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井洗鱼鱼尾鲜,家童吹火突无烟。木犀风落半窗雨,博士醉来方昼眠。
汲井洗鱼鱼尾鲜,家童吹火突无烟。木犀风落半窗雨,博士醉来方昼眠。

zèngshì--kuí

jǐngwěixiānjiātóngchuīhuǒyānfēngluòbànchuāngshìzuìláifāngzhòumián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xiè)¹变青律²,帝里³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qǐ),香风微度。十里然¹⁰(jiàng)¹¹。鳌(áo)¹²耸,喧天箫鼓。
译文:汴京城内都是还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煽起阵阵香风。十里花灯如珊瑚般美丽。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着,各种乐器声音震天响。
注释:¹嶰管:以嶰谷所生之竹而做的律本,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²青律:青帝所司之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³帝里:指汴京。⁴阳和:暖和的阳光。⁵轻煦:微暖。⁶嘉节:指元宵节。⁷三五:正月十五。⁸九陌:汉代长安街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⁹罗绮:本为丝织品,这里指男女人群。¹⁰然:通“燃”,点燃。¹¹绛树:神话传说中仙宫树名。这里指经人工装饰的树。¹²鳌山:宋代元宵节,人们将彩灯堆叠成的山,像传说中的巨鳌形状,亦作“鰲山”。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渐天如水,素月¹当午。香径里、绝缨掷(zhì)²无数。更阑(lán)³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fù)。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译文:渐渐地天水一色,月亮正当中天。街道里,少男少女狂欢忘形。到了夜深的时候,少男少女往往在竹阴花影下谈情说爱。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和民间都欢快,百姓生活安乐富足。随处都可以举行美好的聚会。可是对着这种美景,怎么忍心独自离去呢?
注释:¹素月:洁白的月亮。²绝缨掷果:绝缨,扯断结冠的带。³更阑:夜深。⁴康阜:安乐富足。⁵随分:随便。⁶堪:可是。⁷争忍:怎么忍心。

  这首词,写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开头以节令之变换,点出帝京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更使气候宜人.“庆嘉节、当三五”,实写具体的佳节之欢。十五元宵,实际上是灯节,“晴华灯”三句,铺写家家张灯结彩,而赏灯人之众之多,却是暗写,以“罗绮”“香风”代替男女人群。“九陌”“十里”说明其广。“十里”三句,再写灯张挂在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萧鼓”在热闹场中吹打着。美丽的花灯配合着音乐演奏。上片大部分是写元宵的气候、灯景、乐器,而人只是在这环境中以衣锦飘香、若隐若现地浮动着,虚中有实,似少实多,以某些特征而代表全人,而人又是“遍九陌”之多的。

  下片以“天”接“天”,从“喧天箫鼓”过渡到“渐天如水”,一个“渐”字,拉开了时间的线索。时候不早了,“天如水”,天清而静。“素月当午”,月照正中。人自赏灯来,又转入各自寻觅所欢。“绝缨掷果无数”,用了两个典故,这里说此二艳遇故事,但已非一人之艳遇,而是“无数”之多。“更阑”二句,写景极美,写事动人。“烛影花阴”,明明暗暗,朦朦胧胧,“少年人、往往奇遇”,有多少风流韵事,然而乐而不淫,就此煞住。“太平”二句,推广开来,写当时承平气象。词的最后,对景“争忍独醒归去”,是乐而忘返了。

  这首词,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写景则时疏时密,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市: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191-192页

yíngxīnchūn ·xièguǎnbiànqīng

liǔyǒng sòngdài 

xièguǎnbiànqīng yángxīn qíngjǐnghuíqīng qìngjiājié dāngsān lièhuádēng qiānménwàn biànjiǔluó xiāngfēngwēi shíránjiàngshù áoshānsǒng xuāntiānxiāo 
jiàntiānshuǐ yuèdāng xiāngjìng juéyīngzhìguǒshù gènglánzhúyǐnghuāyīnxià shàoniánrén wǎngwǎng tàipíngshí cháoduōhuānmínkāng suífènliáng kānduìjǐng zhēngrěnxǐngguī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¹(zhāi)²大任³,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sì)(sì)(huī),则百斯男¹⁰
译文: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注释:¹思:发语词,无义。²齐:通“斋”,端庄貌。³大任:即太任,王季之妻,文王之母。⁴媚:美好。⁵周姜:即太姜。古公亶父之妻,王季之母,文王之祖母。⁶京室:王室。⁷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⁸嗣:继承,继续。⁹徽音:美誉。¹⁰百斯男:众多男儿。百,虚指,泛言其多。斯,语助词,无义。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¹于宗公²,神³(wǎng)时怨,神罔(tōnɡ)。刑于寡(guǎ),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注释:¹惠:孝敬。²宗公:宗庙里的先公,即祖先。³神:此处指祖先之神。⁴罔:无。⁵时:所。⁶恫:哀痛。⁷刑:同“型”,典型,典范。⁸寡妻:嫡妻。⁹御:治理。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yōnɡ)¹在宫²,肃肃³在庙。不显亦临,无射(yì)亦保
译文: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注释:¹雍雍:和洽貌。²宫:家。³肃肃:恭敬貌。⁴庙:宗庙。⁵不显:不明,幽隐之处。一说丕显。⁶临:临视。⁷无射:即“无斁”,不厌倦。“射”为古“斁”字。⁸保:保持。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¹戎疾²不殄(tiǎn)³,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¹⁰无斁(yì)¹¹,誉¹²(máo)¹³斯士。
译文: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注释:¹肆:所以。²戎疾:西戎之患。³殄:残害,灭绝。⁴烈假:指害人的疾病。⁵瑕,与“殄”义同。⁶式:适合。⁷入:接受,采纳。⁸小子:儿童。⁹造:造就,培育。¹⁰古之人:指文王。¹¹无斁:无厌,无倦。¹²誉:美名,声誉。¹³髦:俊,优秀。

  《思齐》全诗二十四句,毛传将其分为五章,前两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郑玄作笺,将其改为四章,每章均为六句。相比较而言,毛传的划分更为合理,故后代大多从之。

  首章六句,赞美了三位女性,即“周室三母”:文王祖母周姜(太姜)、文王生母大任(太任)和文王妻子大姒(太姒)。但其叙述顺序却并非按世系进行,而是先母亲,再祖母,后妻子。孙鑛对此分析道:“本重在太姒,却从太任发端,又逆推上及太姜,然后以‘嗣徽音’实之,极有波折。若顺下,便味短。”(陈子展《诗经直解》引)说此章“重在太姒”似可商榷,但言其“极有波折”尚可一听。马瑞辰对此亦曰:“按‘思齐’四句平列。首二句言大任,次二句言大姜。末二句‘大姒嗣徽音’,乃言大姒兼嗣大姜大任之德耳。古人行文自有错综,不必以思媚周姜为大任思爱大姜配大王之礼也。”(《毛诗传笺通释》)

  《毛诗序》谓此诗主旨是“文王所以圣也”,孔颖达疏曰:“作《思齐》诗者,言文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文王自天性当圣,圣亦由母大贤,故歌咏其母,言文王之圣有所以而然也。”欧阳修亦曰:“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贤妃之助。”(《诗本义》)按此之意,文王是由于得到其母其妻之助而圣,所以此诗赞美“文王所以圣”即是赞美周室三母。但整首诗只有首章言及周室三母,其余四章片言未提,正如严粲所云:“谓文王之所以得圣由其贤母所生,止是首章之意耳。”(《诗缉》)毛传和郑笺是将首章之意作为全诗之旨了。其实此诗赞美的对象还是文王,赞美的是“文王之圣”,而非“文王之所以圣”。首章只是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身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最后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毛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所以还是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所以“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开始,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还有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日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看见我。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日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于是,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身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操。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身”的话,那么最后两章就是“治国”了,所以方玉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其实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我不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入”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还是《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

  最后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只是最后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高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都是髦士连文,可证。”其实不必这样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身上的完满体现。

zhāi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zhāitàirèn wénwángzhī mèizhōujiāng jīngshìzhī tàihuīyīn bǎinán 

huìzōnggōng shénwǎngshíyuàn shénwǎngshítòng xíngguǎ zhìxiōng jiābāng 

yōngyōngzàigōng zàimiào xiǎnlín bǎo 

róngtiǎn lièjiǎxiá wénshì jiàn chéngrényǒu xiǎoyǒuzào zhīrén máoshì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lǘ)¹称雄日,渔阳²适戍(shù)³人。
译文: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注释:¹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²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³适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王侯宁¹有种?竿木²足亡秦。
译文: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秦国。
注释:¹宁:岂。²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大义呼豪宁,先声仗¹鬼神。
译文: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宁,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注释:¹仗:依仗。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驱除¹功第一,汉将可谁伦²
译文: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胜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注释:¹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语本《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²伦:比。
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苦的普通百姓,贾谊说他是“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过秦论》),但他胸怀奇志,年轻时曾同一起耕地的雇工们说:“如果富贵了,互相不要忘记。”人们嗤笑他,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所以他后来敢于对抗强秦,成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此诗的前四句就突出了他的这种精神,说他以一个闾左的平民而称雄天下,本来只是谪守边疆的戍卒,但起事时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他蔑视权威、主张平等的思想。正因为陈胜有这样的信念,所以他虽然手无寸铁,揭竿而起,却足以推翻强大的秦王朝。“大义呼豪杰”一句是指陈胜起义时托名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队。因公子扶苏本来是王位的继承者,被秦二世所篡杀;项燕则是楚国的宿将,在楚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是符合大义的。“先声仗鬼神”即指陈胜、吴广起事前曾假托鬼神取信于民。他们在帛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字,然后放置在鱼肚子里,人们买鱼烹食,发现了鱼腹中的字,即以为是上天的预示;又使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征戍的人听到后都以为是陈胜是应合天命,得鬼神获佑的,这就是“仗鬼神”的内容。最后两句说陈胜的起义,为汉高祖刘邦的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其首事之功不可没,所以论功的话,陈胜当为第一,汉朝的那些开国功臣是无法与他相比的。其实诗人的这种观点也来自《史记》,司马迁在《陈涉世家》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已隐约地肯定了他开启汉高祖帝业的功绩,而诗中“驱除”而据更加凝练而明晰地揭示出了这层意思。
参考资料:
1、 王镇远.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chénshèngzhuàn

jūn míngdài 

zuǒchēngxióng yángshìshùrén 
wánghóunìngyǒuzhǒng gān竿wàngqín 
háojié xiānshēngzhàngguǐshén 
chúgōng hànjiāngshuīlún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¹者海鸟止²于鲁郊³,鲁侯而觞(shāng)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之以为¹⁰膳。鸟乃眩(xuàn)¹¹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¹²,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¹³养鸟也,非以鸟养¹⁴养鸟也。
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派人)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眼睛发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这是因为(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养鸟。
注释:¹昔:从前、过去。²止:停止,栖息。³鲁郊:鲁国的郊外。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⁴鲁侯:鲁国国君。⁵御:吹奏。⁶觞: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⁷庙:祖庙。⁸《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⁹太之: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¹⁰以为:用来作为。¹¹眩视:眼睛发花。¹²脔: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¹³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¹⁴鸟养:喂养鸟的方法。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今宵是除夕¹,明日又新年。
译文:今晚就是除夕之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¹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
爆竹惊残梦,寒镫(dēng)¹照独眠。
译文:爆竹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只一盏寒灯独自照着我入眠。
注释:¹镫:同“灯”,指油灯。
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风霜催腊惊,梅柳得春先。
译文:风霜催促着腊月惊快过去,梅花和柳树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¹
译文:看着这些景象心绪翻涌,哪里能做到心中不怅然失意。
注释:¹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