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复宛转,日没还上天。宛转复宛转,月破还再圆。
宛转复宛转,日没还上天。宛转复宛转,月破还再圆。
天道谅如此,人情当复然。与君虽未遇,何用数芳年。
天道谅如此,人情当复然。与君虽未遇,何用数芳年。
不见黄河水,朝朝入东海。东海有时枯,思君镇相待。
不见黄河水,朝朝入东海。东海有时枯,思君镇相待。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¹有二翁,同邑(yì)而居。甲翁之妻子²去乡,唯叟(sǒu)³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zhuó),不亦乐乎!乙翁曰:“向远游¹⁰冀﹑雍(yōng)¹¹,然¹²未尝登泰山,君有意¹³同行¹⁴乎?”甲翁曰:“是¹⁵山余¹⁶¹⁷¹⁸登,然¹⁹老矣,恐²⁰力不胜²¹。”乙翁曰:“差矣,汝之言²²!曩(nǎng)²³者愚公年²⁴²⁵九十而移山,今吾辈²⁶²⁷²⁸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²⁹!”翌日³⁰,二翁偕³¹往,越³²钱塘,绝³³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³⁴扶。”自³⁵日出至³⁶薄暮³⁷,已至半山矣。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爬到半山腰了。
注释:¹昔:以前从前。²妻子:妻子和孩子。³叟:老头。⁴而已:罢了。⁵携:携带。⁶第:房屋、宅子、家。⁷酌:饮(酒)。⁸向:以前。⁹吾:我。¹⁰远游:到远处游玩。¹¹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¹²然:但是。¹³意:意愿。¹⁴同行:一同出行。¹⁵是:这。¹⁶余:我。¹⁷亦:也。¹⁸未:没有。¹⁹然:然而。²⁰恐:担心。²¹胜:能承受,承担。²²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²³曩:以往过去。²⁴年:年龄。²⁵且:将近。²⁶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²⁷方:才。²⁸逾:超过。²⁹甚善:太好了。³⁰翌日:第二天。³¹偕:一起,一同。³²越:经过。³³绝:横渡。³⁴相:互相,此指代“我”。³⁵自:从。³⁶至:到,达。³⁷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èrwēngdēngtàishān

míng wèizhī 

    yǒuèrwēng tóngér jiǎwēngzhīxiāng wéisǒurénér  sǒuxiéjiǔzhìwēng èrrénduìzhuó  wēngyuē  xiàngyuǎnyóu yōng rán dàn wèichángdēngtàishān jūnyǒutóngxíng  jiǎwēngyuē  shìshānwèidēng ránlǎo kǒngshèng  wēngyuē  chà zhīyán nǎngzhěgōngniánqiějiǔshíérshān jīnbèifāngliùxún lǎozhīyǒu  jiǎwēngyuē  shènshàn   èrwēngxiéwǎng yuèqiántáng juéchángjiāng érzhìtàiyīn 宿 língchénshàngshān wēngzhī jiǎwēngyuē  shàng xiāng  chūzhì zhìbànshān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译文: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译文: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译文: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译文: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译文: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译文: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译文: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译文: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

liáodōngèrshǒu--yáng广guǎng

liáodōnghǎiběijiǎnzhǎngjīngfēngyúnwànqīng

fāngdāngxiāofēngsànniúxuánshīyàngǎojīng

qiánhòuzhènjūnwēiyǐnzhìjiěróng

pànxíngwànkōngdàoyuánguī

bǐngmáozhàngjiédìngliáodōngguóbiànfēng

qīngkǎijiéjiǔdōushuǐguīyànluòyánggōng

gōngxíngshǎngyānliúquánjūnzhìmóu

shìnángōngdàoshàngxiānfēngyōng齿chǐhóu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君不闻胡笳(jiā)¹声最悲?紫髯(rán)²绿³眼胡人吹。
译文: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²紫髯:绛紫色胡须。³绿:一作“碧”。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吹之一曲犹未了,眼杀楼兰¹征戍儿。
译文: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注释:¹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凉秋八月萧关¹道,北风吹断天山²草。
译文: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注释:¹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²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昆仑山¹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译文: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注释:¹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胡笳怨(yuàn)兮将送君,秦山¹遥望陇(lǒng)²云。
译文: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注释:¹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²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边城夜夜多眼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译文: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第二个方面,是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第三个方面,是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正如周啸天先生所说:“诗中的边关是那么哀怨又那么令人神往,月下胡笳的声音那么催人泪下又那么富于魅力,读者感同身受。大抵诗人这时已隐约下定亲历塞垣的雄心,此诗可谓其边塞诗的前奏。”(见《岑诗综论》)

  这首诗为七言古诗,但开始却用八字句起头,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显出陡然而起的气势。首句是问句,末句也是问句,前后呼应十分紧密。“胡笳怨兮将送君”,又用了楚辞句式,倍增激情。中间使用“顶真”手法,如“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语势贯通。全诗换韵频繁,开始四句作一韵(支微通押),较为舒缓;中间四句两句一转韵,平仄交替,由舒缓而变得特别急促;最后又四句作一韵,逐渐回复舒缓。这种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 :326-328 .

jiāsòngyánzhēnqīng使shǐlǒng--céncān

jūnwénjiāshēngzuìbēirán绿yǎnrénchuī

chuīzhīyóuwèilechóushālóulánzhēngshùér

liángqiūyuèxiāoguāndàoběifēngchuīduàntiānshāncǎo

kūnlúnshānnányuèxiérénxiàngyuèchuījiā

jiāyuànjiāngsòngjūnqínshānyáowànglǒngshānyún

biānchéngduōchóumèngxiàngyuèjiāshuíwén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jiāng)¹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²
注释:¹疆理:划分,治理。语本《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高亨注:“疆,划田界。” 境界;界限。犹疆域。²中华:指中原地区。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定界分秋涨¹,开帆到曙(shǔ)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注释:¹“定界”句:《新唐书·吐蕃传》:“宰相裴光庭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诗开篇就说,虽然内地与边疆相隔甚远,但唐朝与渤海在文化上属于“一家”。这指出了双方文化上的一致性。既然文化“本一家”,那么,双方就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影响精神上的联系。首联是临别时的劝慰,也表达出双方间的厚谊深情,特别是唐人对东北边疆渤海人的情谊。颔联是对王子文化素养的赞誉。王子勤奋学习,如今博学多才,载誉而归,值得庆贺;王子美妙的文章、诗句都留在中国,为人传诵,这又是值得称道与感谢的。颈、尾联两联诗笔折转,想象王子归途情况及归国后对长安内地的思念。越过赤岭勋碑,顺着东流江水,王子扬帆直进,向朝霞曙光出现的东方故国驶去。“曙霞”暗含着对“海东盛国”的赞美。王子到达本国后,追忆在长安时的美好生活,定然会回首遥望,可那时已天遥地远,各在一方了。尾联透露出送行者依依不舍之情,于此可见篇首的劝慰,不仅含有王子的眷恋惜别之情,而且更有送行者本身强作笑容的离愁别绪。

  此诗语言清浅朴素,感情色彩浓郁,是一首较好的赠别诗。作为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亲密交往的历史记载,此诗更有其独特价值。尤其是这首反映了一个重要史实:当时渤海国重视学习、吸取中原文化,以至于中原文化渗透融合进渤海文化的各个方面。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愁云淡淡雨潇(xiāo)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¹翠减²,腕(wàn)³香销。
译文:愁云淡淡,小雨淅淅沥沥,雨声日日夜夜传入耳畔,让人生愁。分别后你对我必然如此,像春山一样弯曲的眉毛翠色减淡,手腕上的香也淡了。
注释: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¹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²翠减: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³腕玉:即玉腕的倒置。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xuān)¹,几竿修竹,数叶芭蕉(jiāo)
译文:独坐在阁楼上,相思难遣,情绪好无聊。眼前只有一丛萱草,几竿竹子,几叶芭蕉而已。
注释:¹萱草:又名谖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使人忘忧。故又名忘忧草。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几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