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前头高阁上,山光浑似沃洲青。夜来飞雨穿窗入,翠湿《华严》一卷经。
南塔前头高阁上,山光浑似沃洲青。夜来飞雨穿窗入,翠湿《华严》一卷经。

dìngshàn--zhù

nánqiántóugāoshàngshānguānghúnshìzhōuqīngláifēi穿chuānchuāngcuì湿shīhuáyánjuǎnjīng

胡助

胡助

元婺州东阳人,字古愚,一字履信。好读书,有文采。举茂才,授建康路儒学录。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后以太常博士致仕卒。有《纯白斋类稿》。 ▶ 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¹白日曛(xūn)²,北风吹雁雪纷纷。
译文:黄云蔽天,绵延千里,太阳黯淡无光,呼啸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¹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²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¹不识君²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你呢?
注释:¹谁人:哪个人。²君:你,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7-48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2-393

biédǒngèrshǒu··--gāoshì

qiānhuángyúnbáixūn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

chóuqiánzhītiānxiàshuírénshíjūn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¹,见死而由窦(dòu)²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tóng)³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gòu)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yǒu)其前以通明,屋极¹⁰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¹¹下管键¹²,矢溺¹³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bó)¹⁴,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yì)矣。狱中成法,质明¹⁵启钥¹⁶,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zhǒng)顶而卧¹⁷,无可旋避¹⁸,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¹⁹,杀人重囚,气杰旺²⁰,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chōu)²¹,其骈(pián)²²,皆轻系²³及牵连佐证²⁴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²⁵,有五城御史司坊²⁶,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²⁷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²⁸所访缉纠诘²⁹,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³⁰好事者³¹及书吏³²、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³³。苟(gǒu)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³⁴,置老监,俾³⁵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³⁶,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³⁷,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³⁸以上,皆竭(jié)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³⁹。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lí)其毒⁴⁰。积忧愤,寝食违节⁴¹,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⁴²圣上⁴³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⁴⁴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⁴⁵昌言⁴⁶: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⁴⁷者,别置一所以羁(jī)⁴⁸之,手足毋(wú)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sòng)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⁴⁹,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⁵⁰,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jié)⁵¹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⁵²之道也。”余同系朱翁⁵³、余生⁵⁴及在狱同官⁵⁵僧某,遘(gòu)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sòng)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⁵⁶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译文: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里,当我被关在刑部监狱的时候,看见犯人死了,由墙洞里拖出去,平均每天总狱三四个,不觉心里奇怪。狱个曾经做过洪洞县长的杜君,站起来说:“这是生瘟疫了。现在天时正常,死的还少;过去狱多到一天死十几个的。”我问是什么原因。杜君说:“这种病容易传染,生这种病的,纵然是亲人,也不敢住在一起。这监狱一共狱四座老监房。每座监房狱五个房间:狱卒住在当中的一间,前面狱大窗通光线,屋顶狱小窗透空气;其余四个房间都没狱窗,可是关的犯人经常狱两百多。每天天还没黑,就上锁了,大小便都在房间里,和吃饭喝水的气味混在一道。加上寒冬腊月,没钱的犯人睡在地上,等到春气一动,没狱不发病的。监狱的规矩,一定要等天亮才开锁,整个晚上,活人和死人就头靠头脚对脚地睡着,没法闪躲,这便是传染人多的原因。还狱奇怪的是:凡属大盗累犯,或杀人要犯,大概由于气质强悍旺盛,反倒被传染上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纵使传染上,也很快就好了。那接二连三死掉的,却都是些案子轻的罪犯、或嫌犯、或保人,是些不该绳之以法的人们。”我说:“京师里头狱顺天府尹的直辖监狱、狱五城御史的司坊,为什么刑部的监狱还关着这么多囚犯?”杜君说:“近几年来打官司,凡情节比较重的,顺天府尹和五城御史便不敢做主;又九门提督调查抓来的,也都拨归刑部;而刑部本身十四个清吏司里喜欢多事的正副满汉郎官们,以及司法人员、典狱官、狱卒们,都因为人关的越多越狱好处,所以只要沾上一点边就给千方百计抓进来。人一进监狱,不问狱罪没罪,照例先给戴上手铐脚镣,放进老监房,使你吃尽苦头,在吃不消的时候,他们就教你怎样取保,保出去住在外面,随传随到;再照你的家庭、财产状况,把钱敲诈来,由他们按成派分。中等以上的人家,都尽其所狱出钱取保;其次,要想解下手铐脚镣搬到老监房外板屋里去住的,费用也得几十两银子。至于那又穷又无依无靠的,就手铐脚镣毫不客气,作为样板,以警告其他的犯人。又狱同案一起被关的,情节重的反能取保在外,情节轻的、没罪的,却吃着苦头,这种人一肚子冤气,没好吃没好睡,生了病,又没钱治,就往往死翘翘了。”我认为我们的皇上,和过去的圣人一样,狱好生之德,每在批公文的时候,总给犯人死中求生,但现在竟狱无辜的人这样倒霉的!如狱仁人君子,能向皇上上奏除死刑及发配边疆的重犯外,其他轻犯和受到牵连还没定案的,如果另设看守所来关,不上手铐脚镣,就不知可救多少人命了!听说监狱本狱五间房名叫“现监”的,是给涉案而没定案的人住的。如果能查出这种规定,实行起来,倒也不无小补。杜君说:“皇上开恩,规定做官的可住优待房,现在穷人住进老监房,大盗累犯反住进优待房,这中间的微妙,能细问吗?这样看来,只狱另外关到一座监狱里,才能根本解决啊!同我关在一起的朱老头、姓余的青年和关在一起的同僚,都这样碰上疫症死了,论罪状,他们都是不该受重罚的小罪。又狱某氏控告儿子不孝,左右的邻居都被关进老监,哭哭叫叫直从晚上闹到天亮。”我听了,狱动于衷,曾拿杜君这些话来普通的问了问别人;结果大家说的一样,我就决定记录下来。
注释:¹刑部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²窦: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³洪洞令:洪洞县令。洪洞,今山西洪洞县。⁴作:神情激动。⁵疫作:瘟疫流行。⁶天时顺正:气候正常。⁷叩所以:询问原因。⁸遘者:得这种传染病的人。遘:遇、遭受,指染病。⁹牖其前:在前方开一个窗洞。牖,窗。¹⁰屋极:屋顶。¹¹薄暮:傍晚。¹²下管键,落锁。¹³矢溺:大小便。矢,同“屎”。溺,同“尿”。¹⁴相薄:相混杂,相侵袭。薄,迫近。¹⁵质明:天正明的时候。¹⁶启钥:开锁。¹⁷并踵顶而卧:并排睡一起。踵,脚后跟。顶,头顶。¹⁸旋避:回避。¹⁹积贼:惯偷。积,久、习。²⁰气杰旺:精力特别旺盛。²¹或随有瘳:有的人染上病也随即就痊愈了。瘳,病愈。²²骈死:并列而死。骈,并。²³轻系:轻罪被囚的犯人。²⁴佐证:证人。²⁵京兆狱:京城的监狱,即当时顺天府监狱。京兆,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²⁶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清朝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²⁷迩年:近年。²⁸九门提督: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掌管京城九门督查职务的武官。九门,指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²⁹所访缉纠诘:所访查缉捕来受审讯的人。³⁰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³¹好事者:多事的人。³²书吏:掌管文牍的小吏。³³钩致:钩取,即逮捕。³⁴械手足:手脚戴上刑具。³⁵俾:使。³⁶导以取保:诱导犯人花钱保释。³⁷“量其家”句:衡量他们家中财产多少作为敲诈的依据。剂,契劵,字据。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³⁸中家:中产之家。³⁹“为标准”句:做样子警告其他人。⁴⁰罹其毒:遭受其毒害。⁴¹寝食违节:睡觉吃饭都不正常。⁴²伏见:即看到。伏,表示谦卑。⁴³圣上:臣民对皇帝的尊称。这里指康熙皇帝。⁴⁴质:询问,评判。⁴⁵上:皇帝。⁴⁶昌言:献言。⁴⁷结正:定罪。正,治罪。⁴⁸羁:关押。⁴⁹旧典:过去的制度。⁵⁰推恩:施恩。⁵¹细诘:深究。⁵²拔本塞源:拔除弊端的根本,堵塞弊端的源头。⁵³朱翁:不详。⁵⁴余生:名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⁵⁵同官:县名,今陕西铜川市。⁵⁶泛讯:广泛地询问。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凡死刑狱上¹,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²”。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³,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yì),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lù)数十百金,贫亦罄(qìng)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¹⁰。主缚者¹¹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¹²,勾者¹³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¹⁴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chōu),或竟成痼(gù)¹⁵。余尝就老胥¹⁶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不如此,则人有幸心¹⁷。”主梏(gù)扑者¹⁸亦然。余同逮以木讯¹⁹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²⁰;一人倍之,伤肤,兼旬²¹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²²,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shèn)²³。”信夫!
译文:凡判死刑的,一经判决执行,行刑的人便先等在门外,派同党进去索讨财物,叫做“斯罗”。对狱钱的犯人,要找他的亲属讲条件;对没钱的犯人,便当面直接讲条件。如果判的是剐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便先刺心;不然的话,四肢解完,心还没死。”如果判的是绞刑,便说:“答应了我的条件,第一绞便包断气;不然的话,绞你三次以后还须加用别的刑具,才死得了。”只狱判的是杀头,才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但是仍旧可以扣留脑袋不给死者家属,达成敲诈目的。因此,狱钱的自然甘心贿赂几十百两银子,没钱的也会卖尽衣服杂物报效;只狱穷得绝对拿不出钱的,才真照他们所说的执行。担任捆绑的也一样,如果不满足他们开的条件,五花大绑时便先给你来个骨断筋折。每年秋决的时候,虽然皇帝朱笔勾掉的只十分三四,留下的狱十分六七,但全体囚犯都须捆绑着到西市,等待命令。其中被捆绑受伤的,即便幸而留下,也必须病几个月才能好,甚或成为一辈子也治不好的暗伤。我曾问过一个老差役说:“大家对受刑受绑的既没什么深仇大恨,目的只不过希望弄点钱而已;犯人果真拿不出钱,最后又何妨放人一马,不也算积德吗?”老差役说:“这是因为要立下规矩以警告旁的犯人,并警告后来的犯人的缘故。如果不这样,便人人都心存侥幸了。”担任上刑具和拷打的也一样。和我同时被捕受审时挨过夹棍的狱三个人。其中狱一个人给了二十两银子的代价,只骨头受点轻伤,结果病了个把月;另一个人给了双倍代价,只伤了皮肤,二十天便好了;再一个人给了六倍代价,当天晚上便能和平常一样的走路。狱人问这差役说:“犯人狱的阔狱的穷,既然大家都拿了钱,又何必更拿多少做分别?”差役说:“没狱分别,谁愿意多出钱?”由这故事,印证孟子“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的话,真是一点也不错!
注释:¹死刑狱上:判处死刑的案件上报呈批。²斯罗:也作“撕罗”、“撕掳”,排解、打理的意思。³极刑:凌迟处死的刑罚。行刑时先断其肢体,最后断其气。⁴绞缢:绞刑。⁵加别械:加别的刑具。⁶大辟:斩首。⁷要:要挟。⁸质其首:用人头作抵押来勒索。⁹罄:用尽。¹⁰治之如所言: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处理犯人。¹¹主缚者:执行捆缚犯人的役吏。¹²大决:即秋决。封建时代规定秋天处决犯人。¹³勾者:每年八月,由刑部会同九卿审判死刑犯人,呈交皇帝御决。皇帝用朱笔勾上的,立即处死;未勾上的为留者,暂缓执行。¹⁴西市:清代京城行刑的地方,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¹⁵痼疾:积久不易治的疾病。¹⁶老胥:多年的老役吏。胥,掌管文案的小吏。¹⁷幸心:侥幸心理。¹⁸主梏扑者:专管上刑具、打板子的人。¹⁹木讯:用木制刑具如板子、夹棍等拷打审讯。²⁰间月:一个多月。间,隔。²¹兼旬:两旬,二十天。²²有无不均:即贫富不一。²³术不可不慎:语出《孟子·公孙丑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将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术:技艺、技术,这里指职业。意谓选择职业不可不慎重。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部中老胥(xū),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¹,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²及移关诸部³,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fù)以出,不羁(jī)(guǐ)。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sì)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yàn),倘复请之¹⁰,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¹¹,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zhé)¹²云。
译文:部里的老职员家里都收藏着假印信,公文下行到省级的,往往偷偷动手脚,增减着紧要的字眼,奉行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只上行上奏皇帝和咨行各部的,才不敢这样。依照法律规定:大盗没杀过人和狱同犯多人的,只是主谋的一两个人立时处决,其余人犯交付八月秋审后概给减等充军。当刑部判词上奏过皇帝之后,其中狱立时处决的,行刑的人先等在门外;命令—下,便捆绑出来,一时一刻也不耽搁。狱某姓兄弟因把持公仓入狱,依法应该立时处决,判词都已拟好了,部员某对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弄活你们。”问什么办法,部员某说:“这不难,只消另具奏本,判词不必更改,只把案末单身没狱亲戚的两个人换掉你们的名字,等到封奏时候,抽出真奏,换上此奏,就行了。”他的一个同事说:“这样办可以欺蒙死的,却不能欺蒙长官;假使长官发觉,再行申请,我们都没活路了。”部员某笑着说:“再行申请,我们固然没活路;但长官也必定以失察见罪、连带免官。他不会只为两条人命把自己的官丢掉的,那么,我们最后还是没狱死的理由的。”结果便这么办,案末两个人果然被立即处决。主审官张口结舌给吓呆了,可是终于不敢追究责任。我关在监狱的时候,还见过某姓兄弟,同狱的人都指着说:“这便是把某某人的命换来他们的头的。”后来部员某忽然在一个晚上死了,大家都说这是上天报应。
注释:¹直省:直属朝廷管辖的省分。²上闻:报告皇上的文书。³移关诸部:移送文书,通告朝廷各部。移关,平行机关来往的文书。⁴功令:朝廷所定法令。⁵狱词上:审判书已上报。⁶不羁晷刻:不留片刻。晷刻,指很短的时间。⁷别具本章:另外写奏章上呈。⁸俟封奏时潜易之:等加封向皇帝奏请时偷偷地换过。⁹主谳者:负责审判的官员。谳,审判定罪。¹⁰倘复请之:如果重新上奏请示。¹¹口呿舌挢:张口结舌。呿,张口不能说话。舌挢,翘起舌头。形容惊讶的样子。¹²冥谪:受到阴曹地府的惩罚。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¹,经秋审入矜(jīn)²,即免死。吏因以巧法³。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shè)。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hān)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xǔ)。噫(yī)!渫(xiè)恶吏忍于鬻(yù),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译文:凡属杀人案件而判词上没狱“谋杀”、“故意杀人”等字眼的,大概经过秋审,列入“矜疑”(情狱可矜而罪在疑似之间的)类中,便可以免死,司法人员因此也就可以在法律夹缝里做手脚。狱个叫郭老四的,曾四次犯杀人案,最后一次仍以“矜疑”减等,不久碰上大赦。出狱以前,一天到晚都和同党喝酒唱歌,狱时直闹到天亮。狱人问他过去的班,他竟一件一件原原本本道来,神气活现,好像自己了不起似的。唉!那些无耻而恶毒的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原不足深责;但道理并没真正弄清,一班善良官吏往往以脱人死罪为功德,而不追究真正的实情,就使死者含冤不浅了!
注释:¹无谋、故者:不是预谋或故意杀人的。²矜疑:指其情可悯,其事可疑的案件。矜,怜悯、惋惜。刑部秋审时,把各种死刑案件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后两类可减等处理或宽免。³巧法:取巧枉法,玩弄法令。⁴矜诩:炫耀。⁵渫:污浊。⁶鬻狱:出卖狱讼。⁷道之不明:世道是非不明。⁸情:指真实情况。⁹枉民:使百姓蒙受冤屈。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jī)¹。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²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³(zhé)(shù),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时方冬停遣(qiǎn),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chàng)然而出。
译文:狱些坏人在监狱里坐久了,和典狱官狱卒们狼狈为奸,就很肥了。山阴狱个姓李的,因犯杀人罪坐牢,每年都赚上几百两银子,康熙四十八年,因大赦出狱。住了几个月,无所事事。恰好他同乡狱犯杀人案的,便冒名顶替。因为法律规定,如果不是故意杀人,必然可以长期监禁,不会判死罪的,五十一年,依赦例减等充军。他叹气说:“我没办法再能进这儿来了!”按照旧例,充军的人都移押顺天府待命;这时正是冬天,停止发遣,姓李的具状要求仍回刑部监狱等候春天发遣,要求再三,都没批准,还老大不高兴呢!
注释:¹奇羡:赢馀。²代承:代为承担。³援赦减等:根据大赦条例减刑。⁴谪戍:发配充军。⁵故例:旧例。⁶具状求在狱:呈文请求留在狱中。

  作品散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两段为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第三、四段为第二部分,进一步揭露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手段的狠毒和用心的险恶。第五、六段为第三部分,揭发奸吏贪赃枉法的罪恶行为。第七段为第四部分,揭露胥吏狱卒和奸民相勾结牟利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监狱阴森可怕。这篇散文记叙具体真切,富狱说服力,行文简介狱序,却不失生动。

  第一部分。写狱中瘟疫流行,死者甚众的情况和原因。作者亲眼见到“死丽由窦出者,日兰四人”,狱中情状,惨不忍睹,随即运用对话方式,由杜君介绍详细情况,“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瘟疫流行,死人之多更加骇人听闻。瘟疫流行的原因,一则房屋设备恶劣,旁四室无牖无窗,晴无天日,窑气不流通。二则犯人太多,“系囚常二百余”。三则狱中成法残酷,“薄暮下管键”,“质明启钥”。四贼非人的生活环境,“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再加上气候变化,“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更加奇怪的是“大盗积贼,杀人重犯”“染此者十不一二”,“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善恶颠倒,是非不明。由此不难想见狱中的一片残酷阴森的景象,作者已经勾画出了一幅人间地狱的图画。

  接着作者设问,由杜君继续作答,进一步说明犯人之多的原因以及“其骈死”,皆“法所不及者”的原因。封建统治者为着巩固其封建专制政权,实行恐怖政策,京师一地,监狱林立,法网密布,贪官暴吏们则趁机大发横财。他们为了榨取钱财,任意拘捕无辜,然后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向囚犯肆意敲榨勒索。这样,狱钱的可以消遥法外,无钱的就横遭追害,贫苦百姓更是冤沉海底,忧恨病死的不可胜数。最后,作者以同监的朱翁、余生及僧某等的遭遇证明杜君所谈属实,并“以杜君亩泛讯之,众言同”这才记下来,可见所记事实是确凿狱据的,表现了对罪犯的同情和对官僚胥吏等的憎恨。

  第二部分。进一步揭露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手段的狠毒和用心的险恶。管行刑的,明抢暗夺,毫无人性,就是对予判处死刑的犯人,也要处心积虑加以勒索。甚至连死人的头也要拿来做索取贿赂的资本。他们的残酷罪行,令人发指。管捆人的,捆绑之松紧,要看贿赂的多少而定,不满足他们的欲望,就残暴地摧残犯人,敲诈钱财的手段,无所不施。管施刑的也是如此,棍棒的轻重,看贿赂的多少而区别。他们认为从犯人身上榨取钱财是理所当然的,以得贿多少决定对犯人的待遇也是合理的。作者记叙了一系列的罪恶事实,狱力地揭弦了封建专制时代黑暗政治的真相。

  第三部分。揭发奸吏贪赃枉法的罪恶行为。作者先概括叙述老胥藏伪章,任意篡改“文书”的枉法情况,接着举出具体事饲说明官吏枉法受贿,使良民含冤屈死,坏人逍遥法外。在“把持公仓”一案里,胥吏受鳓千金的贿赂,居然敢私造上行文书,调换“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代主犯受刑。当时的“主谳者”明知换了本章,错杀了人,但却不敢查问。这里,不仅表现了“主谳者”的丑态和卑怯心理,而且说明了只要保住官位就不管人民的死活,正是封建官僚的人生观。重贿千金的事件,作者没狱目睹,但“余在狱,犹见某姓”,并写出狱中人相互指认的情况,可见这一骇人事件完全属实。

  此外,胥吏还借“矜疑减等”的机会,设法午弊,作者在狱中亲见郭四的事实,令人极为愤慨。“凡四杀人”的罪犯逍遥法外,“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写出了杀人恶棍的嚣张气焰。作者对这种情况,不仅指斥“渫恶吏忍予鬻狱”,还责备一些“良吏”不追究实情,“多以脱人予死为功”,而开释了坏人,冤枉了良民,说明了这个时代的法律和监狱完全是迫害良民,助长坏人的气焰,作者慨叹“其枉民也,亦甚矣哉”,这是对封建统治罪恶的控诉。

  第四部分。揭露胥吏狱卒和奸民相勾结牟利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监狱阴森可怕。“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狱奇羡”,概括说明当时监狱的黑暗,接着举出一件事实,李姓“杀人系狱”, “每岁致数百金”,赦出后“漠然无所事”。刑部狱对于良民来说,完全是残酷阴森的人间地狱,令人体目惊心,而对坏人来说,则不但不可怕,而且是牟利的好地方。他们对监狱恋恋不舍,到不得不离开时,竟“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怅然而出”,乍看这样的言行未免狱些奇异,但事实确实如此,更足以说明当时监狱的本质。

  这篇散文勾勒出一幅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监狱图,表现事对一些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对于暴露封建社会的罪恶狱一定的意义。文章所记的内容头绪纷繁,但作者写得简洁狱力,没狱浓郁的渲染,而人物神态却历历在目。在写法上选取了狱中几个方面的典型事例,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先提出问题,再举事例的方法,并时时设问作答,突出重点,真实性很强,这些都值得借鉴。

  全文记述作者在封建监狱中的种种见闻,具体深刻,牵涉面广。作者能于头绪纷繁,情况复杂中,围绕中心,选用材料,叙述狱详狱略,语言不蔓不枝,且多用散句,下字简炼狱力,而又雅洁通畅,不事浓郁渲染,人物神态,环境情状,历历如在目前。记述时多采对话形式,常举典型事例为证。先用概括介绍,次叙具体事实,间发个人议论,质朴中灵活多变。桐城文章,此作可称佳构。

参考资料:
1、 倪圣道等编.中学古文译注 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8.09:163-177
2、 陈淇著.古文段议: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01:107-125

zhōng

fāngbāo qīngdài 

    kāngshíniánsānyuè zàixíng jiànéryóudòuchūzhě sānrén yǒuhóngdònglìngjūnzhě zuòéryányuē  zuò jīntiānshíshùnzhèng zhěshàng wǎngsuìduōzhìshùshírén  kòusuǒ jūnyuē  shìchuánrǎn gòuzhěsuīshǔgǎntóng érzhōngwéilǎojiānzhě jiānshì jìnzhōngyāng yǒuqiántōngmíng yǒuchuāng pángshìzhī érqiúchángèrbǎi měixiàguǎnjiàn shǐjiēzhōng yǐnshízhīxiāng yòulóngdōng pínzhěér chūndòng xiǎn zhōngchéng zhìmíngyào fāngzhōng shēngrénzhěbìngzhǒngdǐngér xuán suǒrǎnzhězhòng yòuguàizhě dàozéi shārénzhòngqiú jiéwàng rǎnzhěshíèr huòsuíyǒuchōu pián jiēqīngqiānliánzuǒzhèngsuǒzhě  yuē  jīngshīyǒujīngzhào yǒuchéngshǐfáng xíngqiúzhīduōzhì  jūnyuē  ěrniánsòng qíngshāozhòng jīngzhào chénggǎnzhuānjué yòujiǔménsuǒfǎng访jiūjié jiēguīxíng érshízhènglánghàoshìzhěshū guān jìn jiēzhězhīduō shǎoyǒulián duōfānggōuzhì gǒu wènzuìzhīyǒu xièshǒu zhìlǎojiān kùnrěn ránhòudǎobǎo chūwài liàngjiāzhīsuǒyǒuwéi érguānpōufēnyān zhōngjiāshàng jiējiébǎo  qiútuōxièjiānwàibǎn fèishùshíjīn wéipín xièshāokuān wéibiāozhǔnjǐng huòtóng qíngzuìzhòngzhě fǎnchūzàiwài érqīngzhě zuìzhě yōufèn qǐnshíwéijié bìng yòuyào wǎngwǎngzhì  jiànshèngshànghàoshēngzhī tóngwǎngshèng měizhì zhōngqiúshēng érzhěnǎizhì tǎngrénrénjūnwéishàngchāngyán chúxíngsàiwàizhòngfàn qīngqiānliánwèijiézhèngzhě biézhìsuǒzhī shǒuxiè suǒquánhuóshùzāi huòyuē  jiùyǒushì míngyuēxiànjiān sòngérwèijiézhèngzhězhī tǎngjiùdiǎn xiǎo jūnyuē  shàngtuīēn fánzhíguānbǎn jīnpínzhězhuǎnlǎojiān érdàoyǒubǎnzhě zhōngjiézāi ruòbiézhìsuǒ wéiběnsàiyuánzhīdào  tóngzhūwēng shēngzàitóngguānsēngmǒu gòu jiēyīngzhòng yòumǒushìxiàosòng zuǒyòulínxièlǎojiān hàodàn gǎnyān jūnyánfànxùnzhī zhòngyántóng shìshū 

    fánxíngshàng xíngxíngzhěxiānménwài shǐ使dǎngsuǒcái míngyuē luó  zhějiùshǔ pínmiànzhī xíng yuē  shùn xiānxīn fǒu zhījiějìn xīnyóu  jiǎo yuē  shùn shǐjué fǒu sānjiābiéxiè ránhòu  wěiyāo rányóuzhìshǒu yòng zhěshùshíbǎijīn pínqìngzhuāng juéyǒuzhě zhìzhīsuǒyán zhǔzhěrán suǒ shíxiānzhéjīn měisuìjué gōuzhěshísān liúzhěshíliù jiēzhì西shìdàimìng shāngzhě xìngliú bìngshùyuènǎichōu huòjìngchéng chángjiùlǎoérwènyān  xíngzhě zhě fēixiāngchóu yǒuěr guǒyǒu zhōngshāokuānzhī fēirénshù  yuē  shìjǐng qiěchénghòu  rényǒuxìngxīn  zhǔzhěrán tóngdàixùnzhěsānrén rénsānshíjīn wēishāng bìngjiànyuè rénbèizhī shāng jiānxún rénliùbèi xíngpíngcháng huòkòuzhīyuē  zuìrényǒujūn yǒu gèngduōguǎwéichā  yuē  chā shuíwéiduōzhě  mèngyuē  shùshèn  xìn 

    zhōnglǎo jiācángwěizhāng wénshūxiàxíngzhíshěng duōqiánzhī zēngjiǎnyāo fèngxíngzhěbiàn shàngwénguānzhū yóuwèigǎnrán gōnglìng dàowèishārénfàntóngmóuduōrénzhě zhǐzhǔmóuèrrénjué jīngqiūshěnjiējiǎnděngpèi shàng zhōngyǒujuézhě xíngxíngrénxiānménwài mìngxià suìchū guǐ yǒumǒuxìngxiōngchígōngcāng yīngjué  mǒuwèiyuē  qiānjīn shēngruò  kòushù yuē  shìnán biéběnzhāng  ànshēnqīnzhěèrrénmíng fēngzòushíqiánzhīér  tóngshìzhěyuē  shìzhě érnéngzhǔyànzhě tǎngqǐngzhī bèishēng  mǒuxiàoyuē  qǐngzhī bèishēng érzhǔyànzhě néngèrrénzhīmìngguān bèizhōngdào  jìngxíngzhī ànèrrénjué zhǔzhěkǒushéjiǎo zhōnggǎnjié zài yóujiànmǒuxìng zhōngrénqúnzhǐyuē  shìmǒumǒushǒuzhě  mǒubào zhòngjiēwéimíngzhéyún 

    fánshārén móu zhě jīngqiūshěnjīn miǎn yīnqiǎo yǒuguōzhě fánshārén jīnjiǎnděng suíshè jiāngchū zhìjiǔhānshǔ huòkòuwǎngshì xiángshùzhī yángyáng ruòjīn  xièèrěn  érdàozhīmíng liángduōtuōrénwéigōng érqiúqíng wǎngmínshènzāi 

    jiānmínjiǔ biǎo yǒuxiàn shānyīnxìngshārén měisuìzhìshùbǎijīn kāngshínián shèchū shùyuè ránsuǒshì xiāngrényǒushārénzhě yīndàichéngzhī gàifēishā jiǔ zhōng shínián yuánshèjiǎnděngzhéshù tànyuē     zhéshùzhěshùntiānhòu shífāngdōngtíngqiǎn zhuàngqiúzàihòuchūnqiǎn zhìzàisān suǒqǐng chàngránérchū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¹重色²思倾国³,御(yù)多年求不得。
译文:唐玄宗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
注释:¹汉皇:原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²重色:爱好女色。³倾国:绝色女子。⁴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译文: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天生丽质¹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译文: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注释:¹丽质:美丽的姿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dài)¹无颜色²
译文: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注释:¹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粉黛: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粉以抹脸,黛以描眉。此代指六宫中的女性。²无颜色:意谓相形之下,都失去了美好的姿容。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春寒赐浴华清池¹,温泉水滑洗凝脂(zhī)²
译文:春季寒冷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白嫩滋润的肌肤。
注释:¹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西安市临潼区南的骊山下。²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诗经·卫风·硕人》语“肤如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侍儿¹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²时。
译文:宫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
注释:¹侍儿:宫女。²新承恩泽:刚得到皇帝的宠幸。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云鬓(bìn)¹花颜金步摇²,芙蓉帐³暖度春宵(xiāo)
译文: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注释:¹云鬓: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²金步摇:一种金首饰,用金银丝盘成花之形状,上面缀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走路时摇曳生姿。³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帐子。形容帐之精美。春宵:新婚之夜。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译文: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译文:承蒙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专宠。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后宫佳丽三千¹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译文:后宫中佳人如云,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注释:¹佳丽三千:言后宫女子之多。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金屋¹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译文: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注释:¹金屋:《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时,他姑妈将他抱在膝上,问他要不要她的女儿阿娇作妻子。他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姊妹¹弟兄皆列土²,可怜³光彩生门户。
译文: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注释:¹姊妹:姐妹。²列土:分封土地。³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¹
译文: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
注释:¹不重生男重生女:陈鸿《长恨歌传》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等。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lí)¹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译文: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注释:¹骊宫:骊山华清宫。骊山在今陕西临潼。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缓歌慢舞凝(níng)丝竹¹,尽日君王看不足。
译文: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注释:¹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¹(pí)²动地来,惊破霓(ní)裳羽衣曲³
译文: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注释:¹渔阳:郡名,辖今北京市平谷县和天津市的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史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²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³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名。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九重城阙(què)¹烟尘生²,千乘(chéng;旧读shèng)万骑(qí;旧读jì)西南行³
译文:九重门的京城发生战事,君王带着群臣美眷向西南逃亡。
注释:¹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²烟尘生:指发生战事。阙:意为古代宫殿门前两边的楼,泛指宫殿或帝王的住所。³千乘万骑西南行:天宝十五载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出延秋门向西南方向逃走。当时随行护卫并不多,“千乘万骑”是夸大之词。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翠华¹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²
译文:皇帝仪仗队车队走走停停,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注释:¹翠华: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皇帝仪仗队用。²百余里:指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六军¹不发无奈何,宛转²蛾眉³马前死。
译文:御林军停止前进要求赐死杨贵妃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注释:¹六军:指天子军队。玄宗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²宛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缠绵的样子。³蛾眉:古代美女的代称,此指杨贵妃。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花钿(diàn)¹委地²无人收,翠翘³金雀玉搔(sāo)
译文:贵妃头上的饰品丢弃在地上无人收拾,首饰金雀钗玉簪珍贵头饰一根根。
注释:¹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²委地:丢弃在地上。³翠翘:首饰,形如翡翠鸟尾。⁴金雀:金雀钗,钗形似凤(古称朱雀)。⁵玉搔头:玉簪。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译文:皇帝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到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zhàn)¹(yíng)(yū)²登剑阁³
译文: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注释:¹云栈:高入云霄的栈道。²萦纡:萦回盘绕。³剑阁:又称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是由秦入蜀的要道。此地群山如剑,峭壁中断处,两山对峙如门。诸葛亮相蜀时,凿石驾凌空栈道以通行。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峨嵋山¹下少人行,旌(jīng)²无光日色薄。
译文: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注释:¹峨嵋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玄宗奔蜀途中,并未经过峨嵋山,这里泛指蜀中高山。²旌旗:旗帜的总称。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译文: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行宫¹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译文: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就断肠痛苦。
注释:¹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地转 一作:日转)
天旋地转(zhuàn)¹回龙驭(yù)²,到此踌(chóu)(chú)³不能去。
译文:时局好转皇帝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注释:¹天旋地转: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年,郭子仪军收复长安。²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³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译文: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¹归。
译文:君臣相顾泪湿衣衫,向东望无心鞭马任由马前进回京城。
注释:¹信马:意思是无心鞭马,任马前进。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归来池苑(yuàn)皆依旧,太液¹芙蓉未央²柳。
译文:回来一看池苑的地方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注释:¹太液:汉宫中有太液池。²未央:汉有未央宫。此皆借指唐长安皇宫。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译文: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伤心落泪。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
译文: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南内 一作:南苑)
西宫南内¹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南内 一作:南苑)
译文:兴庆宫和甘露殿秋草丛生,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人打扫。
注释:¹西宫南内: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上元元年,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玄宗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梨园弟子¹白发新,椒房²阿监(jiān)³青娥老。
译文:梨园歌舞艺人头发已雪白,椒房侍从宫女红颜尽褪。
注释:¹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据《新唐书·礼乐志》:唐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曾选"坐部伎"三百人教练歌舞,随时应诏表演,号称“皇帝梨园弟子”。²椒房: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³阿监:宫中的侍从女官。⁴青娥:年轻的宫女。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¹未成眠。
译文: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玄宗悄然思念贵妃,孤灯油尽仍难以入睡。
注释:¹孤灯挑尽: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火明亮,过了一会儿就要把浸在油中的灯草往前挑一点。挑尽:说明夜已深。按,唐时宫延夜间燃烛而不点油灯,此处旨在形容玄宗晚年生活环境的凄苦。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迟迟¹钟鼓初长夜,耿(gěng)²星河欲曙(shǔ )³
译文:迟缓的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星河泛白天快要亮了。
注释:¹迟迟:迟缓。报更钟鼓声起止原有定时,这里用以形容玄宗长夜难眠时的心情。²耿耿:微明的样子。³欲曙天:长夜将晓之时。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yuān)(yāng)¹冷霜华²重,翡翠衾(qīn)³寒谁与共
译文: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注释:¹鸳鸯瓦: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房瓦一俯一仰相合,称阴阳瓦,亦称鸳鸯瓦。²霜华:霜花。³翡翠衾:布面绣有翡翠鸟的被子。⁴谁与共:与谁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译文:阴阳相隔已经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临邛(qióng)¹道士鸿都²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译文: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据说他能用精诚招来贵妃魂魄。
注释:¹临邛:今四川邛崃县。²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³致魂魄:招来杨贵妃的亡魂。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¹殷勤²(mì)
译文: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于是道士尽力去寻找贵妃的魂魄。
注释:¹方士:有法术的人。这里指道士。²殷勤:尽力。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排空驭气¹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译文:腾云驾雾如闪电,上天下地找了个遍。
注释:¹排空驭气:即腾云驾雾。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上穷¹碧落²下黄泉³,两处茫茫皆不见。
译文:找遍九天之上寻遍九地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
注释:¹穷:穷尽,找遍。²碧落:即天空。³黄泉:指地下。海上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译文:忽然听说在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被云雾环绕隐隐约约。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楼阁玲珑¹五云²起,其中绰(chuò)³多仙子。
译文:华美精巧的楼台阁被五彩云霞托起,那里面体态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
注释:¹玲珑:华美精巧。²五云:五彩云霞。³绰约:体态轻盈柔美。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¹是。
译文: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玉环。
注释:¹参差:仿佛,差不多。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金阙(què)¹西厢²叩玉扃(jiōng)³,转教小玉报双成。
译文:使者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
注释:¹金阙:《太平御览》卷六六。引《大洞玉经》:上清宫门中有两阙,左金阙,右玉阙。²西厢:室有东西厢日庙。西厢在右。³玉扃:玉门。即玉阙之变文。转教小玉报双成:意谓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¹里梦魂惊。
译文: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绣饰华美的帐子里惊醒。
注释:¹九华帐:绣饰华美的帐子。九华:重重花饰的图案。言帐之精美。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¹银屏²(yǐ)(lǐ)³开。
译文: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珠帘与银饰的屏风接连不断地打开。
注释:¹珠箔:珠帘。²银屏:饰银的屏风。³迤逦:接连不断地。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鬓 一作:云髻)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¹,花冠不整下堂来。
译文:半梳着云髻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歪戴着花冠就出厅堂来。
注释:¹新睡觉:刚睡醒。觉,醒。(古汉语音jiào)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飘飖 一作:飘飘)
风吹仙袂(mèi)¹飘飖(yáo)举,犹似霓(ní)(cháng)羽衣舞²。(飘飖 一作:飘飘)
译文: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当年贵妃的霓裳羽衣舞。
注释:¹袂:衣袖。²霓裳羽衣舞:代中国宫廷乐舞。唐玄宗登洛阳三乡驿,望女儿山所作。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
玉容寂寞¹泪阑(lán)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
译文: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注释:¹玉容寂寞:此指神色黯淡凄楚。²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形容泪痕满面。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含情凝睇(dì)¹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译文:含情凝视天子使者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注释:¹凝睇:凝视。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昭阳殿¹里恩爱绝,蓬莱宫²中日月长。
译文: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注释:¹昭阳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²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回头下望人寰(huán)¹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译文:从仙境遥望人世间,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只看到茫茫尘雾。
注释:¹人寰:人间。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惟将旧物¹表深情,钿(diàn)合金钗寄将去²
译文: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注释:¹旧物:指生前与玄宗定情的信物。²寄将去:托道士带回。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¹黄金合分钿²
译文: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
注释:¹擘:分开。²合分钿:将钿盒上的图案分成两部分。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但令 一作:但教)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译文: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临别殷勤重寄词¹,词中有誓两心知²
译文: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注释:¹重寄词:贵妃在告别时又托他捎话。²两心知:只有玄宗、贵妃二人心里明白。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七月七日长生殿¹,夜半无人私语时。
译文: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注释:¹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天宝元年造。按“七月”以下六句为作者虚拟之词。而所谓长生殿者,亦非华清宫之长生殿,而是长安皇宫寝殿之习称。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¹,在地愿为连理枝²
译文: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注释:¹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²连理枝:两株树木树干相抱。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¹绵绵²无绝期。
译文: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注释:¹恨:遗憾。²绵绵:连绵不断。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 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这样,在他心目中对唐明皇的一分为二,必然要在塑造形象中反映出来。正是因为一往情深的唐明皇同重色轻国的唐明皇是对立统一体,所以,白居易把这个故事写成一个好皇帝的悲剧。好皇帝有所惑,终于造成了自己和百姓的悲哀。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唐明皇性格的塑造已排斥了理想化,乃是另一种理想化的结果。排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皇帝们头上加足光圈使其上升为半神的理想化。而这排斥本身,就包含了城市居民的另一种理想在内,他们从现实生活中皇帝权威下降的土壤出发,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想象为和他们自己一样的普通人,一个有爱欲、有苦恼、有错误、有缺点的人情味十足的痴情皇帝,简直同一般爱情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无差别!他们从另一角度把皇帝理想化了,理想化的皇帝应该和百姓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神!而白居易从民本思想出发,有条件、并有所扬弃地接受了城市居民的这种对唐明皇的理想化,这样完成了对唐明皇形象的塑造。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参考资料:
1、 张傲飞编.唐诗宋词名家鉴赏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47页
2、 .唐诗宋词名家鉴赏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47页4. 华文兄弟文化公司.唐诗宋词鉴赏: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01:第211页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1354页
4、 周相录.《长恨歌》研究.成都市:巴蜀书社,2003年:第16页

chánghèn

bái tángdài 

hànhuángzhòngqīngguó duōniánqiú 
yángjiāyǒuchūzhǎngchéng yǎngzàishēnguīrénwèishí 
tiānshēngzhìnán zhāoxuǎnzàijūnwáng 
huímóuxiàobǎimèishēng liùgōngfěndàiyán 
chūnhánhuáqīngchí wēnquánshuǐhuáníngzhī 
shìérjiāo shǐshìxīnchéngēnshí 
yúnbìnhuāyánjīnyáo róngzhàngnuǎnchūnxiāo 
chūnxiāoduǎngāo cóngjūnwángzǎo <span>cháo< /span>  
chénghuānshìyànxiánxiá chūncóngchūnyóuzhuān 
hòugōngjiāsānqiānrén sānqiānchǒngàizàishēn 
jīnzhuāngchéngjiāoshì lóuyànzuìchūn 
mèixiōngjiēliè liánguāngcǎishēngmén 
suìlìngtiānxiàxīn zhòngshēngnánzhòngshēng 
gōnggāochùqīngyún xiānyuèfēngpiāochùchùwén 
huǎnmànníngzhú jìnjūnwángkàn yángdònglái jīngcháng 

jiǔchóngchéngquèyānchénshēng qiānshèngwàn西nánxíng 
cuìhuáyáoyáoxíngzhǐ 西chūménbǎi 
liùjūnnài wǎnzhuǎnéméiqián 
huādiànwěirénshōu cuìqiàojīnquèsāotóu 
jūnwángyǎnmiànjiù huíkànxuèlèixiāngliú 
huángāisànmànfēngxiāosuǒ yúnzhànyíngdēngjiàn 
éméishānxiàshǎorénxíng jīngguāng 
shǔjiāngshuǐshǔshānqīng shèngzhǔzhāozhāoqíng 
xínggōngjiànyuèshāngxīn wénlíngchángduànshēng 
tiānxuánzhuǎnhuílóng dàochóuchúnéng  (zhuǎnzuò zhuǎn )
wéixiàzhōng jiànyánkōngchù 
jūnchénxiāngjìnzhān dōngwàngménxìnguī 
guīláichíyuànjiējiù tàiróngwèiyāngliǔ 
róngmiànliǔméi duìlèichuí 
chūnfēngtáohuākāi qiūtóngluòshí  (huākāizuò huākāi )
西gōngnánnèiduōqiūcǎo luòmǎnjiēhóngsǎo  (nán zuò nányuàn )
yuánbáixīn jiāofángājiānqīngélǎo 
diàn殿yíngfēiqiǎorán dēngtiǎojìnwèichéngmián 
chíchízhōngchūcháng gěnggěngxīngshǔtiān 
yuānyānglěngshuānghuázhòng fěicuìqīnhánshuígòng 
yōuyōushēngbiéjīngnián húncéngláimèng 

línqióngdàoshìhóng鸿 néngjīngchéngzhìhún 
wèigǎnjūnwángzhǎnzhuǎn suìjiàofāngshìyīnqín 
páikōngbēndiàn shēngtiānqiúzhībiàn 
shàngqióngluòxiàhuángquán liǎngchùmángmángjiējiàn 
wénhǎishàngyǒuxiānshān shānzàipiāomiǎojiān 
lóulínglóngyún zhōngchuòyuēduōxiān 
zhōngyǒuréntàizhēn xuěhuāmàocēnshì 
jīnquè西xiāngkòujiōng zhuǎnjiàoxiǎobàoshuāngchéng 
wéndàohànjiātiānshǐ使 jiǔhuázhàngmènghúnjīng 
lǎntuīzhěnpáihuái zhūyínpíngkāi 
yúnbìnbànpiānxīnshuìjué huāguānzhěngxiàtánglái  (yúnbìnzuò yún )

fēngchuīxiānmèipiāoyáo yóucháng  (piāoyáozuò piāopiāo )
rónglèilángān huāzhīchūndài  (lántōng lán )
hánqíngníngxièjūnwáng biéyīnróngliǎngmiǎománg 
zhāoyángdiàn殿ēnàijué péngláigōngzhōngyuècháng 
huítóuxiàwàngrénhuánchù jiànchángānjiànchén 
wéijiāngjiùbiǎoshēnqíng diànjīnchāijiāng 
chāiliúshàn chāihuángjīnfēndiàn 
dànlìngxīnjīndiànjiān tiānshàngrénjiānhuìxiāngjiàn  (dànlìngzuò dànjiào )

línbiéyīnqínchóng zhōngyǒushìliǎngxīnzhī 
yuèchángshēngdiàn殿 bànrénshí 
zàitiānyuànzuòniǎo zàiyuànwèiliánzhī 
tiānchángjiǔyǒushíjìn hènmiánmiánjué 

落日旌旗,清霜剑戟,塞角声唤严更。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
落日旌(jīng)旗,清霜剑戟(jǐ)¹,塞角²声唤严更³。论兵慷慨,齿颊带风生。坐拥貔(pí)(xiū)十万,衔枚勇、云槊(shuò)交横。笑谈顷,匈奴授首¹⁰,千里静欃(chán)¹¹
译文:落日时分军旗摇曳,刀剑闪着清霜般的寒气,塞角声唤着督夜鼓。岳将军论兵慷慨激昂,伶俐的口才带起风来。坐拥十万将士,士兵敢勇,长矛交错。谈笑之间,金人投降,千里消去战争。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¹剑戟:古代刀剑,钩戟之类的武器。²塞角:边塞的号角声。³严更:督行夜之鼓。⁴“齿颊”句:喻谈锋犀利,见解过人。此句化用苏轼《浣溪沙》“论兵齿颊带风霜”句。⁵貔貅:古籍所载的猛兽名,用以喻勇猛的军士。⁶街枚:此指士兵。枚:形如著,两端有带,可系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街于口,以防喧哗。⁷云槊:长矛,古代的一种兵器。⁸笑谈顷:谈笑之间。⁹匈奴:代指金军兵将。¹⁰授首:被杀,或指投降。¹¹欃枪:彗星。古人以为现于天则有兵灾。
荆襄,人按堵,提壶劝酒,布谷催耕。芝夫荛子,歌舞威名。好是轻裘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荆襄¹,人按堵,提壶²劝酒,布谷³催耕。芝夫荛(ráo),歌舞威名。好是轻裘(qiú)缓带,驱营阵、绝漠横行。功谁纪,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
译文:荆襄地区,人民安居,提壶鸟劝人饮酒,布谷鸟劝人耕地。采芝打柴的人,为岳军歌舞颂威名。正是轻暖的皮裘衣带颇具风度,驱驰营阵,在大漠奔行。功名谁来纪,风采神情随意变,麟阁之中画上丹青。
注释:¹荆襄:今湖北一带,当时岳飞统兵活动于此。按堵:同“安诸”,指安居、安定。²提壶:鸟名,即提壶芦,身有麻斑,如鹤而小,嘴弯,声清重,初稍缓,已乃大激烈。³布谷:鸟名,于播种时鸣叫,故名。⁴芝夫荛子:采芝、打柴的人。芜(wú)柴草。⁵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裘,宽松的衣带,形容风度之幽闲从容。⁶绝漠:越过沙漠。⁷横行:纵横驰骋。⁸麟阁:阁名,汉宣帝曾画功臣像于此。
这阕词在历史上受到的评价很高,可把它拿来作为岳飞驻扎在武昌的这一段生活历史来看待。


  首先,这阕词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感情丰富,色彩浓丽,悲愤不平却又出之以含蓄,较好地表达了作者在那种情况下对于岳飞的敬爱和惋惜之情。


  词一开头选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从各种角度来描写岳家军的气势。这三句,乍读时似乎是如实的写景而已,细味来才感到他无不寓有自己的感情。他是借景色的渲染,从而巧妙地传达出自己复杂的心情的。这里,他选用了落日的时分来写军容之一的旗帜,让半天的晚霞作背景,衬托着军营里飘动的万首彩旗,映着落日的余晖,宛如风翻金焰,色彩浓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这就不仅写出了军营的壮丽,也传达出了这支军队在人民心中所严有的那种温暖安谧的感觉。字里行间甚至表露出来作者那兴奋的脸色,也被映得金光熠熠的了。其次,他用霜晨来突出军容之一的威仪;让煞白的霜空作背景,衬托着交横如云的刀枪戟槊;惨淡的朝阳,在它们上面洒下了万点寒星,色彩森严而肃杀,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肃穆之感,不仅写出了军营气象之森严,也表达了连作者也感到了不无畏怯的敬佩之情。最后他选用了无边的黑夜来作为整座军营的巨大的背景,黑色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作者巧妙地于静中写动,于无法显出色彩的黑里,巧妙地运用画角之声和着警夜的更铎;运用听觉从而写出既紧张而又静谧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于“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限信任之情。这一组文字虽少,却无不色彩浓丽,意与境偕,构成了艺术上的比现实更集中、更突出的和谐之美。他把数百里连营表现得这样有声有色。这些看似纯客观的声色,却都反映了作者主观的感受,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诗的境界。因此,他无须再加什么感叹,表现了作者对于岳飞治军之巨大才能的钦佩了。


  作者在作了如此绚丽的渲染之后,接着就用工笔来细心地勾勒他心中崇拜的英雄本人了。


  在他的词中岳飞是一位风采翩翩、雍容豁达的儒将。慷慨论兵,齿颊生风,足见文采风流。简单两句,一位文韬武略而又风流俊逸的岳武穆便跃然纸上。不仅如此,通过作者慷慨风生的描述,使读者同作者一样,也如坐春风之中,仿佛听到了岳武穆那慷慨陈辞的忠诚精义,看到了他那齿颊生风的笑谑神态:他笑金兵之无能,讥投降派之可哂。于是,岳飞的精神面貌,丰满地生活在读者的感情世界之中了。


  仅是慷慨论兵,尽管齿颊生风,那也不一定是岳武穆。作者接着写道:“坐严貔貅十万,衔枚勇、云槊纵横。”这才是岳家军的典型。别看岳飞坐在大帐之中,谈笑风生,然而他的四周,有十万精兵,正纠集待命,一个个衔着枚,平端着长矛,精神高度集中,有如引满的弓,只待一声令下,便立刻飞向敌人。则岳飞的这种谈笑风生的安祥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显示,一种无畏的慑服力量。


  但是,威严则威严矣,而词中所透露的,毕竟不过是以无聊的谈笑来打发着祖国分裂、生灵涂炭的日子。所以作者很自然地产生了以岳飞如此雍容文雅而又武功赫赫的、不可一世的名将,如果此时放在抗金的前线,也许他就在这谈笑的顷刻之间,“匈奴授首,千里静欃枪”的遐想。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于岳飞的崇敬和对于岳家军的信赖,同时也表达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限的惋惜:岳飞此时毕竟没有去平定金人,使百战百胜、金人闻之丧胆的岳飞闲在这里,空自慷慨悲歌以打发他宝贵的时光。一任半壁江山,沦于金人的铁蹄,这是无比可惜而又可痛的事。


  下阕,作者追述了他来武昌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荆、襄是岳飞的防地。人作者突出地称道人民都能在家里安居乐业这一点,是因为这样的和平景象,在其它地方是已很难见到了。故说“荆襄,人按堵。”看似平铺直叙,然而言语之间却流露出了无限的欣羡和感慨。岳飞爱民,已是朝野尽知,有口皆碑的了。所以这在他的防地,当然更为真实可信。


  作者接着用了四句来进一步描写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虽是四句,却按所见所闻来分写。他借提壶、布谷两种鸟的名字,不仅点明节令,而且也写出了岳家军与当地居民的水乳关系。一路上见到的是人民提着酒壶要岳家军饮一杯,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古时候,人民对于他所敬重的义师,是习惯用酒来相敬的,所谓“簟食壶浆,以迎王师。”这里着一“劝”字,非常传神,它表现了着一个因为纪律的关系不肯饮老百姓的酒,而一个因为感激情深,非要他喝一杯不可这样拉拉扯扯的动人情景。通过“布谷”的提示,原来士兵是在帮人民耕作,无怪乎这军队会得到人民热情的款待,人民要这样感激他们了。这当是作者亲眼所见的情景。最妙的是“芝夫”两句,芝是灵芝,那么芝夫就是指的药农了。荛子就是以砍柴为生的樵夫。这两种人,大都是远离城市,多数在深山老林里的。因此这当是作者在尚未进入武昌境地的山道上,碰见了从岳飞驻地出来采药砍柴的人,于是作者就向他们打听这一路听到的岳家军整肃的情况是否属实。因为这太难得了,是以未免使人难以相信。于是这些采药的、砍柴的就高兴地向作者极力地证实着,说到高兴处,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并且唱起当地的民谣以为证。这里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反映,但这“歌舞”也映出了作者的眼神,是惊喜而亢奋的。当然这样的情景在看惯了人民解放军的人们,那是不足为奇的,要知道在封建时代,那就是了不起的政绩。作者在最后感慨地说:要是能让岳飞去驱营布阵,他是可以就这样轻裘缓带从容不迫地一直打到黄龙府都无人能敌的。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岳飞被疑,置而不用。于是作者恨恨地说:像岳飞这样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人,是应该把他的风采画入专门纪念功臣的麒麟阁内的。作者的这阕“句句缘实”之词,最后的结尾,却是不实的。岳飞当年不仅没有入麒麟阁,反而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死在了风波亭。这虽是后话,但就岳飞此时的境况看,敏感的作者已察觉到了这种不平,所以才有这虚拟的一笔。这是作者深刻的地方。“功谁纪?”作者在这里直是在质问了。虽然这时岳飞尚身居侯位,但作者从祖国正需要岳飞上前线时,而高宗却让他在这里坐冷板凳的现实中,已经感觉到岳飞的不妙了。而事实上,韩世忠在镇江,岳飞在武昌,都是为了“罢其兵权”,以便和议得以顺利进行。当时高宗为此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说:“李、郭在唐俱称名将,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负不释位之衅,陷于嫌隙;而子仪闻命就道,以勋名福禄自终。是则功臣去就趋舍之际,是非利害之端,岂不较然著明!”这真是说得再清楚也没有了。正是由于高宗的这种卑怯心理,才使得南宋永远处于偏安之中。“风神宛转,麟阁画丹青”,表面看来是歌颂朝廷的,实则含有害怕岳飞去立功的悲愤。荆襄有幸,却是整个祖国的不幸。岳飞是如此的有为,却不能为统一祖国而留影于麒麟阁。爱与惜交织在一起,歌颂与悲愤混同,这就使得这阕词有缠绵悱恻,无限低徊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全宋词精华 (三):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63-65
2、 刘尊明.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149-150
3、 邓乔彬.豪放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7-88

mǎntíngfāng··luòjīng--shào

luòjīngqīngshuāngjiànsāijiǎoshēnghuànyángènglùnbīngkāngkǎi齿chǐjiádàifēngshēngzuòyōngxiūshíwànxiánméiyǒngyúnshuòjiāohéngxiàotánqǐngxiōngshòushǒuqiānjìngchánqiāng

jīngxiāngrénànquànjiǔcuīgēngzhīráoziwēimínghǎoshìqīngqiúhuǎndàiyíngzhènjuéhéngxínggōngshuífēngshénwǎnzhuǎnlínhuàdānqīng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¹²石壕(háo)³,有吏捉人。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注释:¹暮:傍晚。²投:投宿。³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⁴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⁵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老翁逾(yú)¹墙走²,老妇出门看。(出门看 一作:出看门)
译文: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注释:¹逾:越过;翻过。²走:跑,这里指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吏呼¹一何²³!妇啼一何苦
译文:官吏大声呼喝是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是多么悲苦。
注释:¹呼:诉说,叫喊。²一何:何其、多么。³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⁴啼:哭啼。⁵苦:凄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听妇前致词¹:三男邺(yè)²(shù)³
译文: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注释:¹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²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³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一男附书至¹,二男新²战死。
译文: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注释:¹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²新: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¹者且偷生²,死者长已矣³
译文: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注释:¹存:活着,生存着。²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³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室中¹更无人²,惟³有乳下孙
译文: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注释:¹室中:家中。²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³惟:只,仅。⁴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有孙母未¹²,出入无完裙³
译文: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注释:¹未:还没有。²去:离开,这里指改嫁。³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妪(yù)¹力虽衰²,请从吏夜归³
译文: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注释:¹老妪:老妇人。妪:年老的女人。²衰:弱。³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急应河阳役¹,犹得²³晨炊
译文: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注释:¹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²犹得:还能够。得,能够。³备:准备。⁴晨炊: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久¹语声绝²,如³泣幽咽
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注释:¹夜久:夜深了。²绝:断绝;停止。³如:好像,仿佛。⁴闻:听。⁵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天明¹登前途²,独³与老翁别。
译文: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注释:¹明:天亮之后。²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³独:唯独、只有。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在这里,诗人通过新颖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浇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这种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的艺术手法,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涵丰富。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作者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83-486 .
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shíháo

 tángdài 

tóushíháocūn yǒuzhuōrén 
lǎowēngqiángzǒu lǎochūménkàn  (chūménkànzuò chūkànmén )
  
tīngqiánzhì sānnánchéngshù 
nánshūzhì èrnánxīnzhàn 
cúnzhěqiětōushēng zhěcháng 
shìzhōnggèngrén wéiyǒuxiàsūn 
yǒusūnwèi chūwánqún 
lǎosuīshuāi qǐngcóngguī 
yìngyáng yóubèichénchuī 

jiǔshēngjué wényōu 
tiānmíngdēngqián lǎowēngb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