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绳墨窘韩非,说着神仙到紫微。办得一双无事眼,玉梅枝上看春归。
可怜绳墨窘韩非,说着神仙到紫微。办得一双无事眼,玉梅枝上看春归。

wénfēngyǐnsānshǒusān--qiánshí

liánshéngjiǒnghánfēishuōzheshénxiāndàowēibànshuāngshìyǎnméizhīshàngkànchūnguī

钱时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 3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rěn)(rǎn)¹冬春谢²,寒暑忽流易³
译文:渐渐地冬天和春天一起流逝,刹那间寒暑更替。
注释:¹荏苒:逐渐。²谢:去。³流易:消逝、变换。冬春寒暑节序变易,说明时间已过去一年。古代礼制,妻子死了,丈夫服丧一年。这首诗应作于其妻死后一周年。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之子¹归穷泉²,重壤³幽隔
译文:我的妻子你呀去了无尽的黄泉,层层土壤将身在彼岸的我们永远阻隔。
注释:¹之子:那个人,指妻子。²穷泉:深泉,指地下。³重壤:层层土壤。⁴永:长。⁵幽隔:被幽冥之道阻隔。这两句是说妻子死了,埋在地下,永久和生人隔绝了。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私怀¹谁克从²,淹留³亦何益
译文:思念你的哀情我能和谁诉说?久滞家中不去赴任又没有什么好处。
注释:¹私怀:私心,指悼念亡妻的心情。²谁克从:即克从谁,能跟谁说?克:能。从:随。³淹留:久留,指滞留在家不赴任。⁴亦何益:又有什么好处。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mǐn)(miǎn)¹恭朝命²,回心³反初役
译文:我还是勉励自己恭奉朝廷的命令吧,放下这份哀思回到原来的职位。
注释:¹僶俛:勉力。²朝命:朝廷的命令。³回心:转念。⁴初役:原任官职。这两句是说勉力恭从朝廷的命令,扭转心意返回原来任所。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望庐¹思其人²,入室³想所历
译文:但我望见居住过的房屋就开始思念你,进入室内就回想我们共同经历的生活。
注释:¹庐:房屋。²其人:那个人,指亡妻。³室:里屋。⁴所历:指亡妻过去的生活。历:经过。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wéi)¹无髣(fǎng)(fú)²,翰墨³有馀迹。
译文:帷帐和屏风之间已经找不到你约略的形迹,只有你生前遗留的墨迹还尚存。
注释:¹帏屏:帐帏和屏风。²无髣髴:帏屏之间连亡妻的仿佛形影也见不到。髣髴:相似的形影。³翰墨:笔墨。这句是说只有生前的墨迹尚存。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译文:你残余的芳香还未消散,你留下的衣物还挂在墙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回惶 一作:周惶)
怅恍(huǎng)¹如或存²,回惶(huáng)³忡惊惕。(回惶 一作:周惶)
译文:恍惚间我觉得你还在人世,一时间惶恐、忧伤、惊讶、惧怕四种情绪全都萦绕在我怀念你的内心。
注释:¹怅恍:恍忽。²如或存:好象还活着。³回惶:惶恐。⁴惕:惧。这一句五个字,表现他怀念亡妻的四种情绪。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翰林¹鸟,双栖(qī)一朝只。
译文:我和你就像那振翅于林间的双栖鸟,朝夕之间变得形单影只;
注释:¹翰林:鸟栖之林,与下句“游川”相对。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如彼游川鱼,比目¹中路析²
译文:就像那徜徉于江河的比目鱼,无可奈何被从中分离。
注释:¹比目:鱼名,成双即行,单只不行。²析,一本作拆,分开。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春风缘¹²来,晨霤(liù)³承檐滴
译文:我对你的思念如透过门缝而来的绵绵春风,如檐上落入水槽的滴滴晨露。
注释:¹缘:循。²隙:门窗的缝。³霤:屋上流下来的水。⁴承檐滴:顺着屋檐流。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寝息¹何时忘,沉忧日盈积²
译文:睡觉休息时我都不曾忘记你,沉在心底的忧思之情日益积累充盈。
注释:¹寝息:睡觉休息。这句是说睡眠也不能忘怀。²盈积:众多的样子。这句是说忧伤越积越多。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shù)¹有时衰²,庄³(fǒu)犹可击。
译文:唉,但愿我对你的怀念能够减退吧,这样我尚且还能效仿庄子为早已不在人世的你击缶而歌。
注释:¹庶几:但愿。表示希望。²衰:减。³庄:指庄周。⁴缶:瓦盆,古时一种打击乐器。

dàowángshīsānshǒu ·

pānyuè wèijìn 

rěnrǎndōngchūnxiè hánshǔliú 
zhīguīqióngquán chóngrǎngyǒngyōu 
huái怀shuícóng yānliú 
mǐnmiǎngōngcháomìng huíxīnfǎnchū 
wàngrén shìxiǎngsuǒ 
wéipíngfǎng hànyǒu 
liúfāngwèixiē guàyóuzài 
chànghuǎnghuòcún huíhuángchōngjīng  (huíhuángzuò zhōuhuáng )
hànlínniǎo shuāngcháozhī 
yóuchuān zhōng 
chūnfēngyuánlái chénliùchéngyán 
qǐnshíwàng chényōuyíng 
shùyǒushíshuāi zhuāngfǒuyóu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这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首爱情词。

  恋人们谈情说爱,很注重选择环境。如幽雅的小径,浓密的树荫,清新的空气,嫩绿的草坪,悠悠的湖水,淡淡的月色,蒙蒙的薄雾,等,能造成一种和谐、安宁和神秘的抒情氛围,给双方提供一种心灵得到净化,情绪获得安抚,感情引起愉悦的美感效应。

  词一开首,便以上段大半篇幅交待恋人所处环境:湛蓝明净的天穹,散飘着几朵橙黄透亮、轻盈菲薄的鱼尾霞,它的莹莹光泽,将远方的树林镀上一层淡黄的亮色,翠绿的草地和绿色的树林平整得壁也似的与天相接。近处,纤尘不染的树叶,在朝暾的辉映中,像半透明的碧玉叶儿一般,迎风轻举,光华熠熠,眩人眼目。就在彼时彼地,一对恋人相逢了。这哪里是相逢在人间!分明是蓬莱仙境啊!“一笑相逢”,是此词所再现生活事件的主要内容。词中叙事性话语还提示读者:这对情人幽会的地点,当在远隔闹市、风景优雅的处所。他们之间有十分真挚的感情,作者认为他们的感情是纯洁而高尚的,所以写他们相逢,彼此都感到尘世间那些风月场上庸俗的爱,如同尘土一般低下、无聊。

  “剪水双眸云鬓吐”,选择眼睛和鬓发为视点,极写女方雍容袅娜的美貌。那一对水汪汪的明亮的眸子,仿佛被上下眼睑一眨一眨地剪开,显出一种流动的韵律之美;那蓬松轻盈而细滑的黑发,如云朵般向外喷吐,也是以一种动势,写其秀发的诱人的青春活力。

  接着写两人情投意合的亲切情状。女方不断劝酒持觞,像倾瓢酌天浆一样,使对方有一种陶醉的幸福感。“醉倒天瓢”,是以浪漫的夸张手法,写女方的殷勤以及男方酒逢知己饮的爽快和尽兴。典出韩愈《调张籍》诗:“举瓢酌天浆”。此刻女主人公仍旧谈笑风生。醉眼朦胧的男子听到心爱的人的欢声笑语,只觉得眼前缭绕香烟,是从伊人笑语里生出的青雾,弥漫在房间,真实地表达出当事人如醉如痴、似仙似梦的意态。这对情侣的欢情,至此已达高潮。女主人公此刻忽乐极生悲,她暗自叮嘱自己:趁此次相会还未完结,就须好好记住这次相逢的情景了!因为这是好几度的落泪,等了好些个年头才盼来的相聚呵!

  “桃花几度吹红雨”,指女主人公会面前的相思痛苦,就像桃花被风雨摧残一样,经常胭脂与热泪交流。“几度”花落,还暗含过了几个年头的意思。正由于“桃花几度吹红雨”,便更应该珍惜今日,珍惜此刻。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情人幽会的叙事性作品,尽管像“人间风月如尘土”这种评价性话语含带抒情因素,但整首诗的创作目的之重点是在写一个特殊场景中人物的特殊生活体验及心理意绪,而并不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作者创造出的这个情人幽会的生活场景,像一个动人的戏剧片断一样,给读者留下了非常美好和深刻的印象。

diéliànhuā--zhōubāngyàn

wěixiáshēngmíngyuǎnshùcuìzhāntiānyíngfēngxiàoxiāngféngpénghǎirénjiānfēngyuèchénjiǎnshuǐshuāngmóuyúnbìnzuìdàotiānpiáoxiàoshēngqīnghuìwèilántáohuāchuīhóng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译文:春天有百花争艳,而秋天有圆月。夏天有凉风习习,而冬天有白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若无¹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译文:如果心中没有忧愁的闲事需要去烦恼,一年四季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注释:¹若无:如果没有。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chéng)¹。总是向人²深处,当时枉道酲情。
译文: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注释: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四句两平韵。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¹春酲: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²向人:爱人。向,爱。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关心近日,啼红¹密诉,剪绿²深盟³。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zhú)嫌明。
译文:谭氏关心恋人近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注释:¹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²剪绿:剪烛。绿,绿烛。³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⁴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⁵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这首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所写对象似是谭氏的心爱之人。词中塑造了一位娇羞怕人、爱心深藏而情感却炽烈如火的女性形象。

  上片起首二句写谭氏心爱之人不乐逢迎。因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这表明谭氏的恋人是一位文静自洁、不乐往来应酬的女性。“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写谭氏恋人的爱心深藏。“向人”,就是爱人,此指爱谭德称。“向人深处”,写的是内心深处爱人,而表面不动声色。这表明恋人的性格内向,深藏不露,莫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下片起首三句“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写谭氏关心恋人近况。谭氏关心恋人近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剪绿深盟”,“剪绿”即剪绿裁红,当时用以形容男女之间所说的情话;“啼红密诉,剪绿深盟”,形容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至此恋人深藏的爱心终于有了一个充分表露的机会。煞尾二句“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联想往昔恋人娇羞畏人的情形。在认识到心爱之人乃一位爱心深藏不露却又炽烈如火的女性之后,谭氏不由得回忆起以前俩人相处时的一幕幕情景。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无人可见,但是她却还恨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谭氏联想至此,对于恋人那娇羞畏人的性格,认识得就更加深刻明确了。

  这实际上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词,词中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笔触婉曲深细,内涵丰赡而语极简炼,是陆游爱情词中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753-754页

cháozhōngcuò··dàitánchēngzuò--yóu

chóulǎnféngyíngzhuāngwǎntuōchūnchéngzǒngshìxiàngrénshēnchùdāngshíwǎngdàoqíng

guānxīnjìnhóngjiǎn绿shēnméngxìngguǎnhuāyīnhènqiǎnhuàtángyínzhúxiánmíng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残年¹哭知己²,白日下荒台。
译文:残冬时我来到西台,恸哭英勇就义的知己文天祥;时已黄昏,落日照在荒凉的台上。
注释:西台:钓鱼台。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山。¹残年:本义是衰年,这里作残冬解。按文天祥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冬天被害。²知己: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泪落吴江¹水,随潮(cháo)到海回。
译文:当年我在吴江哭祭你的泪水,洒入江中,随着潮水流淌;今天又随着潮头流到我面前,与新泪一起,充满这富春江。
注释:¹吴江:指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严子陵钓鱼台在富春江上。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故衣¹犹染碧²,后土³不怜才
译文:你走了,你那溅满鲜血的朝衣,那血定然已经化碧;天地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
注释:¹故衣:死者的遗衣。²碧,碧血,《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³后土:皇天后土,指天地,后土是土地神。⁴怜才:爱惜人才。
未老山中客,唯应赋八哀。
未老山中客¹,唯应赋(fù)八哀²
译文:如今只剩下我,还未步入老年,埋迹山林,无所作为;只能够赋诗悼念,凄伤彷徨。
注释:¹山中客:作者自称。²《八哀》:杜甫有《八哀》诗,哀悼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汝阳王璡、李邕、苏源明、郑虔、张九龄等八位唐朝有名的文臣武将。

  这是首哭祭诗。全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中表现作者对文天祥的哀痛和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

  诗平平而起,先说明时间地点:正当岁末,来到西台,一轮寒日,匆匆西坠。这联诗,“知己”二字是主脑。谢翱年轻时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兵,任咨议参军。二人互相激励,立志为国捐躯。后文天祥兵败被俘,谢翱隐居南方。文天祥死后,谢翱每年都要设位哭祭,进行悼念。“知己”二字,强调了二人的生死交谊,也唯有哭知己,才会如此伤心。诗中写的设祭时的场景,虽然是直述现实,但年是残年,台是荒台,又是黄昏时分,冷日惨淡,这样一组合,整个景物便自然地披上了浓厚的衰飒黯淡之气。于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悲伤的泪水似雨点般地洒下来。

  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趋使,发挥想象。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这样写,涵义很丰富,不直说现在的哭,却把现在的哭衬托得更加生动。

  第三联由哭转入思。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

  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谢翱这年四十二岁,所以自称未老。然而这“未老”二字,蕴涵深义,是相对文天祥而言。故人已死多年,自己含辱偷生,内心十分伤痛,他觉得这样活着毫无意趣,恨不得早日与文天祥相会于地下,所以“未老”反而增加一重伤心、一重负担。这心思,正与清黄仲则“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相同。这两联,仍然是平铺直叙,但情感深厚。任士林说谢翱“所作歌诗,其称小,其指大,其辞隐,其义显,有风人之余,类唐人之卓卓者,尤善叙事”(《宋遗民传·谢翱传》)。任士林如此概括谢翱诗,很有见地。

  这首哭祭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每个字中。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感叹文天祥一木难支倾倒的大厦,从而国亡身死,是大多数遗民的共同感情,因为谢翱与文天祥的特殊关系,所以这诗所流露的情感格外深厚。需要说明的是,元政权对宋遗民悼念文天祥采取的是宽容理解的态度,当时已在元朝任职的人中,也有不少人写悼念文天祥的诗。如虞集就在《挽文丞相》诗中,对文天祥极力赞扬,并抒发“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那样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官居学士的徐世隆甚至公开说元帝的不是,指出“当今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正因为如此宽松的政策,一大批宋末遗民的爱国诗词得以保存下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457-1458页

西táisuǒ

xièáo sòngdài 

cánniánzhī báixiàhuāngtái 
lèiluòjiāngshuǐ suícháodàohǎihuí 
yóurǎn hòuliáncái 
wèilǎoshānzhōng wéiyīng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