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¹乱人目,帝女²湘川宿。
译文:早晨的云彩奇诡变幻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注释:二妃庙:又称黄陵庙。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¹朝云:早上的云彩。²帝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或说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女瑶姬。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折菡(hàn)¹巫山下,采荇(xìng)²洞庭腹。
译文:她俩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开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注释:¹菡:即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莲花的花苞。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²荇: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故以菡薄¹好,千里命舻(lú)(zhú)²
译文: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菡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风破浪。
注释:¹菡薄:指船的菡巧灵便。说明二妃为了尽快见到夫君,希望船更菡巧,船速更快。²舻舳:大船。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wēi)(ruí)¹²
译文: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¹葳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²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92-1093页
2、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2-273页
3、 陈如江著,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1,第145页

dēngèrfēimiào--jūn

cháoyúnluànrénxiāngchuān宿

zhéhànshānxiàcǎixìngdòngtíng

qīngbáohǎoqiānmìngzhú

shìfēixiāngjiāngshàngwēiruízh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的云彩奇诡变幻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她俩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开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菡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风破浪。

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

二妃庙:又称黄陵庙。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

朝云:早上的云彩。

帝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或说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女瑶姬。

菡:即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莲花的花苞。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

荇: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

菡薄:指船的菡巧灵便。说明二妃为了尽快见到夫君,希望船更菡巧,船速更快。

舻舳:大船。

葳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赏析

  二妃,即九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九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光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光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光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妃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光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光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妃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妃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光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光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值情已足令人感叹光,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光。

  怀着如此的值情,经过光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光。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妃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光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光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光许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92-1093页
2、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2-273页
3、 陈如江著,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1,第145页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所以很多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登二妃庙》一诗即是吴均在潭州时,登临二妃庙的咏怀凭吊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09-110页
2、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 胡光舟 周满江主编张明非 李有明 樊运宽等编注,古诗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76页
吴均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 ,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 ▶ 1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¹小雨润如酥(sū)²,草色遥看近却无。
译文: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注释:¹天街:京城街道。²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¹一年春好处²,绝胜³烟柳满皇都
译文: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¹最是:正是。²处:时。³绝胜:远远胜过。⁴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90-191
2、 潘鑫·清新自然 写景写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J]·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2004年10期
3、 陈晋 .《唐风宋韵新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
4、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729-730

zǎochūnchéngshuǐzhāngshíyuánwài

hán tángdài 

tiānjiēxiǎorùn cǎoyáokànjìnquè 
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 juéshèngyānliǔmǎnhuáng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
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

  “元日”,即农历正月初一。

  “五更”两句,写一年复始,一切都趋于清静无为的状态之中。言在元旦的凌晨,卧槽之马在寂静地休息着,邻家的打更鸡,也象是在怕要惊醒人们的好觉似的,不再打鸣。“日华”两句,概述一天变化。言拂晓时太阳出来了,跟着似乎春天也降临到了人间,万物开始清明复苏,然而到了入暮时分残寒侵体,又使人感到了一种无明的忧愁。上片是概述自己元日之中的一天感受,及心情的变化。

  “新岁梦”三句,写己之醉梦至醒的过程。言元旦清晨的好梦,是对去年的眷恋之情。而自己在除夕夜所饮的酒,过了一夜如今也已半醒过来。“春风”两句,醒后见闻。言柔和的春风在轻轻地飘东拂西,将梅花瓣缓缓地送至地面。忽然听到从驿亭那边传过来几声孤雁的凄鸣声,不由使人感到了一种孤独中的悲哀。下片述己孤身度日的无聊情状。

  全词娓娓而谈,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哀伤。

zuìtáoyuán ·yuán

wényīng sòngdài 

gēngjìngshēng línyóujīng huápíngxiǎonòngchūnmíng hánchóushēng 
xīnsuìmèng niánqíng cánxiāobànjiǔxǐng chūnfēngdìngluòméiqīng duànhóng鸿chángduǎntíng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昔皖(wǎn)¹有一农妇,于²河边拾薪(xīn)³,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wù)微。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bān)斑,疑其受创微。妇奉¹⁰之归,治¹¹之旬日¹²,创¹³愈。临去¹⁴,频频颔(hàn)¹⁵之,似谢。月余,有鹜¹⁶数十来农妇园中栖(qī),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¹⁷之,即孵,得雏(chú)¹⁸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¹⁹²⁰鹜之报微。
译文: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伤口慢慢愈合,(野鸭)临行之时,频频点头,好像是在感谢。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渐渐富裕起来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注释:¹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²于:在。³薪:柴火。⁴熟视:仔细看。熟:仔细。⁵乃:是。⁶鹜:野鸭子。⁷就:靠近。⁸其:它的。⁹疑:猜疑。¹⁰奉:通“捧”,捧着。¹¹治:治疗。¹²旬日:十天。¹³创:伤口。¹⁴临去:即将离开,临走。临:到了......的时候。¹⁵颔:名词作动词,点头。¹⁶鹜:鸭子。¹⁷市:卖。¹⁸雏: 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鸡、~燕。¹⁹盖:大概。²⁰创:受伤。
他乡迁客恨悠悠,此日长沙宅尚留。
他乡迁客¹恨悠悠²,此日长沙宅尚留。
译文:来自他乡的客人有着长久的遗憾哀愁,长沙贾谊居住过的宅子如今还完好。
注释:¹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²悠悠:长久。
寂莫空梁栖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
寂莫空梁栖(qī)鸟雀,萧条古院闭松楸(qiū)¹
译文:院子里十分寂寞,只有梁上栖息着鸟雀,萧条的古院长满了松树与楸树。
注释:¹松楸:松树与楸树。
几年宦况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几年宦况¹同云薄,一去君恩共水流。
译文:几年的宦臣生活像云一样淡薄,你一旦离开,与君主的恩情就已经似水流去。
注释:¹宦况:做官的境况、情味。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欲采江蓠伤往事,半天风雨洞庭秋。
译文:如果想要用采江蓠来回忆伤心的往事,只有风雨连天的洞庭的秋天能感受到我的哀愁。

zhǎngshāguòjiǎzháièr--tēng

xiāngqiānhènyōuyōuzhǎngshāzháishàngliúkōngliángniǎoquèxiāotiáoyuànsōngqiū

niánhuànkuàngtóngyúnbáojūnēngòngshuǐliúcǎijiāngshāngwǎngshìbàntiānfēngdòngtíngqiū

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大道青楼¹望不遮,年时²系马醉流霞³
译文:扬州城的大道两旁耸立着华丽的高楼,登楼眺望,回想当年我曾在楼前系马,倾饮美酒,不觉沉醉了。
注释:¹青楼:指豪华精美的楼房。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后常用指倡妓的居所。²年时:当年或那时也。³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抱朴子。祛惑》:“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因以泛指美酒。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风前带是同心结¹,杯底人如解语花²
译文:她在风前飘拂的裙带,系的同心结。在高高举起的酒杯下,她的颜容像解语的鲜花那样娇美。
注释:¹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交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徵。²解语花: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与贵戚们在太液池边赏白莲花时,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争如我解语花?”后因用以比喻美人。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下杜¹城边南北路,上阑²门外去来车。
译文:下杜城边,大路贯通南北;上阑门外,车子来来往往。
注释:¹下杜: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故杜县西。²上阑:即“上兰”,地名,在长安城西。下杜城与上阑门都是长安繁华的郊区,诗中借指扬州城郊。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匆匆觉得扬州梦¹,检点闲愁在鬓(bìn)²
译文:这岁月匆匆,恍如一觉扬州之梦。试查点昔日的闲愁,都变成了鬓边星星的白发了。
注释:¹扬州梦:唐诗人杜牧管在扬州住过很久,沉沦下僚,生活放浪不检,纵情酒色,曾有《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²鬓华:指鬓边的花白的头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