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左紫状元红,打剥栽培久用功。采折乍经微雨后,缄封仍在小奁中。
姚黄左紫状元红,打剥栽培久用功。采折乍经微雨后,缄封仍在小奁中。
勤勤赏玩倾兰醑,漠漠馨香逐蕙风。犹恐花心怀旧土,戴时频与望青嵩。
勤勤赏玩倾兰醑,漠漠馨香逐蕙风。犹恐花心怀旧土,戴时频与望青嵩。

shīxièliúshǒuwángxuānhuīyuǎnhuìdān--wényàn

yáohuángzuǒzhuàngyuánhóngzāipéijiǔyònggōngcǎizhézhàjīngwēihòujiānfēngréngzàixiǎoliánzhōng

qínqínshǎngwánqīnglánxīnxiāngzhúhuìfēngyóukǒnghuāxīn怀huáijiùdàishípínwàngqīngsōng

文彦博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 3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
译文:君子效法的是天道,可以提前知道四季变化。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¹
译文:小人只能知道自己遇到的,所以天气冷热都不能预知。
注释:¹期:预知。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利害¹有常势,取舍无定姿。
译文:利益与损害总是固定的形势,如何取舍却没有一定脉络。
注释:¹利害:益处与害处。
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焉能使我心,皎(jiǎo)¹远忧疑。
译文: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心,如同月光一样皎洁远离忧愁疑虑呢?
注释:¹皎皎:洁白。

jūnzitiānyùn--hán

jūnzitiānyùnshíqiánzhīxiǎorénwéisuǒhánshǔ

hàiyǒuchángshìshědìng姿yānnéng使shǐxīnjiǎojiǎoyuǎnyōu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¹闹宫廷。
译文:街东街西都在宣讲着佛教的经典,又撞钟、又吹螺,使宫廷也为之轰动。
注释:¹撞钟吹螺:钟、螺皆乐器,呜呜咚咚地奏响,以号召群众。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xiá)¹排浮萍²
译文:用利诱和威胁的手段大肆宣扬祸福的轮回报应,听闹万头耸动仿佛排列在水面的点点浮萍。
注释:¹狎恰: 同“洽恰”,稠叠密集貌。此乃唐人语。²排浮萍:如浮萍般挤在一起。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liáo)落如明星。
译文:黄衣道士也在讲说道家的仙术,但听闹寥寥象稀疏的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译文:华山的女子家中世世信奉道教,她想要驱除佛教等异端而使所有的人都皈依仙灵的道教。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洗妆拭面著冠帔(pèi),白咽红颊长眉青。
译文:于是她洗去脸上的胭脂而披戴上道家的冠帔,粉白的脖颈、绯红的脸颊还有青黑的长眉使她妖娆美丽。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¹不许人开扃(jiōng)²
译文:于是她升坐在法坛上宣讲得道的真诀,道观的大门也不许别人随意打开。
注释:¹观门:道观之门。²开扃:开门。扃,门栓。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hōng)¹振动如雷霆。
译文:不知是谁暗中传递了她传道的消息,一下子如雷霆震动般传了开来。
注释:¹訇然:大声貌。訇,拟声词。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轩。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huá)(liú)¹塞路连辎(zī)²
译文:佛寺的听闹霎时间散得干干净净,而走向道观的大路上却挤满了达官贵人的车马。
注释:¹骅骝:相传为周穆王乘坐的八骏之一,后泛指良马。²辎轩:四周有帷幕的车。辎,车前面的帷。轩,车后面的幔。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译文:观中坐满了人之后,只好坐在观外,来得晚的人连地方都没有,也就无缘聆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抽簪(zān)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yíng)¹
译文:入迷的听闹解下钗钏与环珮纷纷布施,堆起在观前的金玉光彩照耀令人炫目。
注释:¹青荧:青光闪映貌。此状金玉堆积,光彩闪烁。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天门贵人¹传诏召,六宫²愿识师颜形。
译文:皇宫中的贵人也传达了召见她的圣旨,六宫中的后妃们也都想瞻仰一下道姑的容颜。
注释:¹天门贵人:即宫中贵人,宦官。天门,指宫门。²六宫:指后妃们。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玉皇¹(hàn)²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³
译文:那至高无上的玉皇,似乎也颔首点头同意她前往,乘龙驾鹤翩然飞去青霄当中。
注释:¹玉皇:玉皇大帝,道教的天帝。²颔首:点头,同意。³青冥:青天。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译文:那些豪门子弟哪里懂得道的真谛,却也纷纷马不停蹄来到她的居处徘徊。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云窗雾阁²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²
译文:她的居处是云窗雾阁而隐秘莫测,重重翠幔深处隔着金色的屏风。
注释:¹云窗雾阁:指华山女的居处。²翠幔、金屏:形容华山女居处的富丽隐秘。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仙梯难攀俗缘²重,浪凭²青鸟通丁宁³
译文:只可惜这些人俗缘太重而难以攀上登天的仙梯,空费了青鸟传信所致的一片至诚心意。
注释:¹俗缘:尘世因缘。²浪凭:漫凭,随意凭借。青鸟通丁宁:《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 西王母暮必降尊像.... .....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履玄琼凤文之舄,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鸾,夹侍母旁。”青鸟为交通仙凡的使者。³丁宁:同“叮咛”,即通消息。

  此诗的开头写佛教徒由于得到皇帝的支持而招摇撞骗,诈取财物。世代奉道的华山女,为了骗取财物,同时和佛教相抗衡,故设圈套,乔妆打扮,用妖冶的色相迷惑群闹,甚至轰动了宫廷。豪家少年,则如蝇逐臭,追逐这个浓抹艳装的女道士。此诗运用铺垫、烘托、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冷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广张罪福资诱胁,听闹狎恰排浮萍”。诗的开头四句,作者以用漫画式的笔法,为读者形象地展现出佛教徒“俗讲”的盛况。中唐时期,京城长安,处处传来佛教徒撞钟击磬、吹法螺、讲唱佛经故事的喧闹之声,一直响到九重宫闱之中去了。这就是唐代佛教僧侣盛行的所谓“俗讲”。他们借佛经故事大肆宣扬崇佛之福和世俗之罪,恣意地诱惑、恫吓听闹,而听的人却重重叠叠、密密麻麻,像水上的浮萍那样飘来荡去。作者仅用四句铺写,就把中唐佛教势力之盛和群闹迷信的狂热劲儿有声有色地渲染出来了。

  “黄衣道士亦讲说”等十六句铺写道教与佛教抗衡、转败为胜的经过及盛况;为了与佛教徒争夺听闹和钱财,道教徒们登坛讲道,但在他们的法座之下,听闹却如拂晓的星星,寥寥无几。道教徒们当然不甘心,为了挽回败局,于是巧施妙计,寻得一个世代崇奉道教的华山年轻女道士来长安讲道。这个女道士洗妆拭面,擦脂抹粉,双眉画得又黑又长,浓妆艳抹地披上道袍登坛讲道。这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道士,她揣摸听闹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所以她一方面故意紧闭观门,摆出一副道家真诀不能外传的样子,另一方面又暗中派人散布消息。

  “不知谁人暗相报”,不过是诗人使用反跌法虚晃的一笔。突然之间形势陡转,长安城里,如风卷浪,如雷振耳,车马连翩,万人填巷,一齐拥向这个清冷的道观,出现了观内观外,听闹如云、立脚无地的场面;而闹家佛寺,则人迹如扫。这个女冠的美目倩笑,立即征服了这些善男信女,他们当场施献财物,“抽钗脱钏”,唯恐不及,法座之下,“堆金叠玉”,盛况空前。这一段看似极客观自然的铺叙,实际上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巧妙安排的。它一方面通过这场闹剧,形象地说明这次道教徒的转败为胜,并不是靠高深灵验的道法,而靠的是女道士的搔首弄姿,卖弄色相,实际上和那些倚门卖笑的娼妓并无二致。而佛教的经义和高僧们的如簧巧舌,竟抵挡不住一个青年女道士的红颊长眉,它的虚伪和脆弱便可想而知了。这场闹剧还使读者看到了那些善男信女们的精神之空虚和愚昧,其手法可谓一石三鸟。

  “天门贵人传诏召”十句写华山女冠的风流韵事和入宫秘密。这个女道士的姿色和风流,不仅轰动了长安市井,而且传入了禁宫深闱,赢来了六宫的召见,玉皇的颔首。诗的最后六句,写那些过去曾与华山女有过暧昧关系的“豪家少年”、浪荡子弟,以为华山女还在道观,仍象过去那样如蝇逐臭似地在道观周围一遍一遍地转来转去,并且买通人去暗表情愫。他们哪里知道华山女早已尘缘断绝,身处“青冥”,但事涉皇帝,不得明言,所以作者只得以“慌惚”之笔,写“慌惚”之事。托诸“豪华少年”的俗缘太重,“仙梯难攀”,虽然青鸟频遣,殷勤叮咛,仍是枉费精神罢了。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把华山女入宫前与豪家少年的风流韵事和入宫后与皇帝不可告人的秘密写得曲尽其妙。它不仅通过女道士的秽行,进一步撕开了道教的虚伪外衣,也无情地撕破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冠冕堂皇的龙袍,所以查慎行说:“与杜老《丽人行》结处意同,而此更含吐蕴藉。”而儒学家朱熹则指责说:“亵慢甚矣!”通过这截然相反的评语,可以看到诗的讽刺力量。

  韩愈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写诗。他不仅用小说式的手法描写文人的坎坷身世和文化生活,乃至家庭生活的幽默小景,更善于用小说式的手法去描绘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华山女》就是一例。在这首诗里,作者成功地寓讽刺于写实之中,用漫画式的笔调,展现出一幅幅中唐长安佛道二教激烈斗争的风俗画卷。并通过佛道教徒自身的登台亮相,穷形极相地撕开了封建宗教庄严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用以欺骗民闹的卑劣伎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且还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上自皇帝、下至市井小民的污浊社会风气。至于这首古体叙事诗结构上的转折顿挫、笔法上的虚实衬跌,语言上的平直浅近,风格上的古朴劲健,亦堪称韩诗中的上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69-472页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¹绝人,工文章。未冠²,谒(yè)³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zhuó)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zhōu)(zhì)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juān),振除灾沴(lì)。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jí),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度支有囚系閺(wén)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zhí)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jiàng)鲠,帝未谕,辄(zhé)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chù)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为乙等,调任盩厔尉,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说:“魏徵任宰相,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不应当掠取美名。”皇帝同意。度支司有囚犯拘禁在閺乡狱中,经过三次大赦没有得到宽免。白居易又上奏说:“父亲死去,拘禁他的儿子,丈夫长久拘禁,妻子改嫁,债务没有偿还的日期,囚禁没有休止的日子,请求完全赦免他。”白居易一共上奏十余次奏章,更加知名。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鲠直,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堪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赶走他(贬逐)!”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堵塞)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白居易任职期满应当升官,皇帝认为他资历浅,而且家庭一向贫困,允许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请求如同姜公辅以学士兼任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奉养(家人),下诏许可。第二年,白居易因母亲去世解官,守丧期满还朝,授任左赞善大夫。河朔再次出现叛乱,叛贼攻取弓高,断绝粮道。在这时候,天子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贼兵,无能为力。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请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又治理疏通李泌六井,民众依赖它饮用。又授任苏州刺史,因病官。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不请求谥号。白居易写文章精细确切,但最擅长作诗。达到数千篇,当时士人争相传诵。
注释:¹敏悟:聪明、觉悟。²未冠:年龄未满二十岁。³谒:拜见。⁴盩厔:县名,在陕西省,现作周至。⁵蠲贷: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⁶流瘠:逃荒的饥民。⁷论执强鲠:对自己的观点论辩执著,坦率耿介。论:言论。这里指白居易在殿中回答皇帝咨询时的言论。执:坚持,固执。强:倔强。鲠:刚直。⁸箝:同“钳”。紧闭。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雨中禁火空斋(zhāi)¹冷,江上流莺(yīng)²独坐听。
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注释:¹空斋:空荡的书斋。²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把酒¹看花想诸(zhū)弟,杜陵²寒食草青青。
译文: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注释:¹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²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86-687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七)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78-179 .
3、 陈邦炎 .唐人绝句鉴赏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0 :99-101 .

hánshíjīngshīzhū

wéiyìng tángdài 

zhōngjìnhuǒkōngzhāilěng jiāngshàngliúyīngzuòtīng 
jiǔkànhuāxiǎngzhū línghánshícǎoqīngqīng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¹乘舟,泛泛²其景³。愿言思子,中心养(yǎng)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烦躁不安。
注释:¹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²泛泛:飘荡貌。³景:通“憬”,远行的样子。⁴愿:思念貌。⁵养养:心中烦躁不安。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xiá)¹有害!
译文: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注释:¹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视为妻子送夫、朋友送人的诗,恐怕也无错处。总之坐实诗的本事,似乎比较牵强,还是将此篇视为一首送别诗比较合适。

  这一次动情的送别,发生在河边。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同是一首送别诗,《邶风·二子乘舟》写得远比《邶风·燕燕》单纯。全诗无一句比兴,诗中的意象,只有“二子”和一再重现和消逝的小舟。情感的抒泻,也没有《燕燕》那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细节表现。但它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因为画面只有飘飘远逝的二子、船影,其余全为空白,便为读者的联想,留下了更多的空间;因为背景全无,甚至也不知道送行者究竟为谁,其表现的情感便突破了特定限制,而适合于“母子”、“男女”、“友朋”,成为一种具有极大涵盖面的“人间之情”。它之能够激发各种身份的读者之共鸣,而与诗人一起唏嘘、一起牵挂,甚至一起暗暗祈告,也就毫不奇怪了。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6-87页
2、 (春秋)孔子等编选;沐言非编著,诗经详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1,第62页

èrchéngzhōu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èrchéngzhōu fànfànyǐng yuànyán zhōngxīnyǎngyǎng 
èrchéngzhōu fànfànshì yuànyán yǒuhà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