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似秋岩琴上月,快如春峡棹前波。
三间茅屋埋头坐,一榻薰风信口歌。
清似秋岩琴上月,快如春峡棹前波。
三间茅屋埋头坐,一榻薰风信口歌。
钱时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 3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liáo)¹入东家。
译文:高悬中天的明月映照着西楼,这时一阵笛声从西楼传入了东邻人家。
注释:¹寥亮:清越响亮。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译文:正在灯下裁衣的东陵女子一闻笛声,失手剪坏了那朵美丽的同心花。

--shījiān

jiǎojié西lóuyuèwèixiéshēngliáoliàngdōngjiā

quèlìngdēngxiàcáijiǎntóngxīnbànhuā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微晕(yùn)¹娇花湿欲流,簟(diàn)纹灯影²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³
译文: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
注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格律为: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湘真:即陈子龙,字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文坛名士,于易代之际抗清被俘,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其中有《浣溪沙·五更》一首。和(hè)韵,指和他人诗词,仍用原韵。¹微晕:指天色初晓。²簟纹灯影:写相思难眠的样子。簟,竹席。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这里指人影。³远山楼:汤显祖《紫钗记》中有女子在远山楼上思念丈夫的场景,这里借指女子居处。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残月暗窥金屈戍(shù)¹,软风²徐荡玉帘钩³。待听邻女唤梳头。
译文: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柔风吹过帘钩轻轻摇荡,再也无法入睡了,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注释:¹屈戍:亦称屈戌,即门上的搭环。²软风:和风。³玉帘钩:帘钩的美称。

  此词刻画了一个生活忧愁无绪、百无聊赖而彻夜难眠的女子。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

  此词上片首句“微晕娇花湿欲流”写梦中情景,以“湿欲流”写花饱蘸露水、晶莹可爱的样子写出“娇花”模样。“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梦醒之时,对孤灯,辗转床席,愁思无限。

  下片“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二句写夜景,末句“待听邻女唤梳头”荡开一笔,淡淡作结,别具一格,显出长夜失眠之人的百无聊赖。

  全词着力描绘女子之慵懒情态,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比陈子龙原作脂粉更重,绮思更浓。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 著;张草纫 注评.纳兰性德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27-28
2、 (清)纳兰性德 著;田萍 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05月第1版:383-384
3、 (清)纳兰性德 著;闵泽平 译.纳兰信德全集:全4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02月第1版:105-106

huànshā··yǒnggèngxiāngzhēnyùn--lánxìng

wēiyūnjiāohuā湿shīliúdiànwéndēngyǐngshēngchóumènghuízàiyuǎnshānlóu

cányuèànkuījīnshùruǎnfēngdàngliángōudàitīnglínhuànshūtóu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胡人¹吹笛戍(shù)²间,楼上萧条³月闲
译文: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注释:¹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²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³萧条:寂寞冷落;凋零。⁴海:一作“明”。⁵闲:这里有清幽之意。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借问¹落梅²凡几³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译文: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注释:¹借问:犹询问。²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³凡几:共计多少。⁴从风:随风。⁵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4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3-394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道京师而东¹,水浮²浊流³,陆走黄尘,陂(bēi)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biàn)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wěng)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¹⁰,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fù)¹¹。蒲¹²苇莲芡(qiàn)¹³,有江湖之思;椅¹⁴桐桧(guì)¹⁵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¹⁶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¹⁷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¹⁸移守吴兴¹⁹,由宋²⁰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yú)²¹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厌,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商丘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注释:¹灵壁:即今安徽灵璧县。²张氏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¹道京师而东:取道京城开封向东走。²水浮:指行船。³浊流:指黄河。⁴黄尘:黄色尘土,指毗邻黄河、黄土广布的开封一带。⁵陂:池。⁶汴:汴河,流经灵壁,今已淤塞。⁷阳:水的北面。⁸森然:草木繁密的样子。⁹蓊然:茂盛的样子。¹⁰余浸:此指汴河淤涸后留下的水坑。浸:湖泽。¹¹岩阜:岩石堆成的山。阜:土山。¹²蒲:又名“香蒲”,水生植物名。¹³芡: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常浮于水面。¹⁴椅:木名,即山桐子。¹⁵桧:植物名,亦称“圆柏”、“桧柏”,柏科,常绿乔木,高可达二十米。¹⁶京洛: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¹⁷茹:蔬菜的总称。¹⁸彭城:今江苏徐州。¹⁹吴兴:今浙江吴兴。²⁰宋:指彭城,春秋战国时属宋国地,故称。²¹肩舆:轿子,在这里用作状语,乘着轿子。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¹张氏世有显人²,自其伯父殿中³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gāo)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译文: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注释:¹维:语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²显人:显达有地位的人。³殿中:殿中监,官职名。⁴先人:指张硕之父。⁵通判:官名,宋代州府副行政长官。⁶府君:汉魏以来对人的敬称。⁷兰:兰草。⁸皋:沼泽。⁹十围:指树木粗大。围:计量圆同的约略单位,指两臂合抱的长度。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niǔ)¹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²绝俗³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sì)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kuǐ)市朝¹⁰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¹¹良能¹²之称,处者皆有节士¹³廉退¹⁴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译文: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注释:¹狃:贪。²违亲:违背父母。³绝俗:指遗弃世事。⁴怀禄:留恋爵位。⁵艺:植。⁶泗:泗河,也称泗水,发源于今山东泅水县东蒙山南麓。此指其支流。⁷舟车冠盖之冲:水陆交通及官吏往来(出入京师)之要道。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⁸燕游:宴饮游乐。⁹跬步:半步,跨一步,极言路近,方便。《苟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¹⁰市朝:指众人会集之处。¹¹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¹²良能:贤良而多才。¹³节士:有节操之人。¹⁴廉退:廉洁谦退。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¹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jù)²,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译文: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厌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注释:¹莫余厌:即莫厌余,没有人厌烦我。莫:无、没有,客气之言。²幅巾杖屦:均作动词,谓戴上幅巾,拄上手杖,穿好鞋子,即作好外出访友的准备。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是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交待园亭的地理位置,描写园亭的景物。从“道京师而东”至“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水之阳”是第一层,交待园亭的具体位置:是以北宋京城开封为起点向东走,先坐船顺黄河而下,再走陆路,经过一望无际、使人厌倦的碧绿的黄土平原,行程共八百里,就到张氏园亭了。这样交待主要因为开封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人们最为熟悉,同时也与下文“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相呼应。这几句多为四言句,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仗工稳而不押韵,有诗句工整感,也有散文的流动美。从“其外”至“可以馈四方之宾客”,是描写张氏园亭的景物,为第二层。用四个“其”起首,依次描写,层次非常清晰。“其外”、“其中”是按方位顺序写的。先外后内,很符合作者造访由外入内的观感实情。“其外”写得很简略,只用一个对偶句,形容园外长满了修长丛密的竹林,高大茂盛的树木。“其中”写得比较详细,用了一个对偶句和一个排比句,把园中的景物逐一加以描写。利用汴水余流,修了池塘;采来山上的怪石,修了假山。有山有水,景致极好。下面的排比句有四个子句,从四方面,用比喻的修辞法,把园中的景物形容得十分优美:香蒲、芦苇、莲藕、菱角长满池塘,有江湖般的景色;山桐树、子孙柏等各种树木处处皆是,有山林般气势;奇花美草争芳夺艳,不亚于东京洛阳牡丹的姿态;华丽的厅堂,高屋大厦,修建得象江苏、四川的园林建筑物那样精美灵巧。偶排相承,语句整齐,节奏明快,音律回环,语势如涛,一浪推一浪,起伏奔流,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和由衷的抒情。“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是写园的使用价值。因为园中不仅景色美,而且面积大,物产丰富,不仅足够家用,还可以供给邻里,招待宾客。所以隐居不去作官,也可以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这几句双起并承,一总说明了张氏这个园亭可贵的适用价值。第三层是最后几句,是附带说明顺道造访和应请作记的情况。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是说明园亭修建的经过,颂扬张氏先人的功德和用心。第一部分写了园亭的美景,令人向往陶醉,必然很想知道它的修建经过,文随人意,从而娓娓地予以叙述:这个园亭是张氏伯父在朝廷作官,父亲在通州任府君的时候开始修造的。其后,张氏本人在朝廷作官时,又进一步进行扩建,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树长得很大了,园中百物都令人十分满意,确实是下力量很大,经营的时间很长啊。张氏先人修造这个园亭下这样大的力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他们的后代出可仕,退可隐,进退均无妨碍,真是考虑得太周到了。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发出一个十分奇特的议论:“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因为作官必然过着坎坷的官涯生活,不作官就忘记了报效君王的义务。怎么办?要像吃饭那样,适可而止。当仕则仕,不当仕就隐退。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这点,不是苟安不仕,就是贪图利禄不肯退隐。只有张氏用心良苦,为后代修建了这样一个出可仕、退可隐的好园亭,所以他的子孙出仕则为好官,退隐则是有节操的好人。都是张氏祖辈为他们后代带来的好处。作者“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观点,目的是为了颂扬张氏先人修造园亭的想法是很得体的,为后代进退考虑得很周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矛盾心情。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表示想买田泗上而退隐,愿为张氏子孙时来时往,同乐游于张氏之园亭。这是再次表示对张氏园亭的羡慕、依恋的心情,也是作者厌倦仕途真实感情的吐露。

  全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紧扣张氏的园亭着笔,以园亭为线,贯穿全文,不论是交待地理位置,描写美景,还是应请作记,张氏先人的用心良苦,无一不是围绕张氏的园亭下笔的,连“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论议,和“欲买田归老”的情思,也是为张氏园亭而抒发。从头至尾,始终没有偏离张氏园亭,使文章条理如贯,浑然一体,绝无散乱游离的感觉。

  (二)采用先描写后叙述和议论的写法。在对园亭的美景尽意描绘,使读者产生无限喜爱、羡慕的思绪后,再叙述和议论建园的经过和张氏先人用心的良苦。这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符合读者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这种写法较为自然得体。

  (三)采用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可以使文章避板滞和软散的单调感,收到二者相互为用的调剂作用。比如本文第一部分多用对偶排比句,对园亭的美景尽意刻绘,既有语句整齐,节奏合拍的感觉,也有绘形绘色的美态。第二三部是议论和叙述,语句参差不齐,如流水潺潺,更增添了自然、亲切、朴素的趣味。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十一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301-304页
2、 高海夫主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东坡文钞 下:三秦出版社,1998.09:第5603页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¹(yàn)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注释:¹几:此处指书案。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松坚终发石¹,鱼变²即辞流。
注释:¹发石:剖开石头。²鱼变:鱼变化为龙。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近郡¹无飞檄(xí)²,清时³不借筹(chóu)
注释:¹近郡:古谓距王城五百里之外为近郡,指邻近京城之郡。²飞檄:飞马传递的军情文告。³清时:清平之时,太平盛世。⁴借筹:代人策划。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淇园春竹美,军宴¹日椎(chuí)²牛。
注释:¹军宴:稿劳军人的宴席。²椎:用木棰砸死。
送十年前的学友龚章赴卫州做判官,先忆同窗之谊,再赞其苦学成材不易,又勉励其忠于王事,后写赴任地风物之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