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穿甲仗抵晴沙,桥角垂杨乱映花。春色于人元不薄,将诗勾引到君家。
晓穿甲仗抵晴沙,桥角垂杨乱映花。春色于人元不薄,将诗勾引到君家。

yuèsānzǎozuò访fǎngxiàbiānxiū--fànpēng

xiǎo穿chuānjiǎzhàngqíngshāqiáojiǎochuíyángluànyìnghuāchūnrényuánbáojiāngshīgōuyǐndàojūnjiā

范梈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jí)¹近黄昏。
译文: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注释:¹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车尘不到张罗地¹,宿鸟²声中自掩门。
译文: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注释:¹张罗地:即门可罗雀,十分冷落。²宿鸟:天黑归巢的鸟。

  此诗的前两句写眼前的春景。时当晚春,细雨廉纤,像织就了一张丝网,想要网住春光。这句是宋人以文为诗的典例,短短七个字,却有多层意思:小雨丝丝,描绘小雨飘飘洒洒,绵密轻飏,是一层意思;由雨丝的状貌,想到了真正的蚕丝,又是一层意思;由雨丝交织的状况,想到由丝织成的细网,是一层意思;由暮春时令及网,想到眼前的雨似乎想把春网住,即把春留住,又是一层意思。这样写,层层递进,设想及比喻都十分新颖。尤其是“网春”二字,道人所未道,令人拍案叫绝。就这么一句话,便将诗人感叹春日易过、逝水难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春天毕竟是留不住的,所以第二句放手写残春。眼前是落花狼藉满地,天色黯淡,已近黄昏。这句是景语,也是情语。上句的小雨,这句的落花、黄昏,这清冷凄凉的境地,正如李清照词所表达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诗人正是借景吐露自己寂寞难忍的情愁。

  上两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便因情写景。首先用翟公罢官后门可罗雀的典故,说自己罢官后门前冷落的情况;然后写自己在归巢的鸟儿的鸣叫声中,关上了家门。上句感叹世情冷暖,下句写寂寞无聊的哀伤。“宿鸟”应上半的黄昏,以鸟声衬托前句门前的冷落,“自掩门”的“自”字,充满了落魄的感叹。既然门可罗雀,没人来访,门自然用不着开,可他的门居然开了一天,到这时候,暮色沉沉中,他才去关门。这举动等于告诉人们,他是多么希望有人来,黄昏关门是何等无可奈何,他关的不单单是一扇门,又关闭了一整天的等待与期望。这样一折,上句“车尘不到张罗地”的愤疾更为加深,诗人不甘寂寞的心情也暴露无遗了。

  李弥逊被罢官后,心情不佳,所以反映到笔下的春景也是如此低沉,可见他胸中渟蓄着无数的不平。在官场时,感于官场的复杂与黑暗,想要挂冠归隐,与麋鹿为友;一旦真正被排挤,回到家中,无所作为,又会因报国无门而感叹寂寞,愤愤不平,大多数正直而有志向的文人,几乎都碰到过这类矛盾。李弥逊是如此,被人们普遍称赞的司马光也是如此。司马光罢官后也作过一首与李弥逊类似的诗,中有句云:“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愤疾之情,溢于言表。

  诗以春暮黄昏,落花狼藉寄托政治上的失意,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下半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非常相似。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61-862

chūnshì--xùn

xiǎowǎngchūnluòhuālángjìnhuánghūn

chēchéndàozhāngluó宿niǎoshēngzhōngyǎnmén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清风店¹南逢父老,告我己巳(sì)²年间事。
译文:在清风店南面遇见了一个老人家,他告诉我己巳年的事情。
注释:石将军: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骄纵,下诏狱,以谋反罪论斩,死于狱中。¹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²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zú)¹尚带勤王²字。
译文:清风店北面还留有古战场的遗迹,留下的箭头还带着“勤王”的字样。
注释:¹遗镞:留存下来的箭头。²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忆昔蒙尘¹实惨怛(dá)²,反覆³势如风雨至。
译文:回想起被人侵略实在是悲惨,侵略者的军队象疾风骤雨般袭来。
注释:¹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²惨怛:伤痛。³覆:一作“复”。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紫荆(jīng)¹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译文:紫荆关那里白天吹起了号角,幽朔上空杀气弥漫,杀声震天。
注释:¹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胡儿饮马彰义门¹,烽火夜照燕山云。
译文:瓦剌的士兵彰义门外饮马,战斗的烽火照亮了燕山的夜空。
注释:¹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内有于尚书¹,外有石将军。
译文:城内有于谦尚书守城,城外有石亨将军领兵杀敌。
注释:¹于尚书:即于谦。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hān)战。
译文:石亨的军队来势如闪电,若奔雷,在晴朗的天空下,在野外空旷的地方与敌人激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¹清风店。
译文:朝廷的军队都守不住紫荆关,老百姓又怎么能保住清风店呢?
注释:¹岂保:怎能保。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译文:敌人杀来,孩子拉着爹爹,大人背着小孩,四散奔逃,哭声震天,朔风怒号。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¹屋上看旌(jīng)(máo)²
译文:小孩子躺在床上就能听见战鼓和号角的声音,乡下人站在屋顶上就能看见军队的旗帜。
注释:¹野人:乡下人。²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译文:这时,石亨将军提着戈挺身而出,杀敌人就像割草和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追北¹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译文:追击瓦剌军队回来,已经是血染钢刀,此时,上天也为之惊呆。
注释:¹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¹古来少。
译文:敌人的侵略终于被扫平,石亨叔侄的英雄事迹古来少有。
注释:¹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单于¹痛哭倒马关²,羯(jié)³半死飞狐道
译文:瓦刺的首领在倒马关痛哭,因为他的士兵多死在飞狐关。
注释:¹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²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³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⁴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译文:到处是敲锣打鼓欢庆胜利,家家杀牛备酒犒劳军队。
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
休夸汉室嫖(piáo)(yáo)¹,岂说唐家郭子仪。
译文:石亨将军的功绩可以和汉代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相媲美。
注释:¹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译文: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此地仍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译文:在落日的照耀下,在暮云的映衬下,古战场上的尸骨显得惨白,漫漫黄沙,景象惨淡,让行人发愁。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yōng)¹
译文:行人折下战场旁的一根柳枝,下马坐在那里望着居庸关。
注释:¹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却忆千官迎驾¹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译文:想起那么多的官员迎接英宗回来,场面如此隆重,人是那么多。
注释:¹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
译文:国家有幸出现了一位明主,就要兴盛,重新开始建设国家。
注释: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图:版图,地图。
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
(xiāo)雄不数云台¹士,杨²石齐名天下无!
译文:而石亨将军的功绩应该被朝廷记住,这样的战功是天下少有。
注释:¹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²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¹
译文:可是现在他的战功没有人记得,让人心寒,将来还怎么能有石亨这样的人为国效力,抵御外辱呢?
注释:¹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

  此诗歌颂石亨的这一段战迹,诗人的用心在于借怀念石亨以呼唤现实生活中抗敌卫国的英雄。全诗分三部分。

  开篇四句是全诗的一个引子,诗人自述,当他来到清风店南时,当地父老向他讲述了在上一个己巳年发生在店北的那一场战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锻尚带勤王字”二句,不仅在空间上展开,指明古战场的方位,以及上次战争的遗迹,而且在时间上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诗作从第五句起也就顺势折入对己巳年间战争的回忆。

  自“忆昔蒙尘实惨怛”至“岂说唐朝郭子仪”共三十句,是全诗的主干部分。这部分用笔的特点在于,不作泛泛的叙述,而是采用绘形绘色的再现,“忆惜”句点出八月间英宗被俘一事,“蒙尘”谓天子被俘。“反覆”句写再次进攻。时间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间的进攻已非首次,所以这样说。“势如风雨至,脱胎于高适《燕歌行》的“胡骑凭陵杂风雨”,铁骑来袭,犹如风雨骤至,极言其迅猛。继而写敌兵一路过关夺隘,直通京师城下:“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关头昼吹角”表明此关已落入敌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笼罩在浓重的战争气氛之中。彰义门前胡儿饮马。烽火烛天,意味着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写足敌方以后,转写石亨一面。“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以“若雷电”形象地写出石亨的军队奔进之速与气势之壮,由此不难想见士气之高昂。“天清野旷”四字,本于杜甫《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句。“天清”言天时,“野旷”说地利。这两句从主客观两方面表明决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笔上忽然荡开,插入对战区百姓情况的描写。据历史记载,在清风店保卫战中,百姓们同仇敌忾,投石助战。诗中写“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见对战事的关心;“吾民岂保清风店”,更有毁家纤难的慷慨气概。但描写的侧重点则在于战事带给百姓的恐惧与灾难,“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展天风怒号”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诗句。写百姓的若难,从另一角度加强了对战争氛围的渲染,更为进一步写石亨作好铺垫,见出石亨抗击入侵之敌既是保卫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义举。对石亨的直接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层次感而且写得相当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刚一露面时的英姿;“杀敌不异草与蒿”,写他“有我无敌”,猛勇冲杀;“追北归来血洗刀”,写他杀伤甚多,胜利返回。“白日不动苍天高”,一句相当深入而细致地表现了石亨等人在血战之后突然抬头时的特定感受,也是拟人化了的“白日”“苍天”在见到人间的厮杀场面时感到吃惊以至变得出神的表现。杨慎在《空同诗选》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见出他对这一神来之笔的句子是颇为欣赏的。“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从敌人一面说石亨的战功;“处处欢声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从百姓一面写克敌制胜引起的广泛而又热烈的反响。主干部分开始时写敌人,表现的是敌入的嚣张;写百姓,侧重于写出战争环境中百姓的痛苦。至这一部分行将结束、再次写到敌人与百姓时,敌人已是溃败之师,百姓已沉爱子欢乐的气氛之中,从而与中间正面有写石亨的主要笔墨互相呼应,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颂了石亨的战功。“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在前面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沦、抒情。西汉时霍去病六击匈奴,战功卓著;唐朝郭子仪,大破安禄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岂说”加以比较评价,意谓石亨决不霍之下,可见诗人对己巳年间进行保卫战的石亨评价之高。

  从“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诗末共十四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全诗的语气由开篇的第一人称,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称,至此重又改为第一人称。写法上,由倒叙历史重又拉回到现实。诗人途经古战场,时间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个已巳年,其时正当日暮,“黄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飞石走,景象惨淡。诗人下马折柳,席地而坐,向东北方向的居庸关的所在地遥望,在想像中出现了景泰元年(1450)八月千官迎驾的热烈场面。瓦剌统领也先在己巳年战败后,挟英宗诱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将英宗送还北京。诗中称英宗为“中兴主”,虽不免夸大,但从歌顷石亨战功的角度写到英宗的回归,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枭雄”二句,由前之写英宗,仍复转回到石亨身上。以杨石并提,重点在石亨,杨弘为连类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汉明帝时的中兴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澜的砥柱作用。诗的结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辈西备胡”,诗人抚今忆昔,回顾历史,日的正是为了呼唤现实中的英雄。

  诗的构想宏大,结构紧凑,熔深沉与悲壮为一炉。感情真挚,抒写真切,六十年前的事件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沉雄蹈厉,振奋人心。诗的意境深沉,情绪激昂,一时如雷如电,一时如火如风,一时如泣如诉,感人甚深。特别是策马古战场,折柳坐望居庸关一节,感怀沉思,哨然长叹,神情声貌跃然纸上,充分显示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深忧患。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444-448
2、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15
3、 吕进.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古代二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323-325

shíjiāngjūnzhànchǎng--mèngyáng

qīngfēngdiànnánfénglǎogàoniánjiānshì

diànběiyóucúnzhànchǎngshàngdàiqínwáng

méngchénshícǎnfǎnshìfēngzhì

jīngguāntóuzhòuchuījiǎoshājūnshēngmǎnyōushuò

éryǐnzhāngménfēnghuǒzhàoyànshānyún

nèiyǒushàngshūwàiyǒushíjiāngjūn

shíjiāguānjūnruòléidiàntiānqīngkuàngláihānzhàn

cháotíngshījīngguānmínbǎoqīngfēngdiàn

qiānzichùtáoshēngzhèntiānfēnghào

érchuángtóujiǎorénshàngkànjīngmáo

jiāngjūnshítǐngchūshācǎohāo

zhuīběiguīláixuèdāobáidòngcāngtiāngāo

wànyānchénjiànsǎoziyīngxióngláishǎo

dāntòngdàoguānjiébànfēidào

chùchùhuānshēngzàojiājiāniújiǔkàowángshī

xiūkuāhànshìpiáoyáojiāngshuōtángjiāguōzi

chényínshìliùshíchūnjīngguòlèimǎnjīn

huángyúnluòbáishācǎndànchóuxíngrén

xíngrénláizhézhànchǎngliǔxiàzuòwàngyōngkǒu

quèqiānguānyíngjiàchūqiānchéngwànxiàhuángdōu

gānkūnjiànzhōngxìngzhǔyuèzhòngkāizàizào

xiāoxióngshùyúntáishìyángshímíngtiānxià

yángshíjīnānzàishēngbèi西bèi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家本紫云山¹,道风未沦落。
译文:我原本住在四川紫云山,家父与我都一直喜欢道家精神。
注释:¹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环秀,古木樛翠,地里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其北为天仓,为龙洞;其东为风洞,为仙人青龙洞,为露香台;其西为蟆颐,为白云洞;其南为天台,为帝舜洞,为桃溪源,为天生桥。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箓宝宫,世传为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译文:常常想归隐山林,喜欢空灵沉寂的环境。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朅来游闽¹荒,扪涉穷禹凿。
译文:离开故乡来到闽越一带寻找大禹等的仙迹。
注释:¹闽:今福建地,在唐时为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五郡之地。东瓯与闽地相连接,在唐时为温州、台州、处州三郡之地。秦时立闽中都,合东瓯在内。至汉始分东瓯,以立东海王。太白生平未尝入闽,而温、台、处三州则游历多见于诗歌,疑此诗所谓“闽荒”者,指东瓯之地而言也。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译文:攀登高山,泛舟沧海,又来到庐山霍山修炼。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译文:借助雷声打开人的天耳,远听千里之外;居高阁玩赏霞光云影。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译文:很喜欢登高一览美景,也喜爱这种隐居生活。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三山¹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译文:在三山四岳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注释:¹三山:谓海中三神山。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译文:老朋友元丹丘素来住在嵩山与颍水,高尚的道行连皇家都知道。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译文:不与尘世来往,断绝俗风骚扰,自言山林中人。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译文:珍惜山林美趣,不羡慕俗世的欢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译文:突然与真意相偶合,发现天机,便感觉世间的一切都索然无味。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译文:你喜欢采撷桂枝的高洁,我也喜欢收纳兰草之清馨。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译文:我的爱人喜欢求仙,我女儿也好道。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¹
译文:我们志同道合,相互帮助,一起修炼,一起升天。
注释:¹金药:金丹,上药也。

sōngshānrényuándānqiūshān--bái

báijiǔzàihuòyuángōngjìnyóusōngshānjiāoshēnqíngchūchùjiānyánxìnpínwèizhǔrénxīnránshìhuìběndāngzhǎngwǎngfǎn便biànjiājiùzhījiānshūgòngyóuyīnyǒuzèng

jiāběnyúnshāndàofēngwèilúnluò

chén怀huáidānqiūzhìchōngshǎngguī

qièláiyóumǐnhuāngménshèqióngzáo

yínyuánfàncháohǎiyǎnjiǎnzhìhuò

píngléiniètiānchuāngnòngjǐngxiá

qiěxīndēngtiàoměiqièyǐnlúnnuò

sānshānkuàngyōuyuèliáosuǒtuō

rénsōngyǐnggāobǐngdān

mièfēnxiāozhōngyánběnfēng

jīnlíntuānhǎoxiàncháoshì

ǒuzhēnbìngdùnjuéshìqíngbáo

ěrnéngzhéfāngguìcǎilánruò

zhuōhǎochéngluánjiāoàifēi

xié访fǎngshénxiāncóngliànjīnyào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湘水无潮¹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²。
译文: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注释:¹潮:指波涛。²发: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pín)¹茫茫鹧(zhè)(gū)²飞。
译文: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注释:¹白蘋:一种植物。²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59-760页

xiāngjiāng

zhāng tángdài 

xiāngshuǐcháoqiūshuǐkuò xiāngzhōngyuèluòxíngrén 
sòngrén sòngrénguī báipínmángmángzhèfēi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坐酌(zhuó)(líng)¹水,看煎瑟(sè)²³
译文: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注释:¹泠泠:清凉。²瑟瑟:碧色。尘:研磨後的茶粉(按,唐代中国茶为粉茶,也就是日本学去的抹茶,所以用尘来形容)。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无由¹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注释:¹无由:不需什么理由。

shānquánjiāncháyǒu怀huái--bái

zuòzhuólínglíngshuǐkànjiānchén

yóuchíwǎnàichá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