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江头风乍稀,小陆宅前人独归。霜枫红于大药染,沙鸟白似孤云飞。
大姚江头风乍稀,小陆宅前人独归。霜枫红于大药染,沙鸟白似孤云飞。
持螯把酒一生足,食蛤踞龟千劫非。雪滩水落独无恙,肯借老夫为钓矶。
持螯把酒一生足,食蛤踞龟千劫非。雪滩水落独无恙,肯借老夫为钓矶。

tóngyúnlínwángchúnfànsànguòyáojiāngzhōuzhōng--chéngtíngguī

yáojiāngtóufēngzhàxiǎozháiqiánrénguīshuāngfēnghóngyàorǎnshāniǎobáishìyúnfēi

chíáojiǔshēngshíguīqiānjiéfēixuětānshuǐluòyàngkěnjièlǎowèidiào

成廷圭

成廷圭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4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为问郁然¹孤峙(zhì)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²南横,七闽³东距,终古江山如画。
译文:请问你这忧伤沉闷的孤峙者,除了我,还有谁到这里凭吊,在这降雪天气的月下?放眼望,五岭在南边横卧,七闽之地就在东边,江山不管人间兴亡,永远都是美丽如画。
注释:郁孤台:在江西省赣江上游的赣县。因其所在处一峰郁然孤峙,故称。¹郁然:忧伤、沉闷的样子。郁孤台因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菩萨蛮·孤台下清江水》词而出名。²五岭:山名。位于江西、广东交界处。五岭的确指,有三说,一说是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其它两说不录。³七闽:今福建全省和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地。
百感茫茫交集也,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
百感茫茫交集也¹,淡忘归、夕阳西挂。尔许²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³流下。
译文:面对台下的茫茫江水,我禁不住百感交集。我凝神站立忘了归去,不知不觉中夕阳已在西天悬挂。想到如此雄心不能实现,不由自主地落下了泪,泪水随着十八滩的江水流下。
注释:¹百感茫茫交集也:《世说新语》载:“卫洗马新渡江,形神憔悴,语左右曰:‘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²尔许:如许,这样。³一十八滩:赣江在赣县、万安县境内有十八滩,其中惶恐滩水流最险急。

  顾贞观于二十九岁时中举入仕,任国史院典籍,五年之后便遭同僚排挤,不得不去职回乡,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心中自然苦闷抑郁至极。某天顾贞观在为前程奔波之时,行船于赣江之上,途经郁孤台下,空茫天地唯己一人,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夜行船·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其中这两句可谓流传甚广,郁孤台也由此被众人所周知。而顾贞观的这首《夜行船·郁孤台》则进一步描写刻画了郁孤台的周遭地理环境,以及行人面对巍峨郁孤台的渺小之感。

  全词以问句起首,“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开篇即营造出天地苍茫,形单只影的孤寂场景。“郁然孤峙者”即郁孤台。按清同治《赣县志》载,“郁孤台,在文笔山,一名贺兰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为问”二字尤显意味,顾贞观行船于赣江之上,形单只影,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诉,只好将郁孤台当作诉说对象,向其发问,何其寥落孤寂!

  “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三句写郁孤台所处地理环境:南面横亘五岭,东面俯卧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江山如画的灵秀之地。这种历史观照下的宏大与个人身世机遇的渺小两相对照,更加凸显出顾贞观此刻复杂难言的心境。

  下阕“百感茫茫交集也”直抒胸臆,化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百感交集”已言尽心情之复杂,“茫茫”更显茫然无措之感。身负才华而无处施展,前途茫茫怎不让顾贞观愁情满腹。“憺忘归、夕阳西挂”两句,词情稍为扬起,可视为顾贞观的自我安慰之语。憺,安也。屈原《九歌·山鬼》有“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宴兮孰华予”句。“憺忘归”意味安然而忘返的样子,实际上顾贞观心中正百感交集,并不安然。前后对比更加反衬出顾贞观一种无奈的心情。

  末三句“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是全词精华所在,一改前文沉郁笔调,如大江奔腾,迸发出激烈的情感。“尔许”谓如此,“无端”谓无缘无故。既是怀有如此雄心,又为何无缘无故落泪呢?正所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里表现出的正是顾贞观心中志向与现实遭遇的矛盾,这种矛盾令顾贞观心中感到莫大的悲哀,故而在行途中泪落如雨,尽数滴入赣江。

  赣江自赣州城流至万安县的一段,河道曲折,河床中多处怪石交错,形成了十八个险滩。顾贞观的泪水顺着“一十八滩流下”,用的正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之意境,如此前后相承也别有意趣

xíngchuántái--zhēnguān

wèiwènránzhìzhěyǒushuíláixuětiānyuèlǐngnánhéngmǐndōngzhōngjiāngshānhuà

bǎigǎnmángmángjiāodànwàngguīyáng西guàěrxióngxīnduānlèishítānliúxià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闻道¹(jī)山去,偏宜²谢客³才。
译文:听说你将去游览会稽山,那里最适合你这样才比谢灵运的人。
注释:越中:指越州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春秋时期越国曾建都于此。¹闻道:听说。稽(jī)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²偏宜:最宜,特别合适。³谢客:即谢灵运,乳名客儿,故称。此处借指友人。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千岩泉洒落,万壑(hè)¹树萦(yíng)²
译文:会稽山有千岩竞秀与飞瀑悬泉之奇景,峰峦、山谷在绿荫之中曲折环绕。
注释:¹万壑:形容峰峦、山谷极多。²萦回:曲折环绕,盘旋往复。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东海横秦泉¹,西陵²绕越台³
译文:高峻的秦望山遥对着茫茫东海,古老的西陵城环绕着巍巍越王台。
注释:¹秦泉:山名,在绍兴市区东南,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泉南海,故名。²西陵:春秋越国范蠡所筑固陵城遗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³越台:即越王台,今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明嘉靖《萧山县志》载:城山,去县(萧山县城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牒,吴王伐越,次查浦,句践保此拒吴,名越王城,又名越王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¹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译文:八百里镜湖的水面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八月枚乘(chéng)¹笔,三吴张翰(hàn)²
译文:您可以拿起枚乘之笔及张翰之杯,以抒发越中山水间的兴致感慨。
注释:¹枚乘:西汉辞赋家。其赋作《七发》云:“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客曰:‘将以八月之泉,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²张翰杯: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纵酒任诞,时人号为“江东步兵”,自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此中多逸兴¹,早晚²向天台(tāi)³
译文:几时再往天台山一游,那里的仙境诗趣更适合您的豪情逸怀。
注释:¹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²早晚:何日,几时。³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台州。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别诗,但此诗并非重在表现送者与行者的离别之情,而是赞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诗才逸兴。

  开篇“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作者把友人的才干比作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毫不掩饰地对友人才干加以赞赏。

  接着“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两句化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语句,以描述会稽山水之美。李白另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也有类似的句子:“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东海横秦望”至“涛白雪山来”四句高度概括了越中美景。作者在选景上既选择有代表性的胜地,如“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又注重捕捉真切的山水画面,如“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尤其是“湖清”两句,一方面写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写大浪从对面排沓而来,相向而动,强化了大浪的动感,让人惊为雪山倾倒,体现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两句,运用枚乘笔、张翰杯两个典故赞美友人的文才与逸兴。这两个典故主人公都是江南籍文学家,很贴合诗意。这里的用典不仅为江南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韵。最后“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点出作者对越中美景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里表现出了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上的奔驰的骏马。诗人一扫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3-212
2、 张明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16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作 一作:为)
翻手作云覆¹手雨,纷纷轻薄²何须数(shù)³。(作 一作:为)
译文:富贵之交总是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反复无常,轻薄之辈却纷纷追随,无法计数。
注释: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贫交,古歌所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¹覆:颠倒。²轻薄:轻佻浮薄,不敦厚。³何须数:意谓数不胜数。数,计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君不见管鲍(bào)¹贫时交,此道今人²³如土。
译文:君不见现在世人中像管仲、鲍叔牙那种贫富不移的深厚交情,已被视如粪土,抛弃净尽了。
注释:¹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骗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²今人:指轻薄辈。³弃:抛弃。

  此诗感伤交道浅薄,世态炎凉,人情反复,所谓“人心不古”。全诗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之情。

  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的趋合、失意时的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所以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虽然世风浇薄如此,但人们普遍对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说穿了,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第二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诗人说“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几个字,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对假、恶、丑的东西极度憎恶的态度。

  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鲍叔牙早年与管仲交游,知道管仲的贤能。管仲贫困,曾欺负鲍叔牙,而鲍叔牙却始终善待他。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向公子小白荐举管仲。管仲终于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鲍叔牙对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是感人肺腑的。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轻薄”越发显得突出。“此道今人弃如土”,末尾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十分彻底。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概而论,范围过大。但只有这样,才能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这首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其所以能做到“语短恨长”,是由于它发唱惊挺,造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40-442

pínjiāoxíng

 tángdài 

fānshǒuzuòyúnshǒu fēnfēnqīngshǔ  (zuòzuò wéi )
jūnjiànguǎnbàopínshíjiāo dàojīnrén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生男慎(shèn)¹勿举²,生女哺用脯(fǔ)³
译文:生下男孩千万不要抚育成长,生下女孩就用精制干肉喂养。
注释:¹慎:务必,千万。²举:养育。³脯:干肉。此处的“脯”,当是今日肉松一类的食品。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不见长城下,尸骸(hái)相支拄¹
译文:难道没有看见长城脚下,尸骨纵横交错累累成行。
注释:¹支拄:支撑。这里指尸体东倒西歪、白骨累累的惨状。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昔吴起¹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²人求故人,故人来,方³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sì)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你先回去等我。”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¹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²令:派。³方:才。⁴俟:等待。⁵恐:害怕,担心。⁶信:讲诚信。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¹,咸(xián)无所好(hào)²,唯³好畜(xù)(lí)(shēng)。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háo)。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¹⁰孙,以啖(dàn)肉故¹¹,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zhé)¹²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¹³
译文:卫国有一个姓束的人,(他)对全世间东西全都不喜好,只喜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的)家几乎养了一百多只猫,家周围所有的老鼠都几乎被抓捕完了。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大声嗥叫,束氏只好每天买肉来喂猫吃。猫生了儿子继而又生了孙子,因为经常只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这种生物了;(它)只要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猫吃完了,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的样子。
注释:¹举世之物:所有人世间的东西。举,全。²咸无所好:全都不爱好。咸,全,都。好,喜爱。³唯:只。⁴畜:喂养。⁵狸狌:狸猫野猫,这里指猫。⁶家东西:指住宅周围。⁷ 且:将要。⁸嗥:嗥叫,高声大叫。⁹束氏日市肉啖之: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日,每天。市,买。啖,吃,这里是喂。¹⁰若:及,与。¹¹以啖肉故:因为喂养肉的缘故。以......故,因为......的缘故/原因。¹²辄:立即,就。¹³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吃完了以后,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已,完毕,结束。与与如也,原指走路慢慢腾腾的样子,这里形容懒懒散散的样子。熙熙如也,和悦快乐的样子。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南郭有士病鼠¹,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²狸狌以去。
译文: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老鼠成了祸患,家中的老鼠成群结队的出来乱窜,甚至有的(老鼠)跌落到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
注释:¹南郭有士病鼠:城南有家人家闹鼠灾。病,以……为祸患。²假:借。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liè)¹,又磔(zhé)磔然²,意为异物也³,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duó)其无他技,啮(niè)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译文:猫看见老鼠两只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漆一样亮,有红色的胡须,又唧唧吱吱地乱叫,便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所以只是环绕着瓮沿转圈不敢下去捕捉(老鼠)。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到瓮中。猫害怕极了,只是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纵身从瓮中逃了出来。
注释:¹鬣:这里指老鼠的胡须。²磔磔然:指老鼠吱吱鸣叫的声音。磔磔,形容声音。³意为异物也:认为/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意,认为,以为。为,是。异,反常,奇怪。⁴度:猜测估量。⁵啮:咬,啃。⁶奋掷而出:用力的纵身逃出。掷,腾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