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买山种万竹,残年请老住巴蜀。结亭更在竹中间,四面云溪写山麓。
谁能买山种万竹,残年请老住巴蜀。结亭更在竹中间,四面云溪写山麓。
风敲最觉夜眠清,雨洗胜延秋望绿。日吟不限三千字,日饮定须过百斛。
风敲最觉夜眠清,雨洗胜延秋望绿。日吟不限三千字,日饮定须过百斛。
陇西仙翁持斧客,散马凉城行新菊。为言令弟隐沧江,如此风流天下独。
陇西仙翁持斧客,散马凉城行新菊。为言令弟隐沧江,如此风流天下独。
乃家正在蚕茨野,束束琅玕绕茅屋。方知白眼待时人,箕踞科头自为俗。
乃家正在蚕茨野,束束琅玕绕茅屋。方知白眼待时人,箕踞科头自为俗。
是邦子云剧博雅,闭门草玄食汉禄。多缘未识此君心,往事微瑕伤白玉。
是邦子云剧博雅,闭门草玄食汉禄。多缘未识此君心,往事微瑕伤白玉。
使君自是廊庙具,方驾前修讵为辱。平生抱负劲直节,日暮天寒照空谷。
使君自是廊庙具,方驾前修讵为辱。平生抱负劲直节,日暮天寒照空谷。
始我瞻望望不及,终我叹嗟嗟不足。乞官傥或从西游,向子亭边祝黄鹄。
始我瞻望望不及,终我叹嗟嗟不足。乞官傥或从西游,向子亭边祝黄鹄。

wànzhútíng--fànpēng

shuínéngmǎishānzhǒngwànzhúcánniánqǐnglǎozhùshǔjiétínggèngzàizhúzhōngjiānmiànyúnxiěshān

fēngqiāozuìjuémiánqīngshèngyánqiūwàng绿yínxiànsānqiānyǐndìngguòbǎi

lǒng西xiānwēngchísànliángchéngxíngxīnwèiyánlìngyǐncāngjiāngfēngliútiānxià

nǎijiāzhèngzàicánshùshùlánggānràomáofāngzhībáiyǎndàishíréntóuwèi

shìbāngziyúnméncǎoxuánshíhànduōyuánwèishíjūnxīnwǎngshìwēixiáshāngbái

使shǐjūnshìlángmiàofāngjiàqiánxiūwèipíngshēngbàojìnzhíjiétiānhánzhàokōng

shǐzhānwàngwàngzhōngtànjiējiēguāntǎnghuòcóng西yóuxiàngzitíngbiānzhùhuáng

范梈

范梈

范梈(pēng)(1272—1330)元代官员、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 5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¹。簌(sù)簌惊尘,吹下半冰规²。拟(nǐ)唤阿娇³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
译文:这一年西风来晚,桂花开得迟。一阵风吹来,花粉簌簌飘飞,半个月亮差点被吹下来。这个时候,想唤来红颜知己,再加上那脂粉香气,岂不满轩子乱香飘飞了,那意境多美呀。
注释:词牌名,即“江城子”,又名“村意远”“水晶帘”。原为唐词单调,始见于《花间集》。十日:重九次日。荷塘小隐:为毛荷塘家宅名。吴文英词友。¹东篱:代指种菊处。²半冰规:半圆月。³阿娇:汉武帝后陈阿娇。此代指女子。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chéng)¹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译文:想再过重阳,就又是明年了。蝴蝶翩然飞舞,当知我客居此地的情怀。“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那吴地烟水,常常勾引起我的愁绪和诗情。这一夜,我似乎和故人都没有分别。你看,秋天的好处,是大雁飞来了,它应该给我带来了远方的消息吧。
注释:¹看承:看待,特别看待。

  上片,发端“西风来晚桂开迟”一句,扣题“赏桂”。言重阳过后词人去赏桂,此时西风姗姗来迟,桂花正在盛开。“桂开迟”是对中秋节而言的,一般桂花盛开时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风来晚”,天气未寒,故桂花推迟了开花时间。“月宫移”二韵,讲月下赏桂。词人追随月光的移动,漫步在植菊的东篱下欣赏桂花的盛景。“东篱”二字,既写出词人赏桂时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与菊花一样均富有高洁的品质。李清照《鹧鸪天》:“何须浅碧深红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簌簌惊尘”一韵,化用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吴刚伐桂不止的传说。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庐山桂》:“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词中言从半轮的明月中,飘下桂花,簌簌作响,这里勾出一幅云外飘香,月轮飞花的优美境界,其形象不仅有视觉、嗅觉,还有听觉。“簌簌”一词,是视觉、听觉兼而有之。“吹下半冰规”是“半冰规吹下”的倒文,“冰”不仅点明是秋月,而且将月之皎洁勾出,有一种玉洁冰清的意境。“拟唤阿娇来小隐”一韵,承上,因这境界太优美了,于是词人又产生了一个优美的想像:想请像阿娇那样的美女到此处小隐,那么会引来更多的桂花飞飚,天外飘香。“阿娇”“金屋”化用汉武帝幼时对其姑母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的典故。这里将桂花与阿娇并提,将美的人与美的花互相衬托、比拟,起了很好的映衬作用,更突出了“赏桂”之情。“小隐”,化用王康琚《反招魂》“小隐隐山林,大隐隐朝市”的语典,写荷塘隐居之处。梦窗在《大酶》中曾描绘荷塘隐居处:有青山隐隐、碧水如镜,桃红柳绿,渔樵为伴,极为清幽美好。

  下片,过拍“重阳还是隔年期”一句,扣题中的“十日”,言重阳节已过,再逢重阳只有又过一年为期。“还是”一词,表达了久等重阳的遗憾。“蝶相思。客情知”二韵,以蝴蝶相思的拟人手法,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相遇相知,盼望再次聚首赏桂之情。词人与荷塘的相识相知之情,在梦窗《醉桃源》中写道:“飞醉笔,驻吟车”(醉时飞笔行文,驻时行吟车畔)是十分惬意的事。“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言在荷塘小隐的山林告别时,那烟水凄迷之处引发出愁情,而这愁情又酿出更多的诗意。此韵颇多画境与情趣,勾出词人多愁善感的心灵。最后一韵“一夜看承应未别”以设想之景作结,言在月光下赏桂虽只一夜,但格外引人重视,应看作我们永不相别的印记。前面言“愁”,至此笔端一转,言大雁飞来之时,将是秋空万里最美好的时光。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雁来时”,应理解为有远方亲人寄来了书信,使词人有似虽已别离“应未别”之感。这虽然是词人的单相思,但也是他的一种热切盼望。结句另开一境,弹出亮色。

  全词风格疏阴明快,语语可歌,与其他词作不同。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494页-第496页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¹生。
译文: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注释:¹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万里舒霜合¹,一条江练²横。
译文: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注释:¹合:满。²江练:像舒绢一样的江水。练:舒绢。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出时山眼¹舒,高后海心明。
译文: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舒,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注释:¹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为惜如团扇¹,长吟到五更。
译文: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注释:¹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一方¹黑照²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译文:一方灰暗,三方天色皆成紫。黄河冰冻,成片鱼龙皆困死。
注释:¹一方:指的是北方。²照:辐射。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三尺木皮¹断文理,百石(dàn)²强车³上河水。
译文:三尺木皮冻裂,辨不清纹理。百石大车上路,在冰面行驶。
注释:¹三尺木皮:这里说三尺是夸张,由于寒冷冰冻,把三尺厚的木皮冻断。²百石:古人百斤为石。³强车:坚固的兵车。这里指装载沉重的大车。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霜花¹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méng)²
译文:霜花降落衰草,凝成铜钱大的霜簇。挥刀舞剑向天,难割破灰蒙蒙天色。
注释:¹霜花:冰雪凝结在草上。²挥刀句:说北方冬天大雾迷漫,似浓厚的布幔,挥刀也不能进入。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争瀯(yíng)¹海水飞凌喧²,山瀑无声玉虹悬。
译文:海上波涛回旋激荡,积冰哗哗作响。山谷瀑布凝结失声,如白虹悬半空。
注释:¹争瀯:波涛激荡,洄漩。²飞凌喧:海上的流冰相互碰击,发出喧闹的声音。飞凌,流冰。凌:冰。

  诗描摹北地寒冷之状。北方的天空如此阴寒晦暗,连其他三方都被映带成了神秘的紫色,给人以威压之感。天气奇寒,千里黄河冰封成一大块,万斤重的车辆也可以在上面往来奔驰,水下的鱼龙恐怕都被冻死了。三尺厚的树皮皲裂开来,它也抵挡不住严寒。浓厚的雾气将天空遮蔽得结结实实,似乎连刀也插不进去。草木上凝结的冰花,硕大如铜钱一般。海水中也有不少的冰块,在汹涌的波涛中碰撞激荡,发出清脆的声响。山间的瀑布冻成了白虹,无声地悬挂在高空。诗中虽多夸饰想象之词,但亦当有所亲历感受,或是北上潞州后所作。所谓“死”等字眼,只是用来形容奇寒之状,未必与国事或诗人自己的处境与心情有关。

  首句“一方黑照三方紫”总写北中天色阴沉的感觉。天下分东、南、西、北四方,而北中这一方昏暗的天色竟将其余三方的天空映成了紫色。诗人用一个“黑”字即点明寒冬之意,提纲挈领,为全诗奠定隆冬酷寒的基调。余下七句为分写,除第三句外,诗人都选取了与水有关的事物,以水遇冷凝结成雾、霜、冰来突出北中的寒冷。天寒地冻,黄河冰封,三尺厚的树木表皮都被冻裂了,河水冻成结实的冰面能通过装着百斤重石头的车,落在枯草上的霜花大小如铜钱一般,迷雾浓重得刀砍不入;海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块,瀑布哗哗的流水停止了且冻结成一条玉带悬在山间。

  迷雾飞霜、冰冻的河水、浮冰的海面、冻结的瀑布,天地间充斥着凛冽的寒气,没有一字直言“寒”却让人顿生寒意。细细读来,其中许多处描写超乎常理却别出心裁。如“黄河冰合鱼龙死”中一个“死”字便将冬天河水结冰,群鱼沉于冰下,冰面悄无声息的那种死寂刻画得入木三分,“死”描写的不是鱼龙死去,而是指寒冬的静寂;又如“挥刀不入迷漾天”一句则以极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北中雾气弥漫的情景。

  谋篇布局,在散乱中见经营,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全诗没有情节贯穿,甚至也没有时间流,全由片断的景色联结而成。然而诗人也有意匠经营。在全诗写景中,首句提纲挈领。以下各句,虽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断文理”外,都是写天地间水文变幻所构成的种种不同奇观,而这正是严寒统治的世界的特点。这些景观次第是冰封的黄河及河上的行车、钱大的霜花、浓厚的雾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冻结了的飞瀑等等,既真实,又揉合了诗人奇异的想象,从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国,人会感到寒冷,更会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惊讶和愉快。

  遣词设喻,于无理处得奇趣,是此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如果读者拘泥于常识,自然常识和语法常识,那么就会对《北中寒》的诗句逐一加以“订正”:黄河冰合时,应是鱼龙潜底。说“鱼龙死”,没有道理。《汉书》谓“胡貉之地,阴积之处,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车”,不是“强车”;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说挥刀难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这些无论从事理上还是措辞上对常规的违逆,都包含着独创的匠心,都是出奇制胜。“鱼龙死”意味着河水全体冻结,注重表现异乎寻常的严寒,无理而有趣。“百石强车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则取得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效果。“抽刀断水水更流”虽更近乎常理,而“挥刀不入迷濛天”则别有神奇之感,可见那北国之雾特别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铸辞,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给读者十分奇异的语感。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8):504-505.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568-569

běizhōnghán--

fānghēizhàosānfānghuángbīnglóng

sānchǐduànwénbǎishíqiángchēshàngshuǐ

shuānghuācǎoshàngqiánhuīdāoméngtiān

zhēngyínghǎishuǐfēilíngxuānshānshēnghóngxuán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梅从山上过溪来,近爱清溪¹远爱梅。
译文:山上盛开的梅花的香味穿过小溪畔,从近处来说我偏爱淙淙的清溪,从远处说我最爱那清幽的梅花。
注释:¹清溪:清澈干净的溪水。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译文: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热情地挽留我,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我。

nánnòngshuǐhuíwàngshānyuánméihuā

yángwàn sòngdài 

méicóngshānshàngguòlái jìnàiqīngyuǎnàiméi 
shuǐshēngshēngliúzhù méihuāduǒduǒhuànrénhuí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两弯似蹙(cù)¹非蹙罥(juàn)烟眉²,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译文: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目似泪非泪。
注释:¹蹙:皱眉。²罥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罥,挂。各个版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改全句。一般以清代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世简称“己卯本”)为准。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态生两靥(yè)¹之愁,娇袭²一身之病。
译文: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注释:¹靥:脸颊上的微涡。²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译文:泪光点点,气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译文:安静的时候就像泣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心较比干¹多一窍,病如西子²胜三分。
译文:心胜比干更聪明,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注释:¹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林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²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更显娇柔之美。见《庄子·天运》。林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

  这篇赞文见于小说第三回,是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会面时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此文并没有对林黛玉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全文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容貌、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

  《赞林黛玉》是一篇骈文,写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文中并没有对她的容貌作细致描写,却体现出她弱不禁风的娇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古时女孩子画眉毛用一种松烟,有一点像墨。黛玉的眉间有一点淡淡的像烟一样的东西笼罩着,是说她不发愁的时候,都有一种发愁的感觉。她的姿态很美,两腮上满是愁容。这里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美不是讲她的容貌,而是在讲她的心情。所以宝玉看到的林黛玉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存在。在他眼里,林黛玉看起来好娇弱,一身都是病。一般人很少这样形容美女。可这是宝玉在看黛玉,表示宝玉对她有很多的疼惜,这是一个主观的描绘。林黛玉的存在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对宝玉特别有缘的。最奇特的描述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八个字。宝玉第一次看黛玉就觉得她一片泪光,这是一种感觉。第一回、第二回讲他们俩前世有过缘分,这一世相见的时候,留有对前世的回忆。“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完全是宝玉对黛玉心疼的描绘,而不是实际的描绘。

  《红楼梦》中写王熙凤跟写林黛玉的方法差别很大。王熙凤是黛玉眼中的一个光彩夺目的女人,而宝玉眼中的黛玉,给人一种娇弱的感觉。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惹人心疼,惹人怜爱;“心较比干多一窍”又是对她冰雪聪明的赞美。整段文字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容貌、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正所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小说中的林黛玉以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纯真聪明,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而且,她的高傲与矜持,也让许多人对她颇有微词。

参考资料:
1、 李楠 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39-4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