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桥边日未斜,先寻宿处近梅花。分明听得吹长笛,秪隔红阑第一家。
谷口桥边日未斜,先寻宿处近梅花。分明听得吹长笛,秪隔红阑第一家。

kǒu--huángzhènchéng

kǒuqiáobiānwèixiéxiānxún宿chùjìnméihuāfēnmíngtīngchuīzhǎngzhīhónglánjiā

黄镇成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桥如虹¹,水如空。一叶²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³
译文:水乡的虹桥,水面开阔,水天相映。一叶扁舟在烟雨中自由出没,是“天”让我称“放翁”,放纵于山水之中。
注释:¹桥如虹:指虹桥,一作红桥。距三山别业约二里。²一叶:指小船。³称放翁:陆游自号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侧船篷¹,使江风。蟹(xiè)²参差³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译文:侧放船篷,让江风驱使而动,渔市东侧渔民茅棚高低不齐的排列着。等到傍晚的时候,只听远处晚钟悠悠。
注释:¹侧船篷:船篷侧放,作帆使用。²蟹舍:搭在湖中或江上的小茅屋,渔家暂时居住。³参差:高低不齐。

chángxiāng ·qiáohóng

yóu sòngdài 

qiáohóng shuǐkōng piāorányānzhōng tiānjiàochēngfàngwēng 
chuánpéng shǐ使jiāngfēng xièshècēnshídōng dàoshíwénzhōng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德祐(yòu)二年¹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shū)密使²,都督诸路右马。时北兵³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jìn)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zhé)交驰,北邀(yāo)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shū)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chān)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¹⁰
译文: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适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估计元方也许可以用言词打动。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注释:¹德祐二年:即公元1276年德祐:宋恭帝的年号。²枢密使:宋朝所置掌管右事的最高长官,位与宰相等。³北兵:即元兵。⁴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本指楚国郢都城门,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的城门。⁵左丞相:当时吴坚任左丞相。⁶使辙:指使臣车辆。⁷当国者:指宰相。⁸纾:解除。⁹觇:侦察,窥视。¹⁰以资政殿学士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资政殿学士:宋朝给予离任宰相的荣誉官衔。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pō)惊动,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不幸吕师孟¹构恶²于前,贾余庆³献谄(chǎn)于后,予羁(jī)(mí)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gòu)(lǔ)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qiú)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¹⁰当引决,然而隐忍¹¹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¹²
译文: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
注释:¹吕师孟:时为兵部尚书,叛将吕文焕之侄。²构恶:结怨。³贾余庆:官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后代文天祥为右丞相,时与文天祥同出使元营。⁴献谄:《指南录·纪事》:“予既絷维,贾余庆以逢迎继之”,“献谄”之事当即指此。⁵诟:责骂。⁶失信:指元右扣押使臣。⁷数:列举罪责,加以谴责。⁸馆伴:接待外国使臣的人员。⁹祈请使:奉表请降的使节。¹⁰分:本分。引决:自杀。¹¹隐忍:屈志忍耐,忍辱而活。¹²“昔人”二句:作者在这里引用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之语,意谓自己暂时隐忍,保全性命,以图有所作为。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至京口¹,得间奔真州²,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kǔn)³,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mǐ)。已而得舟,避渚(zhǔ),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¹⁰,展转四明¹¹、天台¹²,以至于永嘉¹³
译文: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我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草地上和郊野外奔走歇宿,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注释:¹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当时为元右占领。²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当时仍为宋右把守。³东西二阃:指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淮西制置使夏贵。阃:城郭门限,这里代指在外统兵将帅。⁴维扬帅:指淮东制置使李庭芝。维扬:扬州,当时为淮东制置使所驻之地。⁵下逐客之令:文天祥到真州后,与真州安抚使苗再成计议,约李庭芝共破元右。李庭芝因听信谗言,怀疑文天祥通敌,令苗再成将其杀死,苗再成不忍,放文天祥脱逃。⁶追购:悬赏追缉。⁷号呼靡及:指高声呼喊,无人应答。⁸渚州:指长江中的沙州;时已被金兵占领。⁹北海:指淮海。¹⁰苏州洋:今上海市附近的海域。¹¹四明:今浙江省宁波市。¹²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¹³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dǐ)¹大酋(qiú)²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lǚ)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³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shào),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dài)送死;坐桂公塘¹⁰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¹¹几为巡徼(jiào)¹²所陵迫死;夜趋高邮¹³,迷失道,几陷死;质明¹⁴,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¹⁵(xí)¹⁶下,几以捕系¹⁷死;行城子河¹⁸,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xiè)(hòu)死;至海陵¹⁹,如高沙²⁰,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gāo)²¹,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²²,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²³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唉!我到达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骂元军统帅该当死;辱骂叛国贼该当死;与元军头目相处二十天,争论是非曲直,多次该当死;离开京口,带着匕首以防意外,几次想要自杀死;经过元军兵舰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逻船只搜寻,几乎投江喂鱼而死;真州守将把我逐出城门外,几乎彷徨而死;到扬州,路过瓜洲扬子桥,假使遇上元军哨兵,也不会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两难,几乎等于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围中,元军数千骑兵从门前经过,几乎落到敌人手中而死;在贾家庄几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邮,迷失道路,几乎陷入沼泽而死;天亮时,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逻的骑兵有好几十,几乎无处逃避而死;到了高邮,制置使官署的通缉令下达,几乎被捕而死;经过城子河,在乱尸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敌方哨船一前一后行进,几乎不期而遇被杀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担心无罪而死;经过海安、如皋,总计三百里,元兵与盗贼往来其间,没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几乎由于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条小船渡过惊涛骇浪,实在是没有办法,对于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迭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世间的人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注释:¹诋:辱骂。²大酋:指元右统帅伯颜。³北舰:指元右舰队。⁴物色:按形貌搜寻。⁵瓜洲:在扬州南长江中。⁶扬子桥:在扬州南。⁷竟使:倘使。⁸殆:几乎,差不多。⁹例:等于。¹⁰桂公塘:地名,在扬州城外。¹¹贾家庄:地名,在扬州城北。¹²巡徼:这里指在地方上巡逻之人。¹³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¹⁴质明:黎明。¹⁵制府:指淮东制置使官府。¹⁶檄:原指晓喻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指李庭芝追捕文天祥的文书。¹⁷捕系:捉拿囚禁。¹⁸城子河:在高邮县境内。¹⁹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²⁰高沙:即高邮。海安。²¹如皋:县名,今均属江苏省。²²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²³涉鲸波:指出海。鲸波:指海中汹涌的大浪。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¹,历吴门²、毗(pí)³,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qū)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译文: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注释:¹北关外:指临安城北高亭山,文天祥出使元营于此。²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³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⁴三山: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因城中有闽山。越王山。九仙山,故名“三山”。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¹?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lù)²;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³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gē)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jū)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¹⁰,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译文:唉!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将向国君请罪,国君不答应;向母亲请罪,母亲不答应;我只好向祖先的坟墓请罪。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依靠上天的神灵、祖宗的福泽,修整武备,跟随国君出征,做为先锋,洗雪朝廷的耻辱,恢复开国皇帝的事业,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假使我把尸骨抛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又将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呢!
注释:¹“予之”二句:这两句是说,我能活下来是幸运的,但侥幸生存是为了做什么呢?²僇:侮辱。³父母遗体:父母授予自己的身体。⁴殆:危险。⁵九庙:皇帝祭祀祖先共有九庙,这里以九庙指代国家。⁶高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⁷微以:无以。⁸自文:自我表白。⁹返吾衣冠:回到我的衣冠之乡,即回到南宋。¹⁰日月:这里指皇帝和皇后。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是年夏五¹,改元景炎²,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译文: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号为景炎,庐陵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作序,诗集名《指南录》。
注释:¹夏五:即夏五月。²改元景炎:由于宋恭帝为元兵掳去,德祐二年五月,文天祥等人在福州立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元景炎。

  《指南录》是文天祥写从被扣元营到返回温州的战斗经历的—部诗集。本文是他为诗集写的后序,叙述出使元军、被驱北行、中途逃脱、辗转回到永嘉的艰险遭遇,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本文的语言十分讲究。从句法上看,骈散结合、灵活多变;从词法上看,大量同义动词的运用和“死”字的22次重复出现,准确地表现了作者颠沛流离的艰辛和遭遇困厄的苦况。

  结合叙述进行抒情、议论是本文的特点。如先写他临危受命,时“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再写他被迫北上,本应自杀,因“将以有为”,才“隐忍以行”;然后写他逃出敌营,奔走救国,历尽艰险的悲惨遭遇。以叙为主,富情于叙;随后以抒情为主结合叙事,又间断插入议论,使叙事、抒情、议论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和面对山河破碎的亡国之痛。

  南宋末年,激烈的民族矛盾激发了许多人的爱国感情,写出了一些爱国主义的作品。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它记叙了作者出使元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及脱逃南归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万死不辞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和《指南录》中的一些诗为人们广泛传诵,多少年来成为许多爱国志士坚持斗争的思想武器。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¹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chāi)横鬓(bìn)²
注释:¹等闲:无端。²钗横鬓乱: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未梳妆的样子。

yàntáoyuán··qiánxiǎohuājìngyuàn--bái

qiánxiǎohuājìngyuànxúnchángshíjiànjiànleyòuháixiūchóuquèděngxiánfēnsànchángduànchángduànchāihéngbìnluàn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天山¹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²
译文:天山下雪之后北风凛冽,王昭君在马背上拨弹琵琶以抒哀怨。
注释:聂仪部:名字待考。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明妃,即王昭君。¹天山:指祁连山。²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曲罢不知青海¹月,徘徊犹作汉宫²³
译文:一曲结束仍是痴痴仰视青海明月,还以为是汉宫月明。
注释:¹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²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³看:看见,望见。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诗人借用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却与以往借用此典的诗词大不相同,不以议论为主,却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再现昭君当时心中所想,深刻地诠释了“千古琵琶”的含义,发人深省。

  诗的开始,粗线条地展示了边地的风光。铺天盖地的雪淹没了塞外绵亘不尽的群山,继雪而起的北风呼啸着,将大地可能有的一切吹伏在地……。“天山雪后”一句,用笔简洁,唤出的图景却是无限的。

  就在这漫无边际的背景深处,一个坐在马背上拨弹琵琶的女子形象出现了。琵琶作为一种乐器,可以弹奏出缓急高低不同,如珠玉落盘、流水幽咽般的曲调,为此,它曾使唐代那位谪居江州的司马为之泪湿青衫。那么,在这首诗中,通过这个“抱得琵琶马上弹”的形象,将其中蕴含的真意展现出来。杜甫曾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猜测,王安石则以“含情歌说独元处,传于琵琶心自知”作为交代。这些诗句,都是极高妙、极为人称颂的,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不过,它们毕竟还有一个说不上是弱点、但总觉有些遗憾的特征——作了议论,下了判断。“怨语”也罢,“含情”也罢,都明明白白地点出了昭君弹曲时的心事。

  而在这首诗,诗人却不提昭君弹琵琶时作何想,重点落在“曲罢”——曲传达心志的琵琶弹毕,停弦驻马,昭君举目遥看,此际,青海头上的一轮明月,在她眼中变得朦胧了,变得与她在汉宫时所望见的月相似了,她徘徊在这样的月光下,流连难去……诗人看似在着力写这“月”,但“曲罢”二字一一昭君的错觉,不是时时皆有的,而是在弹罢琵琶后这一特定的短暂时间内所有的;换言之,她的错觉,乃是由弹曲而生。然而她弹曲时是何心事,诗人却不点出,意味深长。但诗人虽留下了意味,却不忙于下结论,这是他的含蓄处;而诗人虽不下结论,但他说昭君曲罢乃误以胡月为汉月,又暗示了他的结论,这是他的高妙处。这样的运笔,比之“怨语”、“含情”之说,虽缺乏下断语的胆力,知增长了“千古琵琶”的蕴含。

  王昭君在咏史诗中是一个写滥了的题材,但这首既不写昭君之怨,也不写元帝无情,只写昭君身在异域不忘故国,也颇有新意。手法上一反咏史诗以议为主的写法,只描写昭君出塞后的弹曲与望月,通过将青海月当作汉宫月的误觉,突出昭君对故国的眷恋,全诗无一句议论而议论尽蕴含其中。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446页
2、 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28页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丝衣¹其紑(fóu)²,载³(biàn)(qiú)。自堂(cú)基,自羊徂牛,鼐(nài)鼎及鼒(zī),兕(sì)(gōng)¹⁰其觩(qiú)¹¹。旨酒¹²¹³¹⁴。不吴¹⁵不敖(áo)¹⁶,胡考¹⁷之休¹⁸
译文: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注释:¹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²紑:洁白鲜明貌。³载:借为“戴”。⁴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⁵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⁶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⁷徂,门内、门限。⁸鼐:大鼎。⁹鼒:小鼎。¹⁰兕觥:犀牛角做的盛酒器。¹¹觩: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¹²旨酒:美酒。¹³思:语助词,无义。¹⁴柔:指酒味柔和。¹⁵吴:大声说话,喧哗。¹⁶敖:通“傲”,傲慢。¹⁷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¹⁸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2-694

míng xiānqín 

fóu dàibiànqiúqiú táng yángniú nàidǐng gōngqiú zhǐjiǔróu ào kǎozhīx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