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云疏木叶黄,绕篱目送雁南翔。酒倾桑落林庐静,秋入骚人齿颊香。
水冷云疏木叶黄,绕篱目送雁南翔。酒倾桑落林庐静,秋入骚人齿颊香。
人惜后期沾雨露,天教晚节傲风霜。凭谁寄语陶元亮,不为南山兴自长。
人惜后期沾雨露,天教晚节傲风霜。凭谁寄语陶元亮,不为南山兴自长。

èrshǒu--zhàobǐngwén

shuǐlěngyúnshūhuángràosòngyànnánxiángjiǔqīngsāngluòlínjìngqiūsāorén齿chǐjiáxiāng

rénhòuzhāntiānjiàowǎnjiéàofēngshuāngpíngshuítáoyuánliàngwèinánshānxìngzhǎng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山舍¹初成病乍轻,杖藜(lí)巾褐²称闲情。
译文: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
注释:病:未必是色身之病,或为五蕴烦恼之病亦未可知。¹山舍:山中的精舍。不详所指。²杖藜巾褐:以藜木为杖,以褐巾裹头,形容生活俭朴,穿着随意。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褐,粗布衣,因以为贫贱人的代称。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juān)¹安朽质,终²³宗远问无生
译文: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
注释:¹彭涓:彭祖和涓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一百四十六岁,因为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六十天即为一年。涓子传为齐国人。²终:终了,最后。³期:期望。⁴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慧远(334—416),东晋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人,初学儒、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曾结社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⁵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晋王该《日烛》:“咸淡泊于无生,俱脱骸而不死。”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是空故无生灭变化可言。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yì)¹²中累,贪合鱼龙³构强名
译文: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注释:¹役役:形容奔走操劳之状。《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²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引伸为尘世如红尘,尘俗。³鱼龙:比喻品质不一的人混杂在一起。⁴强名:勉强而成的名声。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前四句写山中精舍建成后的清爽心情及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后四句点透主旨,追求宗炳和慧远那样的境界,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全诗善用典故,语言明快,形象生动。

  这首诗通常被认为作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之前,是迫于韬晦而赋之。诗中的山舍应当是李煜在城外筑建的用来赏玩、避世的山庄。周振甫认为“李煜有《病起题山舍壁》,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此诗表露了李煜仿古隐士贤人远离凡尘的想法。隐匿于世俗纷争喧嚣 之外,做一个吃穿不愁、求仙问道的贤人,大概是诗人当时的理想。

  此诗前四句写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开头说山中的精舍建成后,觉得病爽然轻松了许多。“杖藜巾褐称闲情”一句意为不愿穿龙袍,只甘心做一个普通人。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诗云:“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李煜在此实有王维诗意。接着“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两句是李煜形容他隐居山舍的闲情悠静生活,给人以确实跳出红尘烦恼世界的感觉。诗的后四句点透主旨,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颈联出句是说人的寿命长也罢,短也罢,其实都只是暂时的寄居色身。色身早晚要坏朽的。对句是说,他最后一定要像慧远大师那样皈依净土而进入极乐世界。意谓无意过问朝政。最后两句表明,与人勾心斗角是很累人的,他自己不愿做徒劳无益的事,不要勉为其难去竞争贪图那些毫无意义的虚名。李煜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历来是以长为嗣,自己排行第六,嗣帝位对他来说那是非分之想,这与鲤鱼想入龙门的幻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鲤鱼化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没有必要去累自己而“役役”了。

  这首《病起题山舍壁》诗与两首《渔父》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和《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就主题而言,应该是一致的,即刻意剖白自己无意于宫廷斗争的韬晦之作。两首《渔父》词,是题在《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上的,而这首七言律诗,却是题在山舍墙壁上的。李煜的意图很明白,就是想让人看到这些诗作,更想让人知道他不关心朝政,或者确切地说这是专给那些猜忌他的人看的。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4-97
2、 陈默.李煜梦意象的美学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5):104-106

bìngshānshè

 dài 

shānshèchūchéngbìngzhàqīng zhàngjīnchēngxiánqíng 
kāixiǎohuǒshēnhuínuǎn gōuyǐnxīnliúshēng 
zànyuēpéngjuānānxiǔzhì zhōngzōngyuǎnwènshēng 
shuínéngchénzhōnglèi tānlónggòuqiángmíng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译文: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注释: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不曾台¹上种,留向碛(qì)²中栽。
译文: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注释:¹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²碛:沙漠。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脆叶曾门柳,狂花笑院梅。
译文: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cuī)
译文: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使shǐyuànzhōngxīnzāibǎishùzichéngshíyún--céncān

àiěrqīngqīnggēnlái

céngtáishàngzhǒngliúxiàngzhōngzāi

cuìménliǔkuánghuāxiàoyuànméi

chóusuìwǎnshuāngnéngcuī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愁锁(suǒ)¹云往事空,只将遗恨²寄芳丛³
译文:愁云密锁蜀国的土地,往事皆成空;怀念故国的心情无法放下,便把它寄托给盛开的杜鹃花丛。
注释:杜鹃花:一名映芳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载,为蜀王杜宇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这首诗就是依照杜鹃的这些传说及特点吟咏。¹巴:指今四川。²遗恨:到死还感到悔恨。³芳丛:丛生的繁花。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tí)血万芳都是红。
译文:那归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述,谁能理解?声声悲啼,口角溅血,把这满山的杜鹃花染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枝带翠烟¹深夜月,魂飞锦(jǐn)²旧东风。
译文:杜鹃花的枝叶萦绕着青烟,在夜月的照耀下一片迷蒙;杜鹃鸟的精魂,又飞到了锦江边上,追忆着往日的东风。
注释:¹翠烟:青烟;烟霭。²锦水:即濯锦江,一名锦江,在四川成都。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译文:这愁这怨染出了无限的怀归忧恨,它时时呈现在行人凄凉的眼中。

  这首咏物诗是咏杜鹃花的,诗层层相扣,渐次推进,先从杜鹃上着眼,然后过渡到杜鹃花,最终言志,表达故国之思。宋朝灭亡后,很多遗民诗借杜鹃典寄托亡国之恨,家芳之恋,一时成为风气。如谢枋得《春日闻杜宇》云:“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梁栋《禽言》云:“不如归去,锦官宫殿连烟树。天津桥上一两声,叫破中原无住处。不如归去。”汪元量《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云:“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郑协《溪桥晚兴》云:“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都与真芳民这首诗一样,写得沉痛之极。

  这首诗未写杜鹃花,先推本溯源,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生发,写杜鹃产地,使人自然地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诗把环境描写成愁云密锁,一片凄凉黯然,为全诗定调。望帝已化杜鹃,自然往事都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诗以“往事空”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芳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这不啻告诉人们,云空未必空,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念,又怎么能放得下呢?诗先抑后扬,极尽刻绘之能事,在写杜鹃时,顺笔带出杜鹃花,就与诗题不即不离,得咏物三昧。同时,透过咏物,诗人又把自己的心事沉入。杜鹃鸟的“愁锁巴云”与诗人愁锁故国大地的亡国之哀是相通的;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也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首咏杜鹃花的诗中。因此,诗写得那么低沉,那么伤感。

  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杜鹃鸟的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又啼到口角出血,诗便由此展开。诗写道,它声声地悲啼着,但它的思归苦心,千万年来,向谁陈诉,谁能明白?因此它啼啊啼啊,啼出了血,染红了这万芳开放的杜鹃花。诗的写作手法与上联完全一致。只是将杜鹃的典故分成两个着重点来写,同样在句尾关联杜鹃花。在这联中,诗再次借杜鹃明志,杜鹃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诗人眷恋已经灭亡的宋朝,也是如此。诗人的血泪,也是像杜鹃一样流个不尽,到死不休。

  颈联正式写杜鹃花。出句又承上,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它在夜月的照耀下,丛生的枝叶,萦绕着青翠的烟雾。这句状夜中之花极神,因是写夜,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对句改为虚拟,由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这一点故乡之思,真是百死不悔。诗铸情造景,孤峭凄迷,神似李商隐的无题诗,缠绵感人。

  尾联,诗借物明志,说这满芳的杜鹃花,是杜鹃的血染成,是杜鹃精魄的化身,充满思乡怨恨,行人见了,怎么能不因此而感动得凄然泪下呢?特地标举杜鹃花对行人产生的同是“怀乡恨”,于是前面六句都有了主题,行人的恨与杜鹃的恨就统一在一起了。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见杜鹃花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已低徊伤感;真芳民由杜鹃花引起的是亡国之恨,与李白比,真该愁肠九回,寸寸裂断,但这首诗比李白诗含蓄得多。倒是他的另一首《泊白沙渡》诗“离怀正无奈,况复听杜鹃”句,与李白诗一样,直截了当。咏物诗与一般写景抒情诗表现手法的区别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1385-1386页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醉来脱宝剑,旅憩(qì)¹高堂眠。
译文:在醉后摘下宝剑,旅途休息在高堂安眠。
注释:龙门:《通典》:河南府河南县有阙塞山,俗曰龙门。《太平寰宇记》:阙塞山。《左传》:晋赵鞅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服虔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注,洛阳西南伊阙口也,俗名龙门。¹旅憩:旅途休息。
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中夜忽惊觉¹,起立明灯前。
译文:夜半忽然从睡梦中惊醒,起身站立在明灯前。
注释:¹惊觉:睡梦中惊醒。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开轩¹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译文:打开窗户放眼望去,拂晓的飘雪将河冰衬托得更加壮观。
注释:¹开轩:开窗。
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哀哀歌苦寒¹,郁郁独惆怅。
译文:哀哀歌声咏叹着苦寒行,心中郁郁,只能独自前怅。
注释:¹苦寒:古乐府有《苦寒行》,因行役遇寒而作。
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傅说板筑臣¹,李斯鹰犬人。
译文: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注释:¹傅说板筑臣:《韩诗外传》:傅说负土而板筑,以为大夫,其遇武丁也。李善《文选注》:“郭璞《三苍解诂》曰:板,墙上下板。筑,杵头铁沓也。”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xū)¹起匡社稷(jì),宁复长艰辛。
译文: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难道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
注释:¹欻:忽然。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举师扬威,并匡社稷。”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译文:而我在做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
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富贵未可期,殷忧¹向谁写?
译文:富贵不可预期,满腔忧虑又要向谁说。
注释:¹殷忧:深深的忧心、忧虑。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¹
译文:永别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
注释:¹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种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译文: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哭求知音举荐!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雨湿清明香火¹残,碧溪桥外燕泥寒²。日长³独自倚阑(lán)干。
译文: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白日渐长,独自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注释:¹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²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³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脱箨(tuò)¹修篁(huáng)²初散绿,褪花³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译文: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注释:¹箨:竹皮,笋壳。²修篁:美好的竹子。篁:竹。³褪花:花瓣掉落。⁴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绪。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296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