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虎有虎在空山,孝子夏贵庐其间。呼天长号病不起,虎衔野鹿活孝子。
有虎有虎在空山,孝子夏贵庐其间。呼天长号病不起,虎衔野鹿活孝子。
虎也日与孝子亲,相随出入三十春。孝子起为宋大将,专城总督淮西军。
虎也日与孝子亲,相随出入三十春。孝子起为宋大将,专城总督淮西军。
将军一朝思纳土,虎亦咆哮触其怒。虎死在地魂上天,将军掉尾求生全。
将军一朝思纳土,虎亦咆哮触其怒。虎死在地魂上天,将军掉尾求生全。
重为告曰:虎兮虎兮,尔之生也甚雄伟。杀身成仁有如此,胡不化为忠义士。
重为告曰:虎兮虎兮,尔之生也甚雄伟。杀身成仁有如此,胡不化为忠义士。
董狐之笔良可纪,万古千秋照青史。
董狐之笔良可纪,万古千秋照青史。

--kuí

yǒuyǒuzàikōngshānxiàozixiàguìjiāntiānzhǎnghàobìngxián鹿huóxiàozi

xiàoziqīnxiāngsuíchūsānshíchūnxiàoziwèisòngjiāngzhuānchéngzǒnghuái西jūn

jiāngjūncháopáoxiāochùzàihúnshàngtiānjiāngjūndiàowěiqiúshēngquán

zhòngwèigàoyuēěrzhīshēngshénxióngwěishāshēnchéngrényǒuhuàwèizhōngshì

dǒngzhīliángwànqiānqiūzhàoqīngshǐ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关山¹魂梦长,鱼雁(yàn)²音尘³少。两鬓(bìn)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译文:荒漠凄凉的关山,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远在塞外的亲人难以寄家信回来。可惜我两鬓秀美的青丝,只因为日日盼望、夜夜相思而渐渐变白了。
注释:¹关山:泛指关隘和山川。²鱼雁:指书信。³音尘:音信,消息。⁴怜:怜惜。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归梦¹碧纱窗²,说与人人³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译文:到他回来的时候,我要依偎在他怀里,傍着碧绿的纱窗共诉衷肠。我一定要告诉他:“那别离的凄苦真是难耐,哪有团聚在一起好度时光。”
注释:¹归梦:归乡之梦。²碧纱窗:装有绿色薄纱的窗。³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⁴真个:确实,真正。
这首词抒写相思怀远之情。上片怀旧。以“关山”总领词人怀归思亲之根由。词人以显贵公子远涉关山,突感孤单寂寞,魂牵梦系于家中亲人,欲归不得,遂怨关山太长;又不见亲人书信得以慰藉,遂怨替人传递书信的鱼雁太少。以痴语写真情,令人莞尔。“两鬓”二句写词人闷时对镜,见两鬓青青,正是青春华茂,遂觉远离家乡实为虚耗青春,便突发感慨:“哎,可怜哟!我这满头青丝,就要为相思变老喽!”故作夸张,憨态可掬,情趣盎然,颇见性情。下片梦归,纯由想象生发。词人怀归情切,于是忽然“梦归碧纱窗”,与爱侣在碧纱窗之闺阁梦中相见,大感快慰,遂向亲爱的人儿倾诉衷肠:“离别实在太难太苦,真不如相逢团聚好!”这是词人亲身感受的一句实话,也是向爱侣表达思慕的一句痴语:“可想死你了!”此又是词人至性痴情的真率发露。此词以简约的文辞抒写至痴真情,真实而亲切,于平淡中见韵味。

shēngzhā ·guānshānhúnmèngcháng

yàndào sòngdài 

guānshānhúnmèngcháng yànyīnchénshǎo liǎngbìnliánqīng zhǐwèixiānglǎo 
guīmèngshāchuāng shuōrénréndào zhēnbiénán xiāngfénghǎo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黎民百姓,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译文: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嫁给您作为婢妾,大夫的女儿嫁给吴国大夫作为婢妾,士的女儿嫁给吴国士作为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译文: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吴国和越国,是互相仇视,互相敌对,互相征战的国家;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依水而居的人习惯于住在水旁。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译文: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让文种离开。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译文: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而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欢送要远出的人民,欢迎回家的人民;除去人民讨厌的,补充人民缺乏的。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译文: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和他的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死了)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把他的住宅打扫清洁,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在义理方面磨砺他们。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肉。在外游学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足够三年吃的粮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译文: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如今越国也已经恢复了常规,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没有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译文: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为什么这样恩惠的君王,而可以不为他战死呢?"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译文:夫差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屈辱您讨伐了。请允许我把财宝、美女进献给您来慰劳您的辱临。”勾践回答说: “过去上天把越国赐予吴国,可是吴国不要;现在上天又把吴国赐予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不听从天命,却听从您的指令吗?请允许我送你到甬江句章的东边,彼此以后仍像两个国君一样。”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说,我已先有小惠于越国(另一版本为:我比您年长一点),你如果不忘周室,给我们吴国一小块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所希望的。你如果说:‘我将会灭了你的国家,毁了你的宗庙’,我只有请求一死,我还有什么脸面来面对天下人呢?越君你只管进入吴国居住吧。”越国就此灭了吴国。

  《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嚭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最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

gōujiànmiè

guó xiānqín 

    yuèwánggōujiànkuàizhīshàng nǎihàolìngsānjūnyuē  fánxiōngkūnguóxìng yǒunéngzhùguǎrénmóuértuì退zhě zhīgòngzhīyuèguózhīzhèng  zhǒngjìnduìyuē  chénwénzhī rénxià dōngchī hànzhōu shuǐchē dài suīfāngzhīyōu ránmóuchénzhǎozhīshì yǎngér suō shízhì qiúzhī jīnjūnwángkuàizhīshàng ránhòunǎiqiúmóuchén nǎihòu  gōujiànyuē  gǒuwénzhīyán hòuzhīyǒu  zhíshǒuérzhīmóu 

    suìshǐ使zhīxíngchéng yuē  guǎjūngōujiànsuǒshǐ使 shǐ使xiàchénzhǒng gǎnchèshēngwénwáng xiàzhíshìyuē guǎjūnzhīshījūn yuànjīn jūnzhī qǐnggōujiànwáng  shìshì yuèguózhībǎocóng guǎjūnshuàiyuèguózhīzhòngcóngjūnzhīshī wéijūnzuǒyòuzhī ruòyuèguózhīzuìwéishè jiāngfénzōngmiào  chénjīnjiāng yǒudàijiǎqiānrén jiāngzhì nǎiyǒuǒu shìdàijiǎwànrénshìjūn nǎishāngjūnwángzhīsuǒài shāshìrén nìngguó shú  

    chāijiāngtīng zhīchéng jiànyuē   zhīyuè chóuchóuzhànzhīguó sānjiānghuánzhī mínsuǒ yǒuyuè yǒuyuè jiānggǎishì yúnwénzhī rén shuǐrénshuǐ shàngdǎngzhīguó gōngérshèngzhī néng néngchéngchē yuèguó gōngérshèngzhī néng néngchéngzhōu  shī jūnmièzhī shī suīhuǐzhī  

    yuèrénshìměirén zhītàizǎi yuē  gǒushèyuèguózhīzuì yòuyǒuměizhějiāngjìnzhī  tàizǎijiànyuē  wénzhīguózhě zhīér jīn yòuqiúyān  chāizhīchéngérzhī 

    gōujiànshuōguórényuē  guǎrénzhīzhī éryòuguózhíchóu bǎixìngzhīzhōngyuán guǎrénzhīzuì guǎrénqǐnggēng  shìzàngzhě wènshāngzhě yǎngshēngzhě diàoyǒuyōu yǒu sòngwǎngzhě yíngláizhě mínzhīsuǒ mínzhī ránhòubēishìchāi huànshìsānbǎirén shēnqīnwéichāiqián 

    gōujiànzhī nánzhìgōu běizhìér dōngzhìyín 西zhìmiè guǎng广yùnbǎi nǎizhìkūnérshìzhī yuē  guǎrénwén zhīxiánjūn fāngzhīmínguīzhī ruòshuǐzhīguīxià jīnguǎrénnéng jiāngshuàièrsānfán  lìngzhuàngzhělǎo lìnglǎozhězhuàng shíjià yǒuzuì zhàngèrshí yǒuzuì jiāngmiǎnzhěgào gōnglìngshǒuzhī shēngzhàng èrjiǔ quǎn shēng èrjiǔ tún shēngsānrén gōngzhī shēngèr gōngzhī dāngshìzhě sānniánshìzhèng zhī sānyuèshìzhèng zàngmáizhī lìng guǎ zhěn pínbìngzhě huàn shì jié měi bǎoshí érzhī fāngzhīshìláizhě miàozhī gōujiànzàidàozhīzhōuxíng guózhīzhīyóuzhě  chuò wènmíng fēishēnzhīsuǒzhǒngshí fēirénzhīsuǒzhī shíniánshōuguó mínyǒusānniánzhīshí 

    guózhīxiōngqǐngyuē  zhěchāichǐjūnzhūhóuzhīguó jīnyuèguójié qǐngbàozhī  gōujiànyuē  zhězhīzhàn fēièrsānzhīzuì guǎrénzhīzuì guǎrénzhě ānzhīchǐ qǐngyōngzhàn  xiōngyòuqǐngyuē  yuèfēngzhīnèi qīnjūn yóu érbàozhīchóu chénérbàojūnzhīchóu yǒugǎnjìnzhě qǐngzhàn  gōujiànzhī nǎizhìzhòngérshìzhī yuē  guǎrénwénzhīxiánjūn huànzhòngzhī érhuànzhìxíngzhīshǎochǐ jīnchāishuǐzhījiǎzhě亿yǒusānqiān huànzhìxíngzhīshǎochǐ érhuànzhòngzhī jīnguǎrénjiāngzhùtiānmièzhī zhīyǒng jìntuì退 jìnshǎng tuì退xíng  yǒuchángshǎng jìnyòngmìng tuì退chǐ  yǒuchángxíng  

    guǒxíng guórénjiēquàn miǎn xiōngmiǎn miǎn yuē  shúshìjūn ér  shìbàiyòu yòubàizhī yòujiāobàizhī 

    chāixíngchéng yuē  guǎrénzhīshī jūn qǐngjīn jūnzhī  gōujiànduìyuē  tiānyuè érshòumìng jīntiānyuè yuètīngtiānzhīmìng értīngjūnzhīlìng qǐngwángyǒng gōudōng jūnwéièrjūn  chāiduìyuē  guǎrénxiānfàn jūnruòwàngzhōushìérwéichén guǎrénzhīyuàn jūnruòyuē  jiāngcánshè mièzōngmiào  guǎrénqǐng miànshìtiānxià yuèjūn  suìmiè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满塘秋水碧泓(hóng)(chéng)¹,十亩菱花²晚镜³清。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¹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²菱花:菱的花。³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景动新桥横螮(dì)(dōng)¹,岸铺芳草睡鵁(jiāo)(qīng)²
译文: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晚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注释:¹蝃蝀:虹的别名。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²鵁鶄: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¹投夜魄当湖落,岳²倒秋莲入浪生。
译文: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注释:¹蟾:蟾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²岳:山岳,山峰。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何处最添诗客兴¹,黄昏烟雨²乱蛙声。
译文: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¹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²烟雨:细雨。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晚”、“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81-683页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译文: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译文: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译文: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译文: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译文: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昴(mǎo)
译文: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译文: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译文: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译文: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译文: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译文: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译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译文: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wàngyuèsānshǒu ·sān

 tángdài 

nányuèpèizhūniǎo zhìbǎiwáng 
lǐnglíng hóng鸿dòngbànyánfāng 
bāngjiāyòngdiǎn zàifēixīnxiāng 
xúnshǒuliáo yǒujīnwáng 
àishìwǎng xíngmàiyuèxiāoxiāng 
juéchū yàngzhōuqīngguāngpáng 
zhùróngfēngzūn fēngfēngmǎo 
gàicháo zhēngchángxiāngwàng 
gōngwénwèirén qúnxiānjiāáoxiáng 
yǒushífēng sǎnfēngfēishuāng 
qiānxiànxiū wèixiázhàngchónggāng 
guīláimìngjià xiūtáng 
sāntànwènzhǔ zànhuáng 
shēngrěnshuāi shénjiàngxiáng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¹一日颇(pō)优游²
译文:樵夫每天挑着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的钱便足够一天的开销。
注释:¹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²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归来涧(jiàn)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¹
译文:回到家后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注释:¹谋:筹划。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

  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 第211-212页 .

qiáo

xiāozǎo sòngdài 

dàngāncháitóu pánchányōuyóu 
guīláijiàndāo yòuzuòquánjiāmíngm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