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见公十载前,知公即日图凌烟。
忆昔见公十载前,知公即日图凌烟。
而今见公十载后,岂意翻为竹洲叟。
而今见公十载后,岂意翻为竹洲叟。
黄金照白天门开,夜叉安得生风雷。
黄金照白天门开,夜叉安得生风雷。
龙文虎脊君当取,有才不用当谁哉。
龙文虎脊君当取,有才不用当谁哉。
中原寝庙无消息,塞上无人能杀贼。
中原寝庙无消息,塞上无人能杀贼。
君王此志二十秋,四海看君闲不得。
君王此志二十秋,四海看君闲不得。

访fǎngānzhúzhōu--wāngshēn

jiàngōngshízàiqiánzhīgōnglíngyān

érjīnjiàngōngshízàihòufānwèizhúzhōusǒu

huángjīnzhàobáitiānménkāichāānshēngfēngléi

lóngwénjūndāngyǒucáiyòngdāngshuízāi

zhōngyuánqǐnmiàoxiāosāishàngrénnéngshāzéi

jūnwángzhìèrshíqiūhǎikànjūnxián

汪莘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3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奔鲸沛,荡海垠。
奔鲸沛,荡海垠(yín)¹
译文:巨鲸恣意翻腾,大海摇荡无宁。
注释:沛:行动迅速。¹垠:岸,引申为边际,尽头。
吐霓翳日,腥浮云。
吐霓(ní)¹(yì)²日,腥浮云。
译文:妖孽吞云吐雾,遮蔽日月星辰。魔头排污泄垢,腥及太虚浮云。
注释:¹霓:副虹,位于主虹外侧,色带内红外紫。²翳:遮蔽。
帝怒下顾,哀垫昏。
帝怒下顾,哀垫昏¹
译文:高祖动容顾盼,哀怜蒙灾子民。
注释:¹垫昏:指百姓困于兵灾。
授以神柄,推元臣。
授以神柄,推元臣¹
译文:降旨授权讨伐,首推孝恭出征。
注释:¹元臣:指赵郡王李孝恭。
手援天矛,截脩鳞。
手援天矛,截脩(xiū)¹
译文:孝恭手持长矛,歼灭公祏逆臣。
注释:¹截脩鳞:意谓李孝恭击败辅氏,字面意义是,除却鲸鱼的长鳞。脩鳞:巨鱼,鲸鱼,喻辅氏。脩:同“修”,长。
披攘蒙霿,开海门。
披攘¹蒙霿(méng)²,开海门。
译文:拨开层层迷雾,开辟郡邑海门。
注释:¹披攘:拨开。²霿:同“雾”。
地平水静,浮天根。
地平水静,浮天根¹
译文:朝野地平水静,夜缀明星天根。
注释:¹天根:宿星氐(dǐ底)的别名,二十八宿之一。
羲和显耀,乘清氛。
(xī)¹显耀,乘²清氛。
译文:太阳光芒四射,天空大地晴明。
注释:¹羲和:神话中太阳的御者,这里指太阳。²乘:升、登。
赫炎溥畅,融大钧。
赫炎¹溥畅²,融大钧。
译文:红日普照万物,人间歌舞升平。
注释:¹赫炎:旱热。赫:红如火烧,炎:火光上腾。²溥畅:普遍通畅。大钧:天,泛指自然界。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烟抹平林¹水退沙,碧山西畔(pàn)夕阳家。
译文:淡淡轻烟笼罩着平野的树林,沙滩上的河水也渐渐退去;远处山峦碧绿苍翠,山间小屋笼罩在夕阳余晖中。
注释:¹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yā)
译文:没有人能了解我此刻的心情,只有天边飞过的几只寒鸦可与我一般,欣赏着般景色,体会我的心情了。
咫尺凤衾鸳帐,欲去无因到。虾须窣地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杳。强语笑。逞如簧、再三轻巧。
(zhǐ)¹凤衾(qīn)²鸳帐³,欲去无因到。虾须(sū)重门悄。认绣履频移,洞房杳(yǎo)。强语笑。逞如簧(huáng)、再三轻巧。
译文:她的闺房近在咫尺,我想要去找她却找不到理由。房间里寂静幽暗,透过拂地的门帘,能辨认出她那双频频移动的绣鞋。我只能强颜欢笑,施展巧舌如簧的本事,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注释:¹咫尺:指距离很近。²凤衾:绣有凤凰花饰的被子。³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⁴虾须:古人以为海虾须甚长,可作门帘垂饰的穗子,故虾须成了门帘的代称。⁵窣地:拂地。⁶杳杳:幽暗的样子。⁷如簧:巧舌如簧。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梳妆早。琵琶闲抱。爱品相思调。声声似把芳心告。隔帘听,赢得断肠多少。恁(nèn)烦恼。除非共伊知道。
译文:早起梳妆之后,她悠闲地抱着琵琶。喜欢弹奏一些男女相思的曲调。那一声声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重重心事。隔帘倾听,只觉肝肠寸断。除非她知道我的心事,否则我就会永远这样忧愁烦恼。

liántīng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zhǐchǐfèngqīnyuānzhàngyīndàoxiāzhòngménqiāorènxiùpíndòngfángyǎoyǎoqiángxiàochěnghuángzàisānqīngqiǎoshūzhuāngzǎoxiánbàoàipǐnxiāngdiàoshēngshēngshìfāngxīngàoliántīngyíngduànchángduōshǎonènfánnǎochúfēigòngzhīdào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疏篱¹曲径²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³
译文:稀疏的篱笆,曲折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农家。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散开。寒气逼人,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四野一片寂静,远处传来一句山寺的钟晓,目送一叶孤蓬起帆远行。
注释:¹疏篱:稀疏的篱笆。²曲径:曲折迂回的小路。³蓬:船。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添衣策马寻亭堠(hòu)¹。愁抱惟宜酒。菰(gū)²睡鸭占陂(bēi)³。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译文: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寻找驿站,愁绪满怀,唯有买些酒来驱寒解愁。池塘里,鸭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丛中,即使被匆匆行路之人惊起,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注释:¹亭堠: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²菰蒲:菰和蒲;借指湖泽。³陂塘:狭窄的池塘。

  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歇拍二句,词人又忽地转入写景,“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词人饮罢解愁之酒,又匆匆上路,马蹄声声,惊散了池塘旁水草中尚在熟睡的鸭子,但很快它们又成双地聚在一起睡着了。宋诗人黄庭坚《睡鸭》诗有:“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依睡秋江。”这本是乡野常见之景,然实是词人有感而发,借此以衬托自己的孤单,寄托自己的“愁抱”。正如江淹《别赋》中所写:“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词作下片以“添衣”、“策马”、“寻亭堠”一系列行动,及鸭睡陂塘之景,侧面写出了词人送别心上人之后无法抒发的“愁抱”,也暗示出词人是位羁旅在外的行人。他似要极力在词作中淡化自己的愁绪,然仍抑止不住地流露出来。

  全词炼字度句,精炼含蓄,疏密相间,勾勒微妙,语言深沉,格调超然。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素蘤(huā)¹多蒙别艳欺,此花²端合³在瑶池
译文: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注释:¹蘤:“花”的古体字。²此花:指白莲。³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⁴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duò)¹
译文: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¹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被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平,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1-82
2、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86-18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