已不局限于荆襄一地,而是放眼远眺,神游故国,西北至秦陇,东南至吴越。荆山居江汉平原之西鄙,雄关险隘,屏障楚地,迤逦至西北则是秦岭大巴山和黄土高原,而江汉平原又如同通向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河川网络犹如血脉相连。这一联概括了荆襄江汉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实有深意存焉,这一点在下面再加揭示。从用笔看,这一联也是工整的对偶,动词“带”与“冠”尤为传神,前者展现了层峦逶迤的壮阔景象,后者描画出浮云笼罩的南国风光。出句以雄关绝塞表现出苍茫凝重的格调,而对句则以云烟连绵传达出旖旎曼妙的情思,这一对比如同宋代山水画中荆浩、关仝的叠嶂丘壑之于董源、巨然的淡烟轻岚,色彩迥异的意象构成的对偶,避免了合掌雷同,收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

  下一联笔势收拢,又落到了眼前的草木之上。草色转为枯黄,好像将原来的翠绿收藏起来了,故谓之“敛”;“穷水”乃荒远之水,它与草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秋气肃杀的意境。“木叶”句令人想起《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变”的修辞又令人忆及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警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木叶纷纷坠落,改变了原先水木交映的河上景色,此处妙在将“变”用作使动词,造语不同凡响。事实上整个这一联都有模拟谢诗的痕迹,虽然彼写春景,此拟秋色,但都表现出星移物换的微妙变化。当然江淹之句难以与谢诗的自然天成相比拟,其得之模拟,终落第二义。“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钟嵘《诗品》),于此可见一斑。

  “草色”一联已暗逗秋意,到“秋至”一句则点明秋天的来临。这一句也是化用《湘夫人》中开头的句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两句在《湘夫人》中原与上引的两句紧相衔接。这里,在表现秋色由晦转明时,诗人通过化用的意象成语的内在联系,使诗的上下两半意脉贯通,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部分。诗人宦游他乡,故以“客人”自称;“伤婵娟”则是悲伤帝子在此清秋时节降临水边,伶俜飘零。“目眇眇兮愁予”,她那忧伤的目光使诗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婵娟”,姿态美好貌,在此指代帝子,亦即神女。江汉间流传着许多惝恍迷离的神话传说,像郑交甫于汉皋遇二神女,解佩相赠之事即是其一。据《水经注·沔水》载,襄阳县北之方山,“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方山之异名也。”可见诗人化用楚辞并非凿空而道、无中生有,而是切合其地方人文特色的。

  下一联写其欲归不成,归途漫漫之感。“试访”犹言“欲访”;“淮海使”,扬州的地方长官。东晋以还,北人南迁,多聚居于扬州一带,所谓的侨置州郡也多设于此。史载江淹“起家南徐州从事”,又曾“随景素在南兖州”,“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南史》本传),上述两个侨置州在刘宋时即以京口、广陵为治所,诗人故将淮海视为自己的故乡。“蓬驱”句以蓬草自况,蓬草的飘转不定正如其无止境的游宦生涯。飘蓬的意象由来已久,而建安诗人尤喜用之,如曹植的《杂诗》云:“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何意迥飚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几可作此句诗的注脚。“旌心”即心旌,语出《战国策·楚策》,意谓中心不安如悬挂的旌旗飘摇不定。“徒自悬”犹言内心的悬念不安只是自费苦心,徒劳无益。此处诗人也有其言外之意,且留待下面一并交代。

  最后一联感叹岁月蹉跎,忧多伤身。“若华”犹言“若英”,即若木之花。若木是神话中生长于西方日入处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若木之光华后人也用来指时光。《离骚》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原的举动,据王逸的解释,是“折取若木,以拂击日,使之还去”,“或谓拂,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过也”(《楚辞章句》)。总之,都是挽留光阴之意。诗人在此感叹,光阴如逝水无情,即使想借助若木加以挽留,也是徒劳无谓,忧思丛集,只会使自己伤神减寿。诗的最后这种深沉的忧伤与开头的“怅然”相呼应,令读者久久回味。

  那么诗人的忧伤又是因何而生的,联系其身世遭遇就不难明白这种感情的内涵。他对刘景素深怀知遇之感,此时正随刘在荆州任上。荆州地处上游,为扼制东南的军事重镇,刘在僚属的劝唆下图谋反叛,江淹苦谏而景素不纳。谏云:“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梁书》本传)殷鉴不远,东晋桓玄据荆州谋反即遭败亡,诗人预感到景素覆灭的下场,因而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后来景素移镇京口,果然兵败被杀,江淹则因受贬而幸免于难。所谓“旌心徒自悬”正表现出诗人苦谏不从的忧虑。

  前人称江淹之诗“悲壮激昂”(李调元《雨村诗话》),“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刘熙载《艺概》),洵为的论。此诗前半写山河之壮伟,地势之重要,本应是拱卫中枢的屏藩,现在却酝酿着一场动乱,故后半倾诉出深沉的忧伤,其中既有身世感怀,又有国事之慨。深沉的忧思与雄峻的山河相为表里,故有悲壮之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处化用了楚辞的意象与成语,这不光是一个修辞问题,更主要的是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荆州治所江陵即为楚之郢都,屈原青年时代被谗去郢,即向北流浪,至于汉北,所谓汉北即樊城一带(据林庚考证,参见其《民族诗人屈原》一文)。这和江淹所处的地域正好吻合,屈原的忧国伤时不能不激起诗人的共鸣。江汉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为诗人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他之化用楚辞也就十分自然,由此也增强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qiūzhì怀huáiguīshī--jiāngyān

zhàngránhànběiháiwàngshāntián

yúnyúnbǎizhòngcānchàwànshān

chǔguāndàiqínlǒngjīngyúnguānyān

cǎoliǎnqióngshuǐbiànzhǎngchuān

qiūzhìzijiàngrénshāngchánjuān

shì访fǎnghuáihǎi使shǐguīchéngshùqiān

péngwèizhǐjīngxīnxuán

ruòhuáxiǎngwèiyōuzhìdìngshāngnián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译文:润州刺史齐公开凿新运河,将会万古长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译文:这是一座丰碑,丰功伟绩将使后人受惠,与天地同在。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译文:河上有两座桥梁,正对着两座阁楼,河边树木苍郁,花朵盛开。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译文:这树木就如同周召公办公事的甘棠树,深受人民喜爱,谁会去攀折呢?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译文:吴国地界将因此固若金汤,从此这里就是天险。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ruì)¹
译文:水闸将海水阻拦,宽阔的人工湖使沙岸的河流交汇处显现。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我行送季父,弭(mǐ)(zhào)¹徒流悦。
译文:现在我送我们家长排行最小的叔父李贲外出,因为分别心里很不痛快,刚才的兴高采烈都是假装的,所以把船停下,多待一会。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译文:你看着满江漂荡的柳絮,像龙山的雪花,仿佛也依依不舍你的离别。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惜此林下兴,怆(chuàng)¹为山阳别。
译文:让我们珍惜在这里的聚会,就像七君子在竹林聚会一样情谊深厚,此别也像是他们的分别一样郁闷怆恻。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zhān)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译文:望着你即将飞马绝尘而去的身影,我可以料想:我回家以后会是多么清冷寂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¹,钱塘²自古繁华。烟柳³画桥,风帘翠幕,古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¹⁰无涯。市列珠玑¹¹,户盈罗绮(qǐ),竞豪奢。(三吴 一作:江吴)
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注释:¹三吴都会:一作“江吴都会”。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²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³烟柳:如烟一般的柳色。⁴画桥:装饰华美的桥。⁵风帘:挡风用的帘子。⁶翠幕:青绿色的帷幕。⁷古差:高低不齐的样子。⁸云树:高耸入云的树。⁹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¹⁰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¹¹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重湖¹叠巘(yǎn)²清嘉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qí,旧时读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¹⁰,归去凤池¹¹夸。
译文: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¹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²叠巘(山献):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³清嘉:清秀佳丽。⁴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②三季,即九月。⁵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⁶弄:吹奏。⁷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⁸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引导,旗很高,故称“高牙”。这里指高官孙何。⁹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¹⁰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¹¹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355-357页 .

wànghǎicháo ·dōngnánxíngshèng

liǔyǒng sòngdài 

dōngnánxíngshèng sānhuì qiántángfánhuá yānliǔhuàqiáo fēngliáncuì cēnshíwànrénjiā yúnshùràoshā tāojuǎnshuāngxuě tiānqiàn shìlièzhū yíngluó jìngháoshē  (sānzuò jiāng )
chóngdiéyǎnqīngjiā yǒusānqiūguì shíhuā qiāngguǎnnòngqíng língfàn diàosǒulián qiānyōnggāo chéngzuìtīngxiāo yínshǎngyānxiá jiānghǎojǐng guīfèngchíkuā 

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十五年宇宙,宫中赝,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
向来¹人道,真个²胜周公³。燕然眇(miǎo),浯(wú)小,万世功,再建隆。十眇年宇宙,宫中赝(yàn),堂中伴,翻虎鼠,搏鸇(zhān)¹⁰雀,覆¹¹蛇龙¹²。鹤发庞眉¹³,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¹⁴。便¹⁵一朝(zhāo)符瑞¹⁶,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¹⁷,怕西风¹⁸
译文:近十多年来,人们称贾氏功德确实超过了周公。唐代诸籽平息安史之乱的辉煌成就都相形失色、微不足道,俨然是宋代的第二次开国。这十五年贾氏虽无天子的名分却有天子的实权,宫中的皇帝反倒成了赝品。其他宰相一级的执政官都不过是挂名领干薪的,只能在文件末尾签字罢了。因为大权旁落在贾氏之手,皇帝遂由虎变鼠,贾氏则由鼠变虎。无论是忠良还是奸佞,无论是鹰鹋还是鸟雀,只要不是自己的同党,贾氏都一概予以打击、驱逐。某些老人在空旷的山林里寂寞了许多年,都饿瘦了。贾氏当时如同王莽,一旦造出什么符瑞来,就会有大批的党徒拥戴他做皇帝,盗取大宋江山。还说什么东风呢,东风也怕西风啊!
注释:六州歌头:词牌名。双调一百四十三字,平韵。¹向来:此前的一段时期内。²真个:真的。³周公:即西周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因封地在周,世称周公。他曾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在建立周王朝的典章制度、巩固和加强周朝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统治等方面多所贡献。孔子对他赞扬备至,后来的统治阶级也都将他奉为圣贤。史载贾氏因拥立度宗,大权在握,当朝一些官僚阿谀奉承,称他是“周公”。⁴眇:微小。⁵浯溪:在今湖南祁阳西南,北流汇入湘江。溪畔石崖上有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唐人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刻,内容是歌颂唐王朝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⁶再:第二次。⁷建隆:宋太祖开国后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十眇年:贾氏自开庆元年升任宰相,次年即景定元年(1260年)回朝执政,至德梧元年已有十眇年。⁸赝:假。⁹堂中伴:堂,指政事堂,唐宋时期宰相们集体办公的地方。伴,伴食,陪同吃饭。唐玄宗时,卢怀慎与姚崇同掌朝政,遇事推让姚崇作主,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¹⁰鸇:形似鹞鹰的一种猛禽。古人以鹰鹅搏击鸟雀比喻忠直的官员抨击奸邪的官员。¹¹覆:与上文“翻”字同义,都是“颠倒”的意思。¹²蛇龙:古人以“龙”喻指帝王。“蛇”似龙而非龙,则喻指地位亚于帝王的臣僚。义与上文“翻虎鼠”差不多。¹³鹤发庞眉:头发雪白如鹤的羽毛,眉毛黑白间杂。这里代指老人。¹⁴上东封:上东封书。即上书建议东封。古代帝王为标榜太平盛世,每每东封泰山,即赴泰山筑坛祭天。北宋太宗、真宗、徽宗三朝曾拟东封,但真正实行了的只有真宗朝一次。¹⁵便:正、恰。一朝:有朝一日。¹⁶符瑞:祥瑞的征兆。¹⁷东风:喻指度宗。东风即春风,春风化育万物,因此古代多借来比喻皇恩浩荡。¹⁸西风:嗡指贾氏。
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
¹边尘²起,渔阳³(chān),霓(ní)(cháng)断,广寒宫。青楼(yǎo),朱门¹⁰,镜湖空,里湖通。大纛(dào)¹¹高牙去,人¹²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¹³和戎(róng)¹⁴。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¹⁵。何面江东。
译文:敌军正在入侵,我们却在打着《渔阳》曲,演绎着《霓裳羽衣曲》,如同传说中的月官。妓院不见人影,贾府内也很寂静,俯瞰里湖,没有人敢擅自入湖。贾氏督师外出后,西湖中不见了他那一帮人的踪影,只有重重港汉,夕阳外芳草自碧、落花自红而已,一片寂寥。这回贾氏想用大量金钱求和也办不到了,于是世人方才知道,原来十五年前所谓鄂州“大捷”竟是一场骗局,是向敌人乞求、由敌人“恩赐”的“和平”。贾氏乞和不成,只落得个夜半鸣锣溃逃的可耻结局,让千年万代的人传为笑话,他还有什么脸面见江东父老?
注释:¹甚:正。²边尘:指敌军入侵的战争行动。边,边塞。尘,指兵马蹴踏起的灰土。³渔阳:古代军乐曲名,是鼓曲。⁴惨:当是“掺”的形误字。掺,击鼓。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宫廷乐舞。⁶广寒宫:神话传说中的月官。⁷青楼:妓院。⁸杳:形容不见人的踪影。⁹朱门:富贵人家用红漆涂门,故称。这里指贾府。¹⁰悄:形容寂静。¹¹大纛:军队统帅的大旗。¹²人:指贾氏及其周围的一干人等。¹³前此:此前,指前一次。¹⁴和戎:与蒙古人议和。戎,古代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¹⁵一声铜:一声锣。锣用铜制作,此处为了押韵,故以“铜”字代“锣”。

  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这首词以史为词,直抒胸臆,笔锋犀利,语气酣畅。

  这首词的上片重在揭露贾似道鲁港兵败前飞扬跋扈、丑态。“向来人道,真个胜周公”。鄂州兵围解除以后,皇帝称贾似道为“师臣”而不呼名,贾似道立度宗赵禥后,朝中一些见风使舵的小人更是公开向贾似道拍马,称之为其“周公”,即是“向来人道”的“人”主要指这些阿谀奉承的群小。作者自己一身傲骨,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这首词,既揭露贾似道的丑态,也讥讽了那些趋炎附势,卖身求荣者。“燕然眇,浯溪小,万世功,再建隆。”生动描画出这位假周公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丑态。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流芳千古而贾似道亦使门客廖莹中等撰《福华编》,以纪鄂功,自以为胜古,建立万世不灭的功勋,复兴了宋王朝。其虚妄无耻,少有前人可比。

  “十眇年宇宙,宫中,堂中伴,翻虎鼠,搏鸇雀,覆蛇龙”。写贾似道,欺君压臣的罪行。自景定元年进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到德佑元年鲁港军败,十眇年中,南宋朝局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贾似道自比周公翻云覆雨,指鹿为马,完全操纵了国家政局。

  “堂中伴”用《旧唐书·卢怀慎传》“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伴食者,指那些阿附于权奸的官僚,“弄虎鼠”用“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为虎”的意思,“搏鸇雀”指奸臣间争权夺利,贾似道上台后即将前任权臣掀翻在地。“覆蛇龙”意同“翻虎鼠”,以上重点写了贾似道擅权败政的劣迹。

  “鹤发庞眉,憔悴空山久,来上东封。便一朝符瑞,四十万人同。说甚东风,怕西风。”写贾似道假造符瑞,蛊惑民心,气压君王。贾似道执政后期,气焰极嚣张,咸淳六年(1270年),诏贾似道入朝不拜,朝退,帝送其出殿;咸淳十年(1274年),贾母死,以天子卤簿葬之,仍不合贾的心意,所以当时朝中可谓是君畏臣。以至刘辰翁在另一首《金缕曲》中曾讥贾似道“正与莽新同梦”,拿他与纂汉的王莽相比。

  词的下片写元军兵围襄鄂,形势危急,而贾似道却于国难当头之际仍沉湎声色,醉生梦死,鲁港兵败中,贾似道仓皇惊慌丑态毕露。“甚边尘起,渔阳惨,霓裳断,广寒宫。青楼杳,朱门悄,镜湖空,里湖通”。“边尘起,渔阳惨”,借白居易《长恨歌》中描写安史之乱的句意写元军大举南侵。正是尘乍起,铁骑进犯之时,贾似道却仍在西湖边葛岭寻欢作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霓裳羽衣曲”据传出自月宫,“断”尽之义。烽火绵绵,国家危在旦夕,而权相却仍陶然于仙乐飘飘,霓裳雅东之中。“青楼杳”,原注云:“都城籍妓隶歌舞,无敢犯。西湖风光占尽,而国家沦亡即随。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描写权相将国难置亡不顾,惟顾樽前的红男绿女。“大纛高牙去,人不见,港重重。斜阳外,芳草碧,落花红。抛尽黄金无计,方知道、前此和戎。但千年传说,夜半一声铜。何面江东”。这一段写鲁港之行及鲁港之败。贾似道前往督战时,调粮选兵,建大纛,耗尽国家的兵力财力,但到前线后,却将精锐尽属他人,自己却自将后军军于鲁港。“斜阳外”几句,以时令节物暗寓花落水流、斜阳烟柳的颓没局势。

  面对危局,贾似道又重施故伎,遣人犒劳敌军,百般求和,但“黄金抛尽”,和议不成,却露出了本来面目,从前的承平只不过是乞和的结果。据《癸辛杂识》载,面对强大的元军,贾似道已心慑胆破根本不敢应战,时元军调动军队,因西风大作,旗帜指向东方,孙虎臣以为北军顺风进攻,仓卒向贾似道告急,贾不辨虚实,鸣锣退师,以至一退而不可收拾,终至大溃。

  最后三句即指此事,这首词采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笔锋犀利,淋漓尽致了揭露了权奸败政误国的真面貌,可以称其为一首别具一格的豪放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 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135-2138
2、 周汝昌,叶嘉莹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1824-1827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