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白鹇白如雪,朝步落花心自閒。价重连城双白璧,当时笼寄谪仙还。
我家白鹇白如雪,朝步落花心自閒。价重连城双白璧,当时笼寄谪仙还。

báixián--kuí

jiābáixiánbáixuěcháoluòhuāxīnxiánjiàzhòngliánchéngshuāngbáidāngshílóngzhéxiānhái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shùn)¹浓,山翠浅²。一寸秋波如剪³。红日永,绮(qǐ)(yán)开。暗随仙驭(yù)来。
译文:她的容颜如木槿花般娇艳,眉黛浅淡如远山,眼睛如秋水滢澈,目光锐利明怏有如剪刀。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举行的华宴,吸引了驾鹤而来的仙人。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此体为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¹蕣华:木槿花,夏秋两季开花,朝开暮敛。往往用来比拟女子容貌,暗含红颜短暂之意。华:古通“花”。²山翠浅:比喻眉黛浅淡如远山。山翠:指女子翠眉。远山眉是古代女子喜爱的妆饰,将眉毛画得如同浅淡的远山。³如剪:目光锐利。⁴日永:长日。永:长,久。⁵绮筵:丰美的酒宴。⁶仙驭:仙人乘骑之物,一般指鹤。驭:驾驭。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è)云声¹,回雪袖²。占断³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pín)。此情谁得知。
译文:歌女的歌声圆转清脆如莺啼,使行云为之驻留不前,衣袖飞舞回旋,舞姿轻盈婀娜似春柳。一会儿纵目,一会儿皱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怨,又有谁知道她内心的忧愁烦劳呢?
注释:¹遏云声:声音高遏行云。据《列子·汤问》记载的故事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好了要回家,秦青在郊外为他送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高遏行云,薛谭这才知道没有学好,不敢再说回家的事了。遏:阻止。²回雪袖:喻舞姿若雪花飘拂。³占断:占绝,完全据有。断:禁绝。⁴晓莺:喻歌声之清圆宛转。⁵春柳:舞姿像春日柳枝一样轻盈婀娜。⁶送目:传递眼色。⁷颦眉:皱眉,愁眉。

  这首词主要写一位能歌善舞的歌妓。写她妆饰之美、容貌之艳、歌声之亮、舞姿之婀娜。

  上片描写歌妓之色。这位歌妓是随着达官贵人的车骑而来,准备在筵席上表演歌舞的,按照时间顺序,应该先写其临,次写其色。但词人却匠心独运,有意打破惯常结构,先以浓墨重彩刻画歌妓的美貌娇颜,再补足一笔,叙写其是”暗随仙驭”来赴“绮筵”的。如此笔墨,使得这位歌妓成为筵席上的主角,突出了她的华美亮相、惊艳姿色留给词人的深深印象。“葬华浓”三句以比喻形容歌妓的美貌。“蕣华”沿袭诗经旧例,以蕣华比喻歌妓的娇艳。继之分以山、水形容女子眉、眼,亦是诗词中的惯例。妙在“一寸秋波如剪”,能够化古为新。“一寸”言眼睛之形,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秋波”言眼睛之清,四季之水,秋水最为滢澈。“如剪”言眼睛之神,谓其锐利明怏有如剪刀,有化虚为实之妙。古人常有此等妙语,如“剪剪清风阵阵寒”(王安石《春夜》)。“红日永”三句则补叙歌妓来踪,说是今日此地举行盛大宴会,这位歌妓在晏府侍女的引领下,悄然来到筵前,准备表演节目以助兴。值得注意的是一“暗”字。歌妓身份卑微,近同奴仆,以歌舞为业而博人愉悦。用此“暗”字即点出她们作为主人陪侍的身份,非复唐明皇时杨家姊妹矣。

  下片描写歌妓之艺。“遏云声”三句表现歌妓歌舞之美。“遏云声”即响遏行云之义,谓歌声美妙,使行云为之驻留不前。词人形容之不足,复以“占断晓莺春柳”喻之,谓歌妓拥有春日黄莺的美妙歌喉,听其高歌一曲,眼前似乎浮现出烟柳披拂,黄莺乱飞的春景。下边三句则由形入神,略点歌妓内心世界。歌妓“送目”(纵目)、“颦眉”(皱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怨,但是她们的内心世界没有谁明白。晏殊作为官僚,与歌妓分属于两个阶层,他虽然同情她们,但是毕竟不能真正了解她们。然而从“此情谁得知”的问句中,体现出晏殊对歌妓的不幸与痛苦的关心。

参考资料:
1、 袁钟仁著,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02,第55页
2、 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32页

gènglòuzi--yànshū

shùnhuánóngshāncuìqiǎncùnqiūjiǎnhóngyǒngyánkāiànsuíxiānlái

èyúnshēnghuíxuěxiùzhànduànxiǎoyīngchūnliǔcáisòngyòupínméiqíngshuízhī

敕勒川,阴山下。
(chì)勒川¹,阴山²下。
译文: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注释:¹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²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似穹(qióng)(lú)¹,笼(lǒng)盖四野(yě,旧读yǎ)²
译文: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注释:¹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²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¹,野茫茫²,风吹草低见(xiàn)³牛羊。
译文: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¹天苍苍:天蓝蓝的。苍苍:青色。苍,青。²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³见:同“现”,显现。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8]

chì

yuèshī nánběicháo 

chìchuān yīnshānxià 
tiānqióng lǒnggài 
tiāncāngcāng mángmáng fēngchuīcǎoxiànniúyáng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líng)人。四岁而孤,母郑¹,守节自誓²,亲诲(huì)³之学。家贫,至以荻(dí)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zhé)成诵。及冠,嶷(yí)然有声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而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注释:¹母郑:母亲郑氏。²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³诲:教导,训导。⁴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⁵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⁶辄:立即,就。⁷冠:指成人。⁸嶷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声:声誉。及:到……的时候。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修始在滁(chú)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¹,见义勇为,虽机阱²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³,志气自若也。
译文: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注释:¹天资刚劲:生性刚直。²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³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反复多次。

huàxuéshū--ōuyángxiū

ōuyángxiūyǒngshūlíngrénsuìérzhèngshǒujiéshìqīnhuìzhīxuéjiāpínzhìhuàxuéshūyòumǐnguòrénshūzhéchéngsòngguānrányǒushēng

xiūshǐzàichúzhōuhàozuìwēngwǎngènghàoliùshìtiāngāngjìnjiànyǒngwèisuījǐngzàiqiánchùzhīfàngzhúliúzhìzàisānzhìruò

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倚剑¹东冥²势独雄,扶桑³今在指挥中。
译文: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雄伟;剑气所指,倭寇受制,胜券在握。
注释:舟师:水军。¹倚剑:倚天之剑的省称,古人想象中靠在天边的长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代指俞家水军。²东冥:东海。冥:通“溟”。³扶桑:语出《南史·东夷传》:“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古相沿以为日本的代称,这里代指倭寇。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
岛头云雾须臾(yú)尽,天外旌挥上下翀(chōng)¹
译文:岛头云消雾散,正是作战良机,战船上的旗帜上下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
注释:¹翀:通“冲”,直上飞。这句是说船在海中,船上挥帜上下翻飞。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队火¹光摇河汉²影,歌声气压虬(qiú)龙宫³
译文:舰队所发射的炮火震天动地,摇乱了海面倒映的银河,胜利的凯歌和正义之气压向了倭寇的巢穴。
注释:¹队火:舰队所发射的炮火。²河汉:即银河。³虬龙宫:指倭寇的巢穴。虬龙: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
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夕阳景¹里归篷²近,背水阵³奇战士功。
译文: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此次大获全胜,是运用了精妙奇特的战阵,和战士们的勇武。
注释:¹景:即“影”。²归篷:归帆。³背水阵:谓背水列阵,陷之死地以战胜敌人。这是韩信破赵用兵之法。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奇:杰出。阵:作战列阵。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海上战斗开始,军队严阵以待,中间四句具体描绘了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最后两句写战斗结束后凯旋归来的情景。全诗运用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雪耻报仇、保国安民的政治理想,抒发胜利的欢乐。

  首联写水军雄伟气势,说明明水军胜券在握:“倚剑东冥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倚剑”句实写,俞家水军驻守在东海之上,如倚天之剑,气势特别雄伟,这是前因。“扶桑”句虚写,剑气所指,扶桑受制,胜券在握,这是结果,其充满必胜的信心和自豪之情。

  颔联转向自然景观的描写,烘托战前气氛:“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云消雾散,正是作战的好时机;战船陈列,旌旗翻飞,水师已作好战斗准备。“岛头云雾”,暗点时间是早上。这两句对应:稳,极见功力。进一步渲染了水军的声威和抗敌决胜的信心。

  颈联紧承上联写水军与倭寇作战的情景:一串串炮火飞上天空,在银河里摇动着倒影;喊声阵阵,气势镇住群寇。短短四句,把规模宏大的海战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

  尾联写傍晚水军战士凯旋,肯定他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功勋。“背水阵”即背水列阵,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将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韩信说:“兵法不日‘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此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诗中“夕阳景里”上应“岛头云雾”,暗点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前呼后应,构思巧妙。诗人作为主帅,调兵遣将,列阵歼敌,大获全胜,应得头功,但他却将功劳归于战士,表现出一种大将风度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全诗意境雄阔,气势磅礴,展现了水师将士们为国斗争的英雄气概,炽烈的爱国情感充盈其间,十分感人。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191-192
2、 卢冀宁,汪维懋.边塞诗词赏析:军事谊文出版社,2013:226-228

zhōushī

yóu míngdài 

jiàndōngmíngshìxióng sāngjīnzàizhǐhuīzhōng 
dǎotóuyúnjìn tiānwàijīngshàngxiàchōng 
duìhuǒguāngyáohànyǐng shēngqiúlónggōng 
yángjǐngguīpéngjìn bèishuǐzhènzhànshìgōng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不辞鶗(tí)(jué)¹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译文:不嫌杜鹃啼鸣,春尽花落,只可惜流动的灰尘使点烛的卧房暗淡下来。
注释:¹鶗鴂:杜鹃鸟。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译文:昨夜西池边很寒冷,就连月亮中的桂花香气,都被寒风所阻断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