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好是清明,万事都归笑矣行。卵色天容供远兴,縠纹波面惬閒情。
一年春好是清明,万事都归笑矣行。卵色天容供远兴,縠纹波面惬閒情。
门生陪从无参佐,野服徜徉束佩缨。午困乞浆先馈少,已无形梦不须惊。
门生陪从无参佐,野服徜徉束佩缨。午困乞浆先馈少,已无形梦不须惊。

chūnèrshǒu--shèngzhòng

niánchūnhǎoshìqīngmíngwànshìdōuguīxiàoxíngluǎntiānrónggōngyuǎnxìngwénmiànqièxiánqíng

ménshēngpéicóngcānzuǒchángyángshùpèiyīngkùnjiāngxiānkuìshǎoxíngmèngjīng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春情只到梨花薄¹,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²人间犹有未招魂³
译文:春天的景致又到了梨花零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降临,却不知道人间尚夕人相思惆怅,不能自已。
注释:¹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²不道:犹不管、不顾。³招魂:招生者之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银笺(jiān)¹别梦当时句,密绾(wǎn)同心苣(jù)²。为伊判作³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译文:曾经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甘愿做梦中之人,于是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
注释:¹银笺:涂有银粉的笺纸。²同心苣: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亦指织有这种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³判作:甘愿作。⁴索:犹应,须,得。⁵真真:美人之代称。此处借指所思之情人或妻子。
同心苣是织有相连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和记载了誓言的素笺一样是爱情的信物。这些现实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对容若证明着当初的恩爱欢娱。面对这些几乎要仓皇而逃的容若,赶紧由实入虚,用“清夜唤真真”之典,写想象中的情景。容若似乎幻想着像传奇故事中那样,只要长唤不歇,伊人就会从画图上走下来和自己重聚。传说中,书生迷上画屏中的女子,奈何其不能来到世上,只可痴痴长唤。后书生得高人指点,唤百日后,灌以百家彩灰酒,真真出现在眼前了。幸福生活开始了,两人有了孩子,如此美满了也是很好的罢。纵使情深,书生还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取了剑想除去来路不明的真真。真真心亦冷去,只携子离开,重入画屏,再不出来。清夜长唤,也仅是沉默的伤透了的画中人了。

měirén ·chūnqíngzhǐdàohuā

lánxìng qīngdài 

chūnqíngzhǐdàohuā piànpiàncuīlíngluò yángshìjìnhuánghūn dàorénjiānyóuyǒuwèizhāohún 
yínjiānbiémèngdāngshí wǎntóngxīn wèipànzuòmèngzhōngrén suǒxiànghuàqīnghuànzhēnzhēn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风裘(qiú)¹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译文:穿着裘衣戴着帽子离开了家,听到紫燕和黄莺的声音已经到了深夏。
注释:¹裘:以毛为表的衣服。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三釜¹古人干禄(lù)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译文:前人微薄的俸禄就像免役绢,慈母一整年都盼望着早早回到身边。
注释:¹三釜:微薄的俸禄。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译文:艰难的旅途和疲惫的身心该怎么休息,就像生病的眼睛看山都没了力气。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sī)罢柳阴阴。
译文:想在三径里看日落,知了在柳树上嘶嘶的叫着。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líng)¹透浮萍²绿³锦池,夏莺千啭(zhuàn)弄蔷(qiáng)
译文: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转嬉弄蔷薇花枝。
注释:¹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²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³绿:此处作动词用,使动用法。⁴锦池:即题中的“齐安郡后池”。⁵啭:指鸟婉转地鸣叫。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可供观赏。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尽日¹无人看微雨,鸳(yuān)(yāng)²相对浴红衣³
译文: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对洗浴红色羽衣。
注释:¹尽日:犹终日,整天。²鸳鸯: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为中国特产珍禽之一。旧传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³红衣:指鸳鸯的彩色羽毛。宋祖可《菩萨蛮》词:“鸳鸯如解语,对浴红衣去。”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诗的首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和末句“鸳鸯相对浴红衣”,描画的都是池面景,点明题中的“后池”。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描画的是岸边景。这是池面景的陪衬,而从这幅池塘夏色图的布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至于第三句“尽日无人看微雨”,虽然淡淡写来,却是极为关键的一句,它为整幅画染上一层幽寂、迷朦的色彩。句中的“看”字,则暗暗托出观景之人。四句诗安排得错落有致,而又融会为一个整体,具有悦目赏心的美感。

  这首诗之使人产生美感,还因为它的设色多彩而又协调。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指出“摛表五色,贵在时见”,并举“《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为例。这首绝句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出水的菱叶和水面的浮萍都是翠绿色,夏莺的羽毛是嫩黄色,而初夏开放的蔷薇花也多半是黄色。就整个画面的配色来看,第一句在池面重叠覆盖上菱叶和浮萍,好似织成了一片绿锦。第二句则为这片绿锦绣上了黄鸟、黄花。不过,这样的色彩配合也许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因此,诗的末句特以鸳鸯的红衣为画面增添光泽,从而使画面更为醒目。

  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它所要表现的本是一个极其静寂的环境,但诗中不仅有禽鸟浴水、弄花的动景,而且还让蔷薇丛中传出一片莺声。这样写,并没有破坏环境的静寂,反而显得更静寂。这是因为,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正道破了这一奥秘。

  这首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自有人在,自有情在。三、四两句是全篇关目。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而且隐然还有一位尽日看雨之人,其百无聊赖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8-1079

ānjùnhòuchíjué

 tángdài 

língtòupíng绿jǐnchí xiàyīngqiānzhuànnòngqiángwēi 
jìnrénkànwēi yuānyāngxiāngduìhóng 
 战西风几点宾鸿至,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疵。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战西风¹几点宾鸿²至,感起我南朝³千古伤心事。展花笺(jiān)欲写几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往常得兴时,一扫无瑕(xiá)(cī)。今日个病厌(yàn)刚写下两个相思字。
译文:迎着西风,疏疏落落飞来北雁几只,这让我回想起有关南朝兴亡的悠久往事。铺开华美的信纸,想写几句知心的话语,却只是停住笔尖半天也没有什么奇妙的才思。往日兴致高时,写文章都是一挥而就毫无瑕疵,今天却病恹恹的萎蘼不振,才刚写下“相思”两个字。
注释:正宫: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塞鸿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个仄声韵。¹战西风:迎着西风。²宾鸿:即鸿雁,大雁。大雁秋则南来,春则北往,过往如宾,故曰“宾鸿”。 ³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宋、齐、梁、陈四朝,它们都是建都在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市)。⁴展花笺:精致华美的纸,多供题咏书札之用。⁵霜毫:白兔毛做的、色白如霜的毛笔。⁶一扫无瑕疵:一挥而就,没有毛病。瑕疵,玉上的斑点,引申为缺点或毛病。⁷病厌厌:即“病恹恹”,病得精神萎靡不振的样子。

  这首曲子描摹一个失恋者给恋人写情书的情景。作者用两三句话就勾勒出失恋者少情没绪的典型神态,手法新颖别致。

  曲子首句按照诗曲见景生情、托物寄兴的习惯思路,先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雁空图,为下文抒写作情感铺垫。领头字“战”,既可解为寒战、抖索,也可解为挣扎、抗争。“战”字总领全篇,营造出一派秋日肃杀之气。西风也好,鸿雁也好,全由这“战”字的点染,涂上灰冷的色调,赋以情感的分量。

  次句写萧瑟秋景所激起的悲秋心绪,“感起我南朝千古伤心事”。但作品却故意不直说“伤心事”的具体内涵,而采用了欲擒故纵、跌宕起伏的表达方式。先是“展花笺欲写几句知心事”,打算向知心的人儿写信,这就使人想到主人公之所以见雁伤心,必定与雁能传书的因素有关,其“伤心事”也必然包含在“知心事”中。“欲写”,信纸也已经铺好了,但其结果是来了个“停霜毫”,一字都没写出来。这就产生了全曲的第一层波折。

  主人公自言“半晌无才思”,看来此时写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曲中偏偏又出现第五、六句对“往常得兴时”的补叙。“一扫无瑕疵”,生动地描绘了往常行文作曲文思敏捷的程度,与上句“停霜毫半晌无才思”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今昔的这种反差,就形成了第二层波折。

  末句又从“往常”返回到“今日”,花笺上终于勉强写了,但只有两个字:“相思。”“病厌厌”与“得兴时”,“两个相思字”与“一扫无瑕疵”的鲜明对照,又构成了第三层波折。“今日个病厌厌刚写下两个相思字”,说明前时的“伤心”,正是深深的离恨与苦苦的相思。

  全曲处处曲笔,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显示了主人公相思成愁的心境。大量运用的衬字,则应合了她“病恹恹”的相思绵情。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435-436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14
3、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60-62
4、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36-37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风恬¹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译文:春风柔日光暖满目荡漾春光,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
注释:¹恬:这里指风柔和。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数枝门柳低衣桁(háng)¹,一片山花落笔床²
译文:门前的几枝柳条低拂着衣架,一乱山花飘落在了笔床之上。
注释:¹衣桁: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²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梁园¹日暮²乱飞鸦,极目³萧条三两家。
译文: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放眼望去满目的萧条,零零落落三两户人家。
注释:¹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²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³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⁴萧条:寂寞冷落;凋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¹旧时花。
译文:园中树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尽失去了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依然开着昔日的鲜花。
注释:¹发:绽放。

  第一首诗切合题意,纯是一首写景诗,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作者先写近景,在他笔下,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可见作者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就是这样一个繁盛所在,如今所见,则是:“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这两句描画出两幅远景:仰望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各色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从一句写到二句,极自然,却极工巧:人们对事物的注意,常常由听觉引起。一片聒噪声,引得诗人抬起头来,故先写空中乱鸦。“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自可想见地上少人,从而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

  诗人在远望以后,收回目光,就近察看,只见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梁园已改尽昔日容颜,春花却依旧盛开。“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作为一首吊古之作,梁园的萧条是诗人所要着力描写的。然而一、二两句已经把话说尽,再要顺着原有思路写出,势必叠床架屋。诗人于紧要处别开生面,在画面的主题位置上添上几笔艳丽的春色。以乐景写哀情,相反而相成,梁园的景色愈见萧条,诗人的吊古之情也愈见伤痛了,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笔法不同,色调各异,然而又并非另起炉灶,“庭树”与“飞鸦”暗相关合(天空有鸟,地上有树)。篇末以“旧时花”遥应篇首“梁园”,使全诗始终往复回还于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情之中。历来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吊古主题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诗老到圆熟的,却不多见。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8-160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6-617
3、 徐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2-83

shānfángchūnshìèrshǒu

cénshēn tángdài 

fēngtiánnuǎndàngchūnguāng diéyóufēngluànfáng 
shùzhīménliǔháng piànshānhuāluòchuáng 

liángyuánluànfēi xiāotiáosānliǎngjiā 
tíngshùzhīrénjìn chūnláiháijiùshíhu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