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家世旧崔嵬,惊坐先生日万杯。
公家家世旧崔嵬,惊坐先生日万杯。
已办槽床千日饮,便须乘月抱琴来。
已办槽床千日饮,便须乘月抱琴来。

yùnchénsòngjiǔ--quán

gōngjiājiāshìjiùcuīwéijīngzuòxiānshēngwànbēi

bàncáochuángqiānyǐn便biànchéngyuèbàoqínlái

胡铨

胡铨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¹时。
译文:骑着白马的将领,在傍晚时分扬鞭出行。
注释:¹薄暮:指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独将轻骑¹出,暗与伏兵期。
译文:只有一位将领骑马奔出,暗中设置伏兵,与敌人交手。
注释:¹轻骑:单骑。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
雨雪移军远,旌旗¹上垄(lǒng)迟。
译文:边关雨雪频繁,士兵行军距离遥远且行动迟缓。
注释:¹旌旗:这里借指军士。
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圣心戎寄¹重,未许让恩私。
译文:皇帝将军务大权交给韩将军,感念皇恩不敢有丝毫私心。
注释:¹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sònghánjiāngjūnhuánbiān

 tángdài 

báilínér yángbiānshí 
jiāngqīngchū ànbīng 
xuějūnyuǎn jīngshànglǒngchí 
shèngxīnróngzhòng wèiràngēn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¹,一春翠绕珠围²
译文:问花花不说话,为谁零落为谁而开。就算有三分春色,一半已随水流去,一半化为尘埃。人生能有多少欢笑,故友相逢举杯畅饮却莫辞推。整个春天翠围绿绕,繁花似锦把天地遮盖。
注释:¹幕天席地:以天地为幕席,比喻高旷的意思。²翠绕珠围:形容豪华,又称珠围翠绕。
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彩云回首暗高台¹。烟树渺(miǎo)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xián)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²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译文:回首高台烟树隔断昏暗一片。不见美人踪影令人更伤情怀。拚命畅饮挽留春光却挽留不住,乘着酒醉春天又偷偷离开。西楼斜帘半卷夕阳映照,奇怪的是燕子衔着花片仿佛把春带来。刚刚在枕上做着欢乐的美梦,却又让无情的风雨声破坏。
注释:¹高台:即高阳台。²青楼:指妓女所居之处。

  梁曾《木兰花慢·西湖送春》词,并没有严格按照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路数来写,反倒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出了对春景极力挽留又无力挽留的情绪变化。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以问句开头,语义显豁。开篇是发问的动作,后两句是问的内容。其实作者心中是有数的。

  “花开花落”,“总赖东君主”。眼下的情形是,十分春色,仅余三分。就是这三分春色,也将一半随波而逝,一半化作尘埃。良辰美景,如此难留。人世难逢开口笑。一旦好友相遇,干脆浮一大白,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好了。白天不妨以天地为幕席,喝个痛快,更有妓女劝酒,沉醉春风。作者问花不语,逢酒必饮,看起来十分放浪佻达,但细细品味,好像仍有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隐含其中。毕竟残春、流水、尘埃的意象,是无法让人变得斗志昂扬的。“幕天席地”、“翠绕珠围”的场面,热闹倒是热闹,但未必能排遣愁怀。

  词的过片以时间为轴,继续描写诗人的感受。开头通过“彩云”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来提示时间已悄然流逝。分明是触景生情,伤感春暮,频频举杯,开怀痛饮。但找了正当的理由:作者拼一醉不为别的,只为了将春留住。结果入喝得烂醉,春天居然偷偷溜走了。“醉里春归”,极言佳期易逝,不过一场宴饮功夫,就送走了春天。此时夕阳欲坠,燕子已纷纷归巢。白日有妓女陪酒,夜里有妓女伴眠,是当时文人的习惯作法。可惜“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好端端的梦境被风雨打破。暗喻出作者表面放荡不羁、自甘沉沦,实际上还是渴望有所作为,有所进取的。不然完全可以沉醉在温柔乡里,一直睡到东方既白。这里“风雨惊回”,不妨认为是纪实,但也流露出作者的某种企盼。

  全词的情绪变化有耐人寻味之处:上片主张“但相逢、尊酒莫相推”,是基于“人生能几欢笑”的前提,堪称豪放。待到“拼一醉留春,留存不住,醉里春归”。已见无奈,已觉伤感,直到“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则不仅是伤感,而且是悲哀了。留春不住,可叹天意,青楼梦醒,叫人不堪。字面上没有失望,伤感的意思,而风雨惊梦的细节,还是泄露了作者好梦难圆的惆帐。这其间,不光包括对春光易逝的叹惋,也应包含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参考资料:
1、 黄浩.《一杆烟雨:历代词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109-111

lánhuāmàn··西sòngchūn--liángcéng

wènhuāhuāwèishuíluòwèishuíkāisuànchūnsānfēnbànsuíliúshuǐbànchénāirénshēngnénghuānxiàodànxiāngféngzūnjiǔxiāngcuīqiāntiānchūncuìràozhūwéi

cǎiyúnhuíshǒuàngāotáiyānshùmiǎoyín怀huáipànzuìliúchūnliúchūnzhùzuìchūnguī西lóubànliánxiéguàixiánchūnyànziquèfēiláizhěnqīnglóuhǎomèngyòujiàofēngjīnghuí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槿(jǐn)¹朝开暮还²³,妾身与花宁异。
译文:槿花早晨开放黄昏时就已凋谢,我的命运与花难道有什么差异。
注释:¹槿花:古代文人多用来比喻夫妇之间不能长久的爱情。²还:就。³坠:凋落下来。⁴妾身 :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一般在对男子说话时用。⁵宁:岂,难道。⁶独:表示反问,相当龄“难道”。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忆昔¹相逢俱²少年,两情未许³谁最先
译文:回忆过去相逢时都在青春年华,两情没有确定是谁最先提及?
注释:¹昔:过去,从前。²俱:都是。³未许:没有肯定的答案,设有定论。 ⁴先:此处指感情更深。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感君绸(chóu)(móu)¹逐君去²,成君家计³辛苦。
译文:为你的缠绵情意所感动我就随你而去,替你操持家计而辛苦不息。
注释:¹绸缪:缠绕,这里形容感情融洽。²逐君去:跟随你去。³家计:家庭生计,生活。⁴良:实在。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
人事¹反覆²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yú)³
译文:人事的翻覆变化哪能预先想到?你听信诽谤之言不多久就将我离弃。
注释:¹人事:人情。²反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事情变化多端。³须臾:片刻。一会儿。⁴离:抛弃,丢弃。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
嫁时罗衣¹羞更著(zhuó)²,如今始悟³君难托。
译文:出嫁时的罗衣我羞于再穿,如今才觉悟你不可依托悔之莫及。
注释:¹罗衣:绢帛做的衣服。²更著:再穿。³悟:醒悟,明白过来。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¹
译文:你虽然不可信托啊,当初的海誓山盟我还是不能忘记!
注释:¹旧时约:从前的誓约。

  王安石的这首弃妇诗写得通俗易懂,而又缠绵悱恻,哀怨幽深。这首诗就是一位遭受遗弃的女子的悲诉,诗中展示出她的不幸遭遇,同时也对负心汉予以谴责。

  全诗是这位弃妇的独白。她先以朝开暮坠的槿花为喻,自己的命运又和它有什么区别呢?这一比喻一开始便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而朝开暮坠,更反映出变化反复之快。接着便展开回忆:起初昔日相逢,都是青春年少,两人一见钟情,相互喜悦;男欢女爱到了极致,真不知谁的情感更为真诚浓烈。“两情未许谁最先”,可以想见其爱之深、之切、之浓。她终于被他的缠绵的情意感动,嫁给了他,为他操持家中生活,备尝辛苦。由此也可想象她的渐渐憔悴、衰老。果然,不久丈夫变心了。表面看来他是因听信谗言而立即休弃了妻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假如这位丈夫真是十分疼爱妻子,区区谗言能使他们分离吗?如此看来,人事翻覆,不是谁能知,而是必然的结果。从“两情未许谁最先”到“谗言入耳须臾离”,前后转变,何等急剧,态度对比,又是何等强烈!活生生的事实使她非常伤心,看着昔日嫁时的罗衣,她感到悔恨,羞于再穿;她终于明白,像这样喜新厌旧、反复无常的人是无法寄托终身的。然而传统的中国女子是多么痴情啊,她即使知道丈夫并不可靠,但她仍念念不忘昔日他们之间的誓约。应当说这位弃妇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她的命运、她的性格,代表了整个封建社会里,广大不能主宰自己命运妇女的共同特征。读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位忠实于爱情,勤劳朴素,却又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又不甘于这种命运的传统妇女的形象。

  《君难托》写出了封建时代的妇女爱情生活毫无保障,就像朝开暮谢的槿花那样,随时会遭到摧折,反映了妇女深受迫害和凌辱的同时,对那些负心汉表示了鄙视的态度。全诗从比兴开始,以叙述展开,情意深厚婉曲;同时运用前后对比手法,对照强烈;诗的语言质朴,颇具民歌特色,值得吟味。

  诗的起首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朝开暮坠的槿花来比喻弃妇。她和槿花的命运难道有什么区别吗?用反问来加强语气,实际是作出“毫无区别”的肯定回答。“忆昔”是回忆往事,记得我们刚相识时,都还年轻,相互爱慕,也不知是谁先吐露出爱情,两人的爱情简直是分不出高下的。这种回忆是甜蜜的,少男少女最痴情,那个负心汉在当时确实曾真心爱过她。正因为被他缠绵的情意所感动,她才决心跟随他去,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他。“君难托”的主题,到此交代了“托”的经过,以下再展示“难”。

  第一难是“成君家计良辛苦”。婚后当了家庭主妇,要操持好全家的生活实在很辛苦。可以想像得出,上有不太好伺候的公婆,下有爱挑剔生事的叔姑,众口难调,左右为难。第二难是“人事反覆那能知”。人情变化得很厉害,说变就变,翻脸成仇。这里既指说男方的亲属,也是说她的丈夫。前者是说坏话,进谗言的人,后者是听信谗言而变心的人。“谗言入耳须臾离”既是对进谗者的谴责,也是对轻易听信谗言的丈夫的怨恨。“须臾离”形容丈夫离弃她的突然,事起仓促,顷刻之间便把自己抛弃,她毫无思想准备,婚变之后,她成了受害人。对这一遭遇,女主人公有什么想法?“嫁时罗衣羞更著 ,如今始悟君难托。”一个妇女被丈夫休弃总是一件让人感到羞愧的事,哪怕她毫无过错,但要重新穿上娘家带来的出嫁服装回去,真是脸上无光。此时此刻她才醒悟到她把终身托错了人,这个负心汉是多么靠不住啊!全诗至此,应当说是叙事已毕,主题已出,意境已尽,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再加两句表白来作结尾:“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尽管明白了“君难托”,但那段痴情,那种忠于爱情的品性仍不改变,因为我仍然不能忘掉从前发过的爱情誓约,我还是信守旧时之约,忠诚如初。女主人公的人品与性格被突出了,她的高尚情操更反衬出那负心汉的可耻卑劣,而那种被遗弃的痛苦和怨恨之情也就表现得格外的强烈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谗言入耳须臾离”一句可作为双关语来解读,暗示君臣之间难以相处。末两句真实地表现出女子被休后的留恋之情。古时被罢贬的忠臣亦如此。“君难托”还可能含有“伴君如伴虎”的思想,君王一朝变心,为臣的便再无立身之地了。结句又表现心情上的矛盾,还抱有尽管男子薄情,自己仍然盼着破镜重圆的幻想。由此可见,如果把这首诗作为王安石对宋神宗的怨望来读也未尝不可,但这种怨望并不是一般的消极哀怨,而是我行我素、矢志不渝的表白。

参考资料:
1、 夏传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何念龙.心弦和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 黄云生,徐儒宗.古代情诗类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译文:在高高山树下翩然飞落一朵梅花,如此清冷欢快的一朵梅花,偏偏停驻在山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野人何所有,满瓮(wèng)¹阳春酒。
译文:要问山野人家有什么,只有一坛子阳春酒罢了。
注释:¹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译文:我携着酒走上高高的春台,踏着梅花飞落的节奏高歌。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译文:醉了就卧在明月上,在梦里游历到天宫深处。

chūnxíng--liú

shānshùluòméihuāfēiluòrénjiārénsuǒyǒumǎnwèngyángchūnjiǔxiéjiǔshàngchūntáixíngbànluòméizuìmíngyuèchéngmèngyóutiāntái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天回北斗¹挂西楼,金屋²无人萤(yíng)火流。
译文:北斗七星高挂在西楼,寂寞的金屋只有萤火流动。
注释:¹天回北斗:北斗七星。古人往往据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以定季节。²金屋:武帝幼时,其姑馆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问好否,帝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做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译文:月光即使照到长门宫殿,恐怕在凄凉的深官后院,也只是会生出许多哀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桂殿¹长愁不记春²,黄金四屋³起秋尘。
译文:桂殿哀愁的生活,长久得已记不得多少年。屋内四壁,已积起秋的尘埃。
注释:¹桂殿:指长门殿。²不记春:犹不记年,言时间之久长。³四屋:四壁。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夜悬(xuán)明镜¹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译文:夜里青蓝的天上高挂着镜子一样的明月,只照射着长门宫里那孤寂的情怀。
注释:¹明镜:指月亮。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愁怨的。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佺期的诗写“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修之的诗写“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平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的高妙和深沉委婉。原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近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的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第二首诗,着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的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而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昌龄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白的诗则活用《长门赋》中的句子,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事。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0-362

chángményuànèrshǒu

bái tángdài 

tiānhuíběidǒuguà西lóu jīnrényínghuǒliú 
yuèguāngdàochángméndiàn殿 biézuòshēngōngduànchóu 

guìdiàn殿chángchóuchūn huángjīnqiūchén 
xuánmíngjìngqīngtiānshàng zhàochángméngō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