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不可倚,冰破割尔足。火突不可附,火燎烂尔肉。
冰山不可倚,冰破割尔足。火突不可附,火燎烂尔肉。
君不见魏其侯门下客,独厚灌太仆。太仆相引重,势若绳合束。
君不见魏其侯门下客,独厚灌太仆。太仆相引重,势若绳合束。
身服期功更与结欢田相国。相国席上缚骑兵,首悬东市及支属。
身服期功更与结欢田相国。相国席上缚骑兵,首悬东市及支属。
魏其侯,尸渭城,东朝有制不可赎。
魏其侯,尸渭城,东朝有制不可赎。
杨维桢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 74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范仲淹夜寝时,必省日间之事。所为善,则熟寐;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
范仲淹¹夜寝²时,必省(xǐng)³日间之事。所为,则熟寐(mèi);不善,则终夜不能安眠,必求所以改之者。
译文:范仲淹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反省自己白天做的事情。如果做的事情都是好事,就能睡个好觉;如果不是,则整夜都无法安眠,一定要找到原因从而及时改正。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军旅西征僻,风尘战伐多。
译文:军队向西开赴讨伐邪恶,风尘滚滚战争实在太多。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歌。
犹闻蜀父老,不忘舜讴(ōu)¹
译文:我似乎听到了成都一带的父老,正在吟诵着舜帝的《南风》之歌。
注释:¹舜讴歌:出《孟子》。
天险终难立,柴门岂重过?
天险¹终难立,柴门²岂重过?
译文:云安天险终究难以立身,而况花溪边的柴门又岂可重过?
注释:¹天险:剑门。《易》:天险不可升也。²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朝朝巫峡水,远逗锦江波。
朝朝巫峡水,远逗¹锦江波。
译文:朝朝暮暮的巫峡水啊,引我远思那锦江之波。
注释:¹逗:引。
万里桥南宅,百花潭北庄。
万里险¹南宅,百花潭(tán)²北庄。
译文:万里桥西,百花潭北,那里有我亲手经营的草堂。
注释:¹万里险:成都历史上著名的古险。²百花潭:在四川成都市西郊。潭北有唐著名诗人杜甫的草堂。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层轩¹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译文:高敞的轩廊都对着流水,苍老的树木饱经风霜。
注释:¹层轩:指多层的带有长廊的敞厅。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雪岭界天¹白,锦城曛(xūn)²黄。
译文:西部的雪岭呈现出接天的白色,夕归中的锦城一片金黄。
注释:¹界天:接天。²曛日:指天色已晚。曛,日落时的余光。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惜哉形胜地¹,回首一茫茫²
译文:可惜那山川壮美的地方,回首遥望已然模糊渺茫。
注释:¹形胜地:山川壮美的地方。²茫茫:比喻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所谓“形胜地”,指的是“锦水居止”内外的形胜之地。就成都草堂本身的形胜看;它位置在“万里险西”与“百花潭北”之间,这一方面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万里之行,始于今日。”诸葛亮对费祎的送行辞似乎言犹在耳。另一方面勾起对民间习俗的雅兴,在四月十九日那天,成群的男女老少,来往于浣花溪边,尽情游宴。草堂的“柴门”前是不是停泊过东吴的客船,那“面水层轩”有没有反映着西山的雪影,看看那些“经霜老树”:童童青盖的“倚天柟树”、浓荫铺地的桤木、疏柯昂藏的苍松,等等,莫不洋溢着豪纵自然的风光和峻峭挺拔的气势。

  其实,对草堂形胜的描绘,杜甫写《怀锦水居止二首》之前,曾推出一个特写镜头,即《绝句三首》其二云: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花溪。”王嗣奭说: “言草堂形胜,又思留住。”仇兆鳌亦说: “见成都形胜,而仍事游览也。”可见这块形胜之地,很值得“居止”。不过,在这诗里,王嗣奭也有未弄清之处: “但温江在成都西五十里,水槛亦不相及,不解所谓”(《杜臆》卷之六)。其所以“不解”,就在于他见木不见林,只看到草堂形胜,没有看到与之相连属的其他形胜之地。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杜甫具有“视通万里”的创作本领,善于在相距遥远的此岸与彼岸之间牵线搭险,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立体浮雕。这里,诗人巧妙地不仅把草堂形胜与成都形胜挂钩,同时又与蜀中一些形胜之地连在一起。水槛与温江相距不过“四五十里”,而“锦水居止”与之“相及”的就更加辽阔了: “西山白雪”与“锦城曛黄”遥遥相映, “巫峡水”与“锦江波”千里来相会。这是绝妙的蜀中形胜图。杜甫之所以念念不忘这些“形胜地”,其一的首二句揭示了严峻的重大因素。玄宗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后,唐代的历史由统一进入了分裂的时期。在这时期里,一些怀有野心的地方官吏,利用他们的地位,形成封建割据势力。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各种矛盾,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战乱不息,使人民处于一场浩劫之中。蜀中也不例外。

  前人多认为:杜甫因崔旰乱蜀而怀思草堂。这是不错的。不过,倘若从诗中提到的“军旅”、“天险”、“雪岭”、“锦城曛黄”等句看,所谓“风尘战伐多”,显然不仅针对崔旰之乱而言,可以说此句概括了杜甫入蜀后所遭遇的各种战乱,似乎更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实际。例如,宝应元年(762年)年诗人在成都草堂写道: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广德元年(765年)十月在阆州写道: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街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竟如何。”永泰元年(765年)在云安写道: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射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尤其值得注意的,跟《怀锦水居止二首》同时同地所作的《将晓二首》其一云: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边。”《杜诗详注》引黄鹤说:“‘巴人常小梗’,谓上元间,剑南东川节度兵马使段子璋反,伏诛。宝应初剑南西山兵马使徐知道反,伏诛。明年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反,杀成都节度使郭英义。”所谓“常小梗”与“战伐多”,正是同一含义的不同说法。此外,“常小梗”的“梗”,还应包括吐蕃。据《唐书·郭正一传》:“高宗召群臣问所以制戎?正曰:‘吐蕃旷年梗寇,师数出;坐费粮赀。”梗寇指强悍的吐蕃,所以赵次公解释“天险”为“忧吐蜀能犯蜀之险也”,解释“雪岭”为“吐蕃中山”(《九家集注杜诗》)。它是有一定依据的。观此可知,那些形胜之地面临如此频繁的各种战乱,使诗人牵肠挂肚。 “雪岭白”和“锦城黄”在诗人心灵上投下浓重的阴影。

  杜甫对草堂有过多次的怀念。避乱梓州时,他深恐草堂遭到焚毁,焦虑着绿竹和小松难以成长;一旦战乱稍有平息,便在重返草堂途中,想象着如何过几天安定的生活。而这最后一次在云安的怀念,又比前几次的怀念内涵更加深刻得多;诗人似乎察觉到:日趋没落的唐帝国,对混乱的地方割据势力,已经难以控制了。蜀中“形胜地”无日不在战乱中受到严峻威胁。 “回首”固然“茫茫”,深重的灾难却依然蔓延。杜甫对草堂的怀念,不仅仅是对个人“居止”的依依眷恋,同时是对其他形胜之地的衷心爱护,这是诗人从另一角度来倾吐他一贯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思。

参考资料:
1、 陶道恕.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第399页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男儿事长征¹,少小幽燕²客。
译文: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注释:¹事长征:从军远征。²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赌胜¹马蹄(tí)²,由来轻七尺³
译文: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注释:¹赌胜:较量胜负。²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³“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杀人莫敢前¹,须如猬毛磔(zhé)²
译文: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注释:¹“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²“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纷张。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黄云¹(lǒng)²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译文: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注释:¹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²陇:泛指山地。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辽东小妇¹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²
译文: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注释:¹小妇:少妇。²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今为羌(qiāng)¹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¹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参考资料:
1、 梁川 等 .唐诗三百首鉴赏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9-50 .
2、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2-01 :219-221 .

 tángdài 

nánérshìchángzhēng shàoxiǎoyōuyān 
shèngxià yóuláiqīngchǐ 
shāréngǎnqián wèimáozhé 
huángyúnlǒngbáiyúnfēi wèibàoēnguī 
liáodōngxiǎoniánshí guàntánjiě 
jīnwéiqiāngchūsàishēng shǐ使sānjūnlèi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三川¹北虏(lǔ)²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jiā)
译文: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
注释:¹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²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但用东山¹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译文:如果起用东山谢安石来辅佐平叛,一定能为君在谈笑中扫净胡沙。
注释:¹东山:谢安隐居处。

yǒngwángdōngxún··èr--bái

sānchuānběiluànhǎinánbēnshìyǒngjiā

dànyòngdōngshānxièānshíwèijūntánxiàojìngshā

楚腰蛴领团香玉,鬓叠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楚腰¹蛴领²团香玉³,鬓(bìn)深深绿。月蛾星眼笑微嚬(pín),柳妖桃艳不胜春,晚妆匀。
译文:美人的腰很细,脖子白而长,肌肤白嫩有光泽,鬓发重叠,十分厚密。她的眉毛像弯月,眼睛像明星,笑起来略带愁意。晚上精心妆扮以后,就连春天也比不上她那如柳枝般妖娆、如桃花般艳丽的美貌。
注释:¹楚腰:泛指女子细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²蛴领:领项白而颀长。蛴,蝤蛴,木中的蝎虫,体白而长,以比喻女子颈项。见和疑《采桑子》注。³团香玉:形容肌肤白嫩而有光泽。⁴鬓叠:鬓发重叠,言其厚密。⁵月蛾星眼:如弯月之眉,如明星之眼。⁶笑微嚬:笑而略带愁意。嚬,通“颦”,皱眉头。⁷柳妖桃艳:如柳枝妖娆,如桃花艳丽。⁸不胜:比不上。
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恨忡忡。
水纹簟(diàn)¹映青纱帐,雾罩秋波²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³不得与君同,恨忡(chōng)
译文:美人在竹席上躺着,水纹映在青纱帐上,她的眼神也好似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她像一枝芙蓉花那样醉卧在竹席上,如此美好的夜晚却不能和心上人一起度过,她的脸上显得充满了恨意和忧愁。
注释:¹簟:竹席。²秋波:指女子的眼神。³良宵:美好的夜晚。⁴忡忡:忧愁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měirén··chǔyāolǐngtuánxiāng--yánxuǎn

chǔyāolǐngtuánxiāngbìndiéshēnshēn绿yuèéxīngyǎnxiàowēipínliǔyāotáoyànshèngchūnwǎnzhuāngyún

shuǐwéndiànyìngqīngshāzhàngzhàoqiūshàngzhījiāozuìróngliángxiāojūntónghènchōngc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