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每有人之蜀,先凭问海棠。徒知花底醉,不报树头芳。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上马秋风急,登山古路长。西南生片月,遥想见清光。

sòngdōuguānshǔzhōu--méiyáochén

měiyǒurénzhīshǔxiānpíngwènhǎitángzhīhuāzuìbàoshùtóufāng

shàngqiūfēngdēngshānzhǎng西nánshēngpiànyuèyáoxiǎngjiànqīngguāng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玉关¹道路远,金陵(líng)²信使³(shū)
译文:身在玉门关外道路竟如此遥远,翘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注释:¹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²金陵:梁朝国都建康,今南京。³信使:指使者。⁴疏:稀少。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独下千行泪,开君¹万里书²
译文:我现在激动地流下千行热泪,只因为拜读了您万里寄来的手书。
注释:¹君:指王琳。²万里书:从远方寄来的信。时王琳在郢城练兵,志在为梁雪耻,他寄给庾信的书信中不乏报仇雪耻之意,所以庾信为之泣下。

  诗的起首“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言诗人与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国,相隔遥远,音讯难通。“金陵”、“玉关”二地名相对,“道路远”又与“信使疏”相对;“远”字表示空间的距离,“疏”表示时间的久隔,这两句对仗工整,为下句起到铺垫的作用。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意为接到王琳来自远方的书信,不禁沧然泪下,未曾见到信上的文字,却已经泪洒千行了。这一流泪启信的细节描写,比开君万里书,读罢千行泪更为感人,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尤其是一个“独”字,蕴意极深。当时,庾信虽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赏识,在长安供职俸禄,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与王琳通信,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国之耻。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乡关之思和南归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过诗文曲折婉转地表现。用一个“独”字,既写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写出了作者身在异邦,孤独苦闷的环境和感受。“万里书”与“千行泪”相对,皆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此信得来之不易,又与上二句“道路远”、“信使疏”相照应,针线十分紧密,构思亦很巧妙。仅仅二十个字,却抵得过千言万语,包孕着作者十分复杂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泪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下)》: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501页
2、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9月版,第1060-1061页

wánglín

xìn nánběicháo 

guāndàoyuǎn jīnlíngxìnshǐ使shū 
xiàqiānhánglèi kāijūnwànshū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zé)¹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²
译文:大片江山都处于战火之中,百姓们又如何能谋得安稳幸福的生活?
注释:¹泽国:水乡。²樵苏:樵:砍柴。苏:割草。指日常生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译文:请君千万别再提封侯的事了,这个功名背后不知道得沾染多少将士的鲜血!

hàisuìgǎnshì

cáosōng tángdài 

guójiāngshānzhàn shēngmínqiáo 
píngjūnhuàfēnghóushì jiànggōngchéngwàn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译文:水边沙地树少人稀,满腹离愁又被晚钟勾起。
注释:从叔象: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韦氏逍遥公房有韦象先,为韦希仲子,乃韦应物之上一辈。疑“从叔象”指韦象先,诗题中漏略“先”字(参考傅璇琮先生考证)。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译文:野泉侵路不知路在哪,不遇山僧谁解我心疑。
孤零零的树木,易变易逝的沙滩,人迹稀少的水边路。在这样一个僻静孤寂的境界,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惆怅和对渺茫前途的忧虑。晚钟声中,似乎身与心都迷失了,何去何从,他只有将解脱的希望寄托在山僧身上:山僧既熟悉世间路,亦熟悉出世路;既能指点迷津,亦能指点迷人。韦应物该诗以日暮送别于沙际路的特定时间、地点与事件,将心中郁结的愁思流露了出来。尽管这本非禅境,但烦恼即菩提,烦恼泯处乃生智慧莲花。迷途上他对山僧的选择,将会是解悟的契机。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qī)¹春草生,王孙²³有情
译文:春天来了,原野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王孙公子们在草地上尽情地追逐嬉笑。
注释:悲哉行:乐府杂曲歌辞有《悲哉行》,传为魏明帝造。¹萋萋:草木茂盛貌,华丽貌。²王孙:王爵的子孙。³游:游玩。⁴有情:有情致,有情感。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
差池¹燕始飞²,夭(yāo)(niǎo)³桃始荣
译文:雏燕学飞多有参差,柔润的桃枝上,初开的花朵宛如少女含羞带娇。
注释:¹差池:犹参差,指雏燕学飞多有差池。²始飞:初始飞行。³夭袅:摇曳多姿貌。夭,幼嫩矫好。袅,袅娜,细长柔美。⁴始荣:开始荣发。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zhuó)¹桃悦色²,飞飞³燕弄声
译文:那鲜艳的花瓣,呈现出迷人的色调,翩翩起舞的飞燕也在欢快地鸣叫。
注释:¹灼灼:鲜明貌。²悦色:悦目其颜色。³飞飞:飞了又飞,纷乱貌。⁴弄声:炫耀耍弄其声音。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yán)¹云结阴²,涧下风吹清³
译文:屋檐上空,彩云悠悠地飘,山涧中吹来阵阵清风,吹动着清水。
注释:¹檐上:屋檐上。²结阴:结成阴凉。³吹清:吹动清水。
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
幽树¹虽改观²,终始³在初生
译文:幽暗郁郁的树木出现了新的面目,却只有一簇簇初生的幼芽,才能涌起盎然的春潮。
注释:¹幽树:幽暗郁郁的树木。²改观:改变为新的景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³终始:终了和开始,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⁴初生:刚刚出生,初期生长。
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
松茑¹欢蔓延²,樛(jiū)(gě)³欣蔂(lěi)
译文:茑萝攀附在松树上,顺当地生长,葛藤缠绕在穆木上,更加枝繁叶茂。
注释:¹松茑:即松萝,女萝。附着在松树上的地衣门植物。²欢蔓延:喜欢藤蔓蔓延生长。³樛葛:弯曲的树枝和葛藤。⁴欣蔂萦:欣喜藤蔂萦绕。蔂,藤。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
眇然¹游宦²子,晤言³时未并
译文:我孤身一人在外飘零,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的亲友故交。
注释:¹眇然:高远貌;遥远貌。弱小貌;微小貌。²游宦: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³晤言:会晤言说,见面谈话。⁴时未并:时事没有并行,时机未有兼并。
鼻感改朔气,眼伤变节荣。
鼻感¹改朔²气,眼伤³变节荣。
译文:沐浴着春天的气息,感慨万千,观赏着美好的景色,忧伤烦恼。
注释:¹鼻感:鼻子感觉。²改朔: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³眼伤:眼光伤感于。⁴变节:转变四季节气。荣:草木的荣枯。
侘傺岂徒然,澶漫绝音形。
(chà)(chì)¹²徒然³,澶(chán)音形
译文:远离亲友,音讯断绝,怎能叫人心情转好。
注释:¹侘傺: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侘,诧异的。傺,留住。²岂:岂能是。³徒然:偶然,谓无因由。⁴澶漫:放纵泛滥。指纵乐之心,语出《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澶,水流平静。漫,水流盈溢。⁵绝:绝尽,绝断。⁶音形:话音与形貌。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风来不可托¹,鸟去岂为听²
译文:春风习习地吹来,却无法把我的思念寄托,鸟儿翩翩地飞去,又怎能把我的问候捎到。
注释:¹风来不可托: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反其意而用之。²岂为听:岂止是为了听(声音或好音)。

  这首诗首二句以春草起兴,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第七至第十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最后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让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巧用比兴,始终运用大量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

  诗以丽景衬托哀情。首二句以春草起兴,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也最宜于怀人相思,青青的草色因此便逐渐成为离思的象征。楚辞之后,汉诗《饮马长城窟行》亦云“青青河畔草,緜緜思远道”,唐以降“春草”更成为诗人们习闻熟见的典型意象,如自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后主的“离情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等。而在这一诗歌语言典型化的过程中,大谢无疑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三至第六句极写春光之旖旎动人。“差池”指燕子的张舒尾翼、轻捷穿行,“夭袅”写桃花的舒枝展叶、婀娜多姿,这两句是从形态上着眼的;“灼灼”指花色的绚烂鲜丽,“飞飞”写燕语呢喃,这两句又是从声色上着眼的。这四句虽然写的只是寻常之景,但由于讲究选词造句,却增色不少。它们均以连绵字居首,其中“差池”、“夭袅”属双声、“灼灼”、“飞飞”属叠字,两两相对,从而造成一种暄妍热闹的声情;而“差池”和“灼灼”又均用《诗经》成语,这两个成语本来都是写亲人之情的,用其成语也就加强了反衬下文的意味。这四句中二、三两句紧承,一、四两句遥应,这种“丫叉句法”(钱钟书《管锥编》语)在烘染景物的同时,又有矫避平板之效。“檐上”、“涧下”两句又把笔触移到山中,景色也从浓丽一变而为清幽。“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两句,用名理语为写景部分作结。“终始”出于《庄子·达生》:“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初生”则本于《庄子·天地》郭象注:“初者,未生而得生。”意谓春天里林木的形貌变化虽然较为著眼,其实造化万物也莫不都在潜移默化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物理人情,消息相通,由此从目击之景过渡到心之所感。

  以下十句转入抒情写意。这一部分仍以比兴发端。“松茑”、“樛葛”两句,取《诗经·小雅·颊弁》和《周南·樛木》的用语,以缠绕于松树、樛木上的茑藤和葛蔓,比喻家人亲密依存的关系。这两个取譬既上应了“幽树”,又反挑起下句的“眇然”。眇然,微细孤弱貌,这里指游子的茕茕独立。春光愈是骀荡暄妍,相形之下游子就愈发显得飘摇可怜,人与物乃在得不得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禽鸟花木因得时而生意欣然,游子因不得时而意绪阑珊,故面对春色不以为喜,反以为悲。“鼻感”、“眼伤”两句,意同陆机诗中的“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感”与“悲”、“伤”同义互文。而下两句的“侘傺”和“澶漫”则属反义对举。两句谓失意的痛苦刻骨铭心,而纵逸快乐则早就与自己无缘了。“侘傺”和“澶漫”二词是以双声和叠韵相对,四字均为去声,从而传达出愤懑的心声。诗的最后亦以比兴结。

  末两句乃从前人化出,“风来”句本于陆机同题诗:“愿托归风响,寄言遗所钦。”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鸟去”句则略近于汉代的《别诗》:“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古诗中素有临风送怀、托鸟寄音的说法,现在连此都不可得,可见其郁结的情怀非常深。全诗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处完成了题意。

  大谢的这首诗,在语言上颇为精工密丽。诗中用连绵词有七处,从典籍中取成语者约十处,远较陆机的原作为多。文字的琢炼也每多胜处,如“桃悦色”、“燕弄声”中的“悦”字、“弄”字,“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虆萦”中的“欢”字、“欣”字,都以拟人化的动词,着力写出景物的神情意态,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从这里不难看出晋宋之际诗歌语言在形式技巧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24-626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
译文:天如果不降霜雪,四季常青的松树可能还不如一棵小草。
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地若¹无山川,何人重平道。
译文:地上如果没有高山大河,就没有人看中平坦的道路。
注释:¹若:如果。
一日天无风,四溟波尽息。
一日天无风,四溟(míng)¹波尽息。
译文:一天不吹风,四海之内的波澜就会全部平息。
注释:¹四溟:四海。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人心风不吹,波浪高百尺。
译文:人的内心就算没有风吹过,也会有百尺高的波浪澎湃。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