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良乡馆,离家第一程。便应今日梦,南北两关情。
晚宿良乡馆,离家第一程。便应今日梦,南北两关情。
程敏政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11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非银非水¹映窗²寒,试看晴空护玉盘³。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玉露初干。
译文:不象银不似水月华把窗户映得寒凉,抬头远望这晴朗的夜空护托着一轮玉盘。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注释:¹非银非水:不像银不似水。²窗:窗户。³玉盘:一轮玉盘。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huǎng)若轻霜抹玉栏。梦醒¹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²
译文:自以为淡淡的白粉涂上那金色的阶砌,仿佛如薄薄的轻霜飞洒在玉栏。一梦醒来西楼里已是一片静寂,只有中天里的残月还可隔帘遥观。
注释:¹梦醒:一梦醒来。²隔帘看:隔帘遥观。

  这是香菱写的第二首咏月诗。

  在这首诗的创作中,香菱菱牢牢记住黛玉的话:“只管放开胆子去作”。结果,“放开”倒是做到了,却又偏偏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穿凿”。诚如宝钗所评论的。“不像吟月诗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

  诗的首联首句:“非银非水映窗寒”,写的便是月色,并未真正切题。只有到了次句:“试看晴空护玉盘”才正式进入咏月本意。这一句的“护玉盘”之喻,是较为形象生动的。然而这种比况并非始于香菱,在李白《古朗月行》一诗中,就已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之句,只不过香菱在这里把它借用过来罢了。较之前诗“玉镜”、“冰盘”等词,这一借用显然要高明一些,表达的意思也就雅致一些。

  诗的颌联以烘染的手法,用“淡淡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一清新素雅的语言,来状写柔和而湿润的月色,的确是颇具情韵的。但是由于写的是月色而非月轮,故仍不免又离开本题。诗的颈联同样有这种毛病,特别是这两句本应在意思上作一转折,才算符合律诗章法上的特点,但这一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仍紧紧沾滞于月色不放。这样,白粉之涂上台阶,轻霜之飘洒玉栏,虽然在形象上较为清晰,在诗境上也显得空灵而凄迷,但由于作者仍未能在寄情寓兴方面作深一层的拓展,因而诗的内容还不够深沉,意蕴还是不够醇厚。

  诗的结联两句,是全诗的意思的总括,可这里只说得个西楼人物、夜色深沉、月轮高挂。显然,由于前面内容不够充实,故诗的结穴仍不免分乏无力。但因作者注意绾合开头所咏之月轮,因而从结构上看,全诗还算是首尾圆整的。

xiānglíngyǒngyuè··èr--cáoxuěqín

fēiyínfēishuǐyìngchuānghánshìkànqíngkōngpándàndànméihuāxiāngrǎnliǔdàichūgàn

zhǐcánfěnjīnhuǎngruòqīngshuānglánmèngxǐng西lóurénjuéróngyóuliánkàn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乘运应须宅(zhái)八荒¹,男儿安在恋池隍(huáng)²
译文:男儿应该志存高远及时抓住时机,以四海为家,建功立业,怎能眷恋于故乡?
注释:汉祖庙:汉祖即汉高祖刘邦。此诗为作者游历刘邦故乡所作。¹宅八荒:以八荒为宅院,即四海为家,以天下为故乡。八荒:即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天下。²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这里指家乡,故乡。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君王自起新丰¹后,项羽²何曾在故乡。
译文:汉高祖自新丰起兵后直到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又何曾在家乡待过?
注释:¹新丰:沛丰邑,刘邦的发迹之处。²项羽:名籍,字羽,秦末反秦领袖,称“西楚霸王”。夺取关中后,因局限于“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而返回发迹地,故而丧失一大战略要地。后兵败,自刎于乌江。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早年间游历汉高祖故乡时有感而发的即兴之作。这一时期,李商隐初涉仕途,政治热情极高,尽管屡因朋党争斗而遭排斥打击,但并没有灰心丧气,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人在这里用了很鲜明的色调来赞誉汉高祖,并以项羽作陪衬突出了高祖建汉的恢弘气势。刘邦和项羽虽然都同为反秦义军的领袖人物,可最后的胜利还是不可避免地归了刘邦,这是一种王者之风的胜利,项羽大败垓下是历史的必然。全诗对汉高祖的崇羡之情溢于言表,并立志要效仿汉高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mò)¹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译文:三尺长的莫邪剑剑光耀眼,让人胆寒,试着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注释:¹镆邪: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相传春秋时吴人干将与妻莫邪善铸剑。尝铸二剑,分别以干将、莫邪名之,献给吴王(见《吴越春秋·阎闾内传》四),后以此作名剑代称。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且挂空斋(zhāi)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¹
译文: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却无法带着赴边杀敌。
注释:¹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傅介子奉命前往,计杀楼兰王,立功异域。后泛指侵扰西北地区之敌。此当借指北方的金国。

  全诗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中“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著.辛弃疾集(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20页

sòngjiànyánsǒu

xīn sòngdài 

sānchǐzhàorénhán shìtiǎodēngkàn 
qiěguàkōngzhāizuòqínbàn wèixiézhǎnlóulán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三十年前学六韬¹,英名常得预时髦(máo)²
译文: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注释:内宴奉诏作:《宋史·曹翰传》题作《退将诗》。内宴,皇帝设于宫内的宴会。诏,皇帝的命令。¹六韬:古代兵书名。传说为周朝吕尚(即太公望)所作。实为汉人依托。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故称《六韬》。²时髦: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曾因国难披金甲¹,不为家贫卖宝刀²
译文: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注释:¹金甲:战场上用作护身的盔甲,这里指代戎马生涯。²卖宝刀:这里反用其意,表示自己不愿卖刀,仍盼为国再立新功。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臂健¹尚嫌弓力²软,眼明犹识阵甲³高。
译文: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
注释:¹臂健:膀臂强健,形容力气很大,不服老阵甲战地的甲气这里含有战阵之意。²弓力:弓的张力。³阵甲:战地烟甲。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睹 一作:见)
庭前昨夜秋风起¹,羞睹盘花²旧战袍。(睹 一作:见)
译文: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注释:¹秋风起:比喻上阵杀敌的时刻。古时作战常常选择在秋天所谓“沙场秋点兵”即指此而言。²盘花:战袍上的团状花纹。

  此诗抒写诗人自己空怀武艺韬略却投闲置散,不得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跃现出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感情充沛,语出自肺腑,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对仗工整自然,用典贴切。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从青年时期写起,颇有一种自豪感,曹翰说他自己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精通兵法,一心从军为国建立战功。由于懂得军事,深知战略,故能使自己的英名与当时的一些俊杰列在一起这里的“常得”二字,写出了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此联起得自然、平实,为后面的铺叙、议论先开个好头。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承前而升华,是传诵一时的名联,这两句被写入《宋史·曹翰传》,曾受到宋太宗的赞赏。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对仗工整精妙,浑然天成,更在于它形象地概括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深含感慨。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顶盔贯甲,驰骋沙场,英勇对敌;当国泰民安的时候,尽管官俸不高,生活贫困,但也舍不得卖掉伴随自己杀敌立功的宝刀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说,在战时需要武器,在和平时也不能丢掉武器,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对不卖宝刀加以深化,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据《宋史·本传》所载,曹翰几次率兵征讨,多获胜利,立了不少战功。可见这一联所写并非夸大之辞,基本上符合他的自身实际,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怨而不怒。曹翰所历三朝,为一代名将在这金风萧瑟,“沙场秋点兵”的时刻里,作者不能身赴边陲,征讨对敌,而在宫中参加内宴,只能低头看自己旧战袍上的“盘花”,所以产生惭愧之感。这里的羞”字用得很准确,它生动地表现了将军本色和老人的拳拳爱国之情,太宗为之“恻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此诗塑造了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语出肺腑、感情充沛,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407-408页

nèiyànfèngzhàozuò--cáohàn

sānshíniánqiánxuéliùtāoyīngmíngchángshímáo

céngyīnguónánjīnjiǎwèijiāpínmàibǎodāo

jiànshàngxiángōngruǎnyǎnmíngyóushízhènyúngāo

tíngqiánzuóqiūfēngxiūpánhuājiùzhànpáo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译文:燕国有个人出生于燕国,在楚国长大,到年老时才回到燕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先绐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过晋国,同行者还(kuáng)¹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qiǎo)²变容。指社³曰:“此若里之社。”乃喟(kuì)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xuàn)而泣,指垄(lǒng)曰:“此若先人之冢(zhǒng)。”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先绐(dài)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译文:他路过晋国时,同行的人欺骗他,指着城墙说:“这是燕国的城墙。”那人凄怆地改变了面容。同行的人指着土地庙说:“这是你那个地方的土地庙。”那人长叹了一声。同行的人指着房屋说:“这是你的先人的房屋。”那人流着眼泪哭了起来。同行的人指着坟墓说:“这是你先人的墓地。”那人禁不住大哭起来。同行的人失声大笑说:“我刚才是在欺骗你,这是晋国啊!”那人大为惭愧。
注释:¹还:欺骗。²愀然:脸色改变的样子。³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场所。⁴喟然:叹气的样子。⁵涓然:流泪的样子。⁶垄:坟墓。⁷绐:欺骗。
乃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乃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译文:等到了燕国,真的见到了燕国的城墙和土地庙,真的见到先人的房屋和墓地时,悲伤的情绪反而减弱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