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成功著,乘鸾上九天。物生思德载,圣虑想恩怜。
一纪成功著,乘鸾上九天。物生思德载,圣虑想恩怜。
俭素言犹在,宽慈事有传。禁闱斜日晚,空袅宝炉烟。
俭素言犹在,宽慈事有传。禁闱斜日晚,空袅宝炉烟。

mínghuìhuánghòuwǎnshíshǒusānshíèr--zhàobǐngwén

chénggōngzhechéngluánshàngjiǔtiānshēngzàishèngxiǎngēnlián

jiǎnyányóuzàikuānshìyǒuchuánjìnwéixiéwǎnkōngniǎobǎoyān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5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洞房¹记得初相遇。便只合²、长相聚。何期小会³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lán)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译文:记得在洞房时初次相遇情景,就觉得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道这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都随着他的离去而消散了。
注释:¹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²只合:只应该。³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⁴幽欢:幽会的欢乐。⁵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⁶阑珊:将残、将尽之意。⁷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⁸满目:充满视野。⁹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一场寂寞凭谁诉¹。算前言²、总轻负³。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译文: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能跟谁说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都被轻易辜负了。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没把他留住。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以外,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都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注释:¹凭谁诉:向人诉说。²前言:以前说过的话。³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⁴恁地难拚:这样地难过。恁地:如此。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⁵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攒眉,愁眉紧锁。

  词以抒相女主人公的语气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相故事。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相人的初次相会。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乱花狂絮”,春事阑珊。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感伤了。“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相的原因。“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之“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词的“伊”亦指男性。女主人公将春归与相人的离去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随他而去了。“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联系的,她所作的主观怀疑性的判断,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相感的附着作用所致,说明思念之强烈。“一场寂寞凭谁诉”,词相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相绪。作者“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相,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女方;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轻易地辜负了他的相意。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可以看出她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相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说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最重要的原因。

  结句“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攒眉即愁眉紧锁,是“思量”时忧愁的表相。意思是,每日都思量,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这两句的表述方式很别致,正言反说,语转曲而相益深。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则每日思量时又将如何,如此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传神。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页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chán)(chǎn)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¹。“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²,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³,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ù),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¹⁰极大,举类迩(ěr)¹¹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¹²;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¹³(zhuó)(nào)¹⁴污泥之中,蝉蜕(tuì)¹⁵于浊(zhuó)(huì),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¹⁶世之滋¹⁷垢,皭(jiào)¹⁸¹⁹而不滓(zǐ)²⁰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之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之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之大光明行为之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之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之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注释:¹《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²反本:追思根本。反,通“返”。³惨怛:忧伤。⁴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⁵帝喾: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⁶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⁷汤:商朝的开国君主。⁸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⁹条贯:条理,道理。“见”同“现”。¹⁰指:同“旨”。¹¹迩:近。“见”同“现”。¹²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¹³疏:离开。¹⁴濯淖:污浊。¹⁵蝉蜕:这里是摆脱的意思。¹⁶获:玷污。¹⁷滋:通“兹”,黑。¹⁸皭然:洁白的样子。¹⁹泥:动词,染黑。²⁰滓:污黑。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吾观非常者¹,碌(lù)²在目前³
译文:我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如今大都碌碌无为。
注释:¹非常:不同寻常。²碌碌:平庸的样子。³碌碌:平庸的样子。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君负鸿(hóng)(hú)¹志,蹉(cuō)(tuó)²书剑年³
译文:你一直怀有鸿鹄之志,可惜被当官打仗的生涯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
注释:¹鸿鹄:鸟名,飞得高远。²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³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一负边烽(fēng)¹,万里忽争先。
译文:一听到边关有军情,你总是不远万里奋勇争先报国杀敌。
注释:¹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余亦赴京国¹,何当²³(kǎi)
译文:我也将要去国都,不知道何时能够奉上战利品凯旋而归?
注释:¹京国:京城。²何当:何时可以。³献:献功。⁴凯还:胜利归来。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日常经验出发,揭示了非凡之人常常在琐碎小事中度日,似乎毫无作为。这种叙述有助于减轻友人因仕途不顺而感到的愧疚,为后文的称颂和鼓励铺垫。首句中的“吾观”表明这种观察是亲身经历,语气坚定,让人不容置疑。

  第二联将视野由普遍转向具体,切入描述友人的抱负和经历。前后两联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顺承自然。“鸿鹄志”的三个字既是对友人高尚志向的褒奖,也是表露诗人自身“冲天羡鸿鹄”的雄心。而“蹉跎”一句则道出了友人因才华被埋没而心生愤懑,也映射出诗人壮志难酬,浪费光阴的苦闷之情。

  第三联从感伤情怀转向雄浑豪放,通过数字的对仗形成节奏感。“一闻”与“万里”之间的对比,再加上“忽”字,生动地展现了友人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国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最后以反问句作结,紧扣主题,展示诗人自己也将前往京城谋求前程,同时预祝友人在前程路上获得胜利,早日有所建树。这一句形成了与前文呼应的结局,巧妙地将诗篇落点明确地安置在鼓励友人和展望未来上。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百亩(mǔ)庭中¹半是苔(tái)²,桃花净尽³菜花开。
译文: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注释:¹百亩庭中:指玄都观百亩大的观园。²苔:青苔。³净尽:净,空无所有。尽:完。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种桃道士¹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译文: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注释:¹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该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44-845页

zàiyóuxuánguàn

liú tángdài 

bǎitíngzhōngbànshìtái táohuājìngjìncàihuākāi 
zhòngtáodàoshìguīchù qiánliúlángjīnyòulái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¹,那²更春醪(láo)³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pàn)分明问。
译文:我有百种相思千种怨恨的情绪,早有那伤春情绪,无奈那春醪更使我苦闷。负心的人让我不满,什么时候才能在枕畔问个明白?
注释:¹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²那:无奈,奈何。³春醪: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⁴薄幸:薄情,负心。⁵不愤:不服气,妒忌。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懊恼¹风流心一寸²,强醉偷眠,也即依前³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译文:悔恨情爱使我身心俱疲,灌醉自己强行入睡,也还是像之前那样苦闷。这番心意是为你,你却不信。泪流尽了,心里的愁情却难尽。
注释:¹懊恼:悔恨。²心一寸:指心。旧时认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间,故名。³依前:照旧,仍旧。

  上片写伤春怨恨。首句抒情,百种相思与千种怨恨交织在一起。“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早就有伤春之心,再加上被春酒所困而病酒恹恹。“薄幸辜人终不忿。何时枕畔分明问。”薄幸郎辜负了别人的行为,实在令人不满,要在枕边问明白。“枕畔”,“不忿”中盼着重逢相。

  下片诉愁。过片“懊恼风流心一寸”,后悔为了情爱而劳役自己的身心。“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强行将自己灌醉酒,以求得好入睡,也仍然像以前那样烦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这两句是说:这种爱恨交织的相思,全是因为你造成的,可是你却不相信。泪珠滴尽了,而愁怨却难以消尽。

  这首词写一个多情女子对薄幸情郎的怨而不怒的复杂的情感。她不愤怒,但她懊恼、烦闷、愁苦、哭泣。尽管如此,她仍然抱有天真的希望:“何时枕畔分明问”。然而,“此意为君君不信”,她等待的恐怕还是失望。一首小词,感情容量却如此复杂。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682-683
2、 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27

diéliànhuā··bǎizhǒngxiāngqiānzhǒnghèn--ōuyángxiū

bǎizhǒngxiāngqiānzhǒnghènzǎoshìshāngchūngèngchūnláokùnbáoxìngrénzhōngfènshízhěnpànfēnmíngwèn

àonǎofēngliúxīncùnqiángzuìtōumiánqiánmènwèijūnjūnxìnlèizhūjǐnchóunánjǐ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