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五花树,下临碧玉潭。泛泛石溜中,此独潴揉蓝。
云岩五花树,下临碧玉潭。泛泛石溜中,此独潴揉蓝。
潭底玉石响,声如奏韶咸。名从襄阳样,山神固不甘。
潭底玉石响,声如奏韶咸。名从襄阳样,山神固不甘。
姓字污山谷,贞元岁所镵。我来事登览,云有神龙潜。
姓字污山谷,贞元岁所镵。我来事登览,云有神龙潜。
骄阳虔禬祷,膏乳一境沾。灵祠锡硕号,丹雘飞楹檐。
骄阳虔禬祷,膏乳一境沾。灵祠锡硕号,丹雘飞楹檐。
僧庐锁深閟,灵境超尘凡。悬瀑二十丈,银河挂高岩。
僧庐锁深閟,灵境超尘凡。悬瀑二十丈,银河挂高岩。
飞流溅珠琲,馀润沾松杉。震响汹朝夕,数里声不歼。
飞流溅珠琲,馀润沾松杉。震响汹朝夕,数里声不歼。
禅客伴幽讨,高下皆穷探。猿鹤不足数,俗驾从讥嫌。
禅客伴幽讨,高下皆穷探。猿鹤不足数,俗驾从讥嫌。
何当叨龙宫,宝方求玉函。
何当叨龙宫,宝方求玉函。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今旦¹夫妻喜,他人岂²得知。
译文:现在我和妻子都很高兴,其他人哪里会知道。
注释:¹今旦:今日,今朝。²岂:哪里,如何。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自嗟(jiē)¹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译文:自己感叹很晚才得到一个女儿,我惊讶于迟迟没看见孙女。
注释:¹自嗟:自己感叹。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译文:物品因为稀少而珍贵,爱情因老更加深刻。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¹名时。
译文:恰逢新年吉日,满月请求姓名时。
注释:¹乞:请求。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桂燎(liáo)¹熏花果,兰汤²洗玉肌。
译文:桂木做成的火炬熏着花果,熏香的浴水洗净肌肤。
注释:¹桂燎:桂木做成的火炬。用于庭中照明。²兰汤:熏香的浴水。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译文:怀里有孩子可抱,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xiǎosuìtánshìwàisūnháimǎnyuè--bái

jīndànrénzhījiēshēngwǎngǎnjiànsūnchí

wèiguìqíngyīnlǎogèngxīnniánféngmǎnyuèmíngshí

guìliáoxūnhuāguǒlántāng怀huáizhōngyǒubàoshìnánér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人有负盐负¹(xīn)²者,同释重担³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jiè)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qiǎn)争者出,顾¹⁰州纪纲¹¹曰:“以此羊皮可拷¹²知主乎?”群下¹³¹⁴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¹⁵,曰:“得其实¹⁶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¹⁷¹⁸而就罪¹⁹
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注释:¹负:背。²薪:柴。³同释重担:(两人)同时放下重担。同,同时一起;释,放下。⁴息:歇息。⁵少时:一会儿。⁶且:将要。⁵行:走。⁷藉:垫、衬。⁸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⁹遣:使,令,让 。¹⁰顾:回头,回头看。¹¹州纪纲:州府的主簿。¹²拷:拷打。¹³群下:部下。¹⁴咸:都。¹⁵盐屑:盐末。屑,碎末。¹⁶实:事实。¹⁷乃:才。¹⁸伏: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¹⁹就罪:承认罪过。

  1.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良的行为。

  3.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4.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贪图小利。

  5.合理地推理,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要盲目推理。

rényǒuyánxīnzhě

yánshòu寿 tángdài 

    rényǒuyánxīnzhě tóngshìzhòngdànshùyīn shǎoshí qiěxíng zhēngyáng yánjièbèizhī jiǔwèiguǒ suìsòngguān huìqiǎnzhēngzhěchū zhōugāngyuē  yángkǎozhīzhǔ ? qúnxiàxiánzhě huìlìngrénzhìyángshàng zhàngzhī jiànshǎoyánxiè yuē  shí  shǐ使zhēngzhěshìzhī xīnzhěnǎiérjiùzuì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柳絮(xù)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¹
译文: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注释:¹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世情已逐¹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译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注释:¹逐:随,跟随。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644
见说随帆瞻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晓日渐飞金碧颤。晶光返射湘江练。
见说随帆瞻九面¹。碧藕花开²,朵朵波心现。晓日渐飞金碧颤。晶朵返射湘江练³
译文:听说随船在湘江航行,可以看到九面衡山;芙蓉峰像碧色的莲花盛开,朵莲花在江心映现。旭日渐渐飞升,金光碧光交错摇颤;晶亮的峰光反射江面,澄澈的湘江如同长绢。
注释:岳峰远碧:这是作者所写《潇湘十景词》之一。岳峰,即衡岳,也就是衡山,位于湖南中部,俯瞰湘江。因是五岳之一,故叫衡岳,岳峰。这首词的词前小序说:“自衡阳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岳峰浅碧,宛转入望。”¹见说随帆瞻九面:见说,听说。九面,因湘江至衡山曲折很多,故能看衡山的九面。²碧藕花开:指莲花峰,即芙蓉峰。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等五峰为著。³晶朵返照湘江练:晶朵,晶亮的峰朵。练,白娟。
谁遣迷云生绝巘。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
谁遣迷云生绝巘(yǎn)¹。苍水仙踪²,雾锁灵文篆(zhuàn。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
译文:是谁派遣迷云生于极高的山峦?自从舜到了苍梧之野,湘江便有仙人遗踪出现,仙人的篆书就封锁在云雾里面。仙女峰如帝尧女儿的长眉,为舜一去不回愁眉不展,她们被云雾深深地遮掩,不许人间看见她们的愁颜。
注释:¹绝巘:极高的山峰。²苍水仙踪:《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苍梧,指桂林等地。苍水,苍梧之水,指湘江。仙踪,仙人的遗踪。³雾锁灵文篆:雾锁,被云雾封闭。灵文篆,神仙的篆书。据《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宛委山,发石得“金简玉字之书”。⁴帝女修眉愁不展:指仙女峰。帝女,指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死后化为仙女峰。愁不展,舜随湘水下苍梧而崩,不再归来,使帝女愁眉不展。

  《蝶恋花·岳峰远碧》,是王夫之《潇湘十景词》之六。这之前,他曾写过《潇湘小八景》和《潇湘大八景》。潇湘,是湘江的别称,因其深且清而得名。《湘中记》云:“湘川清照五、七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岩若朝霞。”王夫之是湖南衡阳人,长期活动于湘水之滨,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不但有细致的观察,而且有极深厚的感情,因而他笔下的湖南山水,自然优于他省他乡的墨客骚人。

  “岳峰远碧”,就是从远处看苍碧的岳峰。作者在本词小序中云:“自衡阳北三十里至湘潭南六十里,岳峰浅碧,宛转入望。”岳峰,即南岳衡山。山在衡山县西,湘江流经其东,可俯瞰湘江。山势雄伟,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最为著名。词中所描述的“碧藕”,即芙蓉峰。

  上片写的是泛舟湘江望中所见。“见说随帆瞻九面”,早就听说在曲折的湘江上航行,可以望见衡山各个不同的侧面。湘江从衡山东侧逶迤至株州,然后折而向西,至湘潭南六十里,再折而向北。所以,在这一段航程中,可以从东、西、北等多角度看岳峰。《水经注》载渔歌云:“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碧藕花开,朵朵波心现。”写苍碧的芙蓉等峰,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像朵朵盛开的莲花,在波心隐现。传神地画出了一幅湘江衡岳倒影图。“晓月渐飞金碧颤,晶朵返射湘江练。”清晨,天际残月渐渐隐去;衡岳群峰披上朝霞,峰间飞瀑流泉,返射颤动着的阳朵,与素练般的江水,交相辉映,组成了一片飞动的神奇世界。画面极美,让人倾倒。

  下片写云雾中的衡岳山峰。在旭日飞升时,变幻莫测的“迷云生绝巘”,将岳峰挺拔多姿的身影,掩盖起来了。作者由此展开了丰富、奇幻的想象:首先假定这隐去“绝巘”的“迷云”,是有人“遣”来的,“迷云”的“生”,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然后询句,这“迷云”是谁遣来的呢?作者从两方面作了回答:

  一、“苍水仙踪,雾锁灵文篆。”呵,这迷云的兴起,原来是为了掩盖苍水使者的仙踪,封锁灵文古篆。《吴越春秋》载:禹登衡山,“伤父功不成,乃于衡山血马祭之,仰天而啸,夕梦一人,自称元夷苍水使者,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焉。禹乃斋,遂获金简玉字之书,知治水之要,其功乃成。”又《衡阳县志》载,衡阳城北有岣嵝峰,上有石碑,字如蝌蚪文。

  二、“帝女修眉愁不展,深深未许人间见。”这迷云的兴起,是为了掩盖帝尧二女的倩影,不许人间看到娥皇、女英修长的愁眉。自古有将远山喻修眉的用法。又晋张华《博物志》载:“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上片写得十分明快,描绘衡山至湘潭一段湘江,山如莲花,水如素练,雅淡高洁。其境界令人流连,其神韵令人景仰。下片转入迷离凄惋的叙述,如悲似怨、愁苦哀伤,感情激荡。上片写的是乐景,下片抒的哀情。这强烈的哀乐对比,用心何在?龙榆生先生有一段话,也许可作回答:王夫之“窜伏穷山,四十余年,一岁数徙其居,故国之戚,生死不亡”(《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中是否有亡明之戚呢?见仁见智,惟读者自省。

参考资料:
1、 品诗文网

diéliànhuāliù--wángzhī

jiànshuōsuífānzhānjiǔmiànǒuhuākāiduǒduǒxīnxiànxiǎojiànfēijīnchàn

jīngguāngfǎnshèxiāngjiāngliàn

shuíqiǎnyúnshēngjuéyǎncāngshuǐxiānzōngsuǒlíngwénzhuànxiūméichóuzhǎn

shēnshēnwèirénjiānjiàn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jīng)(jí)满途¹,蓬莱²闲住。诸葛茅庐³,陶令松菊,张翰(hàn)(chún)。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xù)
译文:仕途艰险,我找到个蓬莱般的地方悠闲安住。像诸葛亮一般,筑起个茅庐;也像陶渊明一般,栽种些松菊;我也像西晋张翰一般,喜食莼菜和鲈鱼。不顺应流俗,也不妄想其他,始终保持着清雅高洁的风度。任由它一年年地飘落红花,飞起柳絮。
注释:中吕: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上小楼: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亦入正宫。¹荆棘满途:喻仕途艰险。²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自己隐居的地方。³诸葛茅庐:三国时期诸葛亮年轻时隐居南阳,住茅屋,亲自耕种。⁴陶令松菊:晋代陶潜,不满官场谄媚,辞去县令,隐居山林,与松菊为伍。⁵张翰莼鲈:西晋张翰,因秋风起,遂思家乡莼菜、鲈鱼,辞官归乡。⁶妄图:妄想。⁷清高风度:清雅高洁的风度。

  这首小令赞颂了隐居生活的安逸恬适。起首两句即道明因现实社会中布满险恶,遂隐居山林过着闲适若仙的生活;紧接着以“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鼎足对,具体显示隐居的优越性;在列举事实之后,作者更概括诸葛亮、陶渊明、张翰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这正是隐者的精神风貌;结句“任年年落花飞絮”与首句“荆棘满途”相对比,突出了隐居是明智的选择。全曲语言流畅自然,用典朴直。

  曲子开篇,作者便直接抒发归隐的缘由,及对隐逸生活的神往。“荆棘满途”,道破了作者对仕路风波之险恶、人事繁复之多艰的无限感慨,人生旅途,苦恼已多,回首时路,荆棘密布,举步维艰,时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的痛苦与无奈。现实生活已然险恶,如履薄冰,还是回归田园山林,去到“蓬莱闲住”,寻求隐居生活的无限安静与祥和,乐得逍遥。于此,作者对比了现实与隐居生活的两种境界,既突出了现实生活的世逼事危,又彰显了园田林下生活的安闲自得,作者的生活选择已然不言自明。

  由“蓬莱”一词过渡而来,作者很自然地引出“诸葛茅庐,隐令松菊,张翰莼鲈”三句。诸葛亮、陶渊明、张翰这三位历史人物的隐居事迹是享誉士林的。作者借三位隐逸名士作比,紧扣这三位历史人物的隐居生活状况,具体描述了他们的品貌风格:诸葛所居草庐,陶潜之松菊做伴,张翰家乡的土产莼羹鲈鱼。此处描写亦虚亦实,既可视为虚写前贤往事,亦可看做作者本人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实叙。且为了这份久违的自在逍遥,心灵放逐,作者又直抒胸臆:“不顺俗,不妄图,清高风度”,表明心迹决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永葆高洁清雅之隐逸风度。一任其花谢花飞,春来春去,作者誓将那份淡薄与闲适的隐逸生活进行到底。此处曲已尽,情未了。作者因现实之无情与冷漠,回归隐逸,自适安然,看似平淡,亦满含无奈与辛酸。

  整首小令格调从容自然,与作者所要表达的归隐情怀相得益彰。尤其在使事用典上,妥帖自然,作者以淡雅的草堂庐舍,味美的莼菜鲈鱼,傲岸的青松,迎霜吐艳的黄菊,描述了隐士身之所居、口之所食、目之所及的生活画面。同时,小令中用典,既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深情委婉的抒情方式,于此可谓将用典发挥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705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