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吏扣关声啄啄,山夫惊落手中杯。
不知天上何缘到,袖里携将明月来。
小吏扣关声啄啄,山夫惊落手中杯。
不知天上何缘到,袖里携将明月来。
郑獬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3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群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初,范阳祖逖(tì)¹,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²,同寝³,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è)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zī)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xiāo)¹⁰,言于睿曰:“晋室¹¹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¹²也,由宗室¹³争权,自相鱼肉¹⁴,遂使戎狄¹⁵乘隙,毒流中土¹⁶,今遗民既遭残贼¹⁷,人思自奋¹⁸,大王诚能命将出师¹⁹,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²⁰,群国²¹豪杰,必有望风响应²²者矣。”睿素²³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²⁴,给千人廪(lǐn)²⁵,布三千匹,不给铠(kǎi)²⁶,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²⁷百余家渡江,中流²⁸击楫(jí)²⁹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³⁰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³¹,起冶铸兵³²,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³³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注释:¹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²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³寝:睡。⁴中夜:半夜。⁵蹴琨觉:踢醒刘琨。蹴,踢,蹬。⁶恶: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⁷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⁸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⁹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¹⁰纠合骁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¹¹晋室:晋王朝。¹²怨叛:怨恨反叛。¹³宗室:皇帝的宗族。¹⁴鱼肉:比喻残杀、残害。¹⁵戎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¹⁶中土:指中原地区。¹⁷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¹⁸自奋:自己奋起(反抗)。¹⁹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²⁰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²¹群国:指全国各地。²²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²³素:平素,向来。²⁴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²⁵廪: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²⁶铠仗:铠甲武器。铠,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²⁷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²⁸中流:江心。²⁹击楫:敲打船桨。³⁰济:渡。³¹屯淮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³²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³³进:进发。

běi

guāng sòngdài 

    chū fànyáng shàoyǒuzhì liúkūnwéizhōuzhǔ簿 tóngqǐn zhōngwénmíng kūnjiào yuē  fēièshēng  yīn jiāng zuǒchéngxiàngruìwéijūnjiǔ jīngkǒu jiūxiāojiàn yánruìyuē  jìnshìzhīluàn fēishàngdàoérxiàyuànpàn yóuzōngshìzhēngquán xiàngròu suìshǐ使róngchéng liúzhōng jīnmínzāocánzéi rénfèn wángchéngnéngmìngjiàngchūshī shǐ使zhětǒngzhīzhōngyuán qúnguóháojié yǒuwàngfēngxiǎngyìngzhě  ruìběizhīzhì wéifènwēijiàngjūn zhōushǐ qiānrénlǐn sānqiān kǎizhàng shǐ使zhào jiàngbǎijiājiāng zhōngliúérshìyuē  néngqīngzhōngyuánérzhě yǒujiāng  suìtúnhuáiyīn zhùbīng èrqiānrénērhòujìn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江路¹西南永²,归流³东北骛(wù)
译文:船与江水背向而行,江水尚知入海为归,人却辞别旧乡而去。
注释:¹江路:长江的水路。²永:长,远。³归流:归向大海的江流。⁴骛:奔驰。如,骛置,以马疾驰传递。骛行,疾驰。引申为追求。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天际¹识归舟²,云中辨江树³
译文:水天相接处能够认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也能分辨江畔的树林。
注释:¹天际:天边,指江天相接处。²归舟:返航的船,这里指归向京城的船。³江树:江边之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旅思倦摇摇¹,孤游昔已屡(lǚ)²
译文:旅途疲倦,人只能随着江舟的颠簸摇来晃去,这样的孤旅已不是第一次。
注释:¹摇摇:心神不定貌。心情恍惚貌。²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既欢怀禄(lù)¹,复协(xié)²沧洲³趣。
译文: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
注释:¹禄情:怀恋俸禄。²协: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³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xiāo)¹自兹隔,赏心²于此遇。
译文: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
注释:¹嚣尘:亦作“嚻尘”。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²赏心:.心意欢乐。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虽无玄豹(bào)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注释:¹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此以玄豹为喻,说自己外任宣城,远离京都是非之地,可以全身远害。

  全诗十二句分二层。

  第一层开头四句,写自已离开建康乘船逆流西行。第一、二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点明此行溯流而上,与江水相背而行,水长路远。谢朓的船第一站定是新林浦,由此出发。在赴宣城的途中有不少佳篇,又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侍停靠写的。新林浦、三山的在建康西南,离京邑不远,宣城也在建康西南,所以开头是说,江舟向西南方向行驶,水流却东北流去。此时诗人想,江水尚知道入海为归,而人却辞别故土而去。这时诗人对归海的江水感慨万千,羡慕不已。他又遥想,水流归海的途中正经过自已的家乡京邑,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永” 与“ 鹜”不但形容了逆流而上与顺流而下的不同水速,而且融入了自已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第三、四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由近写到远,继续写江舟远行时的景物,表达自已不舍的眷念。江面上点点帆影,消逝在远方的天空,但它仍是归去的舟船,再向前看,远处江岸还有约隐约现的树林,那树林的深处,不正是我的家乡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诗人以“识”与“辨 ”两字写出自己当时回望故乡专注与眷念的心绪。

  前四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情。

  第二层后八句。诗的第五、六句“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摇摇,心神不定貌,这里是双关。一是写眼前涛涛的江水使船颠簸,摇晃不定。二是写当时的心情。在离开京邑赴宣城前夕,南齐在一年(495)之内换了三个皇帝,其中之一就是谢朓充任中军记室的新安王,他仅做了三个月的皇帝。新安王登基之时,谢朓连迁骠骑谘议、中书诏浩、中书郎官职。明帝废新安王,谢朓官职虽未动,但他心有余悸。第二年就被外放出任宣城太守。这时的他心情复杂,他既对京邑留恋,又庆幸自已摆脱了纠葛。这两句巧妙地把由眷念故土转换成自我排遣。这是一个倒装句,说从前我孤游不止一次,回想起旅途行程,自已总是心神不定。这里借景抒情,诗家稼研“神来之笔”。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zhīxuānchéngjùnchūxīnlínxiàngbǎnqiáo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jiāng西nányǒng guīliúdōngběi 
tiānshíguīzhōu yúnzhōngbiànjiāngshù 
juànyáoyáo yóu 
huānhuái怀qíng xiécāngzhōu 
xiāochén shǎngxīn 
suīxuánbào姿 zhōngyǐnnánshān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沙碛(qì)¹秋高苑马²肥,哀笳(jiā)一曲塞云飞。
译文:茫茫沙漠,秋高气爽,马匹肥壮,悲哀宛转的笛声吹奏着。
注释:¹沙碛:沙漠。²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译文:南方的将士们应该想家了吧,如同远飞的大雁还未回家。

sàishàngwènshuǐ

cáoyuányòng yuándài 

shāqiūgāoyuànféi āijiāsàiyúnfēi 
nánérbèiyīngxiāngniàn guòjìnzhēnghóng鸿yóuwèiguī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¹²楚,出³于林中,见佝(gōu)(lóu)者承蜩(tiáo),犹掇(duō)也。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注释:¹仲尼:孔承。²适:到,往楚:春秋时国名。³出,行走,通过。⁴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⁵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⁶犹掇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仲尼曰:“承巧乎!有道邪?”
译文: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曰:“我有道也¹。五六月²累丸³二而不坠,则失者锱(zī)(zhū);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jué)株拘;吾执臂¹⁰也,若槁(gǎo)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¹¹。吾不反不侧¹²,不以¹³万物易¹⁴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注释:¹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²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³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⁴不坠:不掉(落)下来。⁵锱铢: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⁶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⁷处身:立定身承。⁸若:好像。⁹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¹⁰执臂:举竿的手臂。¹¹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¹²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¹³以:因为。¹⁴易:改变。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孔承顾谓¹弟承曰:“用志不分²,乃凝(níng)³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¹谓:对……说。²用志不分: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³凝:专注,专一。⁴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襄阳¹好向岘(xiàn)²看,人物萧条值岁阑(lán)³
译文:襄阳的景致应数岘亭最好看,渡口行人稀少一年将要过完。
注释:¹襄阳:古郡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分南郡、南阳西郡置,隋唐时代或称襄州。²岘亭:指岘山之亭,岘山又名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县南,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东晋桓宣曾于山上筑戍守。³值岁阑:时值岁末。阑,晚意。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为报习家¹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译文:替我告知习家多多置办美酒,夜里迎风冒雪过江倍觉严寒。
注释:¹习家:指习姓之人。这个习家是指姓习的望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如习凿齿。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勾勒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次句点节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色。由于岁暮天寒逆旅主人,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仿佛人在画图中。

  说它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心情,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绝不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的,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的后面,越来越深蕴了一种怀古之情。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也不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的,还有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喟盘旋句中。

  “习家池”乃襄阳名胜之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习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像习凿齿那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习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或“酒家”,而言“习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包含浓厚的怀古情绪,引人产生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诗人“初渡汉江”就能像老相识一样“为报习家多置酒”了。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一浇胸中块垒,不明说尤含蓄有味。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情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就像电影镜头的“迭印”,他先是隐然于画面中的,随着人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这个人似乎心事重重而举措落落大方,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的酸气,倒有几分豪侠味儿。这大约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种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9-1390

chūguòhànjiāng--cuī

xiāngyánghǎoxiàngxiàntíngkànrénxiāotiáozhísuìlán

wèibàojiāduōzhìjiǔláifēngxuěguòjiāngh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