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高倚白云崖,崖下华堂向水开。千嶂落霞秋树老,一江疏雨暮帆回。
越城高倚白云崖,崖下华堂向水开。千嶂落霞秋树老,一江疏雨暮帆回。
清樽款客称文举,綵服娱亲忆老莱。何日膏车从子去,赋诗因上雨花台。
清樽款客称文举,綵服娱亲忆老莱。何日膏车从子去,赋诗因上雨花台。

zhāngzibáiyún--huángzhènchéng

yuèchénggāobáiyúnxiàhuátángxiàngshuǐkāiqiānzhàngluòxiáqiūshùlǎojiāngshūfānhuí

qīngzūnkuǎnchēngwéncǎiqīnlǎoláigāochēcóngzishīyīnshànghuātái

黄镇成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有一道学,高屐(jī)¹大履²,长袖阔带,纲常³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shěn)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译文:有一位道学先生,穿着高大的鞋子,衣袖很长,腰带很宽,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人伦的衣裳,从儒家的故纸堆和陈词滥调中窃取一点破烂,自称是孔丘的真正信徒。正好碰到刘谐。刘谐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哥哥呀。”这位先生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你是什么人,竟敢“仲尼”、仲尼”地叫,还称他为哥哥?”刘谐说:“怪不得远古的圣人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
注释:¹屐:木屐,一种木底有齿的鞋子。²履:鞋。³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⁴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⁵哂:讥笑。⁶“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⁷羲皇: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⁸纸烛:蘸油点火照明的纸捻。
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生¹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译文: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这句话,简明而得当,概括性很强而又耐人寻味,可以驱散道学先生们散布的尊孔迷雾,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刘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以想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虽然这句话出于一时的玩笑,但是它的精辟透彻就是再过千百年也不能改变。”
注释:¹李生:作者自称。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越女¹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²,暗露双金钏(chuàn)³。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译文: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注释:¹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²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³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xī)(chì)¹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²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译文: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¹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²归棹:归船。棹:船桨。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暗”,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暗,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

  “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diéliànhuā··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ōuyángxiū

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zhǎixiùqīngluóànshuāngjīnchuànzhàoyǐngzhāihuāhuāshìmiànfāngxīnzhǐgòngzhēngluàn

chìtāntóufēnglàngwǎnzhòngyānqīngjiànláishíbànyǐnyǐnshēngguīzhàoyuǎnchóuyǐnzhejiāngnánàn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池馆¹(huī)(cuī)²古榭(xiè)³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译文: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古老的台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重阳。
注释:¹池馆:池苑馆舍。²隳摧:颓毁,倾毁。³榭:水边屋亭。⁴延:延请,招请。⁵嘉客:佳客,贵宾。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虽惭¹老圃(pǔ)²秋容淡³,且会黄花晚节香。
译文: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放清香。
注释:¹惭:惭愧。²老圃:原指老菜农、老园丁,这里指古旧的园圃。³秋容淡:亦意含双关,兼指秋光与诗人老年容色。⁴黄花:菊花。⁵晚节:晚年的气节。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酒味已醇¹新过熟²,蟹(xiè)(áo)³先实不须霜。
译文: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注释:¹醇:酒味厚。²新过熟:谓新酿的酒已很熟。熟,一作“热”。³蟹螯:本指蟹的第一对足,此处代指蟹,一作“蟹黄”。⁴实:指蟹肉已长满。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年来饮兴衰难强¹,漫²有高吟³力尚狂。
译文: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败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
注释:¹强:勉强。²漫:空。³高吟:指吟诗。

  韩琦的诗平易中见深劲,比较讲究炼意,但与一般的西昆体作家相比,风格又比较朴素。这首诗从水阁入题写九日宴会的兴致。

  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写景较工,而以疏淡见长,且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与全诗以意胜的特点很一致。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这一对比的意思一直贯穿到诗尾。

  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是韩琦的名句,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

  五、六两句写眼前宴会之事,重九宴会饮酒是诗歌中的传统内容,蟹螫也是展现文士风流雅致情趣的传统意象,但此诗不仅仅是简单借用这两个传统的重九意象,还更多地写到了酒和蟹螯本身,这种写日常生活中文士生活趣味的作法带有自居易的特点。

  诗的最后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但诗兴仍豪,有翻案之意。这样写诗的意思不致衰竭,章法健举。

  韩琦这首七律,可谓信手拈来,“咸得于自然”,浑然天成。也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而作诗,而不是“出于经史”;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这正是这首诗歌能够被人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1、 钱志熙选评.宋诗一百首:岳麓书社,2011:10-11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6

jiǔshuǐ--hán

chíguǎnhuīcuīxièhuāngyánjiāhuìzhòngyáng

suīcánlǎoqiūróngdànqiěkànhuánghuāwǎnjiéxiāng

jiǔwèichúnxīnguòshúxièáoxiānshíshuāng

niánláiyǐnxìngshuāinánqiángmànyǒugāoyínshàngkuáng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绿暗红稀¹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注释:¹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飞”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飞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陶先淮)

fèng··绿ànhóngchūn--zhǎnggēng

绿ànhóngchūnyànzixiánfēichuíyángchùliǔtíngfēngzhùjuānshēngshānshù

zhúzhàngmángxiédìng穿chuānguònánhéngqiáoqiáozishīláiyòuchuānfēngyuèshuíwèizhǔ

楚山修竹如云,异材秀出千林表。龙须半翦,凤膺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自中郎不见,桓伊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楚山修竹¹如云,异材²秀出千林表³。龙须半翦(jiǎn),凤膺(yīng)微涨,玉肌匀绕。木落淮南,雨晴云梦,月明风袅(niǎo)。自中郎¹⁰不见,桓伊¹¹去后,知孤负、秋多少。
译文:楚山长长的蕲竹如云彩遍布,特异的竹子清秀,高出众多树木之天外。笛竹如长细的龙须一半在挥动,如凤凰的胸脯微微突起,如美人的肌体匀称满布。笛音如江南树木稀疏,如云梦雨后开晴,如月明星稀,微风吹拂。自从蔡邕离世,桓伊仙逝,谁知空自寂寞,辜负了多少岁月。
注释:¹楚山修竹:古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出高竹。修:长。²异材:优异之材。³表:外。⁴龙须:指首颈处节间所留纤枝。⁵凤膺:凤凰的胸脯,指节以下若膺处。⁶玉肌:美玉一般的肌肤,指竹子外表光洁。⁷淮南:淮河以南,指蕲州。⁸云梦:即古代云梦泽。在今湖北省天门县西。⁹袅:柔和。¹⁰中郎:东汉末的蔡邕。曾为中郎将,古代音乐家。¹¹桓伊:晋人,喜音乐,善吹笛。
闻道岭南太守,后堂深、绿珠娇小。绮窗学弄,梁州初遍,霓裳未了。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闻道岭南太守¹,后堂深、绿珠²娇小。绮窗³学弄,梁州初遍,霓(ní)未了。嚼徵(zhǐ)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为使君洗尽,蛮风瘴(zhàng),作霜天晓¹⁰
译文:听说岭南太守后堂深院,吹笛歌女非常娇美灵巧,在花饰窗下演奏,《梁州》曲刚刚奏完,《霓裳羽衣曲》余音未了。笛声包含着徵调和宫调,流荡着商调和羽调,最后一声飘入云彩、树梢间。为了赵使君洗净污浊之气,我送你一曲《霜天晓角》。
注释:¹岭南太守:指赵晦之。²绿珠:西晋石崇歌妓,善吹笛。这里借西晋“绿珠坠楼”典故,赞颂竹的气节。³绮窗:张挂有花纹的丝织品窗帘的窗。⁴弄:演奏。⁵梁州:曲名。⁶霓裳:指霓裳羽衣舞。⁷云杪:形容笛声高亢入云。⁸使君:指赵晦之。⁹蛮风瘴雨:形容古代岭南的恶劣天气。¹⁰霜天晓:即《霜天晓角》,乐曲名。

  词的标题“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表明了词作内容和写作对象。

  上片,描绘楚山修竹,以竹隐喻人。开头两句,以景起兴,大赞“楚山修竹”,“异材秀出”。字面上写竹材修长高大,实写楚地人才济济。紧接着用排比句,进一步写蕲州的笛竹早已闻名于世,“异材秀出”,“能远可通灵达微,近可写情畅神,谓之龙须风膺玉肌,皆取其美好之名也。”(傅藻《东坡纪年录》注)韩愈也有“蕲州竹笛天下知”(《郑群赠簟》)的赞誉。第六、七、八句用对偶句和联合词组句,承上一转,由写竹笛而进人到写东坡所赠的笛声词中仿佛发出的笛音:如树影疏,如雨后晴,如月亮明,如微风拂,听觉、视觉、触觉三者通感,富有感染力。最后四句,引用古音乐家故事,登高溯远,怀古伤今。“发声嘹亮”(干宝《搜神记》)的蔡邕笛音停息了;“江左第一”(《晋书·桓伊传》)的桓伊笛音消失了,乐坛寂寞,不知白白流走了多少岁月。“知孤负,秋多少?”让后人去伤今。这一过片句,为下片进入主题作了深厚的铺垫。

  下片,由近及远,忆写赵晦之吹笛侍儿的吹笛才能。开头三句,点明此词所要赠的主要对象,即赵守后堂深院两位蔡邕式的娇美灵巧的“吹笛侍儿”。接着六句,描写“吹笛侍儿”的整个演奏过程和演技的高妙效果。开始,在花饰窗下吹奏。刚刚吹奏完《梁州吟》曲,继回荡起《霓裳羽衣曲》,广阔空间流动着徵、商、宫、羽四音,最后一音如云飘。“嚼”、“含”、“泛”、“流”四字,效果逼真,“奇声独绝”,从她们的轻笛妙曲中获得最优美的艺术享受。最后三句点题,向赵晦之发出祝愿:愿你清爽优游,安土忘怀,我仅以《霜天晓角》献上,以补“吹笛侍儿”演奏时“角”音之不强。这实为肺腑之言,催人泪下。

  全词围绕“竹”、“楚山修竹”、竹笛、“吹笛侍儿”,以景起兴,景事融合,由近及远。名为写楚竹,实为写楚人;名为借古喻事,实为借事伤今。怀念赵晦之的友情,文赞美了“吹笛侍儿”的高超技艺。“知孤负,秋多少?”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对某些中华传统文化白白流逝而伤感。但从词的整体来看,虽然点化引用了许多史事,但不为事实所局限。“清丽舒徐,高出人表”,“曲尽咏笛之妙”,使词篇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情趣。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660-663
2、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21-123
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267-26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