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正宫端正好】珊枕畔麝兰香,罗帕上鸳鸯字,引得人无明夜坐想眠思。不付能遂了今生志。又惹起闲愁至。
【北正宫端正好】珊枕畔麝兰香,罗帕上鸳鸯字,引得人无明夜坐想眠思。不付能遂了今生志。又惹起闲愁至。
【滚绣球】想着那抱银筝写怨词,并香肩咏柳枝。我为她朋友中受了那许多讥刺,她为我母亲行惹得来常是参差。她为我针指上撇了半年,我为她笔砚上疏了许时。她敬我胜敬似饱文章玉堂学士,我爱她更爱如擅风流金屋娇姿。撇不得她腰欺杨柳风前态,忘不得她口吐丁香枕上私,眼底何之。
【滚绣球】想着那抱银筝写怨词,并香肩咏柳枝。我为她朋友中受了那许多讥刺,她为我母亲行惹得来常是参差。她为我针指上撇了半年,我为她笔砚上疏了许时。她敬我胜敬似饱文章玉堂学士,我爱她更爱如擅风流金屋娇姿。撇不得她腰欺杨柳风前态,忘不得她口吐丁香枕上私,眼底何之。
【倘秀才】一个是善歌舞梨园教师,一个是知律吕苏州刺史,端的是才子佳人信有之。一个怀春消粉晕,一个想象废神思,不分个彼此。
【倘秀才】一个是善歌舞梨园教师,一个是知律吕苏州刺史,端的是才子佳人信有之。一个怀春消粉晕,一个想象废神思,不分个彼此。
【滚绣球】好恩情半霎儿,恶愁肠十二时。几番家柬帖儿上错佥了名字。有时节卦爻儿中倒点了干支。减何郎镜里容,添潘岳鬓上丝,怕姨夫争怕似出柙虎兕。恨虔婆更恨如当道蛇儿。往常时种成合璧蓝田玉,今日也砍倒栖鸾翠竹枝,展转嗟咨。
【滚绣球】好恩情半霎儿,恶愁肠十二时。几番家柬帖儿上错佥了名字。有时节卦爻儿中倒点了干支。减何郎镜里容,添潘岳鬓上丝,怕姨夫争怕似出柙虎兕。恨虔婆更恨如当道蛇儿。往常时种成合璧蓝田玉,今日也砍倒栖鸾翠竹枝,展转嗟咨。
【倘秀才】我为他寄相思寄到有百来篇小词,他为我写离恨写到有千来张大纸。到如今都做了无打断春蚕口内丝。约期在明月馆,设誓在海神祠,虚劳了口齿。
【倘秀才】我为他寄相思寄到有百来篇小词,他为我写离恨写到有千来张大纸。到如今都做了无打断春蚕口内丝。约期在明月馆,设誓在海神祠,虚劳了口齿。
【叨叨令】性疏狂播满烟花市,病风流害损青云志。思模糊懒写兰亭字,瘦伶仃羞看罗衫[衤至],兀的不想杀人也么哥,路迢迢无个人传示。
【叨叨令】性疏狂播满烟花市,病风流害损青云志。思模糊懒写兰亭字,瘦伶仃羞看罗衫[衤至],兀的不想杀人也么哥,路迢迢无个人传示。
【脱布衫】常想着喜春晴步苍苔轻逐游丝,动春心倚雕阑笑捻花枝。怯春寒下珠帘羞看燕子,诉春愁寄花笺暗央蝶使。
【脱布衫】常想着喜春晴步苍苔轻逐游丝,动春心倚雕阑笑捻花枝。怯春寒下珠帘羞看燕子,诉春愁寄花笺暗央蝶使。
【小梁州】咱两个一煞相逢万种思,留意孜孜。秋千庭院晚凉时,传心事,撇下绣鞋儿。
【小梁州】咱两个一煞相逢万种思,留意孜孜。秋千庭院晚凉时,传心事,撇下绣鞋儿。
【么篇】这姻缘不让蒲东寺,想莺莺未必如斯。也曾向月底潜,也曾向花边俟。雨云情思,都做了断肠词。
【么篇】这姻缘不让蒲东寺,想莺莺未必如斯。也曾向月底潜,也曾向花边俟。雨云情思,都做了断肠词。
【尾声】今日也愁着风怕着雨,青衫血泪应常渍。几时得并着肩携着手,玉镜铅华恰再施,拨雨撩云又如是。咏月嘲风旧相似,看香袅金炉篆一丝,喜梅印纱窗影半枝。何粉韩香得重赐,破镜分钗得重视,吐噀玉喷珠那才思,展说地谈天那胸次。将翠幕云屏更设施,把锦帐鸳衾重铺肆。说海誓山盟旧日思,遂倚翠偎红少年事。解合欢带儿,松同心结子,还记得喘吁吁立不定灯前那一个死。
【尾声】今日也愁着风怕着雨,青衫血泪应常渍。几时得并着肩携着手,玉镜铅华恰再施,拨雨撩云又如是。咏月嘲风旧相似,看香袅金炉篆一丝,喜梅印纱窗影半枝。何粉韩香得重赐,破镜分钗得重视,吐噀玉喷珠那才思,展说地谈天那胸次。将翠幕云屏更设施,把锦帐鸳衾重铺肆。说海誓山盟旧日思,遂倚翠偎红少年事。解合欢带儿,松同心结子,还记得喘吁吁立不定灯前那一个死。
陈铎

陈铎

明淮安府邳州人,家居南京。字大声,号秋碧。正德中世袭指挥。工诗善画,尤善散曲,山水仿沈周。有同名杂剧、传奇《纳锦郎》,又有散曲集《秋碧乐府》及《香月亭诗》。 ▶ 1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所思¹竟何在,怅望²深荆(jīng)³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注释:¹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²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³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举世¹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译文: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注释:¹举世:普天下。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方将¹与农圃(pǔ)²,艺植³老丘园
译文: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注释:¹方将:将来,未来。²农圃:种粮和种菜的人。³艺植:种植,耕种,栽植。⁴老丘园:终老于田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目尽南飞雁¹,何由²寄一言。
译文:南飞的大雁呀,你们振翅高飞,可是怎能将我的思绪传与荆州的故人?
注释:¹飞雁:一作“飞鸟”。飞:《全唐诗》校:“一作无。”²何由:怎能。

  《寄荆州张丞相》这首诗寄托作者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首联起笔疑问,设置悬念,然后用脑海中的想象做答,并点题,表明对张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诗人“思”那名动一时的名相在哪里,接着“怅望深荆门”,既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深怀念,又写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颔联则是加深了这种不满的感情,在抒情上更进一层。“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追忆往事,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无相识”略显夸张,有明显的奉承之意;或有双关意,指别的丞“相”不“识”己的意思。颈联表明自己的立场:“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说明自己不会与昏暗的官僚门同流合污,将隐居于山川田园之中。那山水田园就是诗人在红尘中一直所沉吟向往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尾联讲寄言,“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着南飞雁,一直看它们飞到天边的尽头,消失为止,与“怅望”首尾呼应。此处用了“雁”、“言”谐音,似乎也是在说或许那南飞雁能帮诗人捎带去吧。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大雁中,更以鸿雁过尽,无从寄书,抒发自己难言的隐痛,意在言外。

  全诗以景结束,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目尽南飞雁”有这个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转,更觉深沉。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自然天成,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意。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杨万里¹为人刚而偏²。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³,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tuō)(zhòu)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yè)(yuán)。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huì),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jiàn)日益甚,万里忧愤,怏(yàng)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dǐ)¹⁰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¹¹自外至,遽(jù)¹²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tòng)哭失声¹³,亟(jí)¹⁴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¹⁵,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并且固执。宋孝宗刚开始爱惜他的才干,向 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 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许诺给他高官做。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权高,杨万里愤愤不平,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族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岁数这么大了,仍然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
注释:¹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²偏:固执。³周必大: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⁴见:被韩侂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⁵掖垣:泛指高官。⁶恚:怨恨。⁷柄国:掌管国家。⁸僭:超越本分。⁹怏怏:不高兴。¹⁰邸:此指官府。¹¹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¹²遽:就、马上。¹³恸哭失声:悲极气噎,哭不出声。形容悲痛到极点。¹⁴亟:赶快、急忙。¹⁵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中有奇树¹,绿叶发华(huá)²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注释:¹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²华滋:形容枝叶繁茂、润泽。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攀条折其荣¹,将以遗(wèi)²所思。
译文:我攀着树枝,摘下了其中一朵,想把它赠送给心中日夜思念的人。
注释:¹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²遗:赠送,赠与。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xīn)¹²怀袖,路远莫致³之。
译文: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折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中。
注释:¹馨香:香气。²盈:充盈,充积。³致:送到。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此物何足贵¹?但感²别经时³
译文: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多时,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注释:¹贵:珍贵。一作“贡”。²感:感受,感动。³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诗的开头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发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不禁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中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俱增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蕴含着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更不用说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简简单单的十个字,描绘了一幅清晰生动的画面;并引发读者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调,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多么暗淡无光啊!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是经不住几番风雨的。

  再回顾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在《古诗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生竹》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用蕙兰花一到秋天便凋谢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这是中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树》这一篇中,这一层意思却并不是明白说出,而是留给读者去体会。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这样的情感意绪,也许就如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写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一个个希望,一个个失望,到头来也许“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也许“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葬花吟》)。

  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5-147

tíngzhōngyǒushù

míng liǎnghàn 

tíngzhōngyǒushù 绿huá 
pāntiáozhéróng jiāngwèisuǒ 
xīnxiāngyínghuái怀xiù yuǎnzhìzhī 
guì dàngǎnbiéjīngshí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qī)兮斐(fěi)¹兮,成是贝锦²。彼谮(zèn)³者,亦已大(tài)甚!
译文:各种花纹多鲜明,织成多彩贝纹锦。那个造谣害人者,心肠实在太凶狠!
注释:¹萋、斐:都是文采相错的样子。²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³谮人:诬陷别人的人。⁴大:同“太”。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duō)¹兮侈(chǐ)²兮,成是南箕(jī)³。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译文:臭嘴一张何其大,如同箕星南天挂。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给你作谋划?
注释:¹哆:张口。²侈:大。³南箕:星宿名,共四星,联接成梯形,如簸箕状。⁴适:往。⁵谋:谋划,计议。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jī)¹(piān)²,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³不信
译文:花言巧语叽叽喳,一心想把人来坑。劝你说话负点责,否则往后没人听。
注释:¹缉缉:附耳私语状。²翩翩:往来迅速的样子。³尔:指谗人。⁴信:信实。
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捷捷¹(fān)²,谋欲谮言。岂不尔受³?既其女(rǔ)迁。
译文:花言巧语信口编,一心造谣又说谎。并非没人来上当,总有一天要现相。
注释:¹捷捷:信口雌黄状。²幡幡:反复进言状。³受:接受,听信谗言。⁴女:同“汝”。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骄人¹好好²,劳人³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jīn)此劳人。
译文:进谗的人竟得逞,被谗的人心意冷。苍天苍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多多怜悯被谗人!
注释:¹骄人:指进谗者。²好好:得意的样子。³劳人:指被谗者。⁴草草:陈奂《诗毛氏传疏》:“草读为慅(cǎo忧愁),假借字也。”⁵矜:怜悯。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¹(bì)²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³。有北不受,投畀有昊(hào)
译文:那个造谣害人者,是谁为他出计谋?抓住这个害人精,丢给野外喂豺虎。豺虎嫌他不肯吃,丢到北方不毛土。北方如果不接受,还交老天去发落。
注释:¹投:投掷,丢给。²畀:与,给予。³有北:北方苦寒之地。⁴有昊:苍天。
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杨园之道,猗(yǐ)¹于亩丘²。寺人³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译文:一条大路通杨园,杨园紧靠亩丘边。我是阉人叫孟子,是我写作此诗篇。诸位大人君子们,请君认真听我言!
注释:¹猗:在……之上。²亩丘:丘名。³寺人:阉人,宦官。⁴凡百:一切,所有的。

  造谣之所以有效,乃在于谣言总是披着一层美丽的外衣。恰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诗人们把谣言描写成了一个怪物。他们形容它的时候,其措辞一部分是美秀而文雅,一部分是严肃而深沉的。他们说,你看它有多少羽毛;羽毛下有多少只眼睛;它有多少条舌头,多少种声音;它能竖起多少只耳朵来!”古人称造谣诬陷别人为“罗织罪名”,何谓“罗织”,此诗一开始说:“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就是“罗织”二字最形象的说明。花言巧语,织成的这张贝纹的罗锦,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特别是对不长脑壳的国君。

  造谣之可怕,还在于它是背后的动作,是暗箭伤人。当事人无法及时知道,当然也无法一一辩驳。待其知道,为时已晚。诗中二、三、四章,对造谣者的摇唇鼓舌,嘁嘁喳喳,上窜下跳,左右舆论的丑恶嘴脸,作了极形象的勾勒,说他们“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捷捷幡幡,谋欲谮言”。作者对之极表愤慨:“亦谮人者,谁适与谋?”正告他们道:“慎尔言也,谓尔不信!”“岂不尔受?既其女迁!”

  造谣之可恨,在于以口舌杀人,杀了人还不犯死罪。作为受害者的诗人,为此对那些谮人发出强烈的诅咒,祈求上苍对他们进行正义的惩罚。诗人不仅投以憎恨,而且投以极大的厌恶:“取亦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正是所谓“愤怒出诗人”。有人将它与俄国诗人莱蒙托夫《逃亡者》一诗中鄙夷叛徒的诗句“野兽不啃他的骨头,雨水也不洗他的创伤”比较,认为它们都是写天怒人怨,物我同憎的绝妙好辞,都是对那些罪大恶极,不可救药者的无情鞭挞,都是快心露骨之语。

  在诗的结尾处,郑而重之地留下了作诗人的名字,从而使这首诗成为《诗经》中少数有主名的作品之一。这个作法表明,此诗原有极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发之作。它应该有一个较详的序文,自叙作者遭遇,然后缀以此诗,自抒激愤之情,可以题为“巷伯诗并序”或“巷伯序并诗”的。也许是后来的选诗者删去或丢失了这序文,仅剩下了抒情的即诗的部分。

  此诗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与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异代同悲的正直人士。东汉班固就曾在《司马迁传赞》里称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是“《小雅·巷伯》之伦”。这个孟子或许也感受过与司马迁同样的心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官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也,所从来远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无怪乎他是如此痛心疾首,无怪乎诗中对诬陷者是如此切齿愤恨,也无怪乎此诗能引起世世代代蒙冤受屈者极为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24-426

xiàng

rénmèng xiānqín 

fěi chéngshìbèijǐn zènrénzhě tàishèn 
duōchǐ chéngshìnán zènrénzhě shuíshìmóu 
piānpiān móuzènrén shèněryán wèiěrxìn 
jiéjiéfānfān móuzènyán ěrshòu qiān 
jiāorénhǎohǎo láoréncǎocǎo cāngtiāncāngtiān shìjiāorén jīnláorén 
zènrénzhě shuíshìmóu zènrén tóuchái cháishí tóuyǒuběi yǒuběishòu tóuyǒuhào 
yángyuánzhīdào qiū rénmèng zuòwéishī fánbǎijūn jìngértīngzh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细草微风岸¹,危樯(qiáng)²独夜舟³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注释:¹岸:指江岸边。²危樯: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³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垂平野阔¹,月涌²大江³流。
译文: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天际,月亮倒映在江面上,随波涌动。
注释:¹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²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³大江:指长江。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岂¹文章著,官应老病休²
译文:名声或许因文章而显著,官位应该在年老多病时停止。
注释:¹名:名声。²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飘飘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¹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参考资料:
1、 傅思均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63-564

shūhuái怀

 tángdài 

cǎowēifēngàn wēiqiángzhōu 
xīngchuípíngkuò yuèyǒngjiāngliú 
míngwénzhāngzhù guānyīnglǎobìngxiū 
piāopiāosuǒ tiānshā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