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光洁雪难如,写出嬉然同队鱼。
索句拥书皆薄相,笑啼嗔喜莫怜渠。
小屏光洁雪难如,写出嬉然同队鱼。
索句拥书皆薄相,笑啼嗔喜莫怜渠。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日长风暖柳青青¹,北雁归飞入窅(yǎo)(míng)²
译文:春日白昼渐长,风和日暖,柳丝嫩绿,北方的大雁回故乡飞进深远的天空。
注释:西亭:岳阳楼上的西边亭阁。¹青青:柳丝茂盛的样子。²窅冥:深远难见的样子。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¹满洞庭。
译文:在岳阳楼上听到吹竹笛的声音,这笛声能使我的旅愁归心洒遍洞庭湖。
注释:¹春心:指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愁归心。

  全诗围绕“满”字而展开,前两句先描写日长风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飞,消失在远方的景色;后两句以洞庭湖上传来阵阵笛声,抒发诗人的旅愁。全诗取景微妙,格调高远,音律谐和。

  诗的一、二句“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都写眼前景,关合诗题“春望”。首句写岳州之春,“日长风暖”正是雁群北飞的天气,“柳青青”又开始了折枝惜别、吹笛伤行的时节。这句看来总写春景之美,自然浑成,却又对下边景物的出现起到挈绪分缕的作用。至于诗人的意兴如何,单从这句自然风光的美感是难以捉摸的,因为诗人是“南迁"之客,春和景明反而会生愁惹恨。“北雁归飞”,诗人望断归雁,却还站在那里凝想。至此才可略知诗人的“西亭春望”乃是黯然销魂的“春望”。这里,自由高翔的归雁和沦落久羁的诗人形成了两个鲜明对照的形象。

  第三句“岳阳城上闻吹笛”更宕出新境,把诗人的羁愁抒发到又一高度。古人笛曲中有离别之歌,而惜别之情又洋溢于折杨柳歌的笛声。全诗首句既以“柳青青”为“闻笛”作了环境的铺垫,岳阳城头的笛声当也是折柳之曲。末句的‘‘春心”就是倦客伤春之情。“满洞庭”一语使抽象的心绪被物化而得到生动的表现,无论理解为此情伴随着笛声飞扬飘散于烟波浩渺之中,还是想象为客愁恰似春涨的湖水游漫洞庭,都能得其情致。巴陵洞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用“满”字其实还概括了这个典型环境中许多“沦落人”的共鸣。让读者看到了封建时代宦海浮沉的知识分子形象和他们见柳伤情、望雁断魂、闻笛怆怀的共同心态。所有这些都寄托于富有特征性的景物,而以绵密的章法,自然组合,一气呵成,艺术上也是高明的。

  全诗虽是写景,但层层深入,宛转地表达了诗人的春望之心。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90页

西tíngchūnwàng--jiǎzhì

zhǎngfēngnuǎnliǔqīngqīngběiyànguīfēiyǎomíng

yuèyángchéngshàngwénchuīnéng使shǐchūnxīnmǎndòngtíng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在诗人眼前,涌上诗人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很远,诗人不知道两地是否都是这样的“明月”之夜,这样的诗句将离情别绪说得十分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诗人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写诗人处于“新境”,叙述他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白居易和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当读者读了前四句,会联想到江楼、圆月的景象和诗人凝视吟赏的情景,这较之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

jiānglóuyuè--bái

jiālíngjiāngjiāngchímíngyuèsuītóngrénbié

xiāoguāngjǐngqiánxiāngliǎngyīnqíngyuǎnzhī

shuíliàojiāngbiān怀huáizhèngdāngchípànwàngjūnshí

jīncháogòngfāngtónghuǐjiěduōqíngxiānshī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pén)¹放船归,薄暮散花洲²宿。两岸白苹³红蓼(liǎo),映一蓑新绿。
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
注释:¹湓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²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³白苹: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⁴红蓼: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有沽(gū)¹处便为家,菱(líng)²(qiàn)³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译文: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注释:¹沽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²菱: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³芡:鸡头。

  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这段时期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同时,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就一般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可以想象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

  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这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故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写得沉郁,在表面词意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而且,他仍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仍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

  整首词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赵太后¹新用事²,秦急³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¹⁰。太后明¹¹谓左右¹²:“有复言¹³¹⁴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tuò)其面¹⁵。”
译文: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注释:¹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²新用事:刚刚掌权。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³急:加紧。⁴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于:向,介词。⁵必:一定。⁶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⁷以……为:把……作为。⁸质:人质。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⁹强:竭力,极力。¹⁰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¹¹明:明白地。¹²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¹³复言:再说。¹⁴令:让,使。¹⁵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唾:吐唾沫,动词。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¹触龙言²愿见³太后。太后盛气而揖(xū)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¹⁰不能疾走¹¹,不得¹²¹³久矣。窃¹⁴自恕¹⁵,而恐太后玉体¹⁶之有所郄(xì)¹⁷也,故愿望见¹⁸太后。”太后曰:“老妇恃(shì)¹⁹(niǎn)²⁰而行。”曰:“日²¹食饮得无²²²³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²⁴²⁵不欲食,乃自强(qiǎng)²⁶,日²⁷三四里,少²⁸²⁹(shì)³⁰,和³¹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³²少解³³
译文:左师触龙对太后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长时间没能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也是脚有毛病,全靠坐车走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还是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注释:¹左师:战国时赵国无实权的高级官名。²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³见:谒见,拜见。⁴盛气:怒气冲冲。⁵揖:应为“胥”。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胥:通“须”,等待。⁶入:进入殿内。⁷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徐:慢慢地。趋:小步快走。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跑,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⁸自谢:主动请罪。谢:道歉。⁹病足:脚有毛病。病:有病,动词。¹⁰曾:竟,副词。¹¹疾走:快跑。走:跑。疾:快。¹²不得:不能。¹³见:指拜见太后。¹⁴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¹⁵自恕:原谅自己。恕:宽恕,原谅。¹⁶玉体:贵体,敬词。古人重玉,所以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后来,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¹⁷有所郄:有什么毛病。所郄:是具有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郄:同“隙”,空隙,引申为毛病。¹⁸望见:这是一种表敬的说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远处望望。¹⁹恃:依靠,凭借。²⁰辇:古代用两人拉的车子,秦汉以后特指皇帝坐的车子。²¹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²²得无:副词性固定结构,与语气词“乎”相呼应,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可译为为“该不会……吧”。²³衰:减少。²⁴今者:近来。者:助词,附于时间词后,使时间词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并起提顿作用。²⁵殊:很,特别,副词。²⁶强步:勉强散散步。步:散步,步行,动词。²⁷日:每天(步行)。²⁸少:稍微,略微,副词。²⁹益:增加,动词。³⁰耆食:喜爱吃的食物。耆:同“嗜”,喜爱。³¹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³²色:脸色,指赵太后的怒色。³³少解:稍微和缓了些。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¹曰:“老臣贱息²舒祺(qí)³,最少(shào),不肖(xiào);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¹⁰卫王宫。没(mò)¹¹¹²¹³。”太后曰:“敬诺¹⁴。年几何¹⁵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¹⁶¹⁷未填沟壑(hè)¹⁸而托之¹⁹。”太后曰:“丈夫²⁰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²¹²²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²³。”对曰:“老臣窃以为²⁴(ǎo)²⁵之爱燕后²⁶贤于²⁷长安君²⁸。”曰:“君过²⁹矣!不若长安君之甚³⁰。”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³¹,则为³²之计³³深远³⁴。媪之送燕后也,持³⁵其踵(zhǒng)³⁶,为之³⁷³⁸,念悲³⁹其远⁴⁰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⁴¹思也,祭祀(sì)⁴²祝之⁴³,祝曰:‘必勿使⁴⁴⁴⁵。’岂非计久长⁴⁶,有子孙⁴⁷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译文:左师公说:“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也算是够爱她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注释:¹公:对人的尊称。²贱息:卑贱的儿子。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息:儿子。³舒祺:触龙幼子的名字。⁴少:年幼。⁵不肖: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成材、不成器。肖:像,似。⁶怜:怜爱。文言里的“爱”和“怜”在亲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⁷令:让(他)。“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⁸得:能够。⁹黑衣:指卫士,王宫卫士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卫士。¹⁰以:来,连词。¹¹没死:冒着死罪。没:冒昧。¹²以:连词,来。¹³闻:使上级知道,使动用法。这里可译为“请求”。¹⁴敬诺:意为“答应”,是应答之词。敬:表示客气的副词。诺:表示答应的意思。¹⁵几何:多少。¹⁶愿:希望。¹⁷及:趁。¹⁸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壑:山沟。¹⁹托之:把他托付给(您)。²⁰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²¹甚:厉害,形容词。²²于:比,介词。²³异甚:特别厉害。²⁴以为:认为。²⁵媪: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同今之“老太太”。²⁶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²⁷贤于:胜过。²⁸君:您,对人的尊称。²⁹过:错。³⁰之甚:那样厉害。³¹子:这里泛指子女。³²为:替,介词。³³计:打算,考虑。³⁴深远:长远,作动词“计”的补语。³⁵持:握持。³⁶踵:脚后跟。燕后上了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离去。³⁷为之:为她。³⁸泣:小声哭。³⁹念悲:惦念并伤心。⁴⁰远:远去,形容词用如动词。⁴¹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词。⁴²必:一定,副词。⁴³祝之:为她祈祷。祝:向神祈祷。⁴⁴使:让(她)。⁴⁵反:同“返”。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况下,才能返回本国。所以赵太后为燕后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⁴⁶计久长:打算得长远。⁴⁷有子孙:(希望燕后)有子孙。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¹,至于赵之为赵²,赵王之子孙侯者³,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¹⁰必不善¹¹哉?位¹²¹³¹⁴无功,奉¹⁵厚而无劳¹⁶,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¹⁷长安君之位,而封¹⁸之以膏腴(yú)¹⁹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²⁰²¹有功于国,—旦山陵崩²²,长安君何以²³自托²⁴于赵?老臣以²⁵媪为²⁶长安君计短²⁷也,故以为其爱不若²⁸燕后。”太后曰:“诺²⁹,恣(zì)³⁰君之所使之³¹。”
译文: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指派他吧!”
注释:¹“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前)。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世:代,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代。²赵之为赵: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前“赵”指赵氏家族。后“赵”指赵国。之:助词,变主谓句为词组,作状语。为:成为,建立,动词。赵国国君原是晋文公大臣赵衰的后代。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³侯者:被封为侯的人。侯:封侯,活用为动词。⁴继:活用为名词,继承人。⁵在者:在侯位的人。⁶微独:不仅,不但。微:不,否定副词。独:仅,副词。⁷此:这,指代上面说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没有继承侯位的这件事。⁸身:指“侯者”自身。远者及其子孙,“及”前竹略“祸”字。⁹人主:国君,诸侯。¹⁰则:就,连词。¹¹善:好。¹²位:地位。¹³尊:尊贵,高贵。¹⁴而:可是,转折连词。¹⁵奉:同“俸”,俸禄,相当现的工资待遇。¹⁶劳:功劳。¹⁷尊:使……尊贵,形容词使动用法。¹⁸封:古代帝王或诸侯把土地分给子孙或臣下作为他的食邑或领地。¹⁹膏腴:比喻土地肥沃。膏:汕脂。腴:腹下的肥肉。“以膏腴之地”是介词结构,在这里是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状语,按“以膏腴之地封之”翻译。²⁰及今:趁现在(您在世)。²¹令:是“令(之)"的省略,让(他)。²²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们的死不同寻常,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里指赵太后去世。²³何以:疑问代词。以:介词。何以: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²⁴自托:寄托自己。²⁵以:认为,动词。²⁶为:替,介词。²⁷计短:考虑得太短浅。²⁸不若:不如。²⁹诺: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可译“对”。³⁰恣:任凭。³¹使之:支使他,派遣他。前“之”,助词,不译;后“之”,代词,代长安君。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¹百乘(shèng)²,质³于齐,齐兵乃出。
译文: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注释:¹约车:套车。约:捆缚,套。²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叫“乘”。质于齐。³质:作人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子义¹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²不能恃无功之尊³、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译文: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做臣子的呢!”
注释:¹子义:赵国贤人。²犹:还。³尊:用作名词。指尊高的地位。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气氛极为紧张的局面:赵君新亡,秦兵犯赵赵求齐助,齐要长安君作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不肯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严词拒绝了大臣们的强谏,并声称“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情况下,触龙的谏说显然要困难许多。他深知要能说服赵太后,就必须让她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然而,若从正面去讲道理,则将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自取其辱。因此,必须顺着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因势利导,巧说妙谏。

  在争取到面见太后机会后,触龙先用缓冲法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并絮絮叨叨地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本来“盛气而揖之”、戒备心极强的“太后之色少解”。这样,就从感情上消除了太后的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为进谏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接着,触龙用引诱法恳切地为自己的幼子舒棋请托,以期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心事。果然很快就勾起了太后的爱子之情。在她看来,触龙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怜的“知己”了。她不仅“笑曰”了,而且饶有趣味地与触龙争论谁更疼爱幼子的问题,开始毫不掩饰地向触龙袒露心迹了。这就为下一步谈论如何爱子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触龙抓住契机,引出太后爱燕后的话题。女儿远嫁,长期不见,而出於一个君主的威严又不能提起,这是一个母亲埋在内心的隐痛。有人提起,对太后是个释放郁结的机会,当然也愿意听了。左师说起燕后远嫁,太后曾为她“泣”“哀”“思”,可每到祭祀却祝:“必勿使反。”借此提出“父母一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命题。然后把太后为燕后长远打算的爱与为長安君短浅计议的爱作比较,并由远及近的提出帝王的子孙不是都不好,而祸及其身是因为“位尊而无功,俸厚而無勞”所致。最后直指“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与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赵。”话说到这里,太后已心服口服了。左师劝谏的使命圆满完成。他俩在長安君质齐问题上达成共识,心与心在同心点上重合了。

  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太后情不自禁地说出“恣君之所使之”,同样没有直接说穿派长安君入质于齐的话,与触龙的精彩说辞彼此配合,相映成趣。双方心照不宣,达成默契,丝毫不显尴尬。文末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作结,使首尾圆合,结构谨严,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喜剧色彩,彰显了触龙谏说的卓著成效。

  触龙的攻心术,使趙太后从抵触到对撞再到接纳最后到契合,始终未提長安君质齐这个话题。可听了触龙一席话后,太后主动要求触龙派遣長安君使齐为质。看似无心插柳,实是以情一动人,这就是智者的风采与魅力。

参考资料:
1、 黄亚琴,高尚义.说谏文中的双璧——《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触龙说赵太后》赏析:《语文天地:高中版》,2007年第21期
仙人揽六箸,对博太山隅。
仙人揽六箸(zhù)¹,对博太山隅(yú)²
译文: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
注释:¹六箸:古人博戏用的器具,类似于棋子,共十二枚,黑白各六枚,以此争胜。²太山隅:泰山的一角。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湘娥(é)¹拊琴瑟,秦女²吹笙(shēng)(yú)
译文: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一说即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²秦女:指秦穆公之女。她嫁给萧史,善吹箫。
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玉樽(zūn)娥桂酒,河伯献神鱼。
译文: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四海一何局¹,九州安所如²
译文: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
注释:¹局:局促,狭小。²安所如:到哪里可安身。
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
韩终¹与王乔,要²我于天衢(qú)³
译文: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
注释:¹韩终:人名,传说中古代的仙人。²要:与“邀”相通,邀请的意思。³天衢:天上的路。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
译文: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
译文: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
回驾观紫微,与帝合灵符。
回驾观紫微¹,与帝合灵符²
译文:回头看到了天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天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
注释:¹紫微:星名,古代人认为天帝所居之地。²与帝合灵符:指手持神符,让天帝相信自己得以升仙。
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chāng)(hé)正嵯峨,双阙万丈余。
译文: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
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
玉树扶道生¹,白虎²夹门枢。
译文: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
注释:¹扶道生:即夹生在道路旁。²白虎:古代神话中为天帝守门的神兽。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
译文: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译文: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
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
潜光养羽翼¹,进趣²且徐徐³
译文: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
注释:¹潜光养羽翼:指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²进趣:一作“进趋”,行进的意思。³徐徐:安稳的样子。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
译文: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¹
译文: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注释:¹与尔长相须: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仙人篇》,杂曲歌辞。这种游仙题材在曹植诗中为数不少,他其实不信神仙,只是借此排解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乐府广题》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曹植《仙人篇》曰:“仙人揽六箸。”言人生如寄,当养羽翼,徘徊九天,以从韩终、王乔于天衢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